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背景:约1/3的脑损害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语占功能受损或丧失,其中大部分存在不同程度的语法缺失。目前,关于汉语语法加工究竟由左半球或右半球还是两半球共同参与完成的尚不清楚。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汉语语法缺失与脑损害区域的关系,为脑卒中后汉语语法缺失患者的语言康复提供理论依据。设计:病例-对照分析。对象:收集2001—10/2002—08武汉大学附属人民医院住院的脑卒中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首次发病,经颅脑CT检查证实为左或右半球单发病灶:根据病灶所在侧分为左半球脑卒中组和右半球脑卒中组各30例。正常对照组为30名既往无脑器质性疾病史和神经系统症状、体征的健康志愿者。方法:先用标准汉语失语检查法检查语言,初步确定有无语法障碍;然后应用汉语语法量表(包括词类、语序、语用、句子-图画匹配、语言符号操作等)对3组被试者进行测试,利用统计学结果分析汉语语法缺失与CT所示脑损害区域的关系及意义。应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对20例汉语语法缺失患者的颅脑CT图像进行标准化处理,观察病变的集中趋势。主要观察指标:①汉语语法量表评估结果。②CT图像标准化处理结果。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90名被试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汉语语法量表评估结果:左半球脑卒中组患者的词类、语序、语用、句图匹配和语言符号操作评分显著低于右半球卒中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右半球脑卒中组仅句-图匹配项低于正常对照组(79.73&;#177;13.67,1.76&;#177;7.78,P〈O.01),其他项目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CT图像标准化处理后,病变部位主要集中在左额叶和左颞叶。结论:左额-颞叶神经网络系统损伤与汉语语法缺失密切相关,右额-颞叶神经网络系统参与句法辅助加工,完整的汉语语法认知需要大脑两半球的协同活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左半球脑卒中后汉语语法缺失的功能词理解障碍和可能存在的机制,为脑卒中后汉语语法缺失患者的语言康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武汉大学附属人民医院2002-01/09收治的急性左半球脑卒中后汉语语法缺失患者30例,排除完全失语和严重智能障碍者;以30例健康志愿者为正常对照组。应用《汉语失语检查法》和《汉语语法量表》中的语言符合操作任务[功能词与实质词操作(各20个)、以动词为中心和以名词为中心的句子组配各20组,要求患者将词卡上的词按检查者所读的句子排列组合成一完整句子,每句1分,总分60分]对60例被试者进行测试,以评估脑卒中后汉语语法缺失患者功能词的理解障碍程度。结果:60例被试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在语言符号操作测试中,语法缺失组总成绩低于正常对照组[(73.13&;#177;16.23物,(94.50&;#177;4.13)%.P〈0.01]:语法缺失组组功能词的测试成绩低于正常对照组[(73.97&;#177;14.67)%,(86.43&;#177;11.47)%,P〈0.01]。语法缺失组实质词测试成绩与正常对照组比无差异[(88.73&;#177;7.30)%,(90.40&;#177;7.98)%,P〉0.05]。结论:汉语语法缺失患者对功能词的理解存在障碍,其机制可能与脑卒中后部分脑功能区障碍致功能词的异常加工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左半球脑卒中后汉语语法缺失的功能词理解障碍和可能存在的机制,为脑卒中后汉语语法缺失患者的语言康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武汉大学附属人民医院2002-01/09收治的急性左半球脑卒中后汉语语法缺失患者30例,排除完全失语和严重智能障碍者;以30例健康志愿者为正常对照组。应用《汉语失语检查法》和《汉语语法量表》中的语言符合操作任务[功能词与实质词操作(各20个)、以动词为中心和以名词为中心的句子组配各20组,要求患者将词卡上的词按检查者所读的句子排列组合成一完整句子,每句1分,总分60分]对60例被试者进行测试,以评估脑卒中后汉语语法缺失患者功能词的理解障碍程度。结果:60例被试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在语言符号操作测试中,语法缺失组总成绩低于正常对照组[(73.13±16.23)%,(94.50±4.13)%,P<0.01];语法缺失组组功能词的测试成绩低于正常对照组[(73.97±14.67)%,(86.43±11.47)%,P<0.01]。语法缺失组实质词测试成绩与正常对照组比无差异[(88.73±7.30)%,(90.40±7.98)%,P>0.05]。结论:汉语语法缺失患者对功能词的理解存在障碍,其机制可能与脑卒中后部分脑功能区障碍致功能词的异常加工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左半球脑卒中后汉语语法缺失的词法障碍特点和可能存在的机制,为脑卒中后汉语语法缺失患者的语言康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武汉大学附属人民医院2002-01/09收治的急性左半球脑卒中后汉语语法缺失患者30例,排除完全失语和严重智能障碍者;以30例健康志愿者为正常对照组。应用《汉语失语检查法》和《汉语语法量表》中的例类测试任务(要求受试者复述80个句子,所用的词有名词、动词、形容词、复数词、量词、代词,介词、副词、连词、助词,复述正确,每句记1分,总分80分)对60例被试者进行测试,以评估脑卒中后汉语语法缺失患者的词法缺损程度。结果:60例被试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语法缺失组在词类测试1任务中总成绩低于正常对照组[(82.69&;#177;16.04)%,(99.50&;#177;1.53)%,P〈0.01]。②其中语法缺失组在词类中的虚词、量词、复数“们”的测试成绩低于正常对照组[(80.00&;#177;13.20)%,(79.83&;#177;13.55)%,(79.50&;#177;12.41)%;(93.50&;#177;9.40)%,(91.50&;#177;9.21)%,(91.33&;#177;9.64)%,P〈0.01]。③语法缺失组在名词、形容词、动词和代词的测试成绩与正常对照组无差异[(96.50&;#177;4.58)%,(92.67&;#177;6.66)%,(95.17&;#177;6.23)%.(95.33&;#177;5.86)%;(96.67&;#177;4.61)%,(94.00&;#177;9.32)%.(97.00&;#177;4.28)%,(96.67&;#177;4.79)%,P〉0.05]。结论:汉语语法缺失患者对词类理解具有一定选择性地功能缺损,其机制可能与功能词类阶层破坏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左半球脑卒中后汉语语法缺失的词法障碍特点和可能存在的机制,为脑卒中后汉语语法缺失患者的语言康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武汉大学附属人民医院2002-01/09收治的急性左半球脑卒中后汉语语法缺失患者30例,排除完全失语和严重智能障碍者;以30例健康志愿者为正常对照组。应用《汉语失语检查法》和《汉语语法量表》中的词类测试任务(要求受试者复述80个句子,所用的词有名词、动词、形容词、复数词、量词、代词,介词、副词、连词、助词,复述正确,每句记1分,总分80分)对60例被试者进行测试,以评估脑卒中后汉语语法缺失患者的词法缺损程度。结果:60例被试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语法缺失组在词类测试l任务中总成绩低于正常对照组犤(82.69±16.04)%,(99.50±1.53)%,P<0.01犦。②其中语法缺失组在词类中的虚词、量词、复数“们”的测试成绩低于正常对照组犤(80.00±13.20)%,(79.83±13.55)%,(79.50±12.41)%;(93.50±9.40)%,(91.50±9.21)%,(91.33±9.64)%,P<0.01犦。③语法缺失组在名词、形容词、动词和代词的测试成绩与正常对照组无差异犤(96.50±4.58)%,(92.67±6.66)%,(95.17±6.23)%,(95.33±5.86)%;(96.67±4.61)%,(94.00±9.32)%,(97.00±4.28)%,(96.67±4.79)%,P>0.05犦。结论:汉语语法缺失患者对词类理解具有一定选择性地功能缺损,其机制可能与功能词类阶层破坏有关。 相似文献
6.
脑卒中后汉语语法缺失与脑损害区域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脑卒中后汉语语法缺失与脑损害区域的关系。方法 用汉语语法量表对 60例患者 ( 3 0例左半球卒中患者 ,3 0例右半球卒中患者 )和 3 0例正常对照者进行测试 ,利用统计学结果分析汉语语法缺失与CT所示脑损害区域的关系及意义。应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对 2 0例汉语语法缺失患者的颅脑CT图像进行标准化处理 ,观察病变的集中趋势。结果 ①左半球卒中组患者的词类、语序、语用、句图匹配和语言符号操作评分与右半球卒中组、正常对照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 ,右半球卒中组与正常对照组的评分仅在句 图匹配项差异存在显著性意义 (P <0 .0 1) ,其它项目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②CT图像标准化处理后 ,病变部位主要集中在左额叶和左颞叶。结论 左额 -颞叶神经网络系统损伤与汉语语法缺失密切相关 ,右额 -颞叶神经网络系统参与句法辅助加工 ,完整的汉语语法认知需要大脑两半球的协同活动 相似文献
7.
背景:有研究结果显示运动功能的改善与认知功能密切相关,认知状态好者其运动功能恢复好,早期认知功能的评定可预测运动功能的预后,对患者各项综合能力,社交能力及生活质量的提高均十分有益。
目的:观察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与偏瘫和失语的关系,分析急性脑卒中患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
设计:对比观察。
单位:泰安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和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对象:选择2002-01/2005-05泰安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和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卒中患者50例,其中男32例,女18例,年龄34~78岁。均符合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会议急性脑卒中的诊断标准,并均经脑CT或MRI证实;且均对评估和检测项目知情同意。其中偏瘫患者44例,男30例,女14例,年龄34~78岁。失语症患者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34~78岁。非失语症患者20例,男14例,女6例;年龄38~70岁。
方法:①采用西方失语成套测验检查法评定是否失语。以失语商〈93.8为失语,〉93.8为非失语。②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评定运动功能。上下肢合计100分,分数越高表示功能越好。③采用洛文斯顿作业治疗用认知成套测验法评定认知功能。内容分为定向力、知觉能力、视运动组织能力、思维运作能力4大项检查,共22个分测验。分数越高表示认知功能越好。功能评定时间均为发病后半个月。样本组间均数行t检验,多组间均数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偏瘫Fugl-Meyer积分与认知功能评分结果相关性处理采用多元相关分析。
主要观察指标:①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与偏瘫的相关性。②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与失语的关系。
结果:急性脑卒中患者50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与偏瘫的相关性:44例偏瘫患者认知功能洛文斯顿作业治疗用认知成套测验法检查内容中的定向力、知觉能力、视运动组织能力积分和认知功能总积分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积分呈显著正相关(r=0.534,0.598,0.500,0.548,P〈0.01),而思维运作能力评分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积分无明显相关性(r=0.310,P〉0.05)。②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与失语的关系:失语症患者认知功能洛文斯顿作业治疗用认知成套测验法中的定向力、知觉能力、视运动组织能力、思维运作和认知功能总积分分别为(4.60&;#177;2.37),(15.10&;#177;6.02),(14.00&;#177;6.93),(12.33&;#177;6.77),(1.83&;#177;1.09)分,明显低于非失语症患者[(7.30&;#177;1.08),(23.20&;#177;1.11),(24.25&;#177;4.08),(24.20&;#177;5.43),(3.50&;#177;0.76),t=5.44~7.197,P〈0.05]。
结论:认知功能障碍较重的急性脑卒中患者偏瘫程度较重;合并失语症的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8.
背景:利手一直作为判断语言优势半球的方法,汉字为表意文字,与拼音文字不同,语言优势半球可能也会不同.目的:分析母语为汉语的脑卒中患者利手与语言优势半球的关系.设计:病例观察.单位: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神经内科.对象:纳入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神经内科2003-02/2004-06住院的经CT或MRI证实的脑卒中患者400例.男249例,女151例;平均年龄(67.45&;#177;5.67)岁;病程2~4周.方法:应用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的利手判定标准进行利手判定,应用西部失语检查法进行失语症的分类.主要观察指标:脑卒中患者利手与语言优势半球的关系.结果:按实际处理分析,400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右利手366例,非右利手34例.②左侧半球病变237例,有169例失语的患者;右侧半球病.变163例,有9例失语的患者.③右利手366例中,左侧半球病变218例,有158例失语;右侧半球病变148例,有7例失语.非右利手34例中,左侧半球病变19例,有11例失语;右侧半球病变15例,有2例失语.结论:母语为汉语的人种中,脑卒中患者右利手者优势半球多为左侧大脑半球,少数为右侧大脑半球;非右利手者优势半球仍多为左侧大脑半球,极少数为右侧大脑半球. 相似文献
9.
背景有研究结果显示运动功能的改善与认知功能密切相关,认知状态好者其运动功能恢复好,早期认知功能的评定可预测运动功能的预后,对患者各项综合能力,社交能力及生活质量的提高均十分有益.目的观察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与偏瘫和失语的关系,分析急性脑卒中患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设计对比观察.单位泰安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和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对象选择2002-01/2005-05泰安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和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卒中患者50例,其中男32例,女18例,年龄34~78岁.均符合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会议急性脑卒中的诊断标准,并均经脑CT或MRI证实;且均对评估和检测项目知情同意.其中偏瘫患者44例,男30例,女14例,年龄34~78岁.失语症患者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34~78岁.非失语症患者20例,男14例,女6例;年龄38~70岁.方法①采用西方失语成套测验检查法评定是否失语.以失语商<93.8为失语,>93.8为非失语.②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评定运动功能.上下肢合计100分,分数越高表示功能越好.③采用洛文斯顿作业治疗用认知成套测验法评定认知功能.内容分为定向力、知觉能力、视运动组织能力、思维运作能力4大项检查,共22个分测验.分数越高表示认知功能越好.功能评定时间均为发病后半个月.样本组间均数行t检验,多组间均数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偏瘫Fugl-Meyer积分与认知功能评分结果相关性处理采用多元相关分析.主要观察指标①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与偏瘫的相关性.②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与失语的关系.结果急性脑卒中患者50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与偏瘫的相关性44例偏瘫患者认知功能洛文斯顿作业治疗用认知成套测验法检查内容中的定向力、知觉能力、视运动组织能力积分和认知功能总积分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积分呈显著正相关(r=0.534,0.598,0.500,0.548,P<0.01),而思维运作能力评分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积分无明显相关性(r=0.310,P>0.05).②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与失语的关系失语症患者认知功能洛文斯顿作业治疗用认知成套测验法中的定向力、知觉能力、视运动组织能力、思维运作和认知功能总积分分别为(4.60±2.37),(15.10±6.02),(14.00±6.93),(12.33±6.77).(1.83±1.09)分,明显低于非失语症患者[(7.30±1.08),(23.20±1.11),(24.25±4.08),(24.20±5.43),(3.50±0.76),t=5.44~7.197,P<0.05].结论认知功能障碍较重的急性脑卒中患者偏瘫程度较重;合并失语症的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PS)的运动障碍。方法分析32例VPS临床资料及头颅CT特点。VPS主要表现为碎步、前冲步态、运动减少、肌强直、震颤则少见。半数以上病人还伴有锥体束征及智能障碍,而原发性帕金森病(IPD)除以上表现外,还伴有静止性震颤,锥体束征往往缺如。CT改变VPS示多发性腔隙性梗死,主要见于基底节区、脑萎缩以侧脑室扩大为主,还可伴有侧脑室周围及半卵圆中心白质低密度改变;而IPD则表现为不同形式脑萎缩及尾状核头部密度减低和变小。结论基底节区多发性梗死是引起VPS的重要原因,对VPS积极治疗可改善病情。 相似文献
11.
右大脑半球卒中与汉语语法障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右半球是否参与汉语语法的加工以及病变时语法障碍的特点。方法用《汉语语法量表》对30例右半球卒中患者及30例正常人进行汉语语法测验。结果右半球卒中组与正常对照组在“比”字结构句和句子-图画匹配测试中存在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右半球卒中患者对复杂语法句的理解较简单语法句理解困难(P<0.05),其余测试成绩的差异未见显著性意义。结论右大脑半球参与汉语语法加工,右半球卒中对词法理解影响不大,主要导致句法理解障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核团丘脑卒中后认知功能及情绪状态的临床神经心理学特点.方法:将60例单灶性丘脑卒中患者按病灶部位分为左前组(9例)、右前组(7例)、左内组(10例)、右内组(8例)、左外组(14例)、右外组(12例),30名健康中老年人设为对照组,采用蒙特利尔认知测验、神经精神问卷评定总体认知功能及情绪状态,并对各组间评定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左前组、右前组、左内组、右内组蒙特利尔认知测验评分显著低于左外组、右外组、对照组(P<0.01),神经精神问卷评分显著高于左外组、右外组、对照组(P<0.01);左外组、右外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丘脑前核、内侧核卒中可导致认知及情绪障碍,外侧核卒中可能对认知功能及情绪状态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左半球卒中后汉语语法缺失的句法理解障碍特点及其可能存在的机制。方法 采用汉语失语检查法、短时记忆量表和汉语语法量表中的句法测试任务对 3 0例汉语语法缺失患者和 3 0例正常对照者进行测试。结果 在句法测试项目中 ,2组被试者的主动句完成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 5 ) ,其余语法句完成率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汉语语法缺失组的短时记忆测试成绩明显差于正常对照组 ,2组成绩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结论 汉语语法缺失患者存在较严重的句法理解障碍 ,其机制可能与痕迹删除和工作记忆障碍有关。 相似文献
14.
背景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冠心病的一个新的独立危险因素,但与脑血管疾病的关系尚有争议,空腹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难以完全揭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对脑梗死的影响.目的探索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及叶酸、维生素B12等营养因素和中青年脑梗死的关系,以及蛋氨酸负荷试验对于发现隐匿性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作用.设计病例-对照实验.Spearman相关分析.对象选择2000/2003解放军海军总医院神经内科发病2 d内收住入院的脑梗死患者85例.男63例,女22例;年龄29~55岁,平均(48.74±5.05)岁.腔隙性脑梗死48例,动脉血栓性脑梗死37例.同期选择本科医务工作者及本院体检健康志愿者44名作为正常对照组,男30名,女14名,年龄29~55岁,平均(47.75±6.71)岁.方法住院第1天空腹抽取静脉血6 mL,取2 mL测定空腹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空腹采血后即刻口服蛋氨酸0.1 g/kg,4 h后再次取血检测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取其余4 mL空腹抽取的静脉血检测血清叶酸、维生素B12采用化学发光法.主要观察指标①脑梗死组与对照组空腹及负荷后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水平.②脑梗死组与对照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发生率[以高于正常对照组空腹或/和负荷后4 h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水平95%参考范围的上限作为诊断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标准,即空腹,男性>17.26 μmol/L,女性>14.17 μmol/L;负荷后,男性>44.57 μmol/L,女性>40.02 μmol/L].③脑梗死组与对照组血清叶酸、维生素B12水平.④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相关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结果85例脑梗死患者,44例正常对照组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脑梗死组与对照组空腹及负荷后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脑梗死组空腹及负荷后显著高于对照组[(22.49±9.80),(13.08±2.33)μmol/L;(48.07±11.20),(37.23±3.48)μmol/L,(t=8.409,8.187,P<0.01)].②脑梗死组与对照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发生率脑梗死组显著高于对照组[68%(58/85),(9%,4/44),X2=40.628,P<0.01],其中空腹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于正常35例(41%,35/85),负荷后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于正常23例(27%,23/85).③脑梗死组与对照组血清叶酸、维生素B12水平脑梗死组显著低于对照组[(5.73±2.52),(7.14±2.20)μg/L;(473.47±190.19),(576.70±212.05)ng/L,(t=3.151,2.809,P<0.01)].④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相关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空腹及负荷后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性别、叶酸及维生素B12均具有显著性相关(r=-0.306~0.488,P<0.01),而与其他危险因素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无相关性(r=0.021~0.173,P>0.05),仅空腹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空腹血糖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186,P<0.05).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中青年脑梗死的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而蛋氨酸负荷试验是发现隐匿性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必要手段,叶酸与维生素B12缺乏是引起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间接导致脑梗死的重要营养因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