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仙人掌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仙人掌(Opuntia dillenii Haw.)体积分数70%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制备薄层色谱、反复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开放ODS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解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得到19个已知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山柰酚(1)、3-O-甲基山柰酚(2)、槲皮素(3)、3-O-甲基槲皮素(4)、香橙素(5)、3-O-甲基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6)、山柰酚-7-O-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苷(7)、芦丁(8)、2-hydroxydiplopterol(9)、橙黄胡椒酰胺乙酸酯(10)、(-)-neoechinulin A(11)、echinuline(12)、留兰香木脂素B(13)、liriodendrin(14)、(-)-lyoniresinol(15)、开环异落叶松脂醇(16)、对羟基苯甲酸甲酯(17)、对羟基苯甲酸(18)、E-咖啡酸十八烷醇酯(19)。结论化合物6、7、9~16、19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油菜花粉化学残渣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柱色谱技术及制备型液相色谱技术,从油菜花粉经超临界CO2提取后残渣的乙醇提取物中提取分离出1 1个化合物.经MS和NMR鉴定为尿嘧啶核苷(1)、异鼠李素(2)、槲皮素(3)、柚皮素(4)、山柰酚(5)、山柰酚3-O-β-D-葡萄糖昔(6)、山柰酚3-O-β-D-葡萄糖(1→2)-β-D-葡萄糖苷(7)、异鼠李素-3-O-α-L-鼠李糖(1→2)-β-D-葡萄糖苷(8),山柰酚-3-O-(2”-O-α-L-鼠李糖-3”-O-β-D-葡萄糖)-β-D-葡萄糖苷(9)、N1,N5-二-(反式-对香豆酸酰)亚精胺(10)、N1,N5,N10-三-咖啡酰-亚精胺(11).其中化合物8~11为首次从油菜花粉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沙生蜡菊花中黄酮类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沙生蜡菊(Helichrysum arenarium(L.)Moench)花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和HPLC柱色谱分离纯化,依据理化性质、波谱数据分析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沙生蜡菊花的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8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山奈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kaempferol 3-O-β-D-glucopyranoside,1)、木犀草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luteolin3′-O-β-D-glucopyranoside,2)、木犀草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luteolin7-O-β-D-glucopyranoside,3)、木犀草素6-羟基-7-O-β-D-吡喃葡萄糖苷(luteolin6-hydroxy-7-O-β-D-glucopyranoside,4)、木犀草素3′-甲氧基-6-羟基-7-O-β-D-吡喃葡萄糖苷(luteolin3′-methoxyl-6-hydroxy-7-O-β-D-glucopyranoside,5)、黄芩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scutellarein7-O-β-D-glucopyranoside,6)、山柰酚3-O-β-D-龙胆二糖苷(kaempferol3-gentiobioside,7)、山柰酚3-O-(3-β-D-吡喃葡萄糖基)-β-D-吡喃葡萄糖苷(kaempferol3-O-(3-β-D-glucopyranosyl)-β-D-glucopyranoside,8)。结论化合物2、4~8为首次从蜡菊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芫花(Daphne genkwa Sieb.et Zucc.)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减压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聚酰胺柱色谱、开放ODS柱色谱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对芫花干燥花蕾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溶液提取物进行提取分离,通过理化常数测定、波谱数据分析等方法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共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杜仲树脂酚[(-)-medioresinol,1]、(-)-丁香树脂醇[(-)-syringaresinol,2]、(-)-松脂醇[(-)-pinoresinol,3]、3',4',7-三甲氧基木犀草素(luteolin-3',4',7-trimethyl ether,4)、6,8-二羟基山柰酚(6,8-dihydroxykaempferol,5)、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kaempferol-3-O-β-D-glucoside,6)、椴苷(tiliroside,7)和椴苷-7-O-β-D-葡萄糖苷(tiliroside-7-O-β-D-glucoside,8)。结论化合物1、4、5、8为首次从瑞香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火绒草黄酮类成分的分离与鉴定(Ⅱ)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对火绒草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该植物资源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反复正相硅胶、反相ODS、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以及高效液相色谱法等手段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理化性质与光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火绒草体积分数为70%的乙醇溶液提取物中又分离鉴定了7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芹菜素(apigenin,1)、山柰酚-3-O-(6″-O-乙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kaempferol-3-O-(6″-O-acetyl)-β-D-glucopyranoside,2]、山柰酚-3-O-(6″-O-反式对香豆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kaempferol-3-O-(6″-O-trans-p-coumaroyl)-β-D-glucopyranoside,3]、山柰酚-3-O-(6″-O-顺式对香豆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kaempferol-3-O-(6″-O-cis-p-coumaroyl)-β-D-glucopyranoside,4]、槲皮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quercetin-7-O-β-D-glucopyranoside,5)、槲皮素-3-甲氧基-7-O-β-D-吡喃葡萄糖苷(quercetin-3-me-thoxy-7-O-β-D-glucopyranoside,6)、槲皮万寿菊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quercetagetin-7-O-β-D-glucopyranoside,7)。结论化合物1为首次从火绒草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7为首次从火绒草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甘青铁线莲Clematis tangutica全草的黄酮类成分。方法甘青铁线莲全草经乙醇提取,依次用石油醚、水饱和正丁醇萃取,对正丁醇部位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色谱及半制备型HPLC等方法进行分离,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6个黄酮苷类化合物,分别为芹菜素-7-O-β-D-(-6’’-p-香豆酰基)-吡喃葡萄糖苷(1)、槲皮素-3-O-β-D-吡喃半乳糖-7-O-β-D-吡喃葡萄糖苷(2)、异荭草素(3)、槲皮素-3-O-β-D-吡喃半乳糖苷(4)、木犀草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5)和芹黄春(6)。结论化合物1为首次从铁线莲属中获得,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获得。  相似文献   

7.
《中国药房》2015,(36):5157-5159
目的:研究畲药大发散中的黄酮类成分。方法:采用硅胶、ODS、Sephadex LH-20柱色谱对畲药大发散中黄酮类成分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大发散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中共分离得到10个黄酮类成分,分别鉴定为苜蓿素(1)、槲皮素(2)、山柰酚(3)、木犀草素(4)、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5)、4-甲氧基苜蓿素(6)、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7)、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8)、山柰酚-3-O-芸香糖苷(9)和芦丁(10)。结论:化合物1~10均为首次从畲药大发散中分离得到,本研究为大发散质量评价奠定了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维药毛菊苣中山柰酚-3-O-β-D-葡萄糖醛酸苷和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对照品的制备分离方法。方法取毛菊苣药材醇提浸膏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上样于硅胶柱色谱分离,收集黄酮苷富集流份,继续用凝胶柱色谱及制备HPLC进行分离纯化,通过NMR、MS等波谱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经TLC、HPLC-UV及MS联用等技术进行质量分数检测。结果制备分离得到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山柰酚-3-O-β-D-葡萄糖醛酸苷(1)和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2),质量分数均大于98%,其中2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结论该法制备得到的2个黄酮苷类对照品符合中药化学对照品的相关技术要求,为药材毛菊苣和含毛菊苣的成方制剂的质量控制及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提供化学对照品。  相似文献   

9.
《中国药房》2019,(17):2369-2373
目的:研究油茶根正丁醇萃取部位的化学成分,为阐明其抗肿瘤的药效物质基础提供参考。方法:以95%乙醇为溶剂对油茶根进行提取得到醇提物,依次用乙酸乙酯、水饱和正丁醇溶液萃取醇提物后得到正丁醇萃取部位,然后利用D101大孔树脂柱以及硅胶柱色谱、常压反相柱色谱、葡聚糖凝胶SephadexLH-20柱色谱和制备液相色谱等方法对油茶根正丁醇萃取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理化常数测定以及电喷雾-质谱、核磁共振氢谱、核磁共振碳谱等波谱分析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油茶根正丁醇萃取部位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化合物1)、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化合物2)、(+)-南烛木树脂酚-3α-O-β-D-葡萄糖苷(化合物3)、甜叶悬钩子苷(化合物4)、杜尔可苷B(化合物5)、4-羟基-3-甲氧基苯酚1-O-β-D-[6-O-(4-羟基-3,5-二甲氧基苯甲酰基)]-吡喃葡萄糖苷(化合物6)、3,4,5-三甲氧基苯基-6-O-紫丁香酰基-β-D-葡萄糖苷(化合物7)和gordonoside P(化合物8)。结论:化合物1~8均为首次从油茶中分离得到。本研究结果不仅丰富了该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并且为该部位抗肿瘤药效物质的阐明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采用硅胶、制备HPLC等柱色谱方法对鸢尾科植物西红花(Crocus sativus L.)花瓣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通过NMR、MS等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分离鉴定了9个化合物,分别为:苯乙醇-O-β-D-吡喃葡萄糖苷(1),苄醇-1-O-[6′-O-(S)-3′′-羟基-3′′-甲基戊二酸单酯]-β-D-吡喃葡萄糖苷(2),苯乙醇-1-O-[6′-O-(S)-3′′-羟基-3′′-甲基戊二酸单酯]-β-D-吡喃葡萄糖苷(3),4-羟基苯甲酸-4-O-α-L-吡喃鼠李糖-1-O-β-D-吡喃葡萄糖酯苷(4),4-羟基苯甲酸-4-O-β-D-吡喃葡萄糖苷(5),菠甾醇-3-O-β-D-吡喃葡萄糖苷(6),山柰酚(7),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8),山柰酚-7-O-β-D-吡喃葡萄糖苷(9).其中,化合物4为新化合物,化合物1~3,5~6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体外活性初步评价了化合物1~9对皮质酮诱导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化合物2~5具有中等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