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痹证是临床中常见病之一,其病因症状早在两千年以前《黄帝内经》中就有论述,《素问痹论》载有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其主要症状为疼痛、麻木、拘急、重着、变形、关节肿胀,甚则一身悉痛不可转侧。此病多属现代医学风湿性关节炎、风湿热、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几年来临床上运用中医辨证治疗65例,疗效较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外明白色病变系指因女朋皮肤、粘膜营养障碍而致的组织变性及色素改变的疾病,其确切病因不明,治疗比较棘手,往往效果不理想.我科于1996-01~1998-01采用低功率毫米波进行急部局部照射,治疗妇女外明白色病变患者共30例,经5~10个疗程,总有效率为邱.7%,相对其它方法而言,取得了较好的疗效.1临床资料本组病例均经专家诊断为妇女外明白色病变,采用毫米波治疗仪局部照射患部治疗。30例病人中,年龄在40岁以下者8例,41-57岁者6例,sl~60岁者为】0例,60岁以上者6例。病程3~24年,l~5年者5例,6~10年者匕例,11~15年者6例,>…  相似文献   

3.
骨质增生、退行性骨关节炎、肩周炎、腰肌劳损是中老年人临床常见病。常因疼痛而使患者局部活动受限,削弱或丧失劳动能力。我们通过多年来的临床经验,在独活寄生汤基础上加味治疗上述病64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张欣 《中国医药指南》2014,(36):250-250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治疗痹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痹症患者共有142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各71例,将治疗组采用的中医辨证治疗方法与对照组采用的中成药追风除湿酒的治疗方法进行疗效的分析与比较。结果治疗组显效有43例(60.56%),总有效率为90.14%;对照组显效28例(39.44%),总有效率为70.42%。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且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采用中医辨证方法治疗痹症的临床疗效显著,复发率低,安全有效,因此值得在临床上继续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5.
杨扬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8):71-72
中医"痹证"的范畴包括,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膝骨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临床上的,常见病及多发病,痹症的发病原因及发病机制因复杂,病因不明确,因此治疗痹症目前无有效的治疗方法,西药治疗不彻底,而且副作用较大,具有药物依赖性,严重损害了肝、肾等脏器功能。采用中医中药内服、外洗、热敷的方法,能从疾病整体出发,辨证论治,治愈率较高,无副作用,中医在痹证的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传统中药在这方面的研究也具有一定优势,文章已中医治疗痹症方面研究概述,做一综述,并提出一些展望。  相似文献   

6.
目的学习和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痹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中医分型辩证的理论,运用传统方药和现代医学检验方法、检验结果,分别给予中医中药治疗和西药针剂和片剂治疗方法。结果通过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治疗,可在不同程度上改善和治愈一些临床认为较为疑难的病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质量,使古老的中医中药和现代医药一起发挥作用。结论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痹症,临床辨证论治,不同的辨证论治方法取得了不同的临床效果,为进一步提高对痹症的诊疗技术和治疗质量,提供了实质经验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经络脉通仪用于痹症12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丽柏  黄月玲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3):2029-2029
2004年11月。我科引进了AL-Ⅲ型经络脉通治疗仪联合常规疗法综合治疗痹症122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杨廷相 《北方药学》2012,(11):10-11
笔者长期从事农村基层医疗站工作,地处四川省东北部,为典型的丘陵山区,日照时间短,夏天高温潮湿,冬天雾霾较重,寒冷潮湿,故接治了较多的痹症患者。其治疗效果又难尽人意,现将诊治体会小结于此,望同道们指正。  相似文献   

9.
王海平 《首都医药》2014,(14):76-76
目的:探析中医痹症的治疗。方法临床辨气血阴阳,组方随证加减。结果治疗上扶正调气血,辨寒热重除湿,获得良好疗效。结论痹症临床寒热错杂常见,治应寒热祛湿并用,补通兼施。  相似文献   

10.
陈其程 《广东药学》1994,4(3):38-38
笔者对风寒湿痹症治疗,运用自拟的鹿角用附汤,在祛邪通络的前题下,主用温经散寒、强筋壮骨,伍以祛风除湿之品,治疗83例,取得较满意的效果。其中治愈52例占67%,显效21例占25.3%,好转9例占10.8%,无效1例占1.2%。总有效率98.8%。  相似文献   

11.
12.
巩福恒  刘珂  巩军  陈东业 《中国药业》2006,15(14):53-53
目的观察天龙桃红散治疗痹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8例患者按双盲法随机分为3组,对照Ⅰ组(42例)内服伸筋丹胶囊。对照Ⅱ组(43例)内服筋骨痛消丸,治疗组(43例)内服天龙桃红散,疗程均为1个月。结果有效率对照Ⅰ组为92.86%,对照Ⅱ组为93.02%;治疗组为97.67%,治疗组有效率显著高于两个对照组(P〈0.05)。结论天龙桃红散在治疗痹症方面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红霉素(erythromycin,EM)为14元(Member)大环内酯类(Macrolide)抗生素,自50年代问世以来,临床应用广泛。但是,随之而来的广泛应用,其胃肠道不良反应日益多见,如厌食、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80年代在研究EM的胃肠道作用时,发现EM具有胃动素受体激动剂(Motilinogonist)的作用。这一发现为EM的临床应用开辟了另一新天地,即利用其胃肠道激动剂(Prokineticagent)作用,治疗各种胃肠动力失调症,特别是用于治疗糖尿病麻痹症,取得了较好疗效。本文就这方面的研究进展作扼要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温灸疗法配合关节功能锻炼治疗痹症效果。方法将86例患者按入院时间先后分为治疗组(采用温灸疗法配合关节功能锻炼)和对照组(采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等),每组各43例。观察两组患者关节疼痛度、关节肿胀度和晨僵时间。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关节疼痛度、关节肿胀度和晨僵时间均有所改善,尤以治疗组改善明显。结论两组治疗均有效,尤以治疗组疗效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将贴敷疗法应用于痹症治疗的临床效果,希望能够对问题的及时发现和决策的制定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方法:随机选取某院于2012年1月~2012年10收治的55例进行贴敷疗法来治疗痹症的患者,给予他们一般护理和贴敷护理,并且给予一定的饮食指导。对护理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观察。结果:敷药1次后,痊愈者41例、显效者8例,好转者5例,无效者1例。结论:贴敷疗法治疗急性风湿性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和骨性关节炎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针对不同证型的痹症患者采取辩证施护措施的体会。方法选取我科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80例痹症患者,按中医辨证分型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观察临床疗效。结果通过对80例痹症患者的辨证施护,总体有效者74例(92.50%)。其中风湿热痹者26例中有效者24例(92.31%);行痹者18例中有效者17例(94.44%);痛痹者21例中有效者19例(90.48%),着痹者15例中有效者14例(93.33%)。结论根据不同证型对痹症患者采取有针对性的施护措施,取得良好的护理效果,有利于患者病情的全面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小针刀治疗的痹症患者个体化护理方法。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住院,行小针刀治疗的247例痹症患者患者,针对痹症患者身心特征进行因人而异的术前、术中、术后个体化护理和引导。结果临床疗效观察:实验组中治愈率为91.94%,好转率为7.26%,治疗无效率为0.81%;对照组则分别为:82.11%,4.07%,13.82%。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比较:实验组满意度为97.58%,对照组则为86.99%。实验组患者疗效、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小针刀治疗痹症的患者做好因人而异的术前、术中、术后个体化护理和引导,可以提高临床疗效及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毫米波(MMW)治疗乳腺囊性增生病的疗效.方法 对25例乳腺囊性增生病患者给予毫米波治疗,1次/d,10 d一疗程,两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 25例中治愈12例(48%)、显效8例(32%)、有效4例(16%)、无效1例(4%),总有效率96%.结论 毫米波治疗乳腺囊性增生病是一种疗效确切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药汤剂配合云克治疗对痹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20年5月本院收治的痹症患者114例,随机按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7例.对照组给予云克(锝[99Tc]亚甲基二膦酸盐注射液)治疗,云克A剂5 ml注入B剂5.5 mg混合均匀后,常温静置5 min,加入到250 ml氯化钠注射液中...  相似文献   

20.
笔者自2005年以来,采用针刺加艾灸仪的方法治疗临床常见痛症239例。临床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239例痛症患者均为门诊病例。其中男103例,女136例;年龄最小6岁,最大78岁;病程最长42年,最短1小时。其中增生性痛症34例,坐骨神经痛21例,棘上(间)韧带劳损疼痛27例,腰间盘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