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十二、四肢病四肢运动障碍,“金匮”只有三条:一为“病人常以手指臂腫动,此人身体瞤瞤者,藜芦甘草汤主之。”历来註家从药审症,都认为风痰凝聚胸膈,故用催吐方剂。我意风痰内积,影响经络,可以有此症状,并且兼见微痛微麻,近多归于疯科范围。采用针灸疗法外,内服导痰汤(胆星、枳实、半夏、陈皮、甘草、茯苓、姜、棗)或指迷茯苓丸(半夏、茯  相似文献   

2.
二十五、黄疸病中医诊断黄疸,除观察目黄、溲黄的深淡及肤色的鲜明和晦滞外,特别重视全身症状,如发热和胸腹部病变等。也就是说,中医治疗黄疸以辨证为根据,或汗或吐或下或利尿,方法并不简单,金匮上指出了谷疸、酒疸、女劳疸等,是指病源而言,若从性质来分,只有如下两类:(湿热)1.夫病酒黄疸,必小便不利,其候心中热、足下热,是其证也;2.酒黄疸者,或无热、清言了了,腹满欲  相似文献   

3.
二十二、消渴病中医治消渴向来分三焦:上消主肺,肺热津伤,渴饮无度,叫做消渴,即“内经”所说“心移热于肺,传为鬲消”;中消主胃,胃热常觉饥饿,能食消瘦,叫做消谷,即“内经”所说“瘅成为消中”;下消主肾,口渴引饮,小洩浑浊如膏,叫做肾消,即“内经”所说“肾热病苦渴数饮身热”。三消口渴不尽属于热症,故由于火盛者称做阳消,也有气化无杈的称  相似文献   

4.
十一、虚劳病中医论病,以虚、实为两大纲领,故虚劳病在中医书里是一个极其重要而广泛的病症。一般分为阳虚和阴虚、气虚和血虚,从而析作五劳——肺劳、心劳、脾劳、肝劳、肾劳,六极——筋极、骨极、血极、肉极、精极、气极,七伤——阴寒、阴痿、里急、精漏、精少、精清、小便数(此据“医学入门”,“病源”和“医鉴”略有不同)等,总之是“内经”所说“精气夺则虚”,也是习惯所谓“积虚成损,积损成  相似文献   

5.
十六、腹滿症腹滿多为胃腸病,“伤寒論”把它屬于陽明和太陰范圍,“金匮”上还是同一分类,把实症、热症、可下之症归入陽明,虛症、寒症和当温之症归入太陰。其主要鑑別是在于瘟与痛兩面,如說:“病者腹滿,按之不痛者为虛,痛者为实,可下之,舌黄未下者,下之黄自去;”又說:“腹滿时減复如故?此为寒,当与温药,”此为仲景辨証的大法。考“內經”  相似文献   

6.
引言伤寒论和金匮要略都是张仲景的著作。本人认为学习张仲景的伤寒论,主要是学习他的辨证论治方法。懂得了基本法则,不但全部伤寒论容易会通,阅读其它医书也容易迎刃而解。伤寒论最可宝贵的地方就在于此。金匮要略叙述四十多种杂病,比较分散,没有系统可寻。但其辨证论治的诊疗规律还是一致的,并因此可以看到伤寒论方剂的灵活运用。故伤寒论和金匮要略虽然是两部书,一治外感病,一治杂病,应该保持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7.
〔原文语译〕天气是健运不息的,所以永远不会倾颓,也为了含蓄精气而不暴露,就保持了它的清净光明。假如:天会发光的话,日月便黯然无色;天气的运行停止,势必地面的濁阴充满蔽塞。在这种上下交通混乱的情况下,可以看到云雾昏暗,露水不降,濁气不散,风雨也不调节。影响万物方面,树木都会抑郁枯槁,失去其繁荣的现象。残贼的风邪和急暴的大雨如果经常发现,对於四时的生长收藏绝对不能保持常度,这是天道失常,使宇宙间一切的一切中途灭绝。只有圣人能顺从天地之正,不仅避免了奇  相似文献   

8.
[原文语译]“素问”方盛衰论上说:形体不虚而脈象虚弱的多死,相反地,脈象不虚而形体虚弱的多生。[名词浅解]方盛衰论:素问上篇名,从自然界和人体的有余和不足现象来说明盛衰的道理,从而提出一般的症状和诊法。[体会]这是从本质来说明脈诊的重要性。如上所述,切脈必须参证形体的强弱,但形体是外貌,脈象是内脏强弱的具体表现,比如树木的根本,根本败坏,枝叶不会持久繁荣,只要根本有生气,虽然枝叶枯萎,还有茁芽抽条的希望,故在这里又补充脈重于形。这种看法,很可  相似文献   

9.
七、肺瘘肺痈咳嗽上气篇本篇所论肺瘘肺痈以及咳嗽上气都属于肺部的病变,但由于致病因素不同和病人体质强弱的差异,因而在证候的表现上也就有了显著的不同。本论对于肺瘘的原因,认为发汗太过或攻下大伤,或由某种疾病的转归,凡是可以造成“重亡津液”、“热在上焦”咳久不愈的,皆可以促使肺瘘的形成。至于肺痈初起是由于“风中于卫”,其病较浅,如再进一步,则“热过于营”,其病较深。在两者的主证方面,肺瘘是咳吐浊涶涎沫,肺痈是咳吐脓血腥臭。在脉象方面:前者是数虚,后者是数实。  相似文献   

10.
第五诊,七月九日: 案:烦(忄免)大减,糜点已退,舌剥落处,渐呈新苔,惟两次崩冲之后,冲任之脉受损,血瘀气郁,(血不)血留止,脐腹中央,坚硬有形。状如怀子,未可妄攻,待其饮食增,元气来复,则新者可生,瘀者可去。为今之计,清肺金,滋肾水,涵肝木,清心火,使五志各得其性之所宜,不为炎暑所困,此是当前要图。立方以味淡气清为宜。现口味嫌苦已减,再拟汤剂进服。方:川石斛,鲜生地,杏仁泥,川贝母,苍龙齿,紫贝齿,抱茯神,鲜荷叶,蔷薇瓣。(为清暑涤烦之剂)。  相似文献   

11.
本例推论(一)人疑为劳实属是郁本例肝木郁屈,失于调达,为诸郁的起因。起初上乘脾胃,使中土失于健运。后来乘肺之虚,反克肺金,使肺金失其清肃。是属木郁土郁金郁为病。于是久郁则上攻而为痛呕,下趋而为肠鸣腹泻。及至秋燥行令,咽痒干咳,连续不已,五心烦热,形瘦(白光)白,娇怯殊甚,家人都忧虑久病成痨。但是本例从症情推断: ①虽然咽痒干咳,从夏到秋,而未见到唾血  相似文献   

12.
二、胃病呃逆呕吐反胃调理一例病者曹姓、男、四十余岁、经商,住吴县唯亭。本案从一九五四年九月八日诊起,到十月二十日订立膏方调理,共诊五次。病历:胃病二年,到五三年秋,渐感嗳噫不舒,后来加上呕吐,到五四年从夏到秋,呃逆呕吐加重,成为反胃重证。治疗经过:先宗大半夏汤以治胃反呕吐,同时用黑锡丹温纳下元以治呃逆。  相似文献   

13.
三、【重视阳气】《素问·生气通天论》说:“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是故阳而上,卫外者也。”《内经》把阳气视为天空中的太阳一样,失其照耀,则天空暗淡无光;人体的阳气,若失其正常的功能,不能温煦和卫外,则易致寿命夭折。可见,阳气在生命活动中,是至关重要的。仲景十分重视阳气在疾病发生、发展及变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这一点,可从《伤寒论》少阴病预后,厥阴病的厥热胜复和《金匮要略》对内伤虚损性疾病治法两方面充分体现出来。 1.以阳气的存亡做为疾病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14.
第二、利用器械刺激的外治法朱琏同志在讨论针灸治疗原理时,曾说「它所以能治病主要是由于激发和调整身体内部神经的调节和管制的机能。」朱琏同志的话,虽因针灸而发,但是一切器械刺激的疗法,原则上都不出此范围。  相似文献   

15.
(一)全篇大意妇人疾病,以调经为主要。金匮关于妇人病共三篇,妊娠及产后外,即为雜病,调经方法,即附属于杂病。杂病篇内容,为研究便利起见,分为六节。第一节,为热入血室的治法。凡热性病的经过中,经水適来適断,皆是症状的表现。此项亦分三种,有热除脉迟身凉胸脅满者,有谵语如见鬼状者,  相似文献   

16.
3.皮肤给药法皮肤包围在人体的最外层,分布着微血管,神经末梢及腺体,对身体有‘保护’‘调整体温’‘防止细菌侵入’从排洩体内废物的‘代谢’作用。现代的皮肤给药法,剂型方面有:‘软膏’‘洗剂’‘擦剂’‘散剂’‘糊剂’‘胶布剂’等等。药理作用有:‘滑润药’‘护润药’‘保护药’‘刺激  相似文献   

17.
燥湿同形同病解燥邪之形成燥者干也,湿者濡也,水流湿,火就燥,在六淫为对待之二气,在病机有寒热之殊形,其不能合论混言也明矣。然燥病每由湿化而来,如湿温初起,本属湿也,及其转变,则化燥矣。周学海云:“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邪,亢甚皆见火化,郁甚皆见湿化,郁极则由湿而转见燥  相似文献   

18.
丁跃玲 《国医论坛》1995,10(4):8-10
汉代医家张仲景著《金匮要略》,形成了内伤杂病脏腑经络辩证的理论体系,为后世临床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病因学方面,什师提出了内伤来病病因有三的杂病病因学说,而在辨证论治过程中对于病的证型的形成和分类,又体现了医圣对于体质因素的重视.本文试就什师的杂病病因观作一探讨,不妥之处,司斧正.1以内国立论古东济之因《会底要吃.胜成经结先后病脉证第一)拉第2条指出,“客气邪风,中人多死,千想疾难,不越三条:一者,经纪受邪,人脏腑,为内所因也;二者,四肢九窍,血脉相传,望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也;三者,房室…  相似文献   

19.
仲景治病将不同的治疗方法灵活运用,按需结合,方法变换皆因证治需要而定。《金匮要略》在妇人杂病中更是运用了多种外治法剂型,辅助药物直达病所,取其速效。笔者通过梳理妇人杂病篇章中坐药、沥洗、烙之三种外治方法,以启迪后世医家不断研制新的药物剂型,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20.
《金匮要略》温法,既可复人身五脏之阳气,又可温散机体内外之寒邪,使机体阳气振奋,表里上下气血周流。现将《金匮要略》温法治疗杂病以五脏为纲,分别阐述其临床有效之证的机理和方药配伍,以祈匡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