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颅内小占位病变是指直径≤3cm的病变。在神经外科手术时如果不在体表准确定位就可能造成创口过大或进入颅内找不到病变等不良后果。我院在头颅CT扫描中,共用过四种方法进行简易体表定位,现分析如下:1材料和方法CT机为SeimonsDR3和GESytec30...  相似文献   

2.
为寻求一种简捷,准确的颅内定向穿刺方法,我科试用将心电极片贴于头皮靶点上,利用电极片上的金属扣作为标记物,通过术前CT来确定头皮穿刺点,效果较满意。现将操作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我院自92年6月至98年12月,采用FN-89型及Fischer脑立体定向装置,在放射外科治疗计划工作站(STP)的支持下,对413例颅内肿瘤及脑血管畸形用CT定位,实施X一刀治疗。现就CT定位的有关技术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413例,男246例,女167例,年龄4至85岁,平均为39岁。全组病例CT所显示的肿瘤部位及临床病理诊断见附表1、2,全部病灶均一次准确定位,X一刀在治疗某些脑肿瘤上具有无可比拟的优点。实现了治疗脑肿瘤不开颅,无痛苦,微侵袭的目的2定位方法除少数小儿不能合作者采用全麻外,余均在局麻下安装好走向仪地图,患者取仰卧位…  相似文献   

4.
赛博刀(CyberKnife,又译射波刀),即机器人立体定向放射外科系统。2007—12/2008—03我院对52例颅内病变患者在赛博刀治疗前后行颅脑CT扫描,发现其定位准确率较高,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我院自1990年以来采用脑立体定向与CT相结合,行脑立体定向活检术24例,在颅内病变的定性诊断上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本组共24例,其中男16例,女8例,年龄12~59岁,平均年龄456岁;均为幕上病变。脑立体定向装置及活检方法...  相似文献   

6.
磁共振扫描技术不仅能对颅内病灶进行定位定性诊断,也可对颅内病灶进行头皮定位,指导手术最佳的头皮切口及骨瓣.我们应用磁共振头皮定位方法对27例颅内肿瘤进行了手术定位,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7.
8.
脑出血是神经科常见病,死亡率及致残率很高。开颅清除血肿的效果不甚理想。随着头颅CT的广泛应用,颅骨钻孔血肿穿刺抽吸术的报导越来越多。实践证明:这是一种简单、宜行、安全、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CT定位颅内血肿穿刺的护理体会逯传玲杜玉玲(茌平县人民医院,252100)脑出血是神经科的常见病,死亡率及致残率很高。神经外科手术的效果不甚理想,且患者家属经济负担重,随着颅脑CT的广泛应用,颅内血肿穿刺抽吸术给患者及家属带来了福音。实践证明,这是一...  相似文献   

10.
CT脑立体定向开放手术切除颅内病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脑立体定向开放手术治疗颅内病变的效果。方法 :对 3 4例病变直径在 0 4~ 3 5cm的患者采用CT脑立体定向仪定位 ,显微镜下切除病灶。结果 :3 4例患者的颅内病变全部行显微手术切除 ,无手术并发症及死亡。 2 6例继发性癫痫中 ,2 1例术后停止发作 ,另 5例发作显著减少。结论 :CT脑立体定向开放手术切除颅内病灶 ,定位准确 ,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我院近3年来用西门子sensation 16层螺旋CT对67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进行CT多平面重建定位法指导微创血肿穿刺清除术,基本步骤为以下几点:①扫描:对于高度怀疑高血压性脑出血者,适当加大扫描范围,包住颅底,因为定位时需有外耳孔作参照点。②重建:把扫描好的图像进行薄层重建,然后在3D区进行多平面重建。③调正:通过调整多平面轴线将横断面、矢状面、冠状面调正,重点是将横断面定在外耳孔中心层面,  相似文献   

12.
X发术前颅内病灶CT定位的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和评价了X治疗术前颅内病灶CT定位的方法和价值。材料与方法:对60例人病灶,包括胶质瘤10例、转移瘤15例、动静脉畸形6例、鼻咽癌颅内侵犯5例、垂体瘤4例、脑膜瘤4例、颞叶癫痫10例有其他占位病变6例,进行了X刀治疗术前的CT定位扫描及病灶的确定。结果:颅内二直径大小直径从5mm至45mm不等,病灶中心检出率灰100%,90%的病灶靶点轮廓获清楚确定。结论:颅内病灶X刀治疗术前应用CT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介绍一种简单实用的颅内血肿微创穿刺精确定位及手术方法。方法在头颅CT引导下,以医用齿科砂轮做定位标记,应用颅内血肿粉碎引流器对24例慢性硬膜下血肿、31例高血压性脑出血行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结果慢性硬膜下血肿24例,均痊愈。高血压性脑出血31例,29例有效(93.5%),死亡2例(6.5%)。结论应用简易精确体表定位法行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操作简单易行、实用有效、手术时间短、创伤小、适应征宽、并发症少、保全神经功能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4.
CT应用于临床开阔了神经放射线学的新前景。它有较高的诊断可靠性,但在诊断上也有某些缺陷,以致漏诊、误诊,造成严重后果。为了提高临床诊断率,本文就我科对CT诊断上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初步小结,并提出一些辅助诊断的补救办法,以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探讨简易CT定位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08例,均采用CT定位下行微创清除术。结果:术后6个月,108例患者参照ADL评定量表分为1级12例,2级32例,3级36例,4级16例,5级(死亡)12例。结论: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愈率高,且手术创伤小,操作简便、快捷,费用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五个肾段的横断解剖分布特征及在病变术前CT定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3例成年腹部连续横断层解剖标本和50例正常人中上腹部CT图像对照,观察肾动脉、肾静脉及其分支之间的关系及CT显示率,尝试以肾窦和肾静脉为标志划分肾段。对17例直径小于30mm的肾脏占位患进行前瞻性的术前CT诊断与术后结果对照研究。结果 在断层标本和常规平扫CT图像上,因肾动脉细小且位于肾静脉的下后方,故难以分辨肾动脉;在常规增强CT扫描中,肾动脉的显示率也仅48%。肾窦脂肪间隙清晰.与肾实质易于鉴别:肾静脉粗大且位于肾动脉前方,两在肾窦内有相似的分支分布,故可借肾窦和肾静脉长轴作标志确定肾段。即肾窦所在区域的肾实质为前、后肾段,肾窦以外的肾实质近上极为上段,近下极为下段;位于肾静脉长轴后内侧的肾实质为后段.位其前外侧为前段;前段仍借肾静脉长轴所在层面分为其上方的前上段和下方的前下段。本组17例肾脏占位病变术前CT定位、定性诊断与术后结果的CT一致率均达88%。结论 以肾窦和肾静脉代替肾动脉作标志划分肾段简便、易行、准确性高,可用于小病灶的术前CT精确定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五个肾段的横断解剖分布特征及在病变术前CT定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3例成年腹部连续横断层解剖标本和50例正常人中上腹部CT图像对照.观察肾动脉、肾静脉及其分支之间的关系及CT显示率,尝试以肾窦和肾静脉为标志划分肾段。对17例直径小于30mm的肾脏占位患进行前瞻性的术前CT诊断与术后结果对照研究。结果 在断层标本和常规平扫CT图像上.因肾动脉细小且位于肾静脉的下后方,故难以分辨肾动脉;在常规增强CT扫描中,肾动脉的显示率也仅48%。肾窦脂肪间隙清晰,与肾实质易于鉴别;肾静脉粗大且位于肾动脉前方,两在肾窦内有相似的分支分布,故可借肾窦和肾静脉长轴作标志确定肾段。即肾窦所在区域的肾实质为前、后肾段,肾窦以外的肾实质近上极为上段,近下极为下段;位于肾静脉长轴后内侧的肾实质为后段,位其前外侧为前段:前段仍借肾静脉长轴所在层面分为其上方的前上段和下方的前下段。本组17例肾脏占位病变术前CT定位、定性诊断与术后结果的CT一致率均达88%。结论 以肾窦和肾静脉代替肾动脉作标志划分肾段简便、易行、准确性高,可用于小病灶的术前CT精确定位。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颅内病变合并急性出血的CT表现特点,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23例病例病全部经手术病理或者临床结果结果证实,均为发病或者症状突然明显的当天行CT检查,常规采用层厚10mm连续头颅平扫,,部分使用增强扫描,结果:23例颅内病变合并急性出血中,大部分本身病灶被血肿淹没或者受压则不能强化显影,绝大部分脑血管畸形及脑动脉瘤等良性颅内病变合并急性出血者常不会引起明显的脑水肿,绝大部分脑转移及脑胶质瘤等恶性颅内病变合并急性出血常可引起不同程度形态不规则的脑水肿,结论:CT扫描是颅内病变合并急性出血病首选检查方法,有利于该疾病的早期诊断,并可为本病的治疗和随访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我院于2000年7月至2006年10月期间采用头颅CT导向下运用立体导向技术把导针导向手术部位,在微侵袭状态下,利用显微外科技术对36例脑内病变进行手术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有关治疗体会报道如下,同时就手术方法、术式选择、术中注意事项等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