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评价肝动脉化疗栓塞合并LAK/IL┐2灌注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初步疗效。方法不能切除的肝癌患者经肝动脉化疗栓塞后灌注自体LAK细胞及IL┐2,并与单独行肝动脉化疗栓塞的不能切除肝癌患者比较其肿瘤大小,生活质量的变化及毒副反应。结果经肝动脉化疗栓塞合并LAK/IL┐2灌注治疗的22例肝癌有效率(CR+PR)为13.6%,包括1例完全缓解和2例部分缓解,而单独化疗栓塞对照组17例中仅1例显示部分缓解(有效率5.9%)。化疗栓塞+LAK/IL┐2治疗组与单独化疗栓塞对照组中MR、SD、PD分别为5、12、1例和1、11、4例。治疗组中大多数病人生活质量改善或稳定,而对照组中生活质量则无提高。两组病人的毒副反应均较轻而短暂。结论经肝动脉化疗栓塞合并LAK/IL┐2灌注治疗原发性肝癌疗效较优于单独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更有效的综合治疗方案有待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2.
观察IL┐2或IL┐2+DDP胸内注射治疗癌性胸水的疗效。方法IL┐2或IL┐2+DDP胸内注射。结果IL┐2胸内注射23例,CR5例,PR11例,PD7例,有效率69.57%。IL┐2+DDP胸内注射29例,CR8例,PR16例,PD5例,有效率82.76%。DDP胸内注射23例,CR2例,PR9例,PD12例,有效率47.83%。IL┐2和IL┐2+DDP治疗后NK活性显著提高。结论IL┐2胸内注射治疗癌性胸水有较好疗效且与DDP有协同作用,其疗效可能与IL┐2改善机体免疫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晚期胃癌外周血细胞免疫水平的研究。方法51例晚期胃癌患者外周血CD+4、CD+8细胞与其外周血淋巴细胞经PHA┐P诱生IL┐2、IFNγ量之间相关分析;结果晚期胃癌患者IL┐2与IFNγ的产生量与CD+4、CD+8细胞数目无相关性,IL┐2与IFNγ之间亦无平行关系;而正常对照组(健康献血者)IL┐2量与CD+4细胞数呈正相关,与CD+8数呈负相关;IFNγ则与CD+4亦呈正相关,而与CD+8呈负相关;IL┐2与IFNγ量之间呈平行正相关;表明,晚期胃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改变不仅单纯表现为CD+4、CD+8细胞数量改变,更重要的是机体CD+4细胞、CD+8细胞产生IL┐2及IFNγ量显著下降。结论检测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产生IL┐2及IFNγ水平更能全面反应胃癌患者免疫功能真实状况,从而更有利于晚期胃癌患者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4.
临床观察经肝动脉化学栓塞合并IL┐2加入胚胸腺LAK细胞免疫治疗原发性肝癌后患者免疫功能和肝功能反应。方法24例原发性肝细胞癌,其中8例化学栓塞5┐FU,DDP合并免疫治疗(称合并组),16例单纯化学栓塞治疗(称单纯组)。两组比较治疗后的免疫因子水平和肝功能变化。结果合并组较单纯组血清IL┐2和Tac反应升高,sIL┐2R和TNFα降低,血清ALT和总胆红素明显降低。结论IL┐2和人胚胸腺LAK细胞能改善肝癌病人的免疫功能和肝功能  相似文献   

5.
自体可溶性肿瘤抗原协同IL-2诱导外周血PBMC增殖及杀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自体可溶性肿瘤抗原(TSA)与IL┐2共同诱导PBMC增殖及杀瘤作用。方法分三组用APAAP法观察细胞表型,MTT法测定细胞增殖及杀瘤活性(靶细胞为MNK45系人胃低分化腺癌细胞)。结果培养第7天TSA(10μg/ml)协同IL┐2诱导PBMC增殖显著高于单独IL┐2诱导(P<0.01)。且CD+8及CD+25表达率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0,当效/靶比为80∶1时IL┐2诱导的PBMC杀瘤活性为48.6%,而10μg/mlTSA协同诱导PBMC杀瘤活性为86.3%。结论为研究TAK细胞提供了实验依据,提示该类细胞具有临床过继免疫治疗应用的潜能  相似文献   

6.
CD3AK细胞和LAK细胞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临床和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51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男性23例,女性28例)分成两组,其中一组(31例)以CD3McAb(CD3单克隆抗体)和小剂量IL-2(500u/ml)共同诱导的CD3AK细胞治疗,另一组(20例)输注大剂量IL-2(1000u/ml)诱导的常规LAK细胞治疗,以探讨降低IL-2用量、提高杀伤细胞细胞毒活性的可能性。结果显示CD3AK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症状缓解均优于LAK组。CD3AK组PR+MR率较LAK组高29.0%,S+P率和死亡率分别较LAK组低12.4%和9.6%。同时比较了CD3AK细胞与LAK细胞的体外增殖和细胞毒活性,结果表明CD3AK细胞增殖率高于LAK细胞(P<0.01),靶细胞抑制率二者在0.05水平无显著差异。提示CD3McAb在刺激杀伤细胞活性,尤其在提高其增殖能力方面,具有显著的作用,CD3AK/IL-2能更有效地治疗晚期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7.
用CD3McAb和低剂量IL-2诱导的人胎脾CD3AK细胞治疗43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取得疗效。经2-8疗程治疗,多数患者症状缓解,生活改善,PR+MR18例,S+P25雎,死亡9例。全组无严重毒副反应发生。同时比较CDAK细胞和常规LAK细胞体外增殖及其杀伤活性,表明前者144h增殖力高于后者,靶细胞抑制率二者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
用CD3McAb和低剂量IL-2(500U/ml)诱导的人胎脾CD3AK细胞治疗43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取得疗效。经2~8疗程治疗,多数患者症状缓解,生活质量改善,PR+MR18例(41.9%),S+P25例(58.1%),死亡9例(20.9%)。全组无严重毒副反应发生。同时比较CD3AK细胞和常规LAK细胞体外增殖及其杀伤活性,表明前者144h增殖力高于后者(P<0.01),靶细胞抑制率二者无显著差异(P>0.05)。初步表明CD3AK/IL-2疗法效果肯定,毒副作用小,可能成为继LAK/IL-2之后更为有效的肿瘤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9.
观察TNFα对LAK细胞、化疗药物抗胃癌作用的影响。方法以不同浓度TNFα与IL┐2配伍培养LAK细胞,并使TNFα单抗阻断试验;以TNFα预处理胃癌细胞,观察TNFα影响LAK抗瘤活性的特性及胃癌细胞对PBMC及LAK的敏感性变化;以TNFα联用5┐FU,ADM或MMC观察体外、TNF联用MMC观察荷胃癌裸鼠体内的抗胃癌效应。结果TNFα在低浓度IL┐2下增加LAK活性,使IL┐2诱导同等LAK活性的浓度下降约10倍;TNFα预处理胃癌细胞使PBMC、LAK对其的抗瘤活性提高约10%、9%。TNFα与5┐FU、ADM或MMC联合组体外、TNF与MMC联用组体内抑制胃癌细胞生长效应明显优于单用组,差异显著。结论TNFα在低浓度IL┐2下增加LAK抗胃癌活性,TNFα预处理使胃癌细胞对PBMC及LAK的敏感性增加;TNFα联合化疗药物5┐FU、ADM或MMC可使抗胃癌效应提高  相似文献   

10.
NK和sIL-2R在肺癌化疗中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评价肺癌患者化疗后血清NK细胞活性及sIL-2R水平变化的临床价值,作者采用LDH释放法和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47例肺癌病人和41例正常对照者的血清NK细胞活性和sIL-2R水平。结果显示,与正常人相比,肺癌病人血清sIL-2R水平增高(P<0.01),NK细胞活性降低(P<0.05),且化疗后有效病人血清sIL-2R水平明显低于化疗前(P<0.01)。结果提示血清NK细胞活性和sIL-2R水平可以作为判断肺癌疗效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应用自体及同种异体LAK细胞对2组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治疗。结果示治疗后2组患者外周血mIL-2R表达阳性率、NK细胞活性及CD4/CD3比值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血清sIL-2R会量则较治疗前降低,提示机体免疫功能得到明显提高。两种不同来源LAK细胞在改善肝癌患者免疫功能上无明显差异。显示胚胎胸腺与脾脏亦是理想LAK前体细胞的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12.
观察经IL┐2和人胚胸腺LAK细胞治疗2~4个疗程的肿瘤病人的免疫反应。方法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血清抗核抗体、抗心磷脂抗体、类风湿因子、抗LAK细胞膜和胞浆抗体、TNFα及受体与供体相互刺激杀伤作用。结果2年内监测血清抗核抗体、抗心磷脂抗体、类风湿因子均无变化,特异性抗胸腺LAK细胞膜IgG抗体有少量产生,但无抗胞浆蛋白抗体,胸腺LAK细胞与受体PBMC亦无相互刺激杀伤作用。结论人胚胸腺LAK细胞治疗癌症未观察到自身免疫的异常反应  相似文献   

13.
枸杞多糖联合LAK/IL-2疗法对75例晚期肿瘤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枸杞多糖(LyciumBarbarumPolysaccharides,LBP)联合LAK/IL-2疗法临床试验治疗79例晚期肿瘤患者,其中75例可评估病人资料分析提示,LBP联合LAK/IL-2疗法组疗效(40.9%)显著优于LAK/IL-2疗法组(16.1%)。两种治疗方案对恶性黑色素瘤、肾癌、直结肠癌、肺癌、恶性胸水和鼻咽癌有一定的疗效。LBP联合LAK/IL-2治疗组的缓解持续时间显著长于LAK/IL-2治疗组。LBP联合LAK/IL-2治疗组治疗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PBL)的NK、LAK活性增高程度均显著大于LAK/IL-2治疗组,说明LBP能够提高LAK/IL-2疗法对晚期肿瘤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制备抗EGF┐R与抗CD3双功能单克隆抗体及其细胞毒的研究方法通过杂交-杂交瘤技术制备双功能单克隆抗体细胞株Et22,并了解其与IL┐2联合体外激活PBLs细胞对A431癌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IL┐2激活的PBLs和未经IL┐2刺激培养的PBLs对靶细胞A431的杀伤活性,效靶比为20∶1的条件下,杀伤率分别为49%,17%。Et22双功能抗体介导IL┐2激活的效应细胞杀伤靶细胞(A431)为75%。结论双功能单克隆抗体(EQ75×OKT3)介导IL┐2激活的效应细胞杀伤靶细胞(A431)活性高于两种亲本单抗(CD3或EQ75  相似文献   

15.
对69例可手术的非小细胞肺癌病例,随机分组分成LAK细胞+IL-2治疗的研究组23例,单纯手术的对照组46例,采用多元方差和单因素方差的统计方法,分析术后辅助性LAK细胞过继性免疫治疗对围术期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对CD4,CD4/CD8比率、NK细胞活性和淋巴细胞转化率4个指标的综合分析,两组间在围术期不同时间段上的细胞免疫功能都无显著性差异(各组间的HotelingT2检验,P值均大于0.05),但研究组术后12d的NK细胞活性较术前下降(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上的显著性意义(多元方差分析F=4.5711,P<0.05)。  相似文献   

16.
探讨联合应用IL┐2和LAK细胞对脑星形细胞瘤预后的影响。方法53例经病理证实的星形细胞瘤患者,术后行全脑放射治疗,其中13例联合应用IL┐2和LAK细胞治疗。结果应用Log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部位、病理分级、手术方式和联合应用IL┐2/LAK细胞对生存期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Cox模型分析结果显示:病理分级、手术方式、Karnofsky评分和联合应用IL┐2/LAK细胞与生存期关系密切。结论全切肿瘤后联合应用IL┐2/LAK细胞有助于延长颅内星形细胞瘤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17.
建立了一套培养和处理粘附LAK细胞(A-LAK)的系统,将12例缓解期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RPS)的A-LAK细胞与常规制备LAK细胞(RT-LAK)进行了对照研究,结果显示RPS-A-LAK细胞于培养第10天时其扩增指数(20.1±13.9)较RT-LAK细胞的扩增指数(7.5±2.1)明显提高(P<0.05)。形态学研究显示A-LAK细胞主要由大颗粒淋巴细胞组成,免疫表型分析显示其主要由CD16+的NK细胞组成,RT-LAK细胞主要由CD3+的T细胞组成。其杀伤活性与CD16+NK细胞之间有很好的相关性(r=0.82,P<0.05)。这提示CD16+NK细胞是A-LAK细胞的主要组成细胞,代表了杀伤功能最强的亚群。  相似文献   

18.
IL—2/LAK疗法对肿瘤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段婷  常瑛 《中国肿瘤临床》1996,23(10):723-725
我们观察了20例肿瘤患者应用IL-2/LAK疗法前后其免疫指标的改善,包括T淋巴细胞亚群,LAK细胞活性,白介素Ⅱ分泌细胞及血清白介素Ⅱ受体。通过治疗显示:CD4/CD8比值,LAK活性,白介素Ⅱ膜受体及白介素Ⅱ分泌细胞的水平均显著升高,而可溶性白介素Ⅱ受体减少,提示IL-2/LAK可以改善机体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小剂量细胞因子在恶性肿瘤免疫治疗中的意义。方法:全身应用小剂量重组干扰素(IFNα2b)、白细胞介素-2(IL-2)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联合治疗多种恶性肿瘤60例。应用APAAP法和免疫单向扩散法(RID)分析了治疗前后患者外周血中T、B淋巳细胞、NK细胞、免疫球蛋白(Ig)和补体C3活性。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外周血中CD4+的T淋巴细胞和CD23+的B淋巴细胞显著的高于治疗前水平(P<0.05);CD4+/CD8+比值也明显增高(P<0.01)。免疫球蛋白(IgM)活性亦显著的高于治疗前水平(P<0.05)。KPS积分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0.001)。治疗后细胞因子加化疗组的KPS积分平均增高28.5分(P<0.001);CR 26例(65.0%);PR 11例(27.5%),总有效率82.5%。单纯细胞因子治疗组的KPS积分平均增高23分(P<0.001);PR 13例(65.0%),总有效率65.0%。结论:本方案可以显著的提高多种恶性肿瘤患者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有可能提高肿瘤的化疗效果和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20.
我们观察了20例肿瘤患者应用IL-2/LAK疗法前后其免疫指标的改善,包括T淋巴细胞亚群、LAK细胞活性、白介素Ⅱ膜受体、白介素Ⅱ分泌细胞及血清白介素Ⅱ受体。通过治疗显示:CD4/CD8比值、LAK活性、白介素Ⅱ膜受体及白介素Ⅱ分泌细胞的水平均显著升高,而可溶性白介素Ⅱ受体减少,提示IL-2/LAK可以改善机体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