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对抗感复方不同提取物活性成分含量与其解热、抗炎效应比较。[方法]以阿司匹林、地塞米松为阳性对照,用酵母致大鼠发热、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跖肿胀及大鼠棉球肉芽肿模型,研究不同提取物的解热、抗炎效应。[结果]复方水提物解热抗炎效应均明显,水提液经絮凝澄清剂(ZTC)1+1絮凝剂处理后解热效果明显。[结论]单从活性成分含量高低简单评价提取方法的优劣是不完全的。 相似文献
2.
3.
抗感颗粒抗炎解热镇痛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抗感颗粒抗炎解热镇痛作用。方法:采用足肿胀法、醋酸法,观察药物抗炎作用;通过记录内毒素所致大鼠及家兔体温变化,观察药物解热作用;采用扭体法、压痛法,观察药物镇痛作用。结果:抗感颗粒对蛋清所致大鼠炎性足肿胀模型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对醋酸所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内毒素所致大鼠、家兔发热模型动物体温升高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化学因素致痛的疼痛和对物理因素致痛的疼痛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讨论:抗感颗粒有明显的抗炎解热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三黄抗感口服液治疗外感热证进行药效学研究。方法三黄抗感口服液给动物灌服后,分别观察其对伤寒Vi多糖疫苗所致家兔发热模型及2,4-二硝基苯酚所致大鼠发热模型的解热作用,对大鼠棉球肉芽肿模型的抗炎作用、对2,4-二硝基氯苯所致小鼠迟发型过敏反应的抗过敏作用。结果三黄抗感口服液能显著抑制疫苗和化学致热剂所致动物体温的升高,抑制大鼠棉球肉芽肿和小鼠迟发型过敏反应。结论三黄抗感口服液具有良好的解热、抗炎、抗过敏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阐明芫花根乙醇提取物(EERD)的抗炎活性。方法 EERD对急性炎症的抑制作用采用组胺诱导的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角叉菜胶诱导的大鼠足肿胀以及小鼠网状内皮系统(RES)对异物的吞噬作用进行分析。对慢性炎症的抑制作用以福氏完全佐剂诱导的多发性关节炎和棉球诱导的大鼠肉芽肿进行分析。结果 EERD在剂量为40mg/kg时能明显地抑制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和抑制大鼠足肿胀;在剂量为30mg/kg时对RES的吞噬能力有提升作用、对大鼠肉芽肿和多发性关节炎表现出显著抑制作用。EERD也能抑制丙二醛(MDA)、前列腺素E2(PGE2)、一氧化氮(NO)、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形成,增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力并钝化诱导型氮氧化物合酶(iNOS)的活性。结论 EERD的抗炎活性主要是通过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和炎症介质的释放、增强SOD和CAT的活力、钝化iNOS的活性以及提升RES的吞噬作用实现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苗药头花蓼不同提取物(水、乙醇、乙酸乙酯及正丁醇提取物)的抗氧化、抗炎及抗菌活性。方法 采集11批次黔产苗药头花蓼药材,采用回流提取法制备水、乙醇、乙酸乙酯及正丁醇苗药头花蓼提取物,用1,1二苯基-2-苦酰基肼(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测定抗氧化活性、用脂多糖(LPS)诱导产生NO模型筛选抗炎活性、用微量肉汤倍比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筛选其抗菌活性。结果 乙酸乙酯提取物浓度为10 mg/L时,对DPPH的清除率为90%~99%;乙酸乙酯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A)、绿脓杆菌(PA)及大肠杆菌(EC)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分别为0.18~0.65 g/L、0.13~0.82 g/L及0.15~0.78 g/L;在抗炎活性测试中,乙酸乙酯提取物抑制NO的生成,抑制率为70%。结论 苗药头花蓼乙酸乙酯提取物与乙醇提取物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抗炎及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7.
清热抗感冲剂退热及抗炎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清热抗感冲剂的退热、抗炎作用。方法:大鼠背部皮下注射2,4-二硝基苯酚造成发热模型,然后观察清热抗感冲剂对体温的影响。制备小鼠耳廊炎症以及大鼠蛋清性足肿胀模型,观察冲剂对炎症的影响。结果:大剂量组能明显降低2,4-二硝基苯酚所致的大鼠体温升高,并能显著降低小鼠耳廊肿胀度和大鼠蛋清性足肿胀。结论:清热抗感冲剂具有明显的清热、抗炎功效。 相似文献
8.
紫锥菊(Echinacea purpurea)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一种安全、高效多功能药用植物。主要活性成分为咖啡酸衍生物(CADs)、烷基酰胺类、挥发油类以及多糖(EPPS)等多种化学成分,具有免疫调节、抗炎、抗氧化、杀茵、抗病毒及抗癌症等多种生物活性,目前在临床上广泛用于免疫调节及与炎症相关疾病的治疗。研究显示紫锥菊多种提取物以及多种活性成分等具有抗炎作用,主要通过影响炎症相关信号通路相关酶的活性及炎症介质的合成来发挥抗炎作用,还通过影响与能量代谢、脂质代谢和蛋白质代谢相关的代谢物发挥抗炎作用。通过查阅紫锥菊抗炎作用相关文献,对紫锥菊的抗炎活性成分、作用机制及主要相关信号通路进行综述,从而为紫锥菊抗炎作用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葱白提取物及其活性成分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的影响。方法以高脂饲料喂养建立大鼠高脂血症模型,将64只大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葱白提取物组、4个活性成分组和血脂康组,给予相应药物干预。6周后检测各组血浆胆固醇(CHOL )、三酰甘油(TG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测量大鼠体重、肝湿重并计算肝指数。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浆CHOL、LDL-C、体重和肝指数明显升高(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葱白提取物组大鼠血浆CHOL、LDL-C、体重显著降低(P<0.05),4个活性成分组大鼠血脂无明显变化。结论葱白提取物可治疗大鼠高脂血症,其疗效优于其4个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复方三效微型灌肠剂的药效作用。[方法]采用体内、外抗菌法;大鼠2,4-二硝基苯酚致热法;大鼠足跖汗液着色法;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法;大鼠足跖肿胀法及小鼠碳末廊清法观察复方三效微型灌肠剂的抗菌、解热、发汗、抗炎、免疫调节等作用。[结果]本品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具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对金葡球菌感染小鼠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对2,4-二硝基苯酚致热大鼠有明显的解热作用;对大鼠足跖汗液分泌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对醋酸所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亢进及角叉菜胶所致大鼠足跖肿胀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亦能提高免疫低下小鼠碳末廓清指数K值。[结论]复方三效微型灌肠剂具有抗菌、解热、发汗、抗炎、免疫增强等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复方中药对动物主动吸烟的抗炎与镇咳作用。
方法 分别采用二甲苯耳廓肿胀法、浓氨水引咳法,比较小鼠主动吸入迎客松贵宾香烟与药物香烟15d后对所致炎症的影响与镇咳作用。
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药物香烟高剂量组能明显减轻二甲苯所致的耳廓肿胀(P<0.05);高、中剂量组2 min内小鼠咳嗽次数明显减少(P<0.01),咳嗽潜伏期明显延长(P<0.01,P<0.05);与迎客松香烟相比,药物香烟高剂量组2 min内小鼠咳嗽次数明显减少(P<0.05),咳嗽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
结论 高剂量药物香烟有一定的抗炎作用与镇咳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验证和进一步确定野菊花抗炎的药效组分,为建立野菊花与临床疗效对应的质量标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法确定初步药效组分基础上,采用小鼠血管通透性实验和小鼠耳肿胀实验验证抗炎的生物效应,设立了野菊花水煎剂组、五味消毒饮组、模型组进行比较。[结果]野菊花药效组分组与模型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与水煎剂组和五味消毒饮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野菊花的药效组分(绿原酸、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和蒙花苷)确实具有抗炎作用,可以作为野菊花抗炎的药效组分。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复方麝香滴眼液的抗炎与抗菌作用。方法:采用琼脂诱发小鼠足趾肿胀和大鼠棉球肉芽肿模型,观察复方麝香滴眼液对急慢性炎症的影响;采用试管倍比稀释法观察复方麝香滴眼液对眼科常见致病菌的抗菌活性。结果:复方麝香滴眼液大、中剂量能够明显减轻小鼠足肿胀,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方麝香滴眼液大剂量对大鼠肉芽肿的增生有抑制作用,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方麝香滴眼液对眼科常见大部分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均有一定的抗菌作用。结论:复方麝香滴眼液对急性炎症有明显抗炎作用和一定的抗菌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测定不同比例芍药-甘草药对提取液的pH值、密度、出膏率和6种有效成分的含量综合探讨相关指标随芍药-甘草药对配伍变化规律,探究芍药-甘草药对的质量标志物。[方法]分别测定出膏率、pH值、密度;采用Kromasil 100-5-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B)-0.1%磷酸水溶液(A),梯度洗脱(0~8 min,14%~19%B;8~20 min,19%~28%B;20~25 min,28%~35%B;25~30 min,35%~45%B;30~40 min,45%~95%B,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为254 nm,柱温30℃。[结果]芍药-甘草不同比例(1∶0、10∶1、10∶2、10∶3、10∶4、10∶5、10∶6、10∶7、10∶8、1∶1、1∶2、1∶3、1∶4、1∶6、1∶8、0∶1)提取液的密度和p H值与比例大小没有明显关系,密度变化范围为1.003±0.002,p H密度变化范围为4.94±0.11,出膏率变化范围为15.39±1.70。芍药-甘草不同比例组煎煮过程中,芍药中芍药内酯苷和芍药苷的变化趋势较为接近,甘草中甘草苷和甘草酸的变化趋势相近。[结论]综合不同比例芍药-甘草药对提取液的p H值、密度、出膏率和6种有效成分的含量结果,从化学成分层面上,选择芍药内酯苷、芍药苷、甘草苷和甘草酸作为芍药-甘草药对的质量标志物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15.
抗病毒1号中药有效部位体外对流感病毒A3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开发安全有效的抗流感病毒新药。方法 采用细胞培养技术,以病毒唑为阳性对照药,观察抗病毒1号中药有效部位(AD1)在MDCK细胞中对流感病毒A3的抑制作用。结果 AD1半数中毒浓度(TC50)为26.95mg/ml;抗流感病毒A3的半数有效浓度(EC50)为2.4mg/ml;治疗指数(TI)为11.23;染毒后0-8h分别给药均有抗病毒活性,且对流感病毒A3的抑制作用存在明显的量效反应关系。结论 抗病毒1号中药有效部位在MDCK细胞中对流感病毒A3有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胡义扬 《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2,18(8):563-564
<正>In this review,the researches on Chinese herb components with anti-hepatic fibrosis activity in China in the recent 20 years were generalized.Almost thirty active herb components attracted author's attention,especially,salvianolic acid B and oxymatrine which were investigated comprehensively.Moreover, the author considered that,in view of the complex pathogenesis and the multi-pathway and multi-target superiority of Chinese medicine formula,the effective components formula investigations deserve more attention and probably prompt a potential researching direction. 相似文献
17.
党参药材中党参炔苷与浸出物含量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不同产地人工栽培党参药材中党参炔苷与浸出物的含量,对其测定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两者间量的相关性,为评价和控制党参药材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党参炔苷含量,色谱柱为Agilent TC-C18柱(4.6 mm×250 mm,5μm),以乙腈-水(30∶70)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67 nm,柱温30℃;以中国药典2005年版收载的热浸法,用45%乙醇作溶剂,测定党参浸出物(%)。结果党参炔苷在0.19~0.96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7,精密度RSD为1.2%(n=5),重复性试验RSD为1.6%(n=6);平均回收率为99.4%,RSD为1.8%(n=6)。按药典标准判定,党参浸出物的含量均符合规定。结论党参样品中党参炔苷与浸出物含量不成正比关系,说明党参药材中党参炔苷与浸出物间没有一定的内在相关性,这为科学评价和有效控制其质量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五灵胶囊药效作用的有效成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五灵胶囊产生药效作用的活性成分. 方法:分离肝细胞并建立肝细胞损伤模型,血清药效学试验证实五灵胶囊药效作用,HPLC色谱和紫外光谱分析含药血清中五灵胶囊化学成分,同时采用细胞药效学试验观察4种对照品的药效作用. 结果:模型组培养上清ALT,AST,MAO,MDA酶活性分别升高至(881.8±231.7) nkat/L, (1256.9±265.1) nkat/L, (32.3±2.3) nkat/L,(1.0±0.6) μmol/L,与正常组比较(P<0.05);五灵胶囊含药血清能有效地拮抗D-GlaN对肝细胞损伤,细胞上清液中ALT,AST,MAO,MDA酶活性分别降低至(421.8±288.4) nkat/L,(980.2±113.4) nkat/L,(21.7±5.5) nkat/L,(1.5±1.0) μmol/L,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4种对照品能明显降低由D-GlaN诱导肝细胞损伤时所致升高的酶谱活性水平,对D-GlaN损伤的肝细胞有显著的修复和保护作用. 结论:醇甲、乙素、隐丹参酮和丹参酮ⅡA是五灵胶囊阻滞肝细胞损伤的有效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中药奇蒿氯仿、乙酸乙酯提取部位中具有抗菌活性的具体组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层析法对奇蒿氯仿、乙酸乙酯提取部位进行组分分离,选用临床常见致病菌通过纸片扩散法和常量肉汤稀释法对分离得到的各组分进行体外药敏试验,通过物理化学方法进一步鉴定活性成分的结构.结果 奇蒿氯仿、乙酸乙酯部位的多个分离组分对临床常见致病菌具有不同程度抗菌活性,活性显著的组分经结构鉴定确定为:芹菜素、异泽兰黄素、咖啡酸,其中异泽兰黄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抗菌活性最强,其最小杀菌浓度为0.062 5 mg/mL.结论 本实验方法简单、快捷,可准确有效地得到奇蒿氯仿、乙酸乙酯活性部位的有效抗菌成分,并首次报道了异泽兰黄素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