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评价肿瘤电场治疗仪用于治疗复发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初步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  选取2020年4月至2020年8月期间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和解放军总医院6例受试者,均为男性,中位年龄53(48~68)岁。入组复发胶质母细胞瘤受试者并收集临床资料,通过观察受试者治疗期间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肿瘤进展时间(time to progression,TTP)和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评估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结果  入组6例受试者中位随访时间10.9(8.4~22.7)个月,所有受试者发生肿瘤进展,5例随访至死亡,截至随访截止1例生存。中位肿瘤进展时间(median time to progression,mTTP)为4.7个月(95%CI:3.62~5.78),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median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mPFS)为4.7个月(95%CI:3.62~5.78),中位总生存时间(median overall survival,mOS)为10.9个月(95%CI:8.86~12.94)。客观缓解率(CR+PR)33.3%;疾病控制率(SD+PR+CR)83.3%。治疗相关的不良事件主要为头皮皮疹,发生率为66.7%,经调整电极片黏贴位置、保持创口干燥、涂抹类固醇类软膏或抗生素软膏后均可有效缓解。  结论  肿瘤电场治疗仪用于治疗复发胶质母细胞瘤的受试者在电场治疗过程中呈现良好的初步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研究125I粒子植入联合放射治疗对A549裸鼠移植瘤生长及乏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表达的影响。方法 应用裸鼠建立肺腺癌A549移植瘤模型,待平均瘤体积达到(300±50)mm3时40只裸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10只),对照组 :不做任何处理;单纯放射治疗组 :第1天予单次外照射,6 MV-X线,10 Gy;125I粒子植入组 :肿瘤中心植入1枚活度27.75 MBq的125I粒子;放疗加125I粒子植入组(联合治疗组):第1天在肿瘤中心植入1枚活度27.75 MBq的125I粒子的同时予单次外照射,6MV-X线,10 Gy。治疗后共观察15 d,绘制肿瘤生长曲线,测量各组肿瘤体积并计算抑瘤率,分别用免疫组织化学及蛋白免疫印迹方法测定HIF-1α的表达。结果 治疗第8天起,瘤体积联合治疗组(209±21)mm3与对照组(322±30)mm3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4,P=0.000)。第15天后,单纯放射治疗组、125I粒子植入组、联合治疗组抑瘤率依次为45.9 %、44.4 %、69.4 %,联合治疗组与单纯放射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03,P=0.000),联合治疗组与125I粒子植入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98,P=0.000),单纯放射治疗组和125I粒子植入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91,P=0.596)。联合治疗组与其他各组相比HIF-1α改变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342)。结论 放射治疗联合125I粒子植入能显著抑制转染人类肺腺癌A549裸鼠移植肿瘤的生长,但未抑制肿瘤细胞HIF-1α的表达。  相似文献   

3.
背景与目的:生存素基因是近年来肿瘤研究的焦点之一,本研究旨在观察生存素基因RNAi对宫颈癌裸鼠移植瘤生长、凋亡和放射敏感性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雌性BALB/c—nu/nu裸小鼠24只,细胞接种法建立4组人宫颈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每天观察裸鼠一般状况及肿瘤生长情况,通过绘制肿瘤生长曲线并计算肿瘤生长抑制率,观察生存素基因RNAi对人宫颈癌裸鼠皮下移植瘤生长的影响;通过免疫组化SP法检测各组移植瘤组织中生存素蛋白表达情况,Ⅷ因子相关抗原(factor Ⅷ related antigen,FⅧRAg)表达情况并计算微血管密度(MVD),HE染色及TUNEL染色观察生存素基因RNAi对人宫颈癌裸鼠皮下移植瘤凋亡的影响;当肿瘤体积达0.2cm^3时予X线放射治疗观察生存素基因RNAi对人宫颈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放疗敏感性的影响。结果:成功建立4组人宫颈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接种HeLa-s2组裸鼠肿瘤体积在每个检测点均明显小于接种HeLa组。观察结束时,接种HeLa—s2组裸鼠瘤重明显小于接种HeLa组,分别为(0.369±0.043)g和(1.150±0.136)g(P〈0.05);接种HeLa—s2组裸鼠肿瘤生长抑制率为67.9%。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接种HeLa-s2组裸鼠生存素蛋白表达显著下降;接种HeLa—s2组裸鼠FⅧRag表达亦显著下降,MVD值降至23.4±3.1。HE染色、TUNEL染色结果显示:接种HeLa—s2组裸鼠细胞凋亡明显增多,AI值达(22.7±1.4)%。X线放疗后不同检测点接种HeLa—s2组裸鼠肿瘤体积明显小于接种HeLa组,肿瘤生长明显受抑。观察结束后,接种HeLa~s2组裸鼠瘤重明显小于接种HeLa组,分别为(0.41±0.06)g和(1.38±0.29)g(P〈0.05)。接种HeLa—s2组裸鼠肿瘤细胞凋亡明显增多,与接种HeLa组AI比较,接种HeLa—s2组AI明显升高,分别为(30.06±0.98)%和(4.17±0.64)%(P〈0.05)。结论:生存素基因RNAi可通过下调移植瘤组织生存素蛋白表达降低其MVD,从而抑制移植瘤生长并促进其凋亡,并通过增加X线放射治疗诱导的细胞凋亡,增强放射治疗对移植瘤的生长抑制,进而提高移植瘤的放射敏感性。  相似文献   

4.
每周一次多西他赛同步放射治疗食管癌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每周一次的多西他赛(艾素)同步放射治疗不能手术食管癌的临床疗效.方法:于3年间收治88例不能手术的食管癌患者.化疗:多西他赛20mg/次,1次/周,总量为120-140 mg/6-7次,与放疗同步进行;放疗为常规分割放射治疗,总剂量为60-70Gv/30-35F,治疗同时给予一定的对症支持,如G-CSF等.放疗前及放疗后复查上消化道造影、胸部CT、腹部B超等检查,以评价疗效.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1.5软件包进行分析,Kaplan-Meier统计生存率,Cox用于多因素分析.结果:临床疗效显示:CR 29/88(33.0%),PR 36/88(41.0%),有效率(CR+PR)74.0%;为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9.8±3.7%、72.6±7.3%、38.7±13.6%(95%可信区间).单因素分析示:病变的部位与生存无关(P=0.71;Cox多因素分析示:性别、年龄、组织学类型及病变部位均不是判断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每周一次的多西他赛同步放射治疗食管癌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靶向药物吉非替尼或厄洛替尼同步个体化放疗治疗晚期/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探索肿瘤综合治疗的新模式。方法 21例经病理组织学确诊的Ⅳ期NSCLC接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s)吉非替尼或厄洛替尼同步胸部放疗。胸部放疗采用根治性为目的的适形放疗(CRT)和/或伽马射线立体定向放疗(γ-SBRT)。不良反应依据美国国立癌症研究院常见不良反应标准(NCI-CTCAE3.0)评价。主要研究终点为安全性,总生存(OS)和中位生存时间(MST)。次要研究终点为肿瘤局部控制率、肿瘤进展时间(TTP)、无进展生存(PFS)。结果吉非替尼或厄洛替尼同步个体化放疗的皮肤不良反应、消化道反应和血液学不良反应可控,没有导致严重的肺部不良反应。接受胸部放疗计划的患者中位肿瘤靶区容积(GTV)是55 cm~3(范围,5~420 cm~3),GTV边缘中位剂量是70Gy(范围,42~70Gy),中位生物等效剂量(BED)是105Gy(范围,60~119Gy)。EGFR-TKIs中位维持治疗时间是8.1个月(范围,1.9~29.0个月),EGFR-TKIs同步放疗没有发生治疗相关性死亡。中位随访10.0个月(范围,1.1~38.3个月),胸部肿瘤局部控制率为95%,中位TTP为5.8个月(范围,1.2~18.6个月),中位PFS为7.8个月(95%的可信区间,1.7~13.9个月),MST为21.8个月(95%的可信区间,5.3~38.4个月),1年PFS为39%,1年、2年和3年的OS分别为41%、24%和24%。结论靶向药物同步放疗安全有效,可以作为晚期/转移性NSCLC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6.
转移及复发性骨肿瘤的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放射性^125I粒子组织间种植治疗转移及复发性骨肿瘤的技术方法和疗效。方法对14例转移及复发性骨肿瘤患者行肿瘤内^125I粒子植入治疗,粒子植入数目为3~145颗,粒子活度为18.5~29.6MBq(0.5~0.8mCi),肿瘤匹配周边剂量为115~145Gy。术后行质量验证并观察患者临床指标改善情况。结果随访7~29个月(平均12.4个月)。^125I粒子治疗90%肿瘤靶体积接受的最小剂量(D90)中位值为108.12Gy(27~166Gy),10例脊柱或椎旁肿瘤患者脊髓的中位D90为31.9Gy(6.2~74.0Gy)。粒子植入前伴有疼痛的12例患者,术后疼痛完全缓解率达82%,止痛有效率为92%。10例脊柱或椎旁肿瘤患者中,70%的患者疗后行走能力改善或恢复正常。1年局部控制率为82%,1年生存率为53%,围手术期无3级以上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安全、高效,是治疗转移及复发性骨肿瘤的一种有前途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放疗联合替莫唑胺治疗与单纯放疗相比,治疗新诊断的多形性成胶质细胞瘤(glioblastoma multiforme,GBM)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1966年1月-2009年12月)、EMBASE(1974年1月-2009年12月)、Cochrane图书馆(2009年第4期)、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4年1月-2009年12月)、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78年1月-2009年12月)、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1989年1月-2009年12月)和万方数据库(1997年1月-2009年12月).纳入放疗联合替莫唑胺治疗新诊断的GBM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由2名研究者独立进行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分析依据Cochrane评价手册5.0.0随机对照试验质量评价标准.采用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5个RCT,共包括89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单纯放疗相比,放疗联合替莫唑胺治疗可以提高新诊断GBM患者18个月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相对危险比为2.46(95%的可信区间:1.11~5.46)]和24个月OS[相对危险比为2.88(95%的可信区间:1.95~4.25)],改善6个月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相对危险比为1.48(95%的可信区间:1.22~1.78)]、12个月PFS[相对危险比为3.07(95%的可信区间:2.17~4.34)]、18个月PFS[相对危险比为4.71(95%的可信区间:2.51~8.84)]和24个月PFS[相对危险比为7.47(95%的可信区间:2.67~20.94)],并改善6个月肿瘤进展时间(time to progression,TTP)[相对危险比为1.51(95%的可信区间:1.07~2.13)]和12个月TTP[相对危险比为3.91(95%的可信区间:1.59~9.61)].放疗联合替莫唑胺治疗引发的3~4级白细胞减少[相对危险比为4.31(95%的可信区间:0.77~24.31)]、3~4级血小板减少[相对危险比为4.03(95%的可信区间:0.70~23.34)]和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相对危险比为2.79(95%的可信区间:0.12~67.10]与单纯放疗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放疗联合替莫唑胺治疗可以提高新诊断GBM患者的18和24个月OS,改善6、12、18和24个月PFS以及6和12个月TTP.因此,放疗联合替莫唑胺治疗是目前术后治疗新诊断GBM的一种较为合理而有效的综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伽玛刀治疗颅内多发胶质母细胞瘤的安全性和近期疗效. 方法:11例经立体定向活检病理证实的颅内多发胶质母细胞瘤患者采用伽玛刀治疗,其中5例采用分次伽玛刀治疗,6例仅接受单次伽玛刀治疗.伽玛刀共照射治疗35个肿瘤,边缘剂量13Gy~20Gy,中心剂量31.1Gy~42.5Gy.术后定期复查头部增强磁共振扫描,记录患者肿瘤控制情况及复发时间.结果:1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并全部随访至肿瘤复发.患者伽玛刀治疗后平均复发时间为11.2个月,术后3个月和6个月肿瘤控制率分别为90.9%和72.5%.3例患者(75%,3/4)伽玛刀治疗后运动障碍症状获得显著缓解,未观察到与伽玛刀治疗相关的神经功能并发症出现.结论:伽玛刀治疗颅内胶质母细胞瘤近期效果良好,能改善患者症状,并发症轻微,是有效的颅内多发胶质母细胞瘤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GBM)是成人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的原发恶性肿瘤,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仅为14个月。室管膜下区(subventricular zone,SVZ)作为脑内神经干细胞的最大集中部位,在过去的研究中被认为是脑肿瘤起源细胞(brain tumor initiating cells,BTICs)的潜在来源。临床研究已表明,存在室管膜下区受累的胶质母细胞瘤患者具有更差的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和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同时肿瘤还表现出了独特的复发及迁移模式。这提示我们,存在室管膜下区受累的胶质母细胞瘤可能代表了一种独特的肿瘤亚型,对这一亚型的深入研究可能会为未来胶质母细胞瘤的个体化治疗带来新的解决方案。本文通过复习既往文献,从室管膜下区与肿瘤起源、室管膜下区胶质母细胞瘤的预后和分子生物学特征及室管膜下区胶质母细胞瘤的放射治疗等方面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卡培他滨(capecitabine)联合依立替康(irinotecan)或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 rhendostatin,商品名为恩度)治疗奥沙利铂(oxaliplatin)耐药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45例奥沙利铂治疗无效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卡培他滨联合依立替康治疗25例、卡培他滨联合恩度治疗20例。结果:随访3~21个月, 依立替康组有效率(RR)为32.0%, 临床受益率(CBR)为72.0%,肿瘤进展时间(TTP)为6.2(95%可信区间: 3.125~8.905)个月; 恩度组RR为55.0%, CBR为90.0%, TTP为10.6(95%可信区间: 7.876~12.962)个月;两组比较各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总生存期(OS)分别为15.2(95%可信区间: 12.576~17.842)个月和16.1(95%可信区间: 13988~18234)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依立替康组生活质量(QOL)改善者有2例(8.0%), 稳定者6例(24.0%), 下降17例(68.0%);恩度组改善者有12例(60.0%), 稳定者6例(30.0%), 下降2例(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治疗的不良反应,依立替康组中性粒细胞减少、腹泻发生率明显高于恩度组( P<0.01)。结论: 对奥沙利铂治疗无效或失败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卡培他滨联合依立替康或恩度是可供选择的方案,后者方案具有更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