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文报告脑动静脉畸形10例,其中位于额顶叶中央区的6例,颞叶1例,外侧裂1例,侧裂深部1例,顶后部大脑内侧面1例。10例脑动静脉畸形出血并发脑内血肿者6例。8例作了脑动静脉畸形切除术,1例术中人工栓塞后切除动静脉畸形,1例作单纯血肿消除术,手术后无死亡。着重对脑动静脉畸形切除术的手术适应症和手术方法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郑建  王硕  赵继宗  曹勇 《中华医学杂志》2009,89(33):2353-2355
复.1例术后第28个月发现肿瘤复发,行γ刀治疗.结论 侧裂脑膜瘤发生罕见,易见于青少年.侧裂脑膜瘤影像信号特点与一般脑膜瘤无明显差别,但肿瘤无硬膜附着基底,磁共振T1增强像肿瘤与大脑中动脉关系密切,均具有术前鉴别诊断意义.手术中妥善处理肿瘤与大脑中动脉的关系影响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3.
应用SLT接触式激光显微手术治疗脑深部肿瘤6例,即颅底脑膜瘤4例,丘脑肿瘤1例,枕部小脑幕切迹室管膜瘤1例。其中1例岩—斜坡复发性脑膜瘤次全切除,其余3例脑膜瘤中1例蝶骨嵴内侧脑膜瘤及2例嗅沟脑膜瘤全切。1例丘脑肿瘤大部切除,接触式激光直接接触肿瘤组织,局部温度可达400℃,可迅速汽化、切割肿瘤,避免了激光的散射及侧射,减少对周围组织的损害,术后脑水肿反应轻,止血效果好,又可控制穿透深度,对部位深在,或富于血管的颅底脑膜瘤切除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杨冰  马康孝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7):3786-3786
蝶骨嵴脑膜瘤是起源于蝶骨大、小翼上的脑膜瘤。外侧型蝶骨嵴脑膜瘤,因位置表浅,手术全切一般困难不大,但有些肿瘤于侧裂及脑表面血管关系密切,稍有不慎,就会引起相应并发症。我院近10年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外侧型蝶骨嵴脑膜瘤40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外侧裂区脑胶质瘤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56例外侧裂区脑胶质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外侧裂区脑胶质瘤的临床表现主要以头痛、呕吐、视神经乳头水肿为主,可伴有癫痫或对侧肢体无力.经翼点或扩大翼点人路行显微手术切除术,肿瘤全切除27例,次全切除19例,部分切除10例,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 外侧裂区脑胶质瘤手术治疗可选择翼点入路;熟练掌握侧裂区解剖知识,术中注意保护侧裂动、静脉及重要功能区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闫超  潘旭明  徐思昆  张国强 《中外医疗》2008,27(33):149-149
目的:分析侧裂区脑挫裂伤的特殊病理进程,有效处理方法,以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方法:选自我院近5年的22例侧裂区脑挫裂伤病人,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治疗17例,保守治疗5例,其中2例病人在保守治疗过程中出现病情变化,脑疝形成,急诊手术减压,术后瞳孔回复正常.结论:侧裂区血管丰富,此处脑挫裂伤病情进展快,如果手术指征明确,要尽早手术减压.术中要注意保护侧裂血管,以减少脑肿胀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大脑凸面脑膜瘤手术死亡原因主要是术中大出血及术后脑水肿,而单侧矢状窦旁脑膜瘤术后弥漫性脑肿胀死亡临床较为少见。我院收治1例,报告如下。l病历报告女,59岁。头痛、头晕3个月余,CT提示:右顶枕矢状窦旁脑膜瘤,同侧侧脑室受压变窄,周围水肿明显,中线左移smm。1998年4月29日在全麻下行右枕顶开颅脑膜瘤切除术。术中见右枕顶部硬脑膜受累,颅骨尚未侵犯,分离肿瘤见内侧与矢状窦后1/3粘连紧密,电灼切断分离粘连。后颅压逐渐升高,脑组织缓慢膨出,完整切除肿瘤约4cmX3.scm,无深部大静脉损伤,术中出血不多,血压平稳。切除部…  相似文献   

8.
1 资料与方法 自2000年1月至2010年8月共手术治疗126例侧裂区脑挫伤病人.男89例,女37例;年龄平均35岁.交通事故伤115例,坠落伤9例,打击伤2例.受伤到手术时间1-4h.入院后行CT和MRI检查,侧裂区损伤合并硬膜下血肿123例,硬膜外血肿1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26例.对冲伤108例,直接暴力伤18例,79例中线移位>0.5cm,环池消失.本组均采用标准大骨瓣开颅行血肿及坏死脑组织清除去骨瓣减压术,43例行内减压术.术中见侧裂区脑挫伤、脑内小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侧裂区血管周围呈黑褐色、脑搏动差,甚至有的受伤侧大脑组织已没有弹性.术后复查CT,同侧大脑半球顶枕叶大面积梗死21例,对侧3例.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  探讨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的CT分型、手术方式及疗效。方法  60例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根据CT影像中侧裂前点与血肿主体的关系,将基底节区出血分为3个类型及2个亚型:①侧裂型;②侧裂后部型:跨侧裂-后部型和侧裂后部型;③长轴型。对不同分型患者分别选择经侧裂-脑岛入路或经颞上沟-脑岛入路,并总结手术技术要点,评价疗效。结果  60例患者侧裂型占10.0%(6例);跨侧裂后部型占48.3%(29例);侧裂后部型占26.7%(16例);长轴型占15.0%(9例)。采用经侧裂-脑岛入路清除血肿占56.7%(34例),经颞上沟-脑岛入路占43.3%(26例)。术后复查头颅CT,56例血肿清除>90%,4例血肿清除>75%,平均住院天数16.5 d。根据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评分:恢复良好13例,中度残疾31例,重度残疾13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1例。结论  该分型方法对手术入路选择具有指导意义,经侧裂-脑岛入路和经颞上沟-脑岛入路清除基底节区脑出血,具有微创、高血肿清除率、低术后再出血率、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鞍区肿瘤的手术入路。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额外侧经侧裂入路显微外科切除鞍区肿瘤4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大型及巨大型垂体腺瘤30例,全切19例,大部分切除8例,部分切除3例;鞍结节脑膜瘤10例,全切除7例,部分切除3例;颅咽管瘤8例,经终板入路全切除4例,部分切除4例。结论额外侧经侧裂入路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解剖外侧裂及鞍区诸脑池,能充分显露前颅底及鞍区结构,适用于大部分鞍区肿瘤手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大脑后动脉假性动脉瘤的影像特点和血管内介入治疗的方法及安全性。方法对8例大脑后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行影像学检查和介入检查。结果8例患者均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表现动脉瘤破损和对比剂外溢进入瘤腔,并显示假性动脉瘤大小形态;4例行MRI检查表现为囊性结构,T1与T2加权相上是混杂信号,可见流空现象。2例行动脉瘤瘤内完全致密填塞术,1例死亡,1例预后良好;6例行载瘤动脉闭塞术,其中1例出现暂时性视野偏盲,经治疗后恢复,余患者愈后良好。结论DSA检查对大脑后动脉假性动脉瘤的定性、定位最准确,介入治疗对假性动脉瘤的效果较好,但长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颈动脉体瘤术前DSA检查的方法,表现及对手术的指导作用.方法 5例颈动脉体瘤术前接受DSA检查,包括双侧颈总动脉造影,选择性颈内动脉和椎动脉造影,其中4例进行了Matas试验交叉造影.造影后5例患者均手术切除了肿瘤,其中单纯肿瘤分离切除3例,肿瘤切除加颈动脉修补1例,肿瘤连同颈动脉切除1例.结果 5例肿瘤DSA表现典型,包括颈动脉分叉角度增大,血供丰富,肿瘤部分或完全包绕颈动脉.此外1例椎动脉分支参与肿瘤供血,1例出现动-静脉瘘.颈内动脉造影1例患侧大脑前动脉水平段发育不艮.Matas试验2例Willis环代偿艮好,1例经2周训练后Willis环开放,1例因大脑前动脉水平段发育不良,无法建立有效代偿.结论 颈动脉体瘤具有典型的DSA表现,且在肿瘤对血管侵蚀程度的判断、脑血管发育状况和代偿能力、颈动脉阻断后脑耐受性的评估等方面,DSA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为手术风险的评估和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探讨经乙状窦后入路切除听神经瘤患者术后脑血管痉挛发生的潜在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5 年2月该院接受听神经瘤切除术患者153 例。术后病理结果显示听神经瘤,且经乙状窦后入路手术,按纳入和排除标准,回顾性分析其中80 例符合要求的患者,按照经颅多普勒对术前及术后1、3、5、7 和9 d的椎基底动脉、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血流速度及频谱的监控结果,将其分为血管痉挛组(43例)和血管未痉挛组(37 例),分析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其临床相关指标,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影响听神经瘤患者术后脑血管痉挛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年龄、肿瘤最大直径、肿瘤质地、与三叉神经或脑干粘连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0.936,p=0.035),肿瘤最大直径(OR=5.327,p=0.046),肿瘤质地(OR=143.757, p=0.023)为脑血管痉挛危险因素。结论 听神经瘤术前年龄较小、肿瘤直径较大,术中可见肿瘤质地较韧的患者易并发术后脑血管痉挛。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外侧裂胶质瘤的临床特点和手术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6月至2007年12月在我科治疗的有完整病案记录、随访资料和明确病理诊断的13例外侧裂胶质瘤患者的资料.结果 术中肿瘤全切除7例,大部分切除4例,部分切除2例.术后两个月死亡1例.结论 对于外侧裂区脑胶质瘤手术治疗可选择显微镜下翼点入路分离保护侧裂血管,术中在镜下仔细区分肿瘤和正常额、颞叶界面,尽力全切肿瘤,是提高手术疗效、减少并发症及复发的良好保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扩大翼点入路治疗对冲性侧裂区脑挫裂伤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102例对冲性侧裂区脑挫裂伤患者,治疗组56例采用扩大翼点手术入路,对照组46例采用常规去骨瓣开颅,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有效44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78.6%;对照组有效28例,无效18例,总有效率为60.9%,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术后重度脑水肿发生率、脑梗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扩大翼点入路是治疗对冲性侧裂区脑挫裂伤一种有效的手术方式,可降低术后脑梗死及重度脑水肿的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艾立通(r-tPA)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6例急性脑梗死病人,经股动脉插管,用微导丝将微导管超选择送至血管闭塞部位,注入r-tPA行溶栓治疗,其中3例病人采用血管成形术(PTA),并注入罂粟碱扩张狭窄血管.结果颈内动脉闭塞8例中6例完全再通,2例部分再通.大脑中动脉闭塞14例中13例完全再通,部分再通1例.椎基底动脉闭塞4例中完全再通2例,部分再通2例.治疗后10天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European Stroke Scale,ESS)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早期超选择动脉溶栓是治疗急性脑梗死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颈动脉体瘤(carotid body tumors,CBT)的诊治经验,探讨CBT的诊断、术前准备、手术方法和并发症的防治。方法:21例CBT患者术前均行B超检查,8例术前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13例行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或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21例术前均行颈动脉压迫试验。10例采用单纯瘤体切除,7例行瘤体与颈外动脉切除,4例瘤体连同部分颈内动脉、颈外动脉及颈总动脉一并切除后行颈动脉重建术。结果:21例瘤体均完全切除,术后无死亡、偏瘫和失明病例;发生患侧口角歪斜、霍纳综合征、声音嘶哑、舌歪、饮水呛咳各1例。20例均获随访,时间4个月至15年,无术后复发及转移。结论:术前彩超、选择性血管造影、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或磁共振血管成像等检查可以明确诊断,外科手术切除是治疗CBT首选方法,术中减少脑缺血时间和脑神经的保护是预防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正> 脑血管病是一种危害人民健康的常见病,而出血性脑血管病和缺血性脑血管病在发病率上几乎是相等的,随人类寿命的增长,后者有高于前者的趋势,因此积极开展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是非常必要的。用颅外—颅内动脉吻合术治疗此病,目前全世界施行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皮质枝吻合术已逾千例。现在证明这种手术对改善缺血的脑皮层的血液供应是有效  相似文献   

19.
岛叶病变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Wang L  Zhao J 《中华医学杂志》2000,80(7):507-508
目的 探讨经侧裂间入路手术治疗岛叶病变2对减少邻近脑组织损伤、降低术后并发症的意义。方法 采用常规额颞开颅显微镜下由浅至深分离侧池蛛网膜,松解额颞叶连系,直接暴露岛叶病变,并行显微手术切除。结果 15例患者全切除10例,近全切除5例,术后影像证实均无铁脑组织损伤征象,亦无失语、记忆力下降等表现。15例随访1 ̄3个月,无癫痫发作,无明显记忆力下降及失语秀丽,手术效果显著。结论 经侧裂间入路是一种有效  相似文献   

20.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造影阴性14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提高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中特殊类型的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PNSH)的认识水平,指导临床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148例首次造影阴性的自发性SAH病人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本组148例患者Ⅱ级以下133例,除5例患者行腰穿检查确诊为SAH外,其余患者均于发病1~2d内行头颅CT检查确诊。根据CT表现,出血仅位于中脑周围池者,和此部位延及一侧或两侧侧裂池者?延及纵裂池者?并有脑室出血者共122例。全部病人均在发病1~20d内首次行DSA检查,均为阴性。88例复查无阳性发现。139例病人愈后较好;3例有轻度的神经功能障碍;3例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恢复较好;3例因高龄合并其它脏器并发症家属放弃治疗。百余例患者随访6~36m,均无再出血发生。【结论】PNSH是一种特殊类型的SAH,无严重的脑血管痉挛、脑积水和再出血发生。提高对其的认识,对临床诊疗工作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于非典型的PNSH患者,在除外脑血管痉挛的情况下,要有技术充分的6条血管的脑血管造影,多个角度投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