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试论脉诊与人体的对应关系及指导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传统寸关尺诊脉的基础上,提出寸上脉与头颈、尺下脉与双下肢的对应关系,采用九部诊脉法,论述了脉诊与人体从头至足的对应关系,提出了脉诊同身寸的观点。论述了各部脉象与人体脏腑气血阴阳的关系及各部脉象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对临床辨证施治的指导作用,提出了中医临床治愈标准除症状消失外,脉象也应恢复正常的观点。论述了脉诊对辨别疾病轻重缓急、确立治疗大法及疾病转归预后养生调护的指导意义,对大量临床病例诊脉经验的总结,具有临床实用性和指导性。  相似文献   

2.
浅论"寸口诊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脉诊为中医诊断主要方法之一,历代医家十分重视脉诊,为提高对中医脉诊的认识,保证中医诊断切脉的准确性,对关口诊法的产生原理,寸关尺三部定位的由来,寸关尺分候脏腑的有关文献总结,以及寸关尺分候脏腑的收床应用价值,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切脉独取寸口的理论依据,初步澄清了脉诊方面的一些模糊认识,为指导学生研究中医诊断脉诊的科学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 客观准确的脉象信息是中医脉诊判断病理的重要依据,三部脉诊仪寸关尺精准定位为获得准确的脉象信息提供了保障。方法 依据中医“三部九候”理论,本文提出基于机器视觉的寸关尺三部智能定位的方法。为实现寸口三部脉的脉搏信号准确采集,采用六个步进电机以及丝杠导轨搭建了脉诊仪的三部定位机构,实现脉搏传感器在水平面上的运动;使用摄像头实现腕部图像的获取,基于机器视觉算法实现寸关尺三部位置坐标的计算。结果 基于OpenCV机器视觉库对腕部图像进行预处理后,进行皮肤分割、多边形轮廓拟合和角点检测等操作,根据中医脉诊理论和桡动脉解剖知识,识别出寸关尺三部的准确位置。最后基于RS485通信技术驱动控制水平运动的步进电机,将脉搏传感器移动到寸关尺对应的位置,实现寸关尺三部的智能定位。结论 本研究可为脉诊三部自动定位研究提供参考,为智能脉诊仪的使用和推广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寸口三部脉诊是中医传统的脉诊方法。医者通过手指的施压,在寸关尺三部进行"举按寻"的脉诊过程,从而获取需要的脉象信息。以往的脉诊客观化研究主要局限于单一的关部脉象,而三部脉诊客观化研究尚处在起始阶段,还没有成熟统一的硬件及软件解决方案。寸关尺三部与脏腑有对应关系,获取三部脉象信息是脉诊客观化重要环节。随着科技不断进步,研究者们已研发出几种三部脉象获取装置,取得了一些进展。  相似文献   

5.
厘清寸口脉分部的发展演变,分析不同分部方式与脉诊的内在关系,深挖寸口脉长度说法混乱的根源,对相关问题进行合理解读。寸口脉分部主要经历了3个阶段,从最初的整体寸口脉过渡到“尺寸两部脉”,最终定型为“寸关尺三部脉”,不同的分部方式构建了相应的脉诊体系。由于寸口脉的分部,导致了寸口脉的长度说法出现了一定的混乱,混乱的根源在于误将“尺寸两部脉法”与“寸关尺三部脉法”混为一谈,故而解决争议的关键在于正确厘清两套脉诊体系的关系,在各自适用的范围内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6.
“寸口诊法”是中医最主要的脉诊法。寸口分寸关尺三部 ,两手共有六部脉。历代医家尊《内经》之旨 ,认为寸关尺分候一定的脏腑 ,因而在病理条件下就可以在相应的部位表现出异常脉象 ,为疾病的诊断提供依据。六部脉分候脏腑学说一直是教科书的重要内容之一 ,并且被崇为脏腑病定位诊断的重要参考依据 ,有效地指导着临床实践。1 诊六部 ,知脏腑病位寸关尺分候学说导源于《黄帝内经》。虽然《内经》中没有关于寸关尺的名称和定位 ,但它对于气口切脉以及所候脏腑已有所记载。《素问 .脉要精微论》云 :“尺内两旁则季胁也。尺外以候肾 ,尺里以候…  相似文献   

7.
"覆溢脉"最早出现于《难经》,是根据脉象的长度与本位长度的关系进行定义,即覆脉是尺脉超过一寸覆于尺部,溢脉是寸脉超过九分溢于鱼际。因《难经》的脉诊学理论确定了寸关尺三部脉诊,所以覆溢脉脉象特点亦在此有特征性描述,即"尺寸俱沉,鱼际现浮"与"尺寸俱浮,尺外现沉"的区分。此脉象形成原理体现了人体阴阳上下相离、孤阴独阳的病机特点,故而临床运用时应与长脉的辨识加以区分,充分发挥"真脏脉"在危证病人诊断和抢救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敦煌莫高窟出土的卷子中有两部脉诀著作,其一为《七表八里三部脉》,其二为《青乌子脉诀》。两部脉诀均用七言歌诀文体编写而成。《七表八里三部脉》记载了“七表脉”、“八里脉”、寸关尺三部俱见脉。“七表脉”,指七种表脉在寸关尺三部出现所主疾病。“八里脉”,指八种里脉在寸关尺三部出现所主疾病。例如“七表脉”的“芤”脉,文中云:  相似文献   

9.
脉诊是切按脉搏而了解诊断疾病,是临床医生用以判断疾病病位,推断疾病预后的一个重要手段。东汉医学家张仲景非常重视脉诊,其在《伤寒论》398条中论及脉象的达148条,占有很大的比例。兹就其诊脉的特点分述如下:1脉诊三部,寸口为主仲景诊脉,既全面又有侧重,...  相似文献   

10.
明代医家兰茂是云南著名的医药学家,其著作《滇南本草》《医门擥要》对研究云南地区的本草学及中医药临床有重要价值,兰茂对中医诊断尤其是脉诊有深入研究,阐述全面细致,极具特色,诊脉时强调医患在"静"的状态,脉象以血气为本,因人而异,并以阴阳统分脉象,重视尺脉与脾肾之疾的辨证,示人以规矩。在脉象主病方面,以左手寸关尺分别主心肝肾,右手寸关尺分别主肺脾命门,并阐述了各部浮、沉、迟、数的脉象(主要是复合相兼脉象)所主病症,提出相应治则治法及方药,对临床有极大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健康人群寸口脉寸、关、尺三部长度与身高及全臂长之间的关系,为实现三探头传感器的自动定位奠定基础。方法:分别测定300名在校健康大学生寸口脉寸关尺三部长度、身高、全臂长,分析寸口脉寸关尺三部长度、身高及全臂长之间的相关性,并建立回归方程。结果:寸口脉寸关尺三部长度与身高为正相关,相关系数r=0.402,P<0.001;寸口脉寸关尺三部长度与全臂长亦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0.204,P<0.001。回归方程分别为:Y1=4.9796X+151.93;Y2=1.1724X+48.12。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寸口脉寸关尺三部长度、全臂长及身高之间的数值关系,将为实现三部脉象传感器的自动定位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2.
传统医学的诊断方法以问、望、触诊为主。脉诊是触诊的重要内容,且寸关尺下五脏六腑的归类是脉诊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黄帝内经》、《脉经》、《医药月帝》、《四部医典》、《甘露四部》、《通瓦嘎吉德》等蒙中藏医文献为依据,采用比较的方法论述了三种医学就寸关尺下五脏六腑归类的特点与优点。  相似文献   

13.
通过研读《王孟英医案》、探析王孟英的脉诊经验,初步总结出王孟英独特的脉诊体系:从寸口脉左右脉诊察气机升降变化,按照寸口寸关尺三部进行中医脏腑定位,提出溢、模糊、干、歇止等特殊脉象的主病等。这既是对传统脉学的继承,同时也丰富和发展了传统的中医诊脉体系。  相似文献   

14.
通过研读<王孟英医案>、探析王孟英的脉诊经验,初步总结出王孟英独特的脉诊体系:从寸口脉左右脉诊察气机升降变化,按照寸口寸关尺三部进行中医脏腑定位,提出溢、模糊、干、歇止等特殊脉象的主病等.这既是对传统脉学的继承,同时也丰富和发展了传统的中医诊脉体系.  相似文献   

15.
杨红  费宇彤  马晓峰 《中医杂志》2011,52(16):1433-1434
对张仲景临证脉诊特色进行了初步探讨。分析其脉诊特色为:诊脉部位,诸法和参;明辨平脉,因时辨脉;脉象主病,灵活机动;一病多脉,有常有变;动态观察,结合病史;脉症合参,全面分析。  相似文献   

16.
寸口脉诊分候法与其他部位脉诊法的现代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钰华 《光明中医》2000,15(2):45-47
脉诊部位因脉诊方法不同而异。如寸口诊脉法之三部分候是指寸、关、尺三部各有浮、中、沉三候而言;而《内经·素问·三部九候论》所述脉诊法则为遍诊法,有头、手、足三部,部又有天、地、人三候;而汉代张促景提出的三部脉法包括寸口(桡动脉)、人迎(颈动脉)、趺阳(足背动脉...  相似文献   

17.
探索陈静中医古脉法的来源及特色。陈静中医古脉法源于《伤寒杂病论》,推崇李时珍《濒湖脉学》,借鉴张太素《太素脉诀》,认为四诊中以脉诊为主,号脉辨证可确定主因,并可预知未病的发生。陈静脉法在寸口上的脏腑定位分布更细,诊脉首重心、肝、胃三脉,并在寸关尺的基础上精研发展人迎脉与气口脉,强调以阴阳五行为纲以辨脉。  相似文献   

18.
脉诊作为四诊之一,是辨证论治的重要依据。现诊脉时多诊寸口部,寸口可分为寸、关、尺三部,将人体按部位划分时,可分候人体上、中、下三部,其中,头居上部法天,归寸脉所主。头痛作为头部常见病症,通过古代文献检索发现,寸脉对头痛的诊断意义更大,一般认为,寸浮多与风邪外袭之头痛有关,寸弦多与肝病或痰阻所致头痛有关,寸短多与气虚或气滞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三部脉图特征参数之间的差异。方法:以51名健康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使用PDS-1型三部脉诊仪以总按的取脉手法,对受试者双手的寸口三部脉同时施以浮、中、沉三种取脉压力,获取寸、关、尺三部脉图,以时域分析方法提取脉图参数特征。采用多因素方差分析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左右手、取脉位置(寸关尺)和取脉压力(浮中沉)对脉图具有影响;左右手与取脉压力具有交互作用,取脉位置与取脉压力具有交互作用,交互作用主要体现在脉图幅值参数h1~h5。结论:健康大学生寸口三部脉图参数之间存在差异;PDS-1型三部脉诊仪能够获取丰富的脉象信息,为脉诊客观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介绍唐蜀华教授临证诊脉要点.他认为,诊脉操作要把握七要素:脉位、脉率、脉律、脉形、脉体、脉力、脉势;凭脉辨证需要综合四诊、权衡轻重取舍;心血管疾病诊治尤需继承发掘脉诊特色;传统脉象定义概念需明确详细,进一步规范化、客观化;现代中医发展脉诊需与现代科技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