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脾胃湿热证治心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脾胃湿热是脾胃病中最常见的证型 ,其发病机制为外感六淫、内伤饮食、劳逸失度致脾胃功能失调。临床辨证应在把握脾湿和胃热两组主要症状的基础上 ,辨明湿热的孰轻孰重及口味与舌苔。治疗要点是清热、化湿、理气 ,即清胃热、化脾湿、调畅气机 ,其代表方为黄连温胆汤  相似文献   

2.
慢性肾衰是由多种慢性肾脏疾病造成严重的肾单位毁损及肾功能的减退、由此而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症候群。慢性肾衰不仅临床症状复杂、且治疗颇为棘手.笔者曾进修于中国中医研究院著名中医肾脏病专家时振声教授门下,经学习时教授经验及个人体会、总结出治疗“四要义”运用于临床.经多年实践观察疗效比较满意.现将体会介绍如下。1理气通降治胃要义《素问·水热穴论》云:“肾者.胃之关也”表明生理上肾胃功能密切相关.而在病理上、当肾脏损害严重关门不利时,必然影响到胃。前关不利,“故聚水而从其类也”,水湿潴留,形成尿毒、尿毒壅胃…  相似文献   

3.
<正>1、病自外来,疫毒感染,湿热互见。乙肝具有传染性,当属"疫毒"范畴。在张仲景的思维中,湿、热、郁是病发黄疸的三个因素。故治疗乙肝初起,当以清热、利湿、解毒为主,并注意调畅气机,给邪以出路。2、湿热蕴蒸,体质从化,血分瘀滞。根据患者的体质特点,乙肝患者可能产生从阳化热或从阴化寒的趋势。寒湿证在临床上很多见,究其因,一是早期过用寒凉,二是  相似文献   

4.
失眠证治心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介绍了失眠的病因病机、辨证施治经验及临证注意要点。  相似文献   

5.
自汗是指不因外界环境影响,在头面、颈胸或四肢局部或全身出汗,白天汗出,动则益甚。古有"阴虚盗汗,阳虚自汗"之说。然而,临床所见并不尽然。临床报道自汗一症有从阴虚治疗取效者,有从湿热治疗取效者,有从实热治疗取效者等,不一而足。  相似文献   

6.
王静 《江西中医药》2010,41(5):8-10
乙肝病毒属中医学"疫毒"范畴,病邪以湿热性质多见,湿热熏蒸,病及血分,且据体质而从化。治疗上除清热、利湿、解毒外,更重调畅气机、活血行瘀。同时,注重肝脾的关系,认为疏肝健脾是重要的治疗法门,小柴胡汤、四逆散是常用方剂。肝病后期,正虚邪恋,病机复杂,治疗也应多法复合,灵活机动,把握主次。另外,对重症肝炎,强调早期"截断扭转",早用凉血解毒;对乙肝病毒携带者,从整体认识入手,以扶正达邪为法,更从体质着眼,使邪无容身之处。此外,还应注意生活调摄。  相似文献   

7.
中医药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可长期、全程治疗胃癌前期病变、围手术期、围化疗期、围放疗期和巩固期,临床治疗以健脾益气为基础,辅以清热解毒、软坚散结、活血化瘀、补肾培本,尤其是老年胃癌及晚期胃癌患者,同时注意饮食与情志调节.  相似文献   

8.
<正>胃息肉是指胃黏膜局限性良性上皮隆起性病变,是胃癌前疾病中继慢性萎缩性胃炎之后第二大易发生癌变的疾病,属中医学胃脘痛、痞满、积聚等范畴。目前西医对胃息肉多采用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活检钳钳除、激光、微波灼切等方法治疗,但并发症多、复发率较高。在导师曹志群教授指导下,从中医整体观念出发,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治疗本病具有显著优势,介绍经验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9.
湿阻证治心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仁泉  姜莉萍 《光明中医》2009,24(5):920-921
湿阻是脾胃病中最常见证型,其发病机制为外感六淫、内伤饮食、劳逸失度致脾胃功能失调,湿邪阻滞中焦.临床辨证应在把握湿阻脾胃虚、实两组主要症状的基础上,辨明湿热的孰轻孰重.治疗应用温运脾阳,苦寒燥湿和淡渗利湿等法.其代表方为苍藿泻心汤.  相似文献   

10.
消化性溃疡证治心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鹏  马冠军 《河南中医》2003,23(9):64-65
1 胃络瘀阻是消化性溃疡的重要病机消化性溃疡为西医病名 ,属中医胃脘痛、嘈杂之范畴。提起“胃脘痛” ,人们多以“胃气痛”、“不通则痛”概括。痛则不通 ,通则不痛 ,就消化性溃疡来讲 ,是气不通 ,还是血不通 ,患者疼痛时前来就诊 ,而疼痛之前有一个漫长的病理演变过程 ,胃脘疼痛时的病机是否就是消化性溃疡的病机 ,一直是我们思考的问题 ,1995年 3月对一个病人的诊治 ,使我们有了新的认识。那是一位 5 0岁女性农民 ,以“心里 (胃脘 )热十余年”为主诉就诊 ,多次X线钡餐造影均为胃、十二指肠复合溃疡。患者特别强调不必治疗胃痛 (自己吃…  相似文献   

11.
抽动-秽语综合征以多发性抽动、爆发性发声与猥秽言语为主要特征。氟哌啶醇已被公认为治疗本病的有效药物,由于其严重的副作用使治疗难以持久,故运用中医药治疗本病有重要意义。现就10余年来的中医证治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病因病机刘弼臣等犤1,2犦认为本病是由于五志过极,化火生风而致肝亢风动;或六淫引发,外风引动内风,脾虚生痰,风痰上犯清窍,流窜经络而致。罗笑容犤3犦认为本病属中医学“风证”范畴,病机为土虚木旺生风。刘瑞琴等犤4犦认为本病病机为肝肾阴虚,肝失所养,阴虚风动,风动痰阻,本虚标实。孙孝登等犤5犦认为本病主要与阴阳失调,…  相似文献   

12.
慢性肾功能衰竭血肌酐在500μmol/L以内,中医药治疗效果较好,病损主脏在肾.常兼多脏同病,如脾肾同病,气阳亏虚;肝肾同病,阴虚阳亢。基本病机为正虚邪实,多见虚实兼夹、寒热错杂。正虚可表现为气血、气阴、气阳、阴阳两虚或气血阴阳俱虚的证候;邪实多见水邪、湿浊、湿毒、血瘀等病理因素。临床表现以脾胃证候尤为突出。治疗应权衡标本缓急,虚实兼顾。早期肾衰虚多实少,治疗以培本为主,多配用健脾、养肝等法,兼以祛邪;中期肾衰,以祛邪为主,有化温泄浊、和胃降逆、败毒通腑、活血化瘀等法,兼以扶正;后期邪毒势甚,以祛邪排毒为主,少佐培本,以保受累脏腑。中医饮食调理与养生有利于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3.
痞满是指患者自觉心下胀满痞塞、食谷难化的一类病症,约相当于西医的饱胀、早饱等症状。多种疾病如慢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胃轻瘫综合征等均可引起本症。笔者临证所遇2例,病机证治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兹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4.
试析化湿降浊活血法对慢性肾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肾功能衰竭是一部分原发性肾脏疾病及继发性肾脏疾病的最终发展结果,病机甚为复杂.在临床实践中,笔者以化湿降浊活血法为主对该病进行治疗,能有效延缓慢性肾衰病程的进展,试分析之.  相似文献   

15.
张明利  韩莉 《新中医》2011,(3):175-176
中医学并无高血压一病,因本病多见头晕、头痛等症状,故习惯将其归于眩晕、头痛范畴。笔者认为,中医辨治高血压病,不应囿于眩晕、头痛,千篇一律应用天麻钩藤饮、镇肝熄风汤之类。而应因证因病施治,方能收到显著疗效。举例说明如下。  相似文献   

16.
陈宪海 《山东中医杂志》1999,18(12):533-534
脾胃湿热是脾胃病中最常见证型,其发病机制为外感六淫、内伤饮食、劳逸失度致脾胃功能失调。临床辨证应在把握脾湿和胃热两组主要症状的基础上,辨明湿热的孰轻孰重及口味与舌苔。治疗要点是清热、化湿、理气、即甭胃热、化脾湿、调畅气机,其代表方为黄连温胆汤。  相似文献   

17.
临床常见的免疫相关性胃肠病包括萎缩性胃炎、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大多病程迁延,或为终身性疾病。此类疾病以内伤为本,外邪引动为标,究其根本,总不脱离脾虚湿热。临证选方用药宜轻剂缓投,勿过于苦寒辛燥,忌峻剂剋伐,健脾化湿解毒为要,分期分型论治。  相似文献   

18.
慢性泄泻是消化科常见病症之一。本病病情迁延,症状反复,难以根治。慢性泄泻的基本病机为脾虚湿盛,亦和肝郁肾虚有关;治以健脾化湿为主,辨证施以治泻十法;泄泻多有兼邪,兼邪亦须兼顾;灵活运用治泻对药,治养结合,畅情志、适饮食,可获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9.
20.
1舌伸不缩案余每诊有个案之病例必录之,以备考据。2004年某日午,笔者接一舌伸不缩案,为8岁男孩,舌伸不缩已2天,经西医治疗后无效而求治于笔者。查见:其舌伸于外约寸余,舌淡白无苔,体胖大无齿痕,口流清涎,神清,言语不爽,唯腹部胀满,余无他症。脉象沉伏。辨证为寒邪作祟、痰涎所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