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了解声门闭合不良 4种发声方式 (最低音、舒适音、真声最高音和假声最高音 )和不同发音持续最大时间 (最大声时 )的频率变化参数。方法 :用 2 0 3 1型频谱分析仪检测 15 0例功能性声门闭合不良患者 4种发声方式的频率 ,并与正常男女各 3 0例作对比。结果 :从整体看 ,男女最低音的频率 ,闭合不良者明显高于正常人 ,假声最高音的频率则前者明显低于正常人 ;按最大声时不同与正常人比 ,总的趋势是随着最大声时延长 ,最低音和舒适音的频率下降 ,真声和假声最高音的频率上升 ,且有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结论 :声门闭合不良患者发低音和高音的功能同时下降 ;其低音与高音功能随最大声时的延长而增强  相似文献   

2.
男声女调手术前后四种发声的声学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11例男声女调患者手术前后的四种发声进行频谱及音强的分析,其结果显示:最低音、舒适发音、真声最高音、手术后的频率较术前有显著性降低(P<0.05),但假声最高音(t=1.58,P>0.1)无显著差异。而四种发音的音强,手术前后对比(P>0.5)无明显减弱。这四种发音方式的声学变化表明,通过甲状软骨成形术治疗男声女调,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正常成人在四种发育方式下各声学参数的变化。方法 应用电子计算机语言分析系统对20-50岁男女各30例正常成人分别用真声最低音,舒适音,真声最高音,假声最高音进行测试和分析。结果 男女性的四种发音方式中,真声最高音最优,依次为舒适音,假声最高音,真声最低音,发舒适音和真声最低音时男女间Jitter值有差异。  相似文献   

4.
成人嗓音的计算机测试及定量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 研究正常成人在四种发育方式下各声学参数的变化。方法 应用电子计算机语言分析系统对20 ~50 岁男女各30 例正常成人分别用真声最低音、舒适音、真声最高音、假声最高音进行测试和分析。结果 男女性的四种发音方式中,真声最高音最优,依次为舒适音、假声最高音、真声最低音,发舒适音和真声最低音时男女间Jitter 值有差异。结论 正常成人四种发音方式的声音质量是不同的,与喉肌的功能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5.
不同发声方式下正常儿童嗓音的声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正常儿童三种发声方式下嗓音声学参数的特点。方法 对 2 4 0例正常儿童的自然舒适音、真声最高音、真声最低音进行声学分析。结果 正常儿童的微扰值、规范化声门噪声能量值均为真声最低音 >舒适音 >真声最高音 ;基频标准差值为真声最高音 >真声最低音 >舒适音 ;谐噪比、信噪比与性别、年龄及发声方式无关。结论 正常儿童三种发声方式下的嗓音质量是不同的 ,嗓音声学测试结果的判断应结合受试者的发声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 考察人工耳蜗植入儿童能否使用次要声学线索区别汉语声调,探究人工耳蜗植入年龄、植入时长对其使用次要声学线索区别汉语声调的影响。方法 对108名3∽7岁人工耳蜗植入儿童、108名3∽5岁健听儿童及33名成人声调产出中提取的时长和音强进行声学对比和分析。结果 人工耳蜗植入年龄是儿童使用时长和音强区别汉语声调的关键,早期人工耳蜗植入儿童(0∽2岁)能够与4岁健听儿童一样使用两种次要声学线索区别汉语声调。结论 2岁前植入人工耳蜗是听障儿童使用时长和音强区别汉语声调的关键期。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感音神经性聋儿童听性稳态反应(auditory steady-state response,ASSR)与行为听阈的相关性。方法63例(126耳)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儿童,年龄0.5~6岁,按年龄分为 A 组(0.5~1.0岁,21例),B 组(1.1~3.0岁,21例),C 组(3.1~6.0岁,21例);分别进行 ASSR 及小儿行为听阈测试,A 组采用行为观察测听(BOA),B 组采用视觉强化测听(VRA),C 组采用游戏测听(PA),采用 SPSS17.0统计软件分析二种检查结果的相关性。结果①ASSR 反应阈与行为听阈在0.5、1、2和4 kHz 处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5、0.76、0.76、0.83,呈极显著相关(P <0.01)。②小儿行为听阈值通常比 ASSR 反应阈值低,随着频率的增高,两者间差距缩小。③A 组(相关系数0.70)各频率 ABR 反应阈与行为听阈相关性均较 B(相关系数0.78)、C(相关系数0.83)组低。结论0.5~6.0岁感音神经性聋儿童 ASSR 与行为听阈值均有良好的相关性,ASSR 可预测感音神经性聋儿言语频率的客观听阈,为低龄儿童及难以检测行为听力的患儿验配助听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听力障碍患儿佩戴助听器后塞音的发音特点。方法以佩戴助听器的语前聋患儿30例(助听器组)和健听儿童30例(健听组)为研究对象,年龄3~6岁(分为3~、4~、5~6岁组,每组2类儿童各10例),日常均使用汉语普通话交流,具备一定的发音能力。以塞音词表进行测试,分析两组儿童塞音(/b/、/d/、/g/、/p/、/t/、/k/)的发音正确率和错误类型,分析不同生理年龄、助听时间与发音正确率的关系。结果助听器组儿童塞音发音的正确率从高到低为/b/>/d/>/g/>/k/>/t/>/p/,健听组儿童塞音发音的正确率从高到低依次为/b/>/g/>/k/>/p/>/d/>/t/;健听组儿童塞音/b/、/g/、/k/、/t/、/p/的正确率显著高于助听器组儿童(P<0.05)。助听组儿童发音错误规律包括:①发音方法相同的音互相替代,如不送气塞音的互相替代和送气塞音的互相替代;②发音部位相同的音互相替代;③发音方法和发音部位不同的替代,如:塞音擦音化,塞音塞擦音化,不送气化。4~、5~6岁组听障儿童塞音/g/、/p/、/k/发音的正确率明显高于3~岁组(P<0.05),助听器佩戴时间大于2年的听障儿童塞音/p/、/t/发音的正确率明显高于小于2年的儿童(P<0.05)。结论听障儿童塞音发音清晰度落后于健听组儿童,生理年龄、听觉干预的时间对听障儿童部分塞音发音的正确率有影响,需进行积极的干预和有针对性的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9.
儿童声时和成人四种发音方式声时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于过去书刊仅调查了深吸气后舒适发音声时的最长时间。对四种发音方式的声时尚无人报道,尤其对四种发音方式不吸气声时的检查更无人问津,对儿童声时检查亦罕有报道。本文仅就以上问题调查报道如下。且对象与方法本文调查了健康无喉病180名儿童,男女各90名,按7、9、11岁分三组,每组30名。个小儿练习深吸气后发“衣”音,直至不能出声时为止,练习数次后,待小儿已熟此种发音方式,嘱小儿用此种方式发音三次,记录每次发音的最长时间,取H次中的最长者为声时参数,其结果见表1。用同样方法,检查破康无限病成人100例,其中男女各50例…  相似文献   

10.
不同年龄人工耳蜗置入患者术后心理物理测试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不同年龄使用人工耳蜗患者的心理物理测试进行分析和比较。方法 :共有 170例使用澳大利亚 2 4M型人工耳蜗系统的患者参加本次试验。将患者按年龄分为A(<3岁 )、B(3~ <6岁 )、C(6~ 12岁 )、D(>12岁 ) 4组。心理物理测试主要包括阈值和舒适阈的测试。结果 :开机后 1个月 ,A组与D组患者各电极 (除2 0号电极 )的舒适阈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其中 2、18、19、2 1、2 2号电极P <0 .0 5 )。开机时 ,D组患者实际使用舒适阈与舒适阈差值的标准化值的均值与A、B、C组患者的均值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其中与C组的差异P <0 .0 5 )。开机 1周时 ,D组患者实际使用舒适阈与舒适阈差值的标准化值的均值与A组的均值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不同年龄患者的心理物理测试存在差异。患者使用人工耳蜗系统的早期 ,不同年龄患者实际使用舒适阈与舒适阈差值的标化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1.
对 4 1名听力正常人 (作为健康对照组 ) ,5 1例感音神经性聋和 11例传导性聋患者做调频调幅辨别能力测试。一、材料和方法感音神经性聋患者 5 1例 ,男 4 0例 ,女 11例 ,年龄 16~ 6 0岁 ,平均 38 5岁。11名传导性聋患者 ,男 8例 ,女 3例 ,年龄 10~ 6 0岁 ,平均 2 9 5岁。健康对照组共 4 1人 ,男 15人 ,女 2 6人 ,年龄 18~ 5 0岁 ,平均 2 7 8岁。调频调幅辨别能力测试 :耳鼻咽喉科专科检查后 ,用GSI 10测听仪做双耳纯音测听和声导抗检测 ,然后用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理研究所研制的调频调幅测试仪 ,调频的范围在 0~ 6 0Hz,声音强度固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学龄前听障儿童不同发音方式的声母正确率与康复时间的关系,为不同发音方式的声母康复训练提供指导。方法选取3~5岁康复半年以上的听障儿童104名和健听儿童36名,以《汉语构音能力测验词表》为测试材料,分析不同发音方式声母的发音正确率。结果①康复时间1年以上的听障儿童鼻音的发音与健听儿童没有显著差异;②康复时间1.5年以上的听障儿童边音的发音与健听儿童没有显著差异;③康复时间2年以上听障儿童的塞音正确率同健听儿童没有统计学差异;④所有康复时间段听障儿童的擦音和塞擦音正确率均与健听儿童有极显著差异(P〈0.01)。结论学龄前听障儿童不同发音方式的声母习得有一定时间顺序,可能与声母的音高、发音的难度、发音的可见性、发音动作的发育有关。建议听障儿童进行声母康复训练时应当循序渐进,由浅入深,提高听障儿童声母学习的效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多频稳态诱发电位(MASSR)与短纯音听性脑干反应(Tb-ABR)对感音神经性聋儿童客观听阈的评估。方法对37名感音神经性聋儿童分别测试MASSR反应阈、Tb-ABR反应阈和行为听阈,参照行为听阈,比较MASSR反应阈和Tb ABR反应阈对行为听阈评估的准确性。结果MASSR反应阈、Tb-ABR反应阈和行为听阈之间均有较高的相关性。二者在频率为2、4kHz时,对行为听阈的评估具有相似的准确性;但在频率为0.5、1kHz时,MASSR的准确性较Tb ABR的准确性高。结论MASSR和Tb-ABR均可用作感音神经性聋儿童言语频率客观听阈的评估,但MASSR在低频(0.5、1kHz)时较Tb-ABR的准确性高。  相似文献   

14.
作者介绍了一种新的计算机辅助的最适响度(MCL)测试法,它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与稳定性。作者随机选择11名年龄为18~3O岁的无耳病与听力障碍的志愿者作为测试对象,用SOOHZ、1000HZ和2OOOHZ的三种纯音刺激,每次给音持续O.5秒,每两次给音间隙1.5秒。自阈上15dB开始测试,每sdB为一档逐级增大刺激声强至5档。受试者从中选择一个可以接受的最大刺激声强,并按钮输入计算机;计算机据此给出20个以此声强为中心的声强级差小的纯音刺激,受试者再从其中选择一个最舒适的声强,并按钮确认,将其声强作为该频率的MCL。全部受试者以此法…  相似文献   

15.
5 .4 .3 博士语音软件对病态嗓音的分析应用美国PC4 86电子计算机 ,日本EpsonLQ - 15 0K打印机、美国TigerElectromics公司设计的博士语音分析软件和Pr0 2麦克风。检测时选用“i”音 ,环境噪声在 4 5dB以下 ,口距麦克风 10~ 15cm ,受试者经过短暂训练后 ,分别用真声最低音、舒适发音、真声最高音和假声最高音发声 ,持续 3~ 5s ,声波信号以经过A/D转换成数字信号输入电子计算机存储 ,取声样平稳段 5 0个周期进行处理 ,结果显示于屏幕上 ,并通过打印保留。为了较确切的分析介绍其内容 ,将正常组首先介…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4~6岁极重度听障儿童构音情况的研究,分析其言语清晰度及易出现的错误,为开展听障儿童听觉言语训练提供一定依据。方法随机选取平均年龄为5岁、配戴助听器的极重度听障儿童71名,选用孙喜斌等主编的听觉评估及学习中的材料进行声母构音测试。结果①各声母清晰度变化较大,从几乎不能识别到完全识别。清晰度较高的声母为/b/、/m/、/l/、/d/,清晰度较低的声母为/s/、/c/、/z/、/sh/、/x/;②4~6岁极重度听障儿童不同发音部位声母的发音从易到难依次为:双唇音-舌尖中音-唇齿音-舌尖后音和舌面音-舌根音和舌尖前音;③4~6岁极重度听障儿童不同发音方式声母的发音从易到难依次为:边音-鼻音-不送气塞音和送气塞音-不送气塞擦音-擦音-送气塞擦音;④4~6岁极重度听障儿童声母构音错误中替代错误最多,其次是省略错误。结论声母构音按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不同有其内在规律性,对构音障碍的听障儿童实施有针对性的康复训练,能够提高康复效率,使听障儿童获得更好的言语交流能力。  相似文献   

17.
嗓音的声学检测(5)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5 .3 病态嗓音的频谱分析除艺术嗓音外 ,临床上主要是病态嗓音的应用 ,这个范畴的应用 ,既是多方面的又是有限定的 ,某些方面可以利用 ,而某些方面又不应利用 ,应选择性地、能说明问题地加以利用。为了说明问题 ,选择一部分临床病例叙述如下。5 .3.1 嗓音嘶哑疾患的声学评价 以声带麻痹及沟状声带为例。声带麻痹 :我们进行了男女各 8名的频谱检查 ,主要检查了基频 (舒适发音 )、最低音、最高音及假声 ,算出了真声音域及假声音域 ,见表 2 1。表 2 1 不同性别声带麻痹患者嗓音频谱检测 (x±s)性别例数舒适发音 (Hz)真声音域 (Oct)…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多频稳态诱发电位(MASSR)、短纯音听性脑干反应(Tb—ABR)与感音神经性聋儿行为测试听阈的差值.研究MASSR和Tb—ABR反应阈与行为听阈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以及在不同听力损失聋儿、不同的频率之间的差异。方法 对60名感音神经性聋儿分别测试MASSR和Tb—ABR反应阈和行为听阈,评价MASSR反应阈、Tb—ABR反应阈与行为听阈的相关性。结果 MASSR反应阈、Tb—ABR反应阈和行为听阈之间均有较高的相关性。二者在频率为2、4kHz时,对行为听阈的预测具有相似的、较高的准确性;但在频率为0.5、1kHz时,MASSR的准确性较Tb—ABR高。结论 MASSR和Tb—ABR均可用作感音神经性聋儿言语频率客观听阈的预测,为低龄儿童及难以检测行为听力的患儿提供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9.
腰裂儿童的言语能力受诸多因素影响,跨裂的类型就是其中之一。研究的目的是检验照裂(CP)、唇跨裂(CLP)及唇裂(CL)儿童在言语能力上,特别是在发音过程中咽腰部功能不全表现上的不同。选择对言语测试无干扰因素的55名CP和30名CLP儿童进行研究,其中5名CP和2名CLP儿童接受过H次跨裂修复术,其余均在1岁~1岁半间接受过一次手术。进行言语随访测试时的平均年龄为6岁。同时将28名在言语发育上类似正常的CL儿童做为对照。运用包括全部无音和75%的压力辅音的4组无鼻音和星组合鼻音的测试语句,对CP、CLP和CL儿童进行了以下测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0~6岁听力正常儿童不同年龄段短纯音听性脑干反应(tone burst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tb-ABR)反应阈及波Ⅴ潜伏期,评价tb-ABR在0~6岁儿童听力评估中的意义。方法将120例0~6岁听力正常儿童根据年龄分为A(0~岁)、B(1~岁)、C(3~6岁)组,每组各40例,进行tb-ABR及行为听阈测试,比较不同年龄段的tb-ABR反应阈和波Ⅴ潜伏期的差异及tb-ABR反应阈与行为听阈的相关性。结果在1、2、4kHz,各组tb-ABR反应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0.5kHz,B组tb-ABR反应阈为46.3±11.5dB nHL,较A组(40.7±13.6dB nHL)和C组(35.6±9.2dB nHL)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各频率反应阈与行为听阈相关性均较A、C组低,其中在0.5kHz相关性最低;各组内tb-ABR反应阈与行为听阈的相关性均随刺激声频率升高而越好,各组tb-ABR波Ⅴ潜伏期均随刺激声频率增高而缩短,同一刺激频率下波Ⅴ潜伏期及I-V波间期随年龄增加逐渐缩短。结论 0~6岁听力正常儿童tb-ABR反应阈与行为听阈均有良好相关性,但其低频的准确性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