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应用声学定量(AQ)技术评价高血压患者的左室收缩和舒张功能。方法:48例高血压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进行了AQ检测,根据左室心肌重量指数(LVMI),高血压组又分为高血压LVMI正常组与左室肥厚组。结果:与对照组左室舒张功能指标比较,高血压患者左室充盈异常,舒张早期充盈减低,舒张晚期充盈增强;与高血压LVMI正常组比较,高血压左室肥厚组左室充盈尤其是舒张早期充盈低于高血压LVMI正常组;与对照组左室收缩功能指标比较,高血压LVMI正常组左室收缩功能正常,且处于高血流动力学状态,而高血压左室肥厚组左室收缩功能减低,且低于LVMI正常组;与对照组左室容量指标比较,高血压LVMI正常组左室容量负荷增大,而高血压左室肥厚组无显著差异。结论:AQ技术为定量评价高血压患者的左室收缩和舒张功能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氯沙坦对高血压左室肥厚和左室舒张功能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氯沙坦对高血压左室肥厚及左室舒张功能的作用。方法:对符合WHO关于高血压诊断标准的68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患者.服用氯沙坦治疗,用多普勒彩超超声心动图测定治疗前后左室肥厚指标,左室舒张及收缩功能指标。结果:治疗后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左室心肌重量.左室心肌重量/左室容量均明显减少,舒张早期流速峰值明显增大,舒张晚期流速下降,两者比值下降,左室射血分数无变化。结论:氯沙坦可有效逆转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改善左室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3.
氯沙坦对高血压左室肥厚和左室舒张功能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氯沙坦对高血压左室肥厚及左室舒张功能的作用。方法:对符合WHO关于高血压诊断标准的68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患,服用氯沙坦治疗,用多普勒彩超超声心动图测定治疗前后左室肥厚指标,左室舒张及收缩功能指标。结果:治疗后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左室心肌重量.左室心肌重量/左室容量均明显减少.舒张早期流速峰值明显增大,舒张晚期流速下降.两比值下降.左室射血分数无变化。结论:氯沙坦可有效逆转高血压患左室肥厚,改善左室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4.
采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和随机双盲法对比了阿替洛尔和普萘洛尔治疗55例原发性高血压26周前后左室肥厚及心功能变化。结果两组血压均显著降低,阿替洛尔组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和左室心肌重量显著减少(P均<0.05),舒张早期流速峰值明显增高,房缩期最大流速和两者比值下降;普萘洛尔组则无明显改变。提示阿替洛尔能使高血压性左室肥厚显著减退,并明显改善左室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5.
非洛地平对高血压患者大动脉内皮功能和左室肥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非洛地平对高血压病患者大动脉内皮功能、粥样硬化斑块及左室肥厚的影响。方法 :将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非洛地平治疗组和吲达帕胺治疗组 (各 40例 ) ,另设年龄、性别与之匹配的正常人作为对照组 (n =40 )。用高分辨超声技术检测各组对象的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颈动脉平均内中膜厚度、颈动脉斑块发生率、Crouse积分及心脏超声。对非洛地平组、吲达帕胺组分别在治疗 3个月、1a后复查血压和心脏血管超声的上述指标。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非洛地平组和吲达帕胺组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减退 ,颈动脉内中膜增厚 (P <0 0 5 ) ,并出现左室肥厚。非洛地平组与吲达帕胺组在降低血压及改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及逆转左室肥厚方面作用相同 (P >0 0 5 ) ,但非洛地平组在逆转颈动脉中膜厚度、降低新的粥样斑块发生率方面作用优于吲达帕胺组 (P <0 0 5 )。结论 :非洛地平除能有效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外 ,还能逆转心脏和大动脉功能和结构异常 ,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展  相似文献   

6.
非洛地平和依那普利逆转高血压左室肥厚的效应对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道华  吴明永  白明 《临床荟萃》1999,14(5):197-198
目的:观察非洛地平对高血压左室肥厚的逆转作用,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仪测定了29例高血压伴左室肥厚者口服非洛地平缓释片(5~15mg/d)6个月前后左室形态结构及左室舒张功能变化,并与29例应用依那普利(10~20mg/d)治疗者对比,结果;两组治疗后血太均明显下降(P〈0.01),舒张期间间隔厚度及左室后壁厚度,左室重量指数的均明显减少(P〈0.001),E/A比值显著升高(P〈0.00  相似文献   

7.
高血压不同左室构型左室舒张功能的超声心动图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联合应用二维、M-型超声心动图与脉冲多普勒技术评价高血压左心室不同构型的舒张功能。方法采用M-型和二维超声技术测量高血压患者左室几何构型,测量各组左房功能指标及二尖瓣、肺静脉血流频谱。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高血压各组左室舒张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损害,向心性肥厚及离心性肥厚组受损最严重。高血压早期即可出现舒张功能异常,表现为正常构型组舒张功能的异常改变。左房灌注分数(LAT)是比二尖瓣及肺静脉血流频谱更加可靠地反映早期左室舒张功能异常的指标。结论左室舒张功能异常特别是左房灌注分数(LAT)的异常,可以早期体现左室重构超声心动图变化。  相似文献   

8.
高血压病患者左室舒张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 研究高血压病患者左室舒张功能的变化。方法 二维超声检测高血压组72例(左室肥厚35例、非肥厚组37例)、对照组30例的左房大小、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多普勒测定二尖瓣血流频谱及左室等容舒张时间(IVRT)。结果 高血压组与对照组比较:左房明显扩大,室间隔及左室后壁明显增厚,E峰、Ei显著减小,A峰、Ai显著增高,WRT显著延长。高血压组中,左室肥厚组与非肥厚组比较:肥厚组左房扩大,室间隔及左室后壁增厚,E峰、Ei减小,A峰、Ai增高,IVRT延长均较非肥厚组明显。结论 高血压病患者存在左室舒张功能异常,左室肥厚者舒张功能的损害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B型脑钠肽与左室肥厚及舒张功能不全的关系。方法: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7例,分单纯高血压不伴左室肥厚组40例,高血压伴左室肥厚组47例,其中高血压伴左室肥厚组无舒张功能不全21例,伴舒张功能不全26例。另有33例健康者为对照组。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B型脑钠肽。结果:高血压伴左室肥厚组血浆B型脑钠肽显著高于高血压不伴左室肥厚组(P<0.05),同时伴舒张功能不全组患者血浆B型脑钠肽显著高于无舒张功能不全组患者(P<0.05),高血压不伴左室肥厚组患者血浆B型脑钠肽与对照组相似(P>0.05)。结论:高血压左室肥厚合并左室舒张功能不全患者血浆B型脑钠肽升高,B型脑钠肽检测有助于临床早期诊断左室舒张功能不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超声技术评价高血压患者左室舒张功能,并探讨其与胰岛素样类生长因子1的关系。方法:选择2003—06/2003-12齐鲁医院门诊及住院的单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1例为高血压组。根据左室质量指数将患者分为左室心肌肥厚组30例和无心肌肥厚组31例。选择同期齐鲁医院门诊体检健康自愿者20例为对照组,男8例,女12例。脉冲波多普勒超声测量所有研究对象二尖瓣血流,根据二尖瓣瓣尖频谱测量舒张早期最大血流速度、晚期最大血流速度及其比值。多普勒组织成像测量二尖瓣环心肌舒张早期峰值运动速度、晚期峰值运动速度及其比值。所有研究对象均用放射免疫分析测定血清胰岛素样类生长因子1的浓度。结果:高血压患者二尖瓣瓣尖舒张早期、晚期最大血流速度比值明显小于对照组(P&;lt;0.01),左室心肌肥厚组二尖瓣瓣尖舒张早期最大血流速度/二尖瓣瓣尖晚期最大血流速度比值明显小于无心肌肥厚组(P&;lt;0.01);无心肌肥厚组、左室心肌肥厚组患者二尖瓣侧环心肌舒张早期峰值运动速度/心肌舒张晚期峰值运动速度比值(0.88&;#177;0.12,0.74&;#177;0.09)均小于对照组(1.42&;#177;0.11)(P&;lt;0.01);左室心肌肥厚组比值明显小于无心肌肥厚组(P&;lt;0.01)。无心肌肥厚组、左室心肌肥厚组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lt;0.001);左室心肌肥厚组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水平明显高于无心肌肥厚组(P&;lt;0.0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与二尖瓣瓣尖舒张早期最大血流速度/二尖瓣瓣尖晚期最大血流速度、侧环心肌舒张早期峰值运动速度/心肌舒张晚期峰值运动速度呈显著负相关(r=-0.65,-0.61,P&;lt;0.01)。结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与应用超声技术评价的高血压左室舒张功能有较好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