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分析东莞市无偿献血人群梅毒感染情况,完善低危血源招募的标准,从而预防和控制经输血感染梅毒的风险,并减少因梅毒而导致的血液报废。方法对2008-2013年东莞市436 685人次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梅毒抗体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分析献血人群梅毒感染状况和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2008-2013年期间,东莞市无偿献血人群梅毒感染率分别为0.67%、0.55%、0.62%、0.58%、0.67%、0.69%,总感染率为0.63%,不同年度间梅毒感染率有波动,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献血者中36~岁组梅毒感染率最高,为1.05%,18~岁组感染率最低,为0.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献血者梅毒感染率为0.69%,高于男性献血者梅毒感染率0.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学历越低的献血者梅毒感染率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梅毒在东莞市无偿献血人群中一直维持较高水平的流行状态,不同年龄、性别和学历的献血者梅毒感染率有差异。  相似文献   

2.
任蓉  秦银鸽  毛学锋 《重庆医学》2015,(31):4428-4430
目的:对玉林市无偿献血者梅毒抗体筛查结果进行分析,为采供血机构开展合理有效的无偿献血宣传、招募和检测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玉林市2009~2013年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标本用ELISA法筛查梅毒抗体的结果,按年份、性别、年龄、职业、学历等进行分组分析。结果2009~2013年玉林市无偿献血者梅毒感染率为0.82%,呈逐年下降趋势;按年龄、职业、学历分组的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年份、性别分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梅毒感染已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采供血机构应加宣传力度,发展一支固定志愿无偿献血者队伍。采用先进的检测方法和技术,保证血液检测质量,减少不必要的血液资源浪费,最大限度地保证临床用血安全。  相似文献   

3.
李丽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24):3345-3347
目的:调查和分析淮安地区无偿献血人群梅毒的感染情况和特点,为控制梅毒的流行和安全输血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对2008--2012年247085名无偿献血者进行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结果:(1)淮安地区无偿献血者梅毒感染率逐年升高,到2012年达到最高,X2=13.1,P=0.0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男女感染率没有差异.)[X2=O.30,P=0.585。(3)易感年龄以31~40岁年龄组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73.00,P=O.000)。(4)从事服务性行业的人员和外出务工农民梅毒感染率高,学生、军人和公务人员感染率低.X2=407.00,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从事服务行业的人员是无偿献血的高危人群,尤其31~40岁这个年龄段人群较多。学生、军人和公务人员为无偿献血的低危献血人群。调查和分析无偿献血者梅毒感染状况将对梅毒的控制和预防提供重要理论依据。重点筛选高危人群,为临床输血提供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4.
刘学东  代全胜  张英 《医学综述》2013,19(14):2669-2671
目的分析计划无偿献血者与自愿无偿献血者的社会人口学特征,对无偿献血事业的认识途径和献血动机,献血环境对献血者的影响,探索自愿无偿献血招募模式形成的因素。方法选择2000~2005年共计7000份计划无偿献血者资料、2005~2010年8000份自愿无偿献血者资料,采用统计软件分析献血者的社会人口学特征,采取调查问卷的方式,随机抽取500名计划无偿献血者和500名自愿无偿献血者,对其献血历程进行调查。结果计划无偿献血者与自愿无偿献血者的社会人口学特征明显不同;献血者对无偿献血的初步认识来源于血站和媒体的无偿献血宣传,通过献血者之间的献血信息沟通交流,认识成熟,最终加入献血者队伍,计划无偿献血者和自愿无偿献血者的献血动机有明显的区别;献血环境对献血者的献血行为有重要意义。结论有目的、有策略地加大无偿献血的宣传,对巩固现有无偿献血者,发展新的无偿献血者,建立一支固定的无偿献血者队伍极其重要。  相似文献   

5.
海南省2002~2008年无偿献血人群梅毒感染状况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调查海南省无偿献血者梅毒感染状况。方法用ELISA法对2002—2008年海南省342965名无偿献血者进行梅毒抗体检测,并将献血人群分为学生、现役军人组和其他职业组,采用)(2检验对梅毒抗体检测及分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42965名无偿献血者中,梅毒抗体阳性2940例,感染率为0.86%,2002—2008年的梅毒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16%、1.23%、1.15%、0.82%、0.59%、0.67%、0.64%,其中学生、现役军人献血人群梅毒抗体阳性278例,占其献血人数的0.26%,其他无偿献血人群梅毒抗体阳性2662例,占其献血人数的1.12%。结论海南省2002—2008年无偿献血者梅毒抗体阳性率逐年下降,学生、现役军人献血人群梅毒感染率较低,X2=633.852,P〈0.05,今后可重点从学生、现役军人群体中招募血源。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东莞市无偿献血流失原因与人群特征,探讨针对性的献血者招募和保留策略。方法:选取2016—2019年东莞市240 228例无偿献血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Shinow 9.0对人群特征进行统计分析;随机选取1 000例(每年250例)流失献血者,通过电话回访调查流失原因。结果:首次献血者和重复献血者性别、年龄、学历、职业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 318.335、10 029.461、626.207、5 693.940,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学历及职业是重复献血者再次献血行为的独立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献血者流失原因中,献血地点与时间不方便占比最高(31.02%),不愉快的献血经历占比最低(2.69%)。结论:男性、具有较高学历、职业相对稳定人群是动员和招募献血的重点对象。强化献血者沟通机制,借助政府与媒体的宣传力量,消除献血者的顾虑,减少献血者流失,保留更多的无偿献血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梅毒在无偿献血人群中的分布及流行趋势,为安全输血制定有效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RPR法和ELISA法对献血者进行梅毒抗体筛选,比较不同时间、年龄、职业分布上的感染率。结果温州市2002—2004年109471名无偿献血者的梅毒感染率(0.86%)有缓慢下降趋势(P〈0.05),以31—45岁年龄段感染率最高(P〈0.05),工人、个体梅毒感染远高于其它职业人群。结论温州市2002~2004年无偿献血者梅毒感染率虽有逐年下降的趋势,但梅毒感染率仍较高。在校大学生、军人属于梅毒传播低危人群。血站在选择无偿献血志愿者时,应首先考虑这些人群。  相似文献   

8.
广州地区1 226 507例无偿献血者梅毒筛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广州地区无偿献血者梅毒感染状况,确定梅毒感染低危人群,为安全输血提供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 选择广州地区2005~2009年无偿献血者梅毒筛查数据进行分析.梅毒血清学筛查试验采用ELISA试验,梅毒血清学筛查阳性标本采用TPPA试验确认.结果 1 226 507例无偿献血者中梅毒阳性率为0.45%.其中单位员工、大专院校学生、流动人员和其他献血人员(包括无偿机采成分献血者)梅毒抗体阳性率分别为0.44%、0.14%、0.69%、0.29%;年龄在20~39岁梅毒抗体阳性献血者5 126例,占梅毒抗体阳性者的93.4%:梅毒阳性率不同年龄和职业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年份无偿献血者中梅毒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广州地区2005-2009年无偿献血人群梅毒感染率保持相对稳定水平,无明显上升趋势.大专院校学生和单位员工为梅毒感染低危人群,可作为主要献血人群,发展献血者队伍.采供血部门应加强对流动人员的无偿献血筛查工作,以保证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9.
1 招募目的 招募足够的低危固定无偿献血者,保证安全和充足的血液供应. 2 招募范围 适用于自愿无偿的低危人群的献血宣传、献血者招募、献血服务工作. 3 招募理念 负责无偿献血理念宣传、献血知识普及、献血者动员、招募和组织工作以及应急献血队伍的建立,确保献血者教育、动员和招募工作的实效性,招募和保留最安全的献血者,鼓励自愿定期无偿献血.  相似文献   

10.
岑宪铭 《华夏医学》2013,26(1):54-57
目的:分析梧州市献血人群中确证阳性的HIV感染情况,为制定降低HIV经输血感染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查阅2005~2011年梧州市213 940人次无偿献血者中抗-HIV确证阳性献血者的年龄、性别、献血地域、职业和献血次数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无偿献血人群中HIV感染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25~44岁人群感染率高,各年龄段献血者HIV感染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9.29,P<0.05);男性献血者HIV感染率高于女性(χ2=4.56,P<0.05);乡镇献血者HIV感染率高于城区献血者(χ2=5.58,P<0.05);首次献血人群HIV感染率高于重复献血人群(χ2=33.38,P<0.01)。结论:HIV感染从高危人群向低危人群扩散,筛选献血者过程中应加强对献血者健康状况、个人生活史、社会行为史的评估。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北京市区无偿献血者梅毒传染指标流行情况,为无偿献血的招募策略调整提供依据。方法分析2007年1月1日~2011月12月31日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无偿献血者抗梅毒螺旋体的检测结果,按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献血方式、献血组织形式进行分层,回顾性调查分析各层5年间的整体情况。结果2007~2011年5年间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1065177人次无偿献血者梅毒抗体筛查阳性者4923例,阳性率为0.462%;女性的阳性筛查率高于男性(χ2=27.84,P〈0.05);梅毒抗体阳性检出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不同年龄层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种职业献血人群的阳性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合格率排序为农民〉其他〉工人〉职员〉学生;不同文化程度、不同献血形式以及不同献血组织形式献血人群的检测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机采项目的抗梅毒螺旋体检测阳性率高于全血,高中以下人群和家庭互助人群的阳性率最高。结论献血者选择过程的质量控制是招募安全血源的重要环节,根据本地献血人群的特点,应选择低危的、具有较高文化程度的年轻人和学生,积极引导他们成为固定献血者。同时,提高检测效能进一步保证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南昌地区献血人群中幽门螺杆菌(Up)感染的血清阳性率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监控HD在献血不同人群中感染变化规律,为优化献血人群作参考。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式抽取2010年6-9月南昌地区不同献血种类(全血和机采血小板)的献血者633人(男377人,女256人)。采取统一调查表进行现场问卷调查方式,采用ELLSA检测血清中Hp-IgG抗体,数据统计分析采用SPSS17.0软件。结果献血人群总的Hp感染血清阳性率为48.66%(308/633)。男女之间、不同ABO血型间Hp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婚姻状况、体重指数、医务人员与非医务人员间的Hp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逐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与Hp感染相关的凶素分别为共同居住人数(OR=1.394,X^2=4.675,P=0.031),就餐规律性(OR=0.650,X^2=10.902,P=0.001)、吸炯(OR=0.631,X^2=6.432,P=0.011)、机采血小板献血者(OR=0.731.X^2=9.205,P=0.002)和AB血型(OR=0.512,X^2=3.995,P=0.046)。结论南昌地区献血人群中存在较高的Hp感染血清阳性率;Hp感染与同居住人数多少、是否吸炯、就餐规律性等相关联:AB型血相比A型、B型和0型不易感染Hp;机采血小板献血人群中Hp感染率较低;Hp阳性率在献血人群中的情况分布及影响因素的分析埘于完善献血标准、对了解南昌地区的献血队伍提供了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乌鲁木齐市无偿献血者的人群分布及献血动机,为今后的无偿献血工作提供实践依据和宣传策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乌鲁木齐市2 000名无偿献血者进行问卷调查,将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学生、服务人员、私营业主、城镇户籍及常住本市的外来人口是乌鲁木齐市无偿献血的主力军;"奉献爱心"是公民献血的主要原因(87.2%),不同文化程度、不同职业的无偿献血人群献血动机有明显差异(χ2文化程度=59.780,P〈0.05;χ2职业=102.339,P〈0.05);"街头宣传"、"周围环境影响"、"大众媒体宣传"是献血人群了解献血知识的主要渠道。结论加强不同形式的宣传力度,挖掘不同人群的血源潜力,建立一支固定的无偿献血队伍。  相似文献   

14.
无偿献血80221份血清标本梅毒检出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无偿献血者近年来的梅毒感染状况,为制定无偿献血招募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及双抗原夹心酶联免疫法对本市无偿献血80 221份标本进行梅毒抗体检测,并按不同年份、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以及性别之间进行比较,采用x2检验对梅毒检测的各分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80 221份标本,检出梅毒阳性1 017例,检出率为1.27%,其中无固定职业无偿献血者梅毒阳性439例,检出率为2.43%;而高校无偿献血者梅毒阳性43例,检出率仅为0.27%.2006~2009年间不同年份和不同年龄以及不同职业无偿献血者分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梅毒抗体阳性率在百色市无偿献血人群中虽然有逐年下降的趋势,但梅毒感染率仍然很高;高校学生和军人的梅毒感染率较低,今后在制定无偿献血策略重点可从这些低危人群中招募血源.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绵阳市男男性行为者(MSM)梅毒感染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以2009年应答推动抽样法(RDS)招募调查建立的MSM队列研究纳入人员为基础进行随访调查,对随访不足基线调查样本部分,采用滚血球采样法,依据队列纳入条件,招募补足调查对象,进行相关行为学调查和梅毒等血清学检测。结果共调查检测400例,梅毒累计感染率23.5%、现症感染率13.8%、新发感染率为7.6/100人年。多因素分析最后进入模型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为:年龄(OR=0.106~0.056)、近1年接受HIV/梅毒咨询/检测(OR=0.151)、HIV/梅毒知识信息来自书籍(OR=100.423)、寻找性伴场所(OR=2.844~14.635)、近6月女性性行为保护性(OR=19.943)、累计男性性伴数(OR=37.349~48.515),酒吧/浴室型寻找性伴、近6月女性性行为有保护性、累计男性性伴数多者梅毒感染危险较高,年龄26~35岁、近1年未接受HIV/梅毒咨询/检测者较低。结论该市MSM人群梅毒感染率较高,与人口学、性行为特征及预防性服务和接受防治信息途径相关,应针对性加大防治力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嘉兴地区无偿献血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确证阳性的结果,为无偿献血的招募策略和HIV感染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数据。方法 收集嘉兴地区2011~2021年无偿献血者中确证HIV-1抗体阳性的病例,比较各人群分布特征,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嘉兴地区HIV-1抗体阳性人群的特征,并进行蛋白质印迹法条带分析。结果 2011~2021年嘉兴地区共检测559 331例无偿献血者标本,最终HIV-1抗体确证阳性51例,阳性率为9.12/10万,其中2021年阳性率最低,为1.54/10万。确证HIV-1抗体阳性的无偿献血者的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献血频次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18~30岁、自由职业和其他、初中文化程度均是感染HIV的主要特征(P<0.05)。HIV-1抗体阳性病例p17、p24、p31、p51、p55、p66、Gp41、Gp120、Gp160全带表达者占比27.45%;Gp160、Gp41、p24三条带100%表达。结...  相似文献   

17.
张莉  袁曜  高峰  陈瑜  高占  冷婵  孙莉  葛红卫  戴云 《北京医学》2014,36(2):132-135
目的 分析北京市区无偿献血者经血传播HBV、HCV的血清学及核酸标志物的筛查情况,为无偿献血的招募策略调整提供依据.方法 分析2007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无偿献血者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HCV)血清学及核酸的检测结果,按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献血方式、献血组织形式进行分层,回顾性调查分析各层5年之间的整体情况.结果 2007-2011年5年间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共有1 065 177人次无偿献血,HBsAg和HCV筛查阳性率分别为0.36% 、0.485%;男性的HBsAg携带率高于女性(P<0.05),但女性HCV的筛查阳性率明显高于男性(P<0.05),主要集中在≥40岁、农民和高中以下文化程度组.献血者中20~29岁年轻人所占比例最大,不同年龄组的筛查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sAg筛查阳性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除<20岁年龄组外(0.66%),HCV的筛查阳性率变化亦然.不同职业和文化程度献血人群的阳性率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农民的不合格率最高(0.48%,0.73%),高中以下人群的阳性率最高(0.44%,0.56%),不同组织形式无偿献血者的筛查结果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团体无偿组的HCV阳性率最高(0.79%).机采和全血的筛查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献血者选择过程的质量控制是招募安全血源的重要环节,根据本地献血人群的实际,制定科学有效的招募策略,尽量选择较为安全的较高文化程度的年轻人和学生,鼓励并积极引导他们成为固定献血者.同时,积极探索更安全的血液检测模式以进一步保证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衡水地区无偿献血者的梅毒感染情况,采取有效措施,确保血液安全。方法对衡水地区2010-2013年无偿献血者血液采用ELISA方法对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进行筛查。抗-TP阳性检测结果分别按照性别、年龄、年份、职业统计分析。结果 2010-2013年梅毒阳性感染者有370人份,女性的梅毒阳性率(0.42%)明显高于男性(0.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99,P0.05)。梅毒感染增长趋势明显,2013年最高达到0.45%,不同年份间梅毒感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93,P0.05)。自由职业、工人、农民是梅毒感染的主要群体。梅毒感染主要集中在31~40岁。结论梅毒感染呈快速增长趋势,应加强梅毒相关知识的宣传,扩大低危献血人群,把梅毒的金标试剂列为血站采血前初筛常规检测项目,减少血液报废,保证血液质量。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3):119-123
目的分析2015年宁波市献血群体的人口社会学特征。方法将宁波血站2015年1~12月55 459例无偿献血者按曾经献血次数1次、2~3次、4~10次、10+次进行分类,并进行人口社会学特征比对统计分析。结果对2015年宁波市无偿献血群体进行人口社会学调查,数据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无偿献血者男性(32 548例)多于女性(22 911例),并以18~35周岁(70.02%)为主。献血者的文化程度主要为大中专(25.82%)和高中以下(41.26%)学历。献血者的职业多为职员(23.31%)和自由职业及其他(34.28%),属地偏向于宁波市内外来人口(44.13%)。结论根据2015年宁波市献血群体的人口社会学特征,制定出新年度的宣传和招募策略,加强固定无偿献血者队伍有利于献血事业更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广西孕产妇艾滋病、梅毒及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现状,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及其感染艾滋病的危险因素,为孕产妇针对性干预策略的建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2011及2012年的4-8月确定为监测时间,监测期间就诊于广西35个孕产妇艾滋病监测哨点的所有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对孕产妇的人口学特征、艾滋病相关知识、吸毒及性行为等进行问卷调查,并采集3-5ml静脉血进行HIV、梅毒及HCV抗体检测,应用SPSS20.0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结果(1)共调查了28078名孕产妇,回收有效问卷26883份,调查问卷的有效应答率为95.74%。监测期间,采集血样28077份,HIV感染率为0.10%(29/28077)、梅毒感染率为0.81%(227/28077)、HCV感染率为0.23%(64/28077)。(2)孕产妇艾滋病知识的总体知晓率为88.43%,对艾滋病的非传播途径知晓率为77.31%。86.44%,对三大传播途径的知晓率为88.93%~97.14%。(3)单因素分析显示:文化程度、丈夫吸毒、有丈夫以外性伙伴、丈夫艾滋病/性病以及HCV阳性是感染HIV的危险因素;(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感染艾滋病的风险是其他文化程度者的4.40倍(P=0.01,95%CI=(1.37,14.12)),丈夫为艾滋病或性病患者的孕产妇感染艾滋病的风险是丈夫为非艾滋病非性病者的152.57倍(P=0.01,95%CI=(49.06,474.47))。结论广西孕产妇HIV和HCV感染率尚处于较低水平,梅毒感染率略高;需重点关注丈夫吸毒、丈夫为艾滋病患者、多男性伴、HCV阳性以及文化程度在小学及以下的孕产妇,加强随访和HIV检测是减少垂直传播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