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主张用长效胰岛素模拟基础胰岛素分泌控制基础血糖,用短(速)效胰岛素模拟餐时胰岛素分泌控制餐后血糖,起到生理性人工胰岛分泌作用,从而平稳降糖。其实,将长、短效口服降糖药采用模拟胰岛素生理分泌的方法也能获得平稳降糖疗效。  相似文献   

2.
人在进餐后其血糖浓度会有一定程度地上升.大约到餐后2~3个小时左右恢复到与空腹血糖相当的水平。2型糖尿病患者由于餐后胰岛素的分泌障碍,分泌峰值延迟.以及胰高血糖素的升高和周围组织糖的利用异常等,使得餐后血糖持续升高.易形成餐后高血糖.尤其在2型糖尿病早期和老年2型糖尿病人中较为突出。  相似文献   

3.
血糖代表血液中的葡萄糖。正常人的血糖稳定在一个狭小的区间内,空腹血糖在4.4~6.1摩尔/升之间,餐后血糖在44~7.8摩尔/升之间。正常水平的血糖为人体新陈代谢所必需,对维持人体各组织器官的功能非常重要,而血糖过高或过低(统称为“血糖异常”)均对人体有害。下面我们就来盘点一下高血糖及低血糖的种种危害。  相似文献   

4.
李经  马铁 《健康文摘》2008,(9):42-42
为什么要测7次血糖? 我们把一天分为夜间、上午、下午和晚上等4个时段.要了解一天血糖全面的变化,就要分别了解各个时段的基础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的情况,就需要一天测7次血糖.即早餐前、早餐后2小时,午餐前、午餐后2小时.晚餐前、晚餐后2小时和睡觉前的血糖。三餐前和睡觉前血糖体现的是“基础血糖”.三餐后2小时血糖体现“餐后血糖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5.
胰岛素强化治疗是指在保证饮食控制和运动疗法的基础上,通过每日3次或4次注射胰岛素而使血糖得到满意控制。一般情况下,在三餐前注射短效胰岛素控制餐后血糖,睡前注射中、长效胰岛素控制夜间血糖和清晨空腹血糖。目前最先进的胰岛素强化治疗是采用胰岛素泵治疗,即通过胰岛素泵计算机系统设置基础量和餐前剂量,模拟正常人胰岛功能和胰岛素分泌模式,  相似文献   

6.
每到吃饭前,就开始出现心慌、手抖、出虚汗、身上没劲、感觉很饿?如果你还有体型偏胖、缺少运动、生活作息不规律等特征,那么专家会告诉你,这是餐前低血糖的表现,很可能是糖尿病前期的征兆。"餐前饥饿现象"是糖尿病前期的一个很重要的症状,多见于体型胖的人。这种情况的发生是由于糖尿病早期多种机制使得胰岛素生理作用减弱,为了维持血糖正常,需要代偿分泌大量胰岛素,久而久之就会损伤分泌胰岛素的胰岛β细胞,逐渐出现分泌胰岛素的速度减慢,分泌高峰延迟,使本该在进食后10~30分钟出现的高峰,后移到餐后2~3小时。因此,导致餐后没有足够的胰岛素控制血糖上升,而在下一餐前却因胰岛素分泌过多造成低血糖。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运动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胰岛素分泌及体重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4个月运动,4个月后评估患者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胰岛素分泌和体重指数变化情况。结果运动后进餐100g白馒头,空腹、餐后60min、餐后120min和餐后180min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比运动前显著降低(P<0.01);运动后、餐后120min和餐后180min胰岛素值显著低于运动前(P<0.01或P<0.05);运动后甘油三酯明显降低(P<0.05),体重指数明显降低。结论运动能够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促进胰岛素敏感性加强,防治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部分患者由于缺乏对胰岛素的认识,一直将胰岛素“妖魔化”,认为用了胰岛素就上瘾,或者用了之后很容易发胖等等,这些都是一些错误的认识。其实,胰岛素是人体分泌的一种身体不可或缺的物质,在调节血糖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某些糖尿病患者来说,这种作用还是其他药物不可替代的。  相似文献   

9.
近日,以色列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摄入早餐有利于人体”生物钟基因”的表达,而“生物钟基因”能调节健康人和糖尿病患者的餐后血糖水平和胰岛素反应。  相似文献   

10.
胰岛素治疗是模拟正常人胰岛素分泌特点进行给药的。人进餐时开始分泌的胰岛素叫作“餐时胰岛素”,是专门对付因进餐引起的血糖升高;另外在任何时刻体内都会有少量胰岛素分泌,叫作“基础胰岛素”。糖尿病就是因为胰岛素缺乏或者胰岛素作用效率明显下降造成的。因此,用胰岛素治疗的时候就设法让胰岛素制剂的作用时间尽量模拟基础胰岛素或餐时胰岛素,因此发展出了许多种胰岛素制剂。目前,按胰岛素的作用时间,可将其分为5大类:  相似文献   

11.
胰岛素有五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胰岛素治疗是模拟正常人胰岛素分泌特点进行给药的。人进餐时开始分泌的胰岛素叫作“餐时胰岛素”,是专门对付因进餐引起的血糖升高;另外在任何时刻体内都会有少量胰岛素分泌,叫作“基础胰岛素”。糖尿病就是因为胰岛素缺乏或者胰岛素作用效率明显下降造成的。因此,用胰岛素治疗的时候就设法让胰岛素制剂的作用时间尽量模拟基础胰岛素或餐时胰岛素,因此发展出了许多种胰岛素制剂。目前,按胰岛素的作用时间,可将其分为5大类:  相似文献   

12.
李长玉 《家庭医学》2006,(17):44-44
老年糖尿病在发病原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上与成年期糖尿病有诸多不同特点,应引起病友们的关注。1.病因特点:①年龄老化:是糖尿病发生的独立因素。从60岁开始,每增寿10年,空腹血糖增加0.11毫摩尔/升,餐后2小时血糖增加0.44~1.11毫摩尔/升。原因是运动量减少,胰岛素分泌减少,特别是第一相胰岛素分泌减少更明显,而且释放时间延迟。②胰岛素抵抗:老年人肌肉组织减少,青年人肌肉占体重45%,70岁以上仅占27%。同时全身脂肪组织向腹腔和腹部皮下堆积,而四肢肌肉减少,形成了“腿细肚子粗”的典型胰岛素抵抗体型。因脂肪细胞的胰岛素受体减少,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导致血糖升高。  相似文献   

13.
胰岛素泵是目前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强化治疗的最佳手段.此治疗更接近于人体胰腺的胰岛素分泌.在进食时给予餐前大剂量.未进食时给予一个基础率(单位时间内泵入的胰岛素量)的量(少量胰岛素)。最大限度地模拟正常人体的胰岛素分泌.以使患者血糖水平控制正常。此治疗方法先进、效果可靠.我院内分泌科于2003年6月引进美国MIINIMED508型胰岛素泵为14例糖尿病患者进行强化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操作方法及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混合膳食中不同膳食成分对血糖生成指数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为了探讨脂肪、蛋白质和膳食纤维对食物血糖生成指数(GI)的影响,本研究应用葡萄糖氧化酶法和放射免疫法测定了9种混合膳食的血糖生成指数及人体的血糖、胰岛素应答。实验结果显示9种混合膳食的血糖生成指数分别为:米饭83.2±3.1,米饭+ 猪肉72.0±14.0,米饭+ 猪肉+ 芹菜57.1±11.2,米饭+ 蒜苗57.9±7.8,米饭+ 蒜苗+ 鸡蛋62.8±16.7,馒头80.1±22.5,馒头+ 黄油68.0±16.3,馒头+ 酱牛肉49.4±22.8,饼+ 鸡蛋炒木耳48.4±11.7。蛋白质(β1 = - 0.696,P< 0.01)和膳食纤维(β2= - 7.364,P< 0.01)与血糖生成指数有显著的相关性,可抑制餐后血糖的增加。脂肪与GI的相关性不显著,但有使GI值降低的趋势。结果还显示:膳食中适量的蛋白质可使血糖水平降低;适量的脂肪,可降低血糖的水平,但不促进胰岛素的分泌;膳食纤维与碳水化合物一起摄入可减少胰岛素分泌,降低血糖。结论:蛋白质和膳食纤维可降低血糖反应,对食物血糖生成指数产生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葡萄糖耐量减低(IGT)患者72 h动态血糖特征与早时相胰岛素分泌的相关性.方法 根据连续2次75 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结果,选取正常糖耐量(NGT)组30例和IGT组32例.测定胰岛素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Δ130/ΔG30和胰岛素曲线下面积(AUCI).所有受试对象均行72 h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监测,分析比较两组餐后血糖峰值(PPG)、达峰时间(Δt)、餐后血糖波动幅度(PPGE)、餐后血糖波动持续时间(DPE).结果 IGT组的PPG、PPGE较NGT组明显升高(P<0.05),Δt、DPE明显延长(P<0.05).IGT组HOMA-IR高于NGT组(1.68 ±1.03比1.15±0.90)(P<0.01),Δ130/ΔG30和HOMA-β显著低于NGT组(3.85±1.04比6.42±1.05和52.97±2.02比55.68±12.45)(P<0.01或<0.05).结论 IGT患者以餐后血糖升高为特征,其糖负荷后的胰岛β细胞早时相分泌功能受损较重,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的升高与胰岛素抵抗呈正相关,与胰岛β细胞功能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6.
沈春玲 《中国保健》2010,(9):131-131
糖尿病是一种由遗传基因决定的慢性代谢性疾病,是人类健康的“顽敌”。对于糖尿病的早期检测和诊断,一般人只关注空腹血糖的检测。实际上,当空腹血糖正常,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大于或等于11.1毫摩尔/升时,即可诊断为二型糖尿病。因此,我们更应该重视餐后血糖的检测,使阻击糖尿病的“防线前移”。  相似文献   

17.
一位糖尿病患者带着自己在家监测的血糖值来医院就诊,上面清楚地记录着餐后血糖6.0毫摩尔/升,餐前血糖3.8毫摩尔/升。对正常人而言这样的血糖是非常理想的,患者本人也十分满意,没想到医生却连连摇头。患者很不解:“我把血糖控制达标有什么不对吗?”对于服药和打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来说,这样的血糖并非达标,而是控制得过低。  相似文献   

18.
随着糖尿病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逐渐发现绝大多数(92%左右)的2型糖尿病患伴有高胰岛素血症,尤其超重或肥胖,提示这些患有胰岛素抵抗。同时又发现2型糖尿病患伴有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功能有第二时相分泌量的增加及分泌峰值的后移,而且最先发生改变的是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的减少或消失。因此,针对胰岛素分泌模式的改变和胰岛素抵抗双重缺陷的病因治疗,新一代胰岛素增敏剂和餐时血糖调节剂陆续诞生了。前的应用能改善胰岛素抵抗,后能促进恢复胰岛素分泌第一时相,从而起到优化糖尿病治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长效胰岛素类似物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良好的血糖控制,可以减少糖尿病患者的并发症,从而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空腹高血糖不仅阻碍糖化血红蛋白达标,而且还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由于中效胰岛素作用的不足及医患双方对低血糖的担忧,阻碍了许多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达标。基础胰岛素对于抑制肝糖输出抑制餐间和夜间血糖升高,控制空腹血糖起重要的作用。近20年来,基因工程技术在胰岛素研发和生产领域的广泛使用,使得1次注射模拟全天基础胰岛素分泌成为可能,这就是长效胰岛素类似物——甘精胰岛素。一、理想的基础胰岛素的特点理想的基础胰岛素应尽可能模拟人体基础状态下的胰岛…  相似文献   

20.
胰腺位于上腹部靠近后背的部位,位置较深,是人体最重要的消化器官,分泌的胰液可以帮助人体消化食物,分泌的胰岛素等激素有助于人体调节血糖在合适的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