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汗证是指不正常出汗的一种病证。临床有自汗、盗汗之分。不分寤寐,无故汗出者称“自汗”;睡中汗出,醒时汗止者称“盗汗”。笔者近几年来采用黄芪生脉汤治疗汗证30例,获得满意疗效,兹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男18例,女12例;年龄最大56岁,最小2岁:其中自汗16例,盗汗14例。药物组成:黄芪30g,党参15g,麦冬12g,五味子6g,甘草30g,水煎服每日1剂,小儿酌减。临床加减:自汗者可加太子参、白术;盗汗者  相似文献   

2.
我科2010年1~11月对住院自汗、盗汗患者应用自制止汗散穴位贴敷65例,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一般资料本组65例,男40例,女25例;年龄33~78岁,平均51岁;病程1个月~7年;自汗16例,盗汗26例,自汗盗汗兼有者23例;中风42例,眩晕3例,喘证5例,  相似文献   

3.
笔者自拟三合止汗汤治疗自汗、盗汗患者30例,疗效满意,兹介绍如下:1一般资料30例中,自汗7例,盗汗14例,自汗兼盗汗9例;年龄在18~70之间,以中年为多;病程最短者1周(属手术后),最长者5年。症状以出汗为主症外,其他兼症为气短乏力,头晕心悸,口...  相似文献   

4.
自2000年以来,我科采用五倍子敷脐治疗汗证20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 200例中男95例,女105例;年龄18~68岁;病程1个月~6年;自汗者75例,盗汗者86例,自汗盗汗均有者39例。  相似文献   

5.
<正> 治疗方药:党参、煅龙骨、煅牡蛎各20g,麦冬、五味子、生地、乌梅、白术各12g,山萸肉15g。水煎服,每日1剂。 治疗结果:治愈33例(服药后盗汗停止),有效7例(服药后出汗明显减轻)。服药6剂盗汗停止者17例;服药10剂盗汗停止者13例;服药10剂以上盗汗停止者3例。  相似文献   

6.
笔者自 1 998年 2月至 2 0 0 1年 6月采用疏肝运脾法治疗小儿厌食症 3 6例 ,取得明显疗效 ,现介绍如下。1 一般资料3 6例均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的诊断标准 ,其中男 2 0例 ,女 1 6例 ;年龄 2 .5~6岁 2 4例 ,7~ 9岁 1 0例 ,1 0~ 1 2岁 2例 ;病程最短 1个月 ,最长 1 0个月。伴自汗盗汗 6例 ,上呼吸道感染、鸡胸各 2例 ,贫血 4例。2 治疗方法采用疏肝运脾法 ,基本方 :柴胡、白芍、木香、茯苓、山药、鸡内金各 5~ 1 0 g,白术、枳壳、槟榔各 5g。加减 :自汗盗汗明显者加黄芪、党参各 1 0~ 1 5g;舌质红、口干多饮者去木香、槟榔 ,…  相似文献   

7.
自汗 盗汗     
“古法云:自汗者,属阳虚……;盗汗者,属阴虚……;此其大法,固亦不可不知也。然以余观之,则自汗亦有阴虚,盗汗亦多阳虚也;……不得谓自汗必属阳虚,盗汗必属阴虚也。”(张景岳:《景岳全书》卷12,汗证)  相似文献   

8.
笔者自 1998年以来 ,用自拟五味龙牡汤治疗盗汗 12 0例 ,疗效较好 ,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12 0例中男性 96例 ,女性 2 4例 ;年龄 6~ 81岁 ;病程 3天~ 6年。全部病例均有典型的寐中汗出 ,醒来自止的典型盗汗症状。治疗方法五味龙牡汤组成 :五味子 10 g,龙骨、牡蛎各 2 0 g,浮小麦、金雀根各 30 g,麻黄根、瘪桃干、橹豆衣各 10 g。卫表不固者加炒白术 15 g、防风 10 g;兼有湿热者加赤小豆 30 g;兼有五心烦热者加地骨皮 10 g、青蒿 10 g。小儿剂量酌减。治疗效果12 0例经治疗后 ,113例盗汗完全停止 ,5例明显减少 ,2例盗汗因肺结核引起者无效 ,…  相似文献   

9.
牡蛎散加味治疗小儿多汗症5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秀云 《河南中医》2006,26(9):74-75
近年来,我们采用牡蛎散加味治疗小儿多汗症50例,效果较满意,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均排除器质性病变所引起的多汗,其中男30例,女20例;3岁以下15例,4~5岁35例;病程1月8例,1~6月35例,7月~1a以上7例;其中自汗14例,盗汗19例,日夜多汗17例;根据伴随症状分肺气不足(14例),表现为全身自汗或盗汗,动则益甚,少气懒言,平时易感冒;营卫不和(19例),以自汗为主,畏寒怕风,常不发热,神疲倦怠;阴虚火旺(12例),表现为盗汗为主,形体消瘦,低热口干,神疲心烦,哭声无力;脾胃湿热(5例),自汗或盗汗,汗以头部四肢为多,汗渍发黄,口渴不喜饮。2治疗方法方剂组…  相似文献   

10.
<正> 笔者自拟“敛汗固表汤”,从1979~1984年治疗自汗、盗汗证46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一、一般资料:46例中,男39例,女7例;年龄最大的47岁,最小的24岁;其中自汗者27例,盗汗者19例。二、方药组成及用法:炙黄芪皮15克,党参15克,煅牡蛎15克,麻黄根10克,瘪桃  相似文献   

11.
骨质疏松症是引起老年人筋骨和关节疼痛不适的重要原因,也是导致骨折的最危险因素.近年来,笔者采用自拟骨痿汤治疗本病5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50例中,男21例,女29例;年龄51~78岁,平均63岁;病程最短8个月,最长12年.发病部位:脊柱28例,股骨8例,胫腓骨6例,踝及肩部各4例,全部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骨关节疼痛不适,活动不自如、腰膝酸软、食少乏力等症状,X线片示骨密度降低、骨皮质变薄.[治疗方法]以自拟骨痿汤为基本方:熟地黄25g,山药20g,淫羊藿、枸杞各15g,骨碎补、自然铜、菟丝子、党参、白术各12g,当归、川芎、茯苓各10g,地龙、甘草各6g.加减:肾阳虚畏寒者,加肉桂8g,杜仲12g;肾阳虚盗汗者,加龟板12g,黄柏8g;气血两虚者,加黄芪20g.首乌20g;有外伤史,疼痛剧烈者,加鸡血藤12g,赤芍10g.水煎服,日1剂.  相似文献   

12.
<正> 临床资料:男28例,女22例。年龄8个月~12岁。均为本科住院病人疾病恢复期。原发病为过敏性紫癜12例,大叶性肺炎20例,支气管肺炎10例,其他8例。全部病例均有出汗较多,进食、睡眠或稍活动即大汗淋漓,体温正常,一般情况良好。自汗28例,自汗加盗汗22例。  相似文献   

13.
炙甘草汤治小儿汗证32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一般资料本组32例均为门诊病人,其中3岁~7岁21例,8岁~12岁11例;自汗者14例,盗汗者7例,两者均有者11例;病程3天~5天者8例.6天~10天者19例,10天以上者5例.2治疗方法基本处方:炙甘草sg,大枣3枚,阿胶sg,人参Zg(党参6g),生地109,桂技3g,麦冬6g,麻仁sg,鲜生姜3片。以上为7岁小儿量,临床可随年龄大小增减药量.对表座明显、记汗不止者,可加生黄茂sg。每日1剂,水效分3次服。5岁以下儿童每日可眼5次。3治疗红果根据国家中医管理局医政司1988年10月颁布的《中医内外妇儿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结果32例全部治愈.其中服…  相似文献   

14.
笔者应用蒿芩清胆汤治疗汗症28例,效果尚满意,报道如下。本组男16例,女12例,年龄2~63岁。其中盗汗23例,自汗5例;全身汗出21例,头顶汗出7例。28例均见汗出而粘,口干,纳呆,小溲短少,舌苔腻,脉濡数。其中自觉烘热而后汗出者20例,头晕且重13例,口苦心烦16例,恶心19例,大便溏泄15例,发热3例。治疗处方:青蒿(后入)9g,黄芩6g,竹茹9g,陈皮6g,姜夏9g,赤茯苓15g,生枳壳6g,滑石15g,青黛(布包)6g,甘草3g。随症加减:纳呆加神  相似文献   

15.
笔者近几年来运用先父所传“二子散”敷脐治疗小儿自汗、盗汗、多汗计63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63例中,男42例;女21例。6个月~1周岁23例;1周岁以上~2周岁30例;2周岁以上~3周岁10例。出汗1个月左右15例;2个月左右28例;3个月以上20例。对照《中医内外妇儿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其中自汗51例;盗汗2例;多汗10例。  相似文献   

16.
<正> 笔者近2年来用玉屏风散合生脉散化裁治疗体虚自汗、盗汗50例,疗效满意。1 临床资料本组50例,男31例,女19例。年龄7~14岁11例,15~45岁23例,46~60岁16例。病程5天~1年。盗汗21例,自汗17例,自汗盗汗12例。临床主要表现为体弱纳少,气短神疲,心悸少寐,动则大汗或寐则汗出。面色(白光)白无华,舌质淡或舌质红,少苔,脉细虚或细数。  相似文献   

17.
正笔者近5年采用针刺捻转补法调节益气养阴诸穴治疗汗症患者,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95例患者均来自我院针灸门诊,其中男31例,女64例;年龄最小28岁,最大74岁,平均51岁,其中45~55岁者62例;病程最短半个月,最长12年;自汗者35例,辨证属肺卫气虚证,盗汗者33例,辨证属阴虚内热证,自汗兼盗汗者27例,辨证属气阴两虚证。1.2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8.
1临床资料本组28例均为门诊患者,年龄24~33岁。一般主诉腰背酸痛.挺举无力。其中伴有小腿抽筋者5例,伴有自汗、盗汗者15例,伴有足跟痛者8例,伴有乳汁不足者11例.伴有月经不调者9例。本组病人均经过腰椎X线拍片和抗“0”、血沉等实验室检查,结果均无异常.排除了因腰椎疾患和风湿病引起的腰痛。2治疗方法以补肾健脾为主。兼以温经止痛.自拟基本方:杜仲、川断、怀牛膝、桑寄生、党参、意米、拘好各12g,熟地、云等各10g,白术、肉桂各gg。气虚自汗者加用黄茂、防风;阴虚盗汗者加鳖甲、慑牡顿、浮小麦;食欲不振者加熟地、炒二芽、…  相似文献   

19.
五倍子外敷神阙穴治疗气阴两虚汗证50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桂华  陈华 《山东中医杂志》2000,19(11):662-662
《素问·阴阳别论》说 :“阳加于阴谓之汗”。故汗是由阳气蒸化津液从玄府达于体表而成 ,汗是由津液所化。正常汗出有调和营卫、滋润皮肤作用。若当汗出而无汗 ,不当汗出而汗多 ,或仅见身体的某一局部汗出 ,属病理现象[1] 。气阴两虚所致的自汗、盗汗则属于病理性汗出。本文运用五倍子粉外敷神阙穴治疗自汗、盗汗 50例 ,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选择自汗、盗汗病例 50例 ,男 32例 ,女 1 8例 ;年龄 1 8~ 69岁 ,平均 41岁 ;病程 1个月~ 5年 ;自汗 1 2例 ,盗汗 2 0例 ,自汗盗汗兼有者 1 8例 ;辨证多属气阴两虚证。临床多…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药牡蛎散治疗汗证的疗效。方法:用牡蛎散加减:牡蛎煅煨(先煎)30g,黄芪30g,麻黄根(不得用茎)30g、浮小麦15g。水煎服,每日1剂,早、中、晚服,临症加减,阳虚自汗:加白术15g,附子3g;阴虚盗汗:加地黄20g,白芍10g;气虚:加人参10g,白术10g,或合玉屏风散;血虚:加地黄20g,何首乌15g;心烦失眠:加酸枣仁20g,知母10g,黄柏10g。治疗半个月。结果:临床治愈39例,个别有成效者10例;显效3例;无效3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