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了解老年慢性病患者的生活质量现状,探讨其影响因素,从而提出相关对策.方法 收集在本院住院的老年慢性病患者,进行社会支持量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生活质量(WHOQOL-100)评定.利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影响老年住院慢性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各种因素.结果 (1)在该老年慢性病患者人群中,有51.6%生活质量下降,51.6%存在心理障碍.(2)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影响该老年患者人群QOL的主要因素为疾病严重程度、社会支持水平及是否患有肿瘤病.结论 老年住院慢性病患者生活质量下降是普遍的,受主要疾病严重程度、社会支持水平及是否存在肿瘤的影响.改善老年人的躯体健康,提高社会支持力度,可提高老年慢性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150名老年慢性病患者的生活质量评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老年慢性病患者的生活质量现状,探索其影响因素,从而提出相关对策。方法:收集本院住院的老年慢性病患者,进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生活质量(QOL)的评定,结果:(1)在该老年慢性病患者人群中有78%生活质量下降,77.33%心理健康障碍,(2)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影响该老年患者人群QOL的主要因素为经济收入水平,心理健康,年龄,躯体健康状况,其回归方程为Y生活质量=36.967-0.734X年龄+2.012X经济-0.0352X心理-0712X疾病(P<0.05),结论:本组老年慢性病患者人群生活质量下降是普遍的,主要受经济收入水平,心理健康状况,年龄,躯体健康状况等因素的影响,改善老年人的躯体,心理健康,经济收入可提高老年慢性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老年人群慢性病现状及对日常生活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目的:为老年人群慢性病防治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级抽样调查和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1109名老年人慢性病状况及对日常生活功能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1)慢性病患病率为67.2%,大多患2种以上,前五位依次为高血压,心脏病,白内障,骨质疏松和胃肠疾病;(2)日常生活功能ADL和IADL损害率分别为8.0%和43.6%;(3)对ADL损害有显著意义的因素有高血压,脑血管病,精神病,白内障,泌尿系疾病和肿瘤,对IADL损害有显著意义的因素有年龄,脑血管病和肿瘤,ADL和IADL的影响因素有较大差别,而且其与患病率高低,患多少种病并无一致的对应关系。结论;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高,不少疾病对日常生活功能造成明显损害,而疾病的性质可能所起作用较大,应采取适宜的策略和和措施防治慢性病。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南京市养老机构老年人不同身体健康状况的生活质量情况,为改善机构内老年人的健康状况,提高其生活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WHOQOL-BREF量表和基本情况调查问卷,对21所养老机构的700名老年人进行生活质量和健康情况的问卷调查。[结果]养老机构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较高(85.41%),患病种类较多,其中排在前两位的依次是高血压和脑血管疾病;随年龄的增加,机构内老年人的患病种数增加;患病与不患病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在各个领域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2种以上慢性病老年人生活质量低于患1种慢性病老年人(P﹤0.01)。[结论]养老机构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不容乐观,生活质量处于较低水平。完善老年人的护理策略及有关事宜时,应重视养老机构内老年人群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福建省福州市社区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现状及其与生命质量的关系,为老年人慢性病防治和生命质量的改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福州市抽取12个社区共3 285名≥60周岁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福州市3 285名社区老年人中,慢性病患病2 134例,慢性病患病率为64.96%,其中患1、2和≥3种慢性病者分别占57.12%、26.24%和16.64%;居于前10位的慢性病依次为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骨关节病、脑卒中、慢性胃肠病、白内障、慢性支气管炎、肺心病和恶性肿瘤,患病率分别为48.28%、19.06%、9.80%、4.02%、3.01%、2.56%、2.34%、2.25%、1.31%和0.85%;无慢性病老年人生理功能(PF)、生理职能(RP)、躯体疼痛(BP)、总体健康(GH)、活力(VT)、社会功能(SF)、情感功能(RE)、精神健康(MH)、生理健康(PCS)、心理健康(MCS)得分和生命质量总分均高于有慢性病老年人(P<0.01);患不同数量慢性病老年人各维度得分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慢性病数量越多,各维度得分越低;患不同种类慢性病患者各维度得分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慢性病已严重影响福州市老年人的生命质量,患慢性病老年人的生命质量主要受所患疾病的种类及数量影响.  相似文献   

6.
鞍钢离休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生活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年龄的增长,各种致病因素的积累,老年人慢性病的患病率不断增高,许多老年人同时患有多种慢性疾病,极大地影响了生活质量,成为社会和家庭关注的重点。为了探讨鞍钢离休老年人慢性病的患病情况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给老年人群慢性病的防治、护理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提供依据,笔者于2003年10月-2004年10月对鞍钢离休老年人及生活质量评价进行了慢性病患病状况调查。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中国居民自感健康与常见慢性病的关系,并定量估计慢性病对患者自感健康造成的损失程度.方法 利用第4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资料,根据患病率高低选取中国居民最为常见的慢性病病种,对常见慢性病与自感健康的关系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分别比较不同种类和不同数量慢性病患者与非慢性病患者自感健康评分的差异.结果 中国≥15岁人群中前6位主要慢性病依次为高血压病、糖尿病、胃肠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脑血管病和椎间盘疾病;校正年龄、性别之后,患上述疾病者的自感健康评分与非慢性病患者评分的平均差值分别为脑血管病16.74分,类风湿性关节炎11.56分,椎间盘疾病11.46分,糖尿病10.82分,胃肠炎9.25分和高血压病8.30分;患有1、2、3种及以上慢性病,自感健康评分比未患慢性病分别降低9.39,13.58和17.52分.结论 我国居民19感健康和慢性病患病情况存在着密切关联,自感健康与慢性病患病数量呈明显的负相关,不同种类慢性病造成的自感健康受损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8.
目的 明确我国老年慢性病患者生命质量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提高老年慢性病人群的生命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18年数据,共纳入2 261名老年慢性病患者。采用欧洲五维健康量表(EQ-5D)评定生命质量,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生命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 老年慢性病患者前5位的疾病分别为:高血压、血脂异常、消化系统疾病、关节炎或风湿病和心脏病;老年慢性病患者EQ-5D得分为(0.697±0.166)分,其5个维度得分最差的是:疼痛或不适(0.090±0.071)、行动(0.081±0.057);饮酒、参与社交活动、慢性病种数和养老保险是影响老年慢性病患者生命质量的重要因素(P<0.05)。结论 老年慢性病患者的生命质量状况一般,需注重控制老年慢性疾病,勿强制干预生活方式,鼓励老年人积极参与社交活动,完善养老保险,以提高老年慢性病患者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个性化的健康教育在疗养中的应用与实践。方法对350名患者分别进行问诊、了解病史、查体和个性化的健康宣教。结果通过个性化健康教育,患者对所患疾病有了更明确的认识,同时了解了相关疾病的保健常识,掌握了保健方法、树立了正确的健康观念。结论个性化健康教育有助于改善慢性病人群的不良生活方式,促进慢性病人群健康恢复。  相似文献   

10.
从社区就医人群及病种看社区卫生服务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我社区医院患病人员就诊(年龄和所患疾病病种)情况.方法 抽查2007年1月~12月门诊处方4922份,对就诊人群年龄及所患疾病病种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我社区医院就医人群中有70.07%是60岁以上老年患者,有67.66%患有高血压、冠心病偏瘫糖尿病等老年性疾病.结论 社区医疗是老年慢性病康复治疗的主体,是综合医疗的必要补充.  相似文献   

11.
我国社会进程的急速变迁使得居民的疾病模式以及健康行为均发生了较大的转变,各种疾病的危险因素不断增加导致慢性病发病率不断上升,同时也使得慢性病危险度有所增加,目前我国慢性病发病出现了逐渐年轻化趋势,疾病对患者的危害也在不断加剧,不仅影响患者的生理、心理健康,还会导致其生活质量下降,同时还可能加重患者的家庭负担和社会负担,因此开展慢性病相关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该文以健康管理为背景,对慢性病健康管理构建中的社会问题和文化意义进行了梳理,以明确健康管理在社会经济发展以及人生进程中的作用和意义,以加强民众对慢性病防治的了解,提升慢性病管理质量,改善慢性病患者的病情和生活质量,同时也为慢性病防治提供新种学术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家庭病床护理对慢性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06年6月~2008年12月未能长期住院治疗或缓解期出院的慢性疾病患者357例,在开展家庭病床治疗前和开展家庭病床治疗后3~6个月使用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测评。结果家庭护理干预后患者生活质量与干预前相比差别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家庭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慢性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2种量表测定慢性病患者生命质量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目的比较健康状况调查(SF-36)与慢性病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体系共性模块(OLICD-GM)量表用于慢性病患者生命质量测定的效果。方法用SF-36和QLICD-GM 2个量表同时测定607例慢性病患者生命质量并对比分析其信度、效度和反应度。结果2个量表的信度、效度和反应度均比较好,但QLICD-GM更敏感。结论2个量表均能用于慢性病患者生命质量测定,但QLICD-GM更有针对性和敏感性。  相似文献   

14.
吴辉    晁灵    李鲁  田庆丰 《现代预防医学》2015,(1):101-103
摘要:目的 了解社区慢性病居民HRQoL水平及影响因素。方法 用浙大版SF-36量表,采用分层随机抽样,入户问卷调查,调查区包括1个中心城区和1个新兴城区。结果 共调查705人,常见慢性病占36.60%;慢性病患者与非慢性病患者在7个维度的得分有差异;不同患病种类数的生理健康各维度得分均有差异;健康状况的自我判断、NCDs患病数、两周内是否患病、食欲状况和在岗时职业对生理健康的影响显著,Adjusted R2=0.407;健康状况的自我判断、年龄、与家人相处情况和对目前生活状况的满意度对心理健康影响显著,Adjusted R2=0.179。结论 社区慢性病患者HRQoL低于非慢性病患者,应通过社区健康管理和改善亲友关系来提高其HRQoL。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家庭病床护理对慢性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06年6月~2008年12月未能长期住院治疗或缓解期出院的慢性疾病患者357例.在开展家庭病床治疗前和开展家庭病床治疗后3~6个月使用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测评。结果家庭护理干预后患者生活质量与干预前相比差别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家庭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慢性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慢性病患者健康相关生命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利用2018年江苏省第六次卫生服务调查数据,该调查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15岁及以上患慢性病的居民为研究对象(3 646人),基于EQ - 5D健康效用值,利用秩和检验、Tobit回归研究慢性病患者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 58.06%的慢性病患者在EQ - 5D各维度没有任何困难;城市、已婚或其他婚姻状况、文化程度提高、家庭人均年收入增加、BMI升高、参加健康体检、进行体育锻炼是健康的保护因素(OR<1),年龄增长是健康的危险因素(OR>1)。结论 慢性病患者健康相关生命质量较低,提高慢性病患者收入水平、文化程度并改善其健康行为对于提高这类人群的生命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上海市某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现况,探索居民(特别是慢性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为相关部门制定干预策略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法,对1 201名社区居民进行社会人口学特征、日常生活行为等情况调查,并使用中文版SF-36量表测试调查对象的生活质量。[结果]调查对象的慢性病患病率为54.6%,慢性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低于健康居民。影响居民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包括年龄、婚姻状况、家庭经济状况和睡眠质量等。[结论]慢性病对居民生活质量的影响巨大,采取有针对性的社区健康干预、疏导、支持和认知疗法等干预措施,对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丁鸣 《中国卫生产业》2020,(8):98-99,102
目的观察居民慢性病管理中全科医生的作用。方法选取长寿社区240例慢性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自2018年6月组建以全科医生为主的慢性病管理团队,实施社区居民慢性病管理,比较管理前后患者对慢性病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生活质量。结果管理后社区慢性病患者对慢性病诊断标准、危险因素、预防知识以及合理饮食等知晓率分别为96.67%、91.67%、94.17%、93.33%,均显著高于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社区慢性病患者生理功能、躯体功能等生活质量评分显著提升,与管理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科医生参与居民慢性病管理,有利于提升患者慢性病知识知晓水平,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Lam CL  Lauder IJ 《Family practice》2000,17(2):159-166
BACKGROUND: Ageing of the population results in an increasing number of people living with chronic diseases that can adversely affect their quality of life. Information on the impact of chronic diseases on quality of life can make health services more patient-centred. OBJECTIVES: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rmine the impact of eight chronic diseases on the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HRQOL) of Chinese patients. METHODS: A cross-sectional case-control study was carried out on 760 adult Chinese patients of a family medicine clinic in Hong Kong. Each subject answered the COOP/WONCA charts and a standard questionnaire on demographic and morbidity data. The likelihood of sub-optimal COOP/WONCA scores of each disease group was compared with that of patients without any of the surveyed diseases. The independent effects of each disease on the COOP/WONCA scores were analysed by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controlling for demographic variables and co-morbidity. RESULTS: Depression increased the risks for sub-optimal scores in all but one COOP/WONCA chart with odds ratios (OR) ranging from 2.1818 to 3.8645. Hypertension increased the risk of a sub-optimal physical fitness score (OR 1.7263). Increased risk of limitations in daily activities was associated with stroke (OR = 1.8771), osteoarthritis of the knee (OR = 1.5867), diseases of joints other than the knees (OR 2.0187) and asthma/COPD (OR 2.1679). Osteoarthritis of the knees also increased the risk of sub-optimal overall health (OR = 1.7927). CONCLUSIONS: Depression was the most disabling disease, and osteoarthritis of the knee had more impact on the HRQOL than many other chronic diseases. The lack of adverse effects of diabetes mellitus and heart disease on the HRQOL of Chinese patients deserves further stud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