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小针刀配合手法治疗颈源性眩晕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小针刀配合手法治疗颈源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将60例颈源性眩晕患者随机分小针刀配合手法治疗组、针刺对照组两组,每组30例。小针刀配合手法治疗组用小针刀松解头枕部及颈部阿是穴后,行颈椎复位手法。每周治疗1次,2次为一疗程。针刺对照组用毫针针刺太阳、印堂、百会、风池、风府、颈夹脊等穴,每日1次,每周治疗5次,10次为一疗程,两组均治疗1个疗程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总有效率87.7%,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针刀配合手法治疗颈源性眩晕疗效优于针刺对照组,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颈性眩晕的发病机理,颈性眩晕的鉴别,观察卧位牵扳法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将2009年10月-2010年12月来我院门诊就诊的72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卧位牵扳法治疗,对照组采用中药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临床近期和远期的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卧位牵扳法能够有效纠正颈椎小关节紊乱,能够纠正单个或多个椎体移位,恢复椎体的正常位置,减少和消除对椎动脉的压迫和刺激,缓解前庭迷路缺血,解除眩晕症状。颈性眩晕患者经手法治疗后,头晕症状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整脊手法配合小针刀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骨伤科门诊及住院部就诊的颈性眩晕患者中采用临床随机对照法抽取8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治疗组40例(整脊手法配合小针刀)和对照组40例(整脊手法加颈椎牵引)。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5%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5.0%,治疗组较对照组EDV、PSV增加,PI、RI下降,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颈性眩晕患者采用整脊手法配合小针刀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充分发挥中西医结合优势,为颈性眩晕治疗方法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值得在临床推广并进行使用。  相似文献   

4.
中药离子导人配合颈椎牵引治疗颈性眩晕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中药离子导入配合颈椎牵引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 将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中药离子导入并配合颈椎牵引,对照组仅采用颈椎牵引。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及X线颈椎摄片、CT扫描结果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中药离子导入配合颈椎牵引治疗颈性眩晕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药离子导入配合颈椎牵引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将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中药离子导入并配合颈椎牵引,对照组仅采用颈椎牵引.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及X线颈椎摄片、CT扫描结果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离子导入配合颈椎牵引治疗颈性眩晕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牵引下整复手法治疗寰枢关节紊乱所致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牵引下整复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颈椎旋转定位扳法治疗,14天为1疗程,疗程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评分、MOS-SF36生存质量量表的变化情况,并评定两组疗效。结果:颈性眩晕总体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的愈显率、总有效率分别为67.5%、92.5%,优于对照组的50.0%、80.0%(均为P0.05);两组治疗后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评分和MOS-SF36生存质量量表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均为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均为P0.05)。结论:牵引下整复手法治疗寰枢关节紊乱所致颈性眩晕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芍药木瓜汤配合颈椎牵引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40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治疗组予芍药木瓜汤配合颈椎牵引治疗,对照组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维生素B6配合牵引治疗,4周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优良率为90%,对照组优良率为5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芍药木瓜汤配合颈椎牵引对颈性眩晕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小针刀并颈椎引伸复位法联合应用治疗颈性眩晕的远期疗效对比分析,为临床提供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对符合要求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小针刀、颈椎引伸复位法、按摩及物理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按摩及物理疗法治疗,分别评定治疗结束后30d及结束后60d的疗效,对评定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两疗程结束后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结束30d、6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针刀结合颈椎引伸复位法,是治疗颈性眩晕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其疗效稳定,远期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郭韧  罗涛 《北京中医药》2009,28(12):960-961
目的 观察针刀配合颈椎小角度旋转复位法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03例颈性眩晕患者进行小针刀技术配合颈椎小角度旋转复位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眩晕、耳鸣及颈肩背痛等症状改善情况并判定疗效.结果 治疗后103例患者中临床痊愈者12例(11.65%),好转者43例(41.75%),有效者38例(26.89%),无效者10例(9.71%)总有效率90.29%.眩晕、耳鸣等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结论 采用针刀配合颈椎小角度旋转复位法可以有效治疗颈性眩晕及其伴随症状.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颈椎定点旋转扳法配合针灸治疗枕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将90例枕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治疗组采用颈椎定点旋转扳法配合针灸治疗,对照组则采用针灸配合口服尼美舒利分散片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56%,高于对照组的88.89%(P0.05)。结论:颈椎定点旋转扳法配合针刺治疗枕神经痛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研究推拿配合颈椎牵引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治疗的颈性眩晕患者128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例,观察组给予推拿配合颈椎牵引进行治疗,对照组口服西比灵胶囊、甲磺酸倍他司汀片、维乐生等,比较分析两组的眩晕持续时间积分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眩晕持续时间积分差值远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3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性眩晕采用推拿手段可明显改善眩晕持续时间积分,疗效较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旋提手法配合针刺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将颈性眩晕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旋提手法配合针刺治疗,对照组应用颈椎牵引疗法。两组连续治疗2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95%CI=82.75%~99.20%),对照组为83.33%(95%CI=69.99%~96.67%),两组综合疗效比较(u=2.131 9,P=0.033 3),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可明显降低症状积分参数(t=-3.590 9,P0.01)、眩晕积分参数(t’=-8.934 2,P0.01)。结论:采用旋提手法配合针刺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优于颈椎牵引疗法,其收益为OR=0.17(95%CI=0.02~1.58),NN=7(95%CI=3.51~61.84)。  相似文献   

13.
《山东中医杂志》2016,(5):427-428
目的 :观察在牵引基础上应用颈椎斜扳法和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80例门诊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5例,以颈椎斜扳法配合牵引治疗;对照组35例,采用针灸配合牵引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1%,对照组总有效率74.2%,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颈椎斜扳法配合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美式整脊配合传统推拿对颈性眩晕患者预后的影响分析。方法:168例颈性眩晕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84)和对照组(n=84)。观察组采用美式整脊配合传统推拿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推拿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疗效、眩晕消失所需要的治疗次数、眩晕消失时间、NDI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治愈率、好转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眩晕消失所需要的治疗次数及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且比较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NDI显示,治疗后两组患者的颈椎功能均有所提高,观察组的效果优于对照组,且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事件。结论:美式整脊配合传统推拿治疗颈性眩晕的效果好、起效性快、安全性高,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颈椎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颈椎牵引配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3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颈椎牵引配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8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采用颈椎牵引配合推拿治疗;对照组28例,采用颈椎牵引配合针刺治疗。观察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颈性眩晕症状、功能评分及颈椎失稳等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改善明显,差异也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2组治疗半年后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颈椎失稳情况(包括颈椎曲度变直、颈椎曲度反向、颈椎旋转移位)比较,除颈椎旋转移位外,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颈椎牵引配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优于颈椎牵引配合针刺疗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颈椎舒筋整复手法治疗颈性眩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颈性眩晕症患者7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颈椎牵引治疗,观察组给予颈椎舒筋整复手法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眩晕程度、颈部疼痛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所降低,且观察组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效率为92.11%,优于对照组的81.5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舒筋整复手法治疗颈性眩晕症,疗效较好,可有效缓解眩晕程度和颈部疼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颈椎微调推拿手法配合舒颈定眩汤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开放、平行对照研究。治疗组予以颈椎微调推拿手法配合舒颈定眩汤治疗,对照组单以推拿治疗。两个疗程后进行统计。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愈率分别为20.6%和14.7%;总有效率分别为88.2%和73.5%。两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颈椎微调推拿手法配合舒颈定眩汤治疗颈性眩晕疗效优于单纯颈椎微调推拿手法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针灸、电针联合小针刀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颈性眩晕患者99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49),观察组采用针灸、电针联合小针刀治疗,对照组仅采用针灸、电针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眩晕症状及评分、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评价、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2.00%vs 83.67%,P 0.05);观察组眩晕症状评分及左右侧椎动脉、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 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针灸、电针联合小针刀治疗颈性眩晕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可有效改善患者眩晕症状及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且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仰卧位颈椎拔伸旋转斜扳法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采用仰卧位颈椎拔伸旋转斜扳法治疗颈性眩晕患者25例。结果:临床治愈20例,显效4例,好转1例。结论:该治疗方法疗效显著,操作简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郭韧  罗涛 《北京中医》2009,(12):960-961
目的观察针刀配合颈椎小角度旋转复位法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03例颈性眩晕患者进行小针刀技术配合颈椎小角度旋转复位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眩晕、耳鸣及颈肩背痛等症状改善情况并判定疗效。结果治疗后103例患者中临床痊愈者12例(11.65%),好转者43例(41.75%),有效者38例(26.89%),无效者10例(9.71%)总有效率90.29%。眩晕、耳鸣等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结论采用针刀配合颈椎小角度旋转复位法可以有效治疗颈性眩晕及其伴随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