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5-溴乙酰水杨酰胺的合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5-溴乙酰水杨酰胺(1)为一重要中间体。其传统合成路线为溴乙酸与亚硫酰氯反应制得溴乙酰氯(收率52%),再与水杨酰胺反应制得,我们按文献试验收率为42%,后参阅有关文献采用新的合成路线,即以水杨酰胺与乙酰氯反应得5-乙酰水杨酰胺(收率90%),再与溴反应制得1(收率85%)。各步操作简单,反应条件温和,且三废污染问题较少。  相似文献   

2.
酮洛芬(Ketoprofen)、吲哚洛芬(Indoprofen)和舒洛芬(Suprofen)对映体经衍生化反应,得R(+)-1-苯乙基酰胺非对映体,可用HPTLC 法进行拆分分离。R(+)-1-苯乙基酰胺的制备:将0.1ml 1-乙基-3-(3-二甲氨基丙基)碳化二亚胺盐酸盐(EDC)CH_2Cl_2溶液(15.6μmol/ml)于0℃随搅拌加入0.4μmol的2-芳基丙酸中[RS,R(-)或S(+)]。于0℃放置,加入0.1ml R(+)-1-苯乙胺盐酸盐的CH_2Cl_2溶液(7.8μmol/ml)后,于28℃搅拌。0℃和28℃的最佳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毛细管电泳——激光诱导荧光法分离测定(R/S)-5-(2-氨基丙基)-2-甲氧基苯磺酰胺对映体。方法用异硫氰酸荧光素衍生(R/S)-5-(2-氨基丙基)-2-甲氧基苯磺酰胺,衍生产物在70mmol/L的硼砂(pH=9.5)缓冲液中用毛细管电泳分离,激光诱导荧光方法测定。结果(R/S)-5-(2-氨基丙基)-2-甲氧基苯磺酰胺对映体得到了基线分离,线性范围均为8.20×10-8~9.02×10-7mol/L。结论本方法简单,精密度高,灵敏度高,可为盐酸坦索罗辛的质量控制提供方法。  相似文献   

4.
α- (氨甲基 ) - 4-羟基 - 1 ,3-苯二甲醇 ( 1 )是合成β2 -肾上腺素能激动剂沙美特罗 ( salmeterol)的重要中间体 [1~ 5]。文献[6~ 8] 报道 1的合成是以水杨酸甲酯衍生物( 2 )为起始原料 ,经氢化铝锂还原制得三羟基化合物( 3) ,再以 1 0 % Pd- C为催化剂将 3氢解得 1。HOH3COOCCO CH NR1R2R3 2Li Al H4HOHOH2 CCHOHCH2 N(CH2 Ph) 2 3H2 /Pd-C HOHOH2 CCHOHCH2 NH2 1  我们参阅有关文献 [6~ 10 ] ,拟定了一条合成路线 ,即以水杨酸甲酯 ( 4 )和乙酰氯反应制得 5-乙酰水杨酸甲酯 ( 5) ,5溴化制得 6,6与六亚甲基…  相似文献   

5.
目的设计、合成一种便宜的手性配体[(QN)2PYDZ],考察其在不对称双羟化反应(AD)中的催化活性和立体选择性,以期获得低成本、高化学产率和高光学产率的(2R,3S)-2,3-二羟基-3-苯基丙酸乙酯。方法以便宜的3,6-二氯哒嗪为原料合成手性配体,并应用于六种不同底物的AD反应中。结果用简便的方法成功地合成了便宜的(QN)2PYDZ,并发现在催化AD反应中表现出了良好的催化性能。结论用手性配体(QN)2PYDZ催化AD反应可获得高化学产率(90%)和高光学产率(99%)的紫杉醇C13片段的前体(2R,3S)-2,3-二羟基-3-苯基丙酸乙酯,且成本很低,适用性强。  相似文献   

6.
手性试剂(R)-( )-和(S)-(—)-β,β′-联萘酚[( )-1和(—)-1]由于能制得高纯度的对映体,光学性质稳定,且具有很强的面不对称性,在不对称合成中易生成高比例 ee 值的产物。已成功地应用于不对称还  相似文献   

7.
建立了微波辅助柱前衍生化-HPLC法检测普瑞巴林中的(R)-对映体.含(R)-对映体的普瑞巴林与手性衍生化试剂N<'α>-(5-氟-2,4二硝基苯基)-D-缬氨酰胺在DMSO中,于微波辅助条件下进行快速衍生化反应,生成具有紫外吸收的一对非对映体衍生化产物.采用Hypersil BDS C<,18>色谱柱,以0.1 mol/L甲酸铵溶液(用甲酸调至pH 3.0)-乙腈(49:51)为流动相,检测波长340 nm.(R)-对映体在2~20 μg/ml浓度范围内与其衍生物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定量限为0.24μg/ml.  相似文献   

8.
β-环糊精流动相和手性配位交换HPLC法分离药物对映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为生物样品手性药物对照体的分离测定建立手性流动相添加剂HPLC,方法:以β-环糊精和手性配位交换剂为流动相添加剂,分离测定了生物样品中羟基苯妥英、美芬妥英、叔丁喘安、氯噻酮、氧氟沙星等5种手性药物对映体.结果:测得结果各对映体之间均能得到较好的分离.以β-环糊精为流动相添加剂法测得4种手性药物对映体的分离度(R)在1.10~1.86之间,各对映体的理论板数(n)在1642~2022之间.以手性配位交换法测得氧氟沙星两对映体的R为2.10,n为2560和 2600.并于制备柱上分离获得两对映体的纯品.结论:本法无需特殊设备,可在常规高效液相仪上进行手性药物的分离测定,操作简便、手性添加剂的种类多,适用范围广、便于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拉科酰胺原料药中有关物质的来源及合成方法,为产品质量控制提供依据和杂质对照品。方法在参考拉科酰胺原料药相关合成方法的基础上,以Boc-D-丝氨酸为原料,经多步反应分别制得拉科酰胺的6种有关物质:(R)-2-氨基-N-苄基-3-羟基丙酰胺(A)、(R)-2-乙酰胺基-N-苄基-3-羟基丙酰胺(B)、(2R)-2-(乙酰胺基)-3-(乙酰氧基)-N-(苯甲基)丙酰胺(C)、N-[(1R)-1-(甲氧基甲基)-2-氧代-2-[(苯基甲基)氨基]乙基]-2-甲基丙酯(D)、(R)-N-苄基-2-(3-苄基脲基)-3-甲氧基丙酰胺(E)、(R)-N-苄基-3-甲氧基-2-(N-甲基乙酰氨基)丙酰胺(F)。结果与结论合成的6种拉科酰胺有关物质的结构经~1H-NMR、~(13)C-NMR、HR-MS谱确证,可作为拉科酰胺原料药的杂质对照品,其中有关物质E和F为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2S,3R)- 1-二甲氨基-3-(3-甲氧基苯基)-2-甲基戊-3-醇合成工艺进行研究.方法 以3-戊酮为起始原料,经Mannich反应、手性拆分、Grignard反应等步骤合成(2S,3R)-1-二甲氨基-3-(3-甲氧基苯基)-2-甲基戊-3-醇,并对化学拆分进行工艺优化.结果 合成(2S,3R)-1...  相似文献   

11.
两个新的20(S)-原人参二醇油酸酯衍生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20(S)-原人参二醇制得两个未见文献报道的新的20(S)-原人参二醇油酸酯衍生物,命名为12-油酰基-20(S)-原人参二醇(1)和3,12-二油酰基-20(S)-原人参二醇(2)。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合成帕尼培南关键中间体 (S)-1-( N-烯丙氧羰基)亚胺乙基-3-巯基吡咯烷。方法 以氯甲酸烯丙酯为酰化剂,与盐酸乙脒进行 N-酰化反应得到 1-亚胺乙基氨基甲酸烯丙酯,该化合物与 3-R-羟基吡咯烷进行缩合,再经甲磺酰化、SN2 取代、水解共 5 步反应得到目标化合物。结果与结论 该合成路线中使用新型保护基烯丙氧羰基替代传统的保护基—对硝基苄氧羰基,目标化合物的结构经 1H-NMR、MS 谱确证,总收率为 41.6%,各步反应操作简便,条件温和,有利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3.
泰比培南酯的合成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新型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泰比培南酯的合成工艺。方法 以 (4R,5S,6S)-3-二苯基磷酰氧基-6-[(1R)-1-羟乙基]-4-甲基-7-氧代-1-氮杂双环[3.2.0]庚-2-烯-2-羧酸对硝基苄酯和3-巯基-1-(1,3-噻唑啉-2-基)氮杂环丁烷盐酸盐为起始原料,经过缩合、氢化、亲核取代3步反应,得到目标产物。结果与结论 目标化合物及中间体的结构经熔点、IR、MS、1H-NMR和13C-NMR 谱确证。该合成工艺反应步骤少、操作简便、收率高、产品纯度高,有利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人参提取物转化产物中20(S)、20(R)-人参皂苷Rg2和20(S)、20(R)-人参皂苷Rh1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RP-HPLC法。色谱柱为迪马C18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03 nm,流速为1.0 mL.min-1,柱温为30℃。结果人参提取物转化产物中20(S)、20(R)-人参皂苷Rg2和20(S)、20(R)-人参皂苷Rh1质量浓度分别在4.0~80 mg.L-1、2.8~56 mg.L-1、3.2~64 mg.L-1、2.4~48 mg.L-1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 8、0.999 8、0.999 1、0.999 7,回收率分别为100.3%、98.1%、98.0%、99.9%,回收率的RSD值分别为3.1%、2.7%、4.7%、4.0%。结论方法准确、可靠、重现性好,为人参提取物转化产物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他汀类药物是一类重要的降血脂药物,(3R,5S)-二羟基酯是他汀类药物发挥作用的关键结构,也是合成该类药物过程中的重要中间体,因其结构中具有两个手性碳原子,故含有(3R,5S)-二羟基酯结构中间体的制备在某种程度上已成为他汀类药物制备的限速步骤。该文对他汀类药物的类型、作用机制、化学结构和合成路线进行概述。着重对近几年采用生物催化方式制备具有 (3R,5S)-二羟基酯结构中间体的方法进行简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用不对称氢化、氢转移方法制备合成(S)-氯吡格雷的关键中间体——(R)-邻氯扁桃酸甲酯。方法 以α-邻氯扁桃酮酸甲酯为起始原料,分别用不对称氢化和氢转移方法制备(R)-邻氯扁桃酸甲酯。结果与结论 使用不对称氢化方法制备(R)-邻氯扁桃酸甲酯,对映选择性为64.8% ,用氢转移方法,优化催化条件后目标产物的ee值高达92.6%,从而为(S)-氯吡格雷的不对称合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泰国产姜科姜黄属植物多叶姜黄(Curcuma comosa Roxb.) 干燥根茎甲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结构鉴定。方法 C. comosa Roxb. 的甲醇提取物经乙酸乙酯-正丁醇-水依次萃取后,对各萃取部分采用正-反相硅胶柱色谱和制备型HPLC进行分离,经理化常数测定、核磁共振技术分析等方法鉴定了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被鉴定为异蓬莪术环二烯酮(isofuranodienone, 1), 蓬莪术环二烯酮(furanodienone, 2), 1(10)Z, 4Z-蓬莪术二烯-6-酮[1(10)Z, 4Z-furanodiene-6-one, 3], 泽泻醇 (alismol, 4), 2, 2, 6-三甲基-1-氧螺 [2, 5]辛-5-烯-4-醇 (2, 2, 6-trimethyl-1-oxaspiro[2, 5]oct-5-en-4-ol, 5), 1-羟基-α, α, 4-三甲基-3-环己烯-1-甲醇 (1-hydroxy-α, α, 4-trimethyl-3-cyclohexene-1-methanol, 6), 6-羟基-3 (1-羟基-1-甲基乙基)-6-甲基-2-环己烯-1-酮 (6-hydroxy-3(1-hydroxy-1-methylethyl)-6- methyl-2-cyclohexen-1-one, 7), (1S, 2S, 4R)-1, 8桉叶素-2-O-β-D-葡萄糖苷 ((1S, 2S, 4R)-2-hydroxy-1, 8-cineole β-D-glucopyranoside, 8) 。结论 化合物3~8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合成帕尼培南关键中间体(3R,5R,6S)-6-[(1R)-羟乙基]碳青霉烷-2酮-3-羧酸对硝基苄酯。方法 以对硝基苯甲醛为起始原料,经还原、酯化、重氮化、烯醇化、与单环β-内酰胺结合、水解及环合等7步反应制得目标化合物。结果与结论 合成的目标化合物经IR、1H-NMR、MS确证结构,总收率达60.7 %。该合成工艺省去文献中两步需要分离纯化的步骤,使合成路线大为简化。  相似文献   

19.
New chiral heterocyclic compounds with a hexahydro-2H-chromene framework were synthesized by reactions of (1R,2R,6S)-3-methyl-6-(prop-1-en-2-yl)cyclohex-3-ene-1,2-diol with aromatic aldehydes in the presence of montmorillonite clay. The analgesic activity of the compounds was studied in vivo. The majority of these compounds showed significant analgesic activity in the acetic acid-induced writhing test; the compounds containing one hydroxy and one methoxy substituents also showed analgesic activity in the hot-plate test. (2S,4aR,8R,8aR)-2-(3-Hydroxy-4-methoxyphenyl)-4,7-dimethyl-3,4,4a,5,8,8a-hexahydro-2H-chromene-4,8-diol was as effective as the diclofenac sodium reference taken in the same dose in both tests. It has low acute toxicity and is very promising for further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20.
The (R)-( + )- and (S)-( – )-enantiomers of the anticholinergic compound, oxyphencyclimine, were synthesized from (R)-( – )- and (S)-( + )-2-cyclohexyl-2-hydroxy-2-phenylethanoic acid, respectively. The potencies of the enantiomers were compared using a cholinergic receptor binding assay. The (R)-( + )-enantiomer inhibited binding 29 times more potently than the (S)-( – )-enantiom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