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本文在论述了输尿管结石的超声显象方法及其声象图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对93例输尿管结石的超声显象资料和临床结果对照分析,探讨了输尿管结石的超声显象诊断价值。全组病例中超声诊断了85例,其中72例显示了81粒结石(直接征象),另13例显示了肾盂和输尿管积水(间接征象),结合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亦明确了诊断。漏诊8例。超声显象诊断输尿管结石的敏感性91.40%,特异性100%。同时,超声显象检查对输尿管结石的治疗也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37例经手术证实的闭合性脾损伤超声显象结果。其定位定性诊断符合率为84%。文中提出了脾损伤的声象图类型及其特征,对估计脾损伤程度、脾损伤部位、损伤范围的大小等可为临床治疗提供有价值的资料。并对脾损伤超声显象产生假阴性可能发生的原因进行了阐述。超声显象诊断是腹部闭合性损伤中必要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63例曾经X线造影和超声显象检查后明确病理诊断的涎腺肿块进行对照分析。重点比较X线造影与超声显象在诊断价值上的优缺点,讨论了两项检查方法互相补充综合诊断的价值。结果:超声显象的诊断符合率为79%,X线造影为84%。两者综合诊断符合率提高到94%。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14例骨转移癌和20例良性骨肿瘤患者进行三相骨显象检查,并用TF比值和患/健比值进行良、恶性的鉴别。TF比值对良、恶性鉴别的灵敏度为58%,特异性为75%,准确率为66%。而用患/健比值进行鉴别,其灵敏度为65%,特异性为85%,准确率为73%,略优于TF比值的诊断效能。本文认为三相骨显象的患/健比值有助于良、恶性骨病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5.
报告22例淋巴瘤病人的超声显象,包括腹内淋巴结肿大,肝、脾、胃肠道、肾等脏器。作者认为超声显象在检出和诊断淋巴瘤的腹部情况、临床分期、疗效观察、估计预后等都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告经手术和/或肝穿刺病理诊断证实了的50例肝癌应用B型超声和核素扫描检查的结果。B型超声显象阳性率为86%(43/50),核素扫描阳性率为84%(42/50),两种显象技术互补后阳性率达96%(48/50),总误诊率为4%(2/50),并提出了互补的条件,分析了B型超声显象误诊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郦敏  刘其昌  傅国胜 《浙江医学》2000,22(10):584-585
目的 为评价^201铊心肌灌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仪显象对冠心肌病诊断的价值,并用其判断血运重建术的疗效。方法 对86例冠心病或可疑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术与^201T1心肌灌注SPECTA显象,结果^201T1心肌灌注SPECT显象诊断冠心病的灵敏度与特异性分别为93.8%与90.0%;血运重建术后平均缺血节段无明显改变,但平均缺血分数显著降低。结论 ^201T1心肌灌注SPECT显象对冠心病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告了25例肝扫描显示肝内占位性病变患者,辅以超声显象检查的方法及结果,并对两种方法进行了讨论。我们认为核素肝扫描对肝占位性病变的定位诊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可做为肝占位病变的初筛方法,但方法缺乏特异性,为进一步提高肝脏占位性病变诊断的准确率,我们推荐使用核素肝扫描和超声显象互补检查技术,供同道们参考。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70例不同部位肿块的超声显象直方图与病理对照进行了分析,判定肿块良恶性的诊断率91.4%,误诊率8.6%。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211例卵巢肿瘤的超声检查结果。其中良性186例,恶性25例。超声检查良性符合率93.5%(174/186),恶性符合率92%(23/25)。超声直接提示病理诊断良、恶性符合率分别为84.4%(157/186)和68%(17/25)对卵巢肿瘤的组织形态学表现与声象图特点及鉴别诊断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术中肝动脉和门静脉吻合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原住肝移植术中影响肝动脉和门静脉吻合的因素和处理技巧。结果:5例行供、受者肝固有动脉端端吻合,2例供者肝总动脉与受者肝固有动脉吻合,2例供者肝总动脉与受者脾动脉吻合;8例采用门静脉端端吻合,1例因受者门静脉主干长段闭塞,取栓无法再通,将供肝门静脉与受省下腔静脉吻合。术后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显示动脉和门静脉血流通畅,均未发现有血栓形成或狭窄,现存活6例。结论:合理选择吻合用血管是避免术后发生血栓形成和狭窄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人胚胎食管和肝的组织发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组织学和组织化学方法观察7周至足月胎儿食管和肝的组织发生,结果,7周胚胎食管上皮为复层柱状,PAS反应强阳性;3月胎儿管腔纵行皱臂出现,管壁分层,上皮由复层柱状向复层扁平上皮过度;随着胚胎发育,食管上皮PAS反应渐弱。7周肝脏,肝细胞成索状排列,见少许PAS反应弱阳性的细胞。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及酒精性脂肪肝者的临床生化指标的特点。方法对84例非酒精性脂肪肝、68例酒精性脂肪肝、80例健康对照者及22例嗜酒无脂肪肝的血清酶、血脂、血糖等指标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脂肪肝组(包括NAFLD和AFLD)与健康对照组比较ALT、AST、GGT、GLU、CH、TG均有明显升高;AFLD组ALT、AST、GGT、CH、TG血清浓度明显高于嗜酒无脂肪肝组;AFLD组AST、GGT血清浓度明显高于NAFLD组;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TG、BMI、WHR是NAFLD的危险因素。结论脂肪肝患者血清酶、血脂、血糖升高,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肝功能损伤较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严重,肥胖、高血脂为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c-met和PCNA在肝再生动物模型肝脏细胞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①目的 探讨肝再生动物模型中肝细胞c met蛋白和PCNA的表达及其意义。②方法 建立肝再生动物模型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检测肝脏细胞中PCNA和c met蛋白的表达 ,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③结果肝再生组PCNA表达较对照组增强 (uc=3.77,P <0 .0 5 ) ,c met表达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uc=0 .0 2 ,P >0 .0 5 )。肝再生组中c met蛋白在肝部分切除术后 12h表达降低 ,于术后 3d降到最低值 ,后逐渐上升 ,7d恢复正常 ;而PC NA表达于术后 1d开始增加 ,术后 3d达到最高峰 ,7d后降至正常 ,差异均有显著性 (Hc=17.3~ 19.4 ,P <0 .0 5 )。④结论 PCNA在肝脏中的表达提示肝脏切除后 ,剩余肝脏可迅速再生。检测c met的表达有助了解肝脏再生的规律。  相似文献   

15.
作者应用PAP组织化学法和组织化学染色法,对39例慢性肝病(CLD)、8例肝癌(HCC)和癌旁组织HBsAg、HBcAg表达和分布与CLD病变活动性的关系,以及乙肝病毒(HBV)与HCC发生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并观察了CLD中网状纤维和胶原纤维的改变。发现慢活肝和活动性肝硬变以浆膜HBcAg和胞膜HBsAg表达为主,与活动性病变关系密切,观察到网状纤维较早出现于碎屑状坏死区。同时发现癌旁肝组织HBsAg和HBcAg检出数较高,且常见于双核肝细胞内,而肝癌为阴性。结果提示:浆膜HBcAg和胞膜HBsAg可能为CLD肝细胞免疫损伤的主要靶抗原,是引起CLD病变反复活动、呈慢性化的主要原因之一。结果也提示:HBV感染与HCC发生的关系极为密切。  相似文献   

16.
肝活检病理诊断在肝病诊疗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活检病理诊断及组织学特点,为临床诊断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及治疗指导。方法:对牡丹江市传染病医院肝病治疗中心送检的40例肝穿活检病理诊断及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有无HBV感染分为A组(无HBV感染组)和B组(HBV感染组)。结果:40例肝活检组织病例中,A组18例中,8例诊断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6例诊断药物或环境类毒素所致慢性肝炎;1例不明原因肝硬化;酒精性脂肪性肝病1例;急性肝炎(恢复期)1例,原发性肝癌1例。B组22例中,根据ALT大于或小于2倍正常上限分为B1组和B2组,B1组ATL〈2ULN共16例,临床诊断为CHB轻度,其病理诊断:2例为肝硬化,其余14例炎症分级及纤维化分期分别是轻度:(G1-2,S0-2)12例,中度:(G3,S2-4)2例;B2组ALT〉2ULN共6例临床诊断为CHB中-重度,其病理诊断炎症分级及纤维化分期分别是轻度(G0-1,S1-2)1例,中度:(G2-3,S2-3)4例,重度:(G2-3,S3-4)1例。结论:肝活检是确诊肝脏损害程度的"金指标",但因获取组织较小,仍有它的局限性,必须结合临床症状、病史各项实验室肝功能检查结果以及影像资料,方可提出一个供临床参考的病理诊断,并对慢性肝病的病因确诊及治疗有重要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150例肝转移瘤超声、CT图象观察,系统的分析了肝转移瘤超声、CT表现及影象形成的病理基础,并将两种图象进行了对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超声背向散射积分(IBS)技术在肝纤维化及早期肝硬化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HP55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42例正常人及114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无肝纤维化40例、肝纤维化36例、早期肝硬化38例)肝实质近场、中场、远场的IBS值,结合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各组肝脏近、中、远场的IBS值比较:肝纤维化组及早期肝硬化组肝脏近场、中场、远场的IBS值较正常对照组增加,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炎组、肝纤维化组、早期肝硬化组中肝脏近场、中场、远场的IBS值均表现为依次增高,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组内不同区域IBS值比较:对照组、肝炎组各组内肝脏近场、中场、远场IBS值比较依次降低,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纤维化组、早期肝硬化组肝脏中场IBS值高于近场及远场,且二组内近场IBS值高于远场,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ROC曲线分析,肝脏近、中、远场IBS值分别为29.71,35.82,25.16dB时,诊断肝纤维化的敏感度分别为86.7%、97.2%、97.2%;特异度分别为66.7%、68.3%、68.3%;肝脏近、中、远场IBS值分别为34.85、38.04、31.32dB时,诊断肝硬化的敏感度分别为97.4%、97.4%、92.1%,特异度分别为85.6%、81.4%、85.6%;肝脏近、中、远场IBS与肝纤维化分期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89、0.916、0.9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IBS技术能反映出肝实质纤维化的病理改变,同时能做出量化分析,为临床提供一种无创诊断肝纤维化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检测血清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 (alpha-fetoprotein ,AFP)评价肝脏疾病的诊断价值。 方法 采用时间分辨荧光检测 75例肝脏疾病患者的AFP和 2 0 0例健康成人血清肿瘤标志物AFP、癌胚抗原 (carcino -embryonicantigen ,CEA)的水平。 结果 肝癌组血清AFP(541 .3± 580 .6)U/ml比肝硬化组 (9.53± 1 1 .0 9)U/ml明显升高 (P <0 .0 1 ) ,而肝硬化组比健康人组低度升高。AFP最佳工作点诊断肝癌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 76 .0 %和 88.3 %。结论 时间分辨荧光检测血清肿瘤标志物具有超敏感特性 ,增强AFP对肝癌的特异性、敏感性 ,有助于肝脏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0.
肝段解剖学影像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段作为实用的形态机能单位,是肝脏病变精确定位的基础。本文回顾了解剖学上肝段的划分,综述了应用各种血管造影方法时肝段的划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