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检测江苏盛泽医院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的KPC和NDM-1耐药基因,分析耐碳青霉烯类的耐药机制。方法采用改良Hodge试验、亚胺培南-EDTA纸片协同试验和AmpC酶三维试验检测29株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肠杆菌科细菌产酶情况;用PCR方法检测KPC及NDM-1两种碳青霉烯酶耐药基因。结果29株分离菌中,26株菌改良Hodge试验阳性,7株亚胺培南EDTA纸片协同试验阳性,7株AmpC酶三维试验阳性,16株携带KPC型碳青霉烯酶耐药基因,未扩增出NDM-1碳青霉烯酶耐药基因。结论该院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肠杆菌科细菌的耐药机制主要是携带KPC型碳青霉烯酶基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研究甘肃地区产NDM-1型碳青霉烯酶肠杆菌科细菌现状,为临床感染防控提供依据。方法收集甘肃地区8家医院2015年至2016年临床分离的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65株,采用Vitek 2 Compact细菌鉴定仪鉴定到种,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E-test法检测碳青霉烯类药物最低抑菌浓度(MIC)值,采用改良Hodge、E-test法测金属酶和改良碳青霉烯类灭活试验(mCIM)筛选bla_(NDM-1)基因耐药表型,PCR特异性扩增bla_(NDM-1)基因,并对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和BLAST比对分析。结果 65株实验菌株中有39株在280 bp处扩增出bla_(NDM-1)基因目的条带,经测序和阳性结果比对证实为bla_(NDM-1)基因,其阳性率为60%;65株实验菌改良Hodge、E-test金属酶和m CIM试验阳性率分别为75.38%、70.77%、98.46%;39株bla_(NDM-1)基因阳性肠杆菌科细菌改良Hodge、E-test金属酶和mCIM试验阳性率分别为74.36%、100%、100%。结论甘肃地区肠杆菌科细菌bla_(NDM-1)基因检出率较高,医院应加强防控。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改良Hodge试验(MHT)检测肠杆菌科细菌产碳青霉烯酶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MHT检测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敏感性降低的24株肠杆菌科细菌产碳青霉烯酶的情况。同时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碳青霉烯酶的基因,包括KPC、NDM、IMP、SIM和VIM,PCR阳性的产物测序结果与Gen Bank数据库进行比对。综合分析MHT和PCR检测碳青霉烯酶的效率。结果对碳青霉烯酶抗菌药物敏感性降低的24株肠杆菌科细菌应用MHT检测碳青霉烯酶的阳性菌株共为13株,而PCR检测出碳青霉烯酶基因的只有5株。且PCR产物测序结果经比对后证实1株为KPC-2和4株为IMP-4。对比分析MHT和PCR的检测结果可知有4株肠杆菌科细菌的MHT和PCR同时检测出碳青霉烯酶;有9株肠杆菌科细菌的MHT为阳性,但PCR没检测出碳青霉烯酶的基因;有1株肠杆菌科细菌MHT为阴性,但PCR检测出碳青霉烯酶的基因。结论 MHT作为筛查碳青霉烯酶肠杆菌科细菌的准确性值得继续探讨。  相似文献   

4.
余兰  熊英  夏云 《临床检验杂志》2012,30(3):229-230
目的研究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肠杆菌科细菌所产碳青霉烯酶的型别及其流行情况。方法收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9年11月~2010年4月临床分离的肠杆菌科细菌,用Vitek 2 Compact进行细菌鉴定、药敏试验,从中筛选出11株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或中介的菌株。PCR检测blaKPC、blaIMP、blaVIM基因,阳性结果用DNA测序和BLAST比对确定基因型。结果 11株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或中介的菌株均为多重耐药,除1株来自眼科外均来自ICU。PCR结果3株肺炎克雷伯菌和3株阴沟肠杆菌携带blaIMP,DNA测序比对均为blaIMP-8,未扩出blaKPC、blaVIM基因条带。结论本次筛检的11株肠杆菌科细菌产碳青霉烯酶的主要型别IMP-8,且已在外科ICU中局部流行。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探讨本院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CRE)的耐药性及基因型。 方法:收集临床分离的30株CRE,用改良Hodge试验检测碳青霉烯酶表型,PCR检测碳青霉烯酶blaKPC、blaIMP、blaVIMVIM、blaOXA-48及blaNDM-1基因,阳性结果进行DNA测序,BLAST比对确定基因型。 结果: 30株CRE以肺炎克雷伯菌为主,占80%;感染患者主要来自ICU;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占93.3%;对常用抗菌药物呈多重耐药;其中25株改良Hodge试验阳性;PCR扩增和DNA测序显示11株为blaIMP-4,12株为blaIMP-8,未检出blaKPC、blaVIM、blaOXA-48及blaNDM-1目的基因。 结论: blaIMP-4型和blaIMP-8型碳青霉烯酶是本院肠杆菌科细菌产碳青霉烯酶的主要型别,且已在ICU中局部流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碳青霉烯类表型敏感的肠杆菌科细菌碳青霉烯酶耐药基因携带情况。方法:VITEK-2系统进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检测;改良Hodge试验(MHT)筛查低产碳青霉烯酶肠杆菌科细菌;EDTA双纸片增效法检测金属β-内酰胺酶(MBL);PCR法检测相关耐药基因。结果:115株实验菌有12株MHT阳性;12株阳性菌中,3株EDTA双纸片增效试验阴性,9株阳性,这9株菌除阿米卡星、多粘菌素B敏感外,其他抗菌药物均呈耐药,含I类整合子,且检出IMP-4(blaIMP-4)和IMP-1(blaIMP-1)型的MBL基因,未检出KPC型碳青霉烯酶基因及其他MBL基因。结论:厄他培南对肠杆科细菌产碳青霉烯酶的筛选比亚胺培南、美洛培南敏感;经MHT筛选阳性的,潜在产碳青霉烯酶的肠杆科细菌,应进一步用基因检测法确认。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1基因(New Delhi metallo-β-lactamase 1,blaNDM-1)在我院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肠杆菌科细菌中的流行状况。方法收集并鉴定临床分离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肠杆菌科细菌51株。药物敏感试验用琼脂稀释法;改良Hodge试验检测碳青霉烯酶;亚胺培南和亚胺培南+EDTA双纸片协同法检测金属β-内酰胺酶;PCR法检测blaNDM-1基因及其他主要的碳青霉烯酶基因(blaVIM、blaIMP、blaSIM、blaKPC、blaGES、blaSME、blaOXA-48),PCR扩增产物进行DNA测序分析。通过质粒转化试验来确定耐药基因的转移性。结果 1株阴沟肠杆菌和1株大肠埃希菌检出blaNDM-1基因,其他碳青霉烯酶基因阴性。2株细菌改良Hodge试验均为阳性,均产金属β-内酰胺酶,对所有的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均耐药。耐药基因质粒转化试验阳性,转化子blaNDM-1基因检测阳性,并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以及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产生较高的耐药性。结论在本地区首次发现blaNDM-1基因,临床工作者应高度重视,加强对此类耐药基因的监测。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血培养中病原菌的耐药性及耐碳青霉烯肠杆菌科细菌(CRE)的耐药基因,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及控制医院内感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血培养标本进行病原菌分离并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运用改良碳青霉烯灭活试验进行耐碳青霉烯表型筛选,通过WHONET5.6软件进行耐药及分布统计分析,采用PCR法对CRE进行碳青霉烯酶相关耐药基因的检测。结果共分离出非重复病原菌675株,其中革兰阴性(G~-)杆菌的分离率(58.00%)高于革兰阳性(G~+)杆菌的分离率(42.00%)。临床分离G~-杆菌第1位为大肠埃希菌(23.85%,161株),抗菌药物敏感率为36.0%~99.4%;第2位为肺炎克雷伯菌(8.15%,55株),抗菌药物敏感率为60.0%~98.2%。检出2株CRE,其中1株为产NDM-1型金属酶和KPC-gp、KPC-qc型碳青霉烯酶的大肠埃希菌,1株为产KPC-gp、KPC-qc型碳青霉烯酶的肺炎克雷伯菌。结论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血培养中G~-杆菌分离率高于G~+杆菌分离率,且肠杆菌科细菌占G~-杆菌的比例较高;检出2株特殊CRE,其主要耐药机制为携带NDM-1型金属酶和KPC-gp、KPC-qc型碳青霉烯酶。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新生儿科3株产NDM-5型碳青霉烯耐药大肠埃希菌的分子流行特征。方法收集2017年8—9月新生儿科病房分离的3株碳青霉烯耐药大肠埃希菌(E1、E2和E3)。采用Vitek 2 Compact系统联合K-B法、E-test法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 PCR扩增碳青霉烯耐药基因及其他相关耐药基因; PCR技术检测质粒复制子分型;质粒接合试验探讨质粒的可接合传递性;多位点序列分析(MLST)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菌株同源性。结果 3株细菌对绝大多数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除外氨曲南(E1、E3敏感,E2耐药),对喹诺酮类药物、复方磺胺甲噁唑耐药,对氨基糖苷类药物敏感。PCR及测序提示3株细菌均检出blaNDM-5基因,同时检出部分超广谱β-内酰胺酶基因(blaSHV、blaTEM或blaCTX-M);质粒复制子类型均为Inc X3,E1质粒接合转移试验成功; MLST提示3株细菌均为ST1642型,PFGE显示3株细菌条带一致。结论新生儿科3株碳青霉烯耐药大肠埃希菌均产NDM-5型碳青霉烯酶,同时携带超广谱β-内酰胺酶基因,MLST和PFGE提示3株细菌为同一克隆来源。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 分析新生儿科3株产NDM-5型碳青霉烯耐药大肠埃希菌的分子流行特征。方法 收集2017年8-9月新生儿科病房分离的3株碳青霉烯耐药大肠埃希菌(E1、E2、E3),Vitek2-Compact系统联合K-B法、E-test法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PCR扩增碳青霉烯耐药基因及其他相关耐药基因,检测质粒复制子分型并进行质粒接合转移试验,多位点序列分析(MLST)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菌株同源性。结果 药敏结果提示3株细菌对绝大多数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除外氨曲南(E1、E3敏感,E2耐药),对多粘菌素B、氨基糖苷类药物均敏感。PCR及测序结果提示3株细菌均检到blaNDM-5基因,同时检测到部分超广谱β内酰胺酶基因(blaSHV、blaTEM或blaCTX-M);质粒复制子类型均为IncX3,E1质粒接合转移试验成功;MLST结果提示3株细菌均为ST1642型,PFGE结果显示3株细菌条带一致。结论 新生儿科3株碳青霉烯耐药的细菌均产NDM-5型碳青霉烯酶,同时携带超广谱β内酰胺酶基因,MLST和PFGE提示3株细菌为同一克隆来源。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筛查临床分离的对碳青霉烯类表型敏感但携带碳青霉烯酶耐药基因的肠杆菌科细菌,分析改良Hodge试验(MHT)的筛查效果。 方法 用MHT筛查低产碳青霉烯酶肠杆菌科细菌;M-H琼脂稀释法和纸片扩散法(K-B)检测对第三代头孢菌素和碳青霉烯类药物的敏感度;EDTA 双纸片协同试验检测金属碳青霉烯酶;PCR检测细菌相关耐药基因。 结果 203株表型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的碳青霉烯类敏感肠杆菌科细菌中,24株MHT阳性,EDTA双纸片协同试验均阴性;M-H琼脂稀释法结果对头孢他啶(CAZ)2株敏感,2株中介,其余均耐药;对厄他培南(ETP)、亚胺培南(IPM)和美洛培南(MEM)均敏感;碳青霉烯酶、β内酰胺酶基因特异性PCR扩增,4株扩增出KPC基因,2株扩增出CTX-M基因,13株扩增出TEM基因。 结论 经MHT筛检出临床分离株中存在潜在的产KPC型碳青霉烯酶肠杆菌科细菌。阳性结果需用基因检测的方法进一步确认。  相似文献   

12.
摘要:目的了解联产KPC-2和NDM-1型碳青霉烯酶肺炎克雷伯菌的流行病学特征,为临床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21 年6月至12月分离的碳青霉烯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RKP),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 抗菌药物最低抑菌浓度( MIC)测定,使用K-B法检测头孢他啶/阿维巴坦抑菌圈直径,采用PCR扩增法检测碳青霉烯酶基因(blakpc、blaNM、blavm、blaymp 、blax.)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基因(blacnx.M、blasv、blareu),采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IST)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方法检测其同源性。结果2021 年下半年分离出239例CRKP ,其中发现3株KPC-2和NDM-1联产的CRKP ,且均为ST11型。3株联产碳青霉烯酶的CRKP菌株对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碳青霉烯类和头孢他啶/阿 维巴坦100%耐药,对多黏菌素均敏感,其中1株对替加环素中介耐药。同源性分析显示,其中2株高度同源。结论3 株KPC-2和NDM-1联产CRKP菌株对多种抗菌药物均呈现高水平耐药,为中国主要的碳青霉烯类耐药流行株ST11型,应当加强对此类碳青霉烯酶联产茵株的检测,控制此类细茵在医疗机构内的流行。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耐碳青霉烯肠杆菌科细菌(CRE)的耐药机制及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采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鉴定菌株,并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改良碳青霉烯类灭活试验(m CIM)筛查菌株碳青霉烯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基因测序方法检测菌株碳青霉烯酶耐药基因;采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方法对菌株进行分子分型。结果共收集到24株CRE,其中13株为肺炎克雷伯菌,11株为阴沟肠杆菌,mCIM阳性率均为100%。13株肺炎克雷伯菌中有10株携带bla_(KPC-2)基因,1株携带bla_(NDM-1)基因,1株携带bla_(NDM-4)基因,1株未检出bla_(KPC)、bla_(IMP)、bla_(VIM)、bla_(NDM)及bla_(OXA)基因;11株阴沟肠杆菌均携带bla_(NDM-1)基因。MLST结果显示13株肺炎克雷伯菌中有12株为ST11型,1株为ST571型;11株阴沟肠杆菌均为ST93型。结论研究涉及的肺炎克雷伯菌碳青霉烯类耐药的主要机制为携带bla_(KPC-2)基因,优势序列分型(ST)为ST11;阴沟肠杆菌碳青霉烯类耐药的主要机制为携带bla_(NDM-1)基因,优势ST为ST93。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CRE的传播。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某医院阴沟肠杆菌中产碳青霉烯酶菌株耐药性及基因型分布。方法分离鉴定2015年10月-2017年6月期间临床送检标本中阴沟肠杆菌,运用纸片扩散法(K-B法)检测抗菌药物敏感性;应用改良-Hodge试验检测阴沟肠杆菌产碳青霉烯酶表型,采用PCR方法检测阳性株携带相关酶基因情况。结果分离出的298株阴沟肠杆菌中33.2%来源于呼吸科,21.8%来源于重症医学科。共鉴定出26例产碳青霉烯酶的阴沟肠杆菌菌株。碳青霉烯酶阳性菌株对头孢拉定、头孢美唑等头孢类抗生素和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等耐药率为100%;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复合制剂和阿米卡星耐药率较高,分别为88.5%和76.9%,对复方新诺明耐药率相对较低,为30.8%;26株产酶菌株携带的碳青霉烯酶基因以blaKPC为主,blaIMP和blaNDM-1也有检出。结论该院分离的产碳青霉烯酶阴沟肠杆菌主要为产KPC、VIM和NDM-1酶菌株,且耐药性较强,提示临床医生应重视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强化耐药菌监控。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改良碳青霉烯类失活法(modified carbapenem inactivation method,m CIM)和EDTA碳青霉烯类失活法(EDTAcarbapenem inactivation method,e CIM)对肠杆菌科细菌碳青霉烯酶表型的筛选能力。方法分别收集碳青霉烯类耐药和敏感肠杆菌科细菌102株和53株,采用m CIM和e CIM进行碳青霉烯酶表型筛选试验,PCR法检测blaKPC-2、blaNDM-1、blaIMP-4、blaVIM-1和blaOXA-48耐药基因,并对表型筛选试验结果与基因检测结果的一致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02株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中97株检出耐药基因,包括51株blaKPC-2基因、38株blaNDM-1基因、5株blaIMP-4基因以及3株同时携带blaKPC-2和blaNDM-1基因;m CIM检出阳性98株,阴性4株。98株m CIM阳性菌中,e CIM阳性46株,阴性52株。53株碳青霉烯类敏感肠杆菌科细菌耐药基因检测及m CIM试验均为阴性。m CIM试验筛选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碳青霉烯酶产生的敏感性为99.0%,特异性为96.6%,与PCR结果一致性Kappa值为0.959;e CIM筛选金属酶敏感性为93.5%,特异性为94.6%,Kappa值为0.881;e CIM筛选丝氨酸碳青霉烯酶敏感性为92.6%,特异性为95.8%,Kappa值为0.882。结论 m CIM试验与e CIM试验联合检测,不仅可以有效筛选碳青霉烯酶产酶株,而且可同时区分碳青霉烯酶类型,对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及疾病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北京老年医院2010~2012年临床常见肠杆菌科细菌耐药情况及研究耐碳青霉烯类细菌基因类别。方法收集该院2010~2012年临床分离的肠杆菌科细菌1 528株,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敏感性下降的菌株采用改良Hodge试验进行产碳青霉烯酶确认,PCR扩增试验分析其耐药基因类别。结果 1 528株肠杆菌科细菌中,排前3位的细菌是大肠埃希菌(48.49%)、肺炎克雷伯菌(22.84%)及变形杆菌属(18.39%)。其中大肠埃希菌对3代头孢菌素类和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率达80%以上;阿米卡星及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含酶抑制剂复合抗菌药)对主要肠杆菌科细菌仍保持较高的抗菌活性;对美罗培南耐药5株,亚胺培南中介敏感4株。经改良Hodge试验确证:4株为产碳青霉烯酶株,均为肺炎克雷伯菌,PCR检测均为碳青霉希酶blaKPC-2基因型。结论该院产碳青霉希酶的肠杆菌科细菌均为肺炎克雷伯菌且均为blaKPC-2基因型。临床与实验室应加强监控,防止耐药基因的传播。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改良Hodge试验(MHT)、Carba NP direct试验(CNPt-d)、Carba NP试验(CNPt)对碳青霉烯类非敏感类肠杆菌科细菌(CRE)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8年5月-2019年5月临床分离的碳青霉烯类非敏感类肠杆菌科细菌138株,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MHT、CNPt-d、CNPt对碳青霉烯酶耐药基因进行检测,以PCR检测为金标准,分析MHT、CNPt-d、CNPt对碳青霉烯类非敏感类肠杆菌科细菌的检测价值。结果 PCR检测结果显示138株碳青霉烯类非敏感类肠杆菌科细菌共检测出含碳青霉烯酶基因的CRE120株,其中NDM-1型大肠埃希菌10株,KPC-2型肠科杆菌106株,VIM-2型肺炎克雷伯菌4株;120株碳青霉烯酶基因阳性的CRE中,有110株MHT检测结果为阳性,阳性率为91.67%;120株碳青霉烯酶基因阳性的CRE中,有115株CNPt检测结果为阳性,阳性率为95.83%;120株碳青霉烯酶基因阳性的CRE中,有120株CNPt-d检测结果为阳性,阳性率为100.00%;MHT、CNPt-d、CNPt中,CNPt-d对碳青霉烯类非敏感类肠杆菌科细菌的检测价值最高。结论 MHT、CNPt-d、CNPt均能迅速检测出碳青霉烯类非敏感类肠杆菌科细菌,但CNPt-d灵敏性更强,准确性更高,且无需昂贵的蛋白抽提液,试剂成本价廉,可作为碳青霉烯类非敏感类肠杆菌科细菌的有效筛查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碳青霉烯类药物敏感性中介肠杆菌科细菌(Carbapenem-intermediate Enterobacteriaceae,CIE)的耐药特性及其携带碳青霉烯酶基因情况。方法收集2015年3月~2017年1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北区分离的26株CIE,分析菌株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并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筛选碳青霉烯酶基因KPC、NDM、IMP、VIM和OXA48基因。结果 26株临床分离的CIE菌株中,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头孢他啶等药物耐受均达到80%以上,PCR法检测到6株细菌携带碳青霉烯酶基因,包括KPC 4株、NDM 1株、IMP 1株。结论碳青霉烯中介肠杆菌科细菌多重耐药率较高,且检出碳青霉烯酶基因的菌株也占一定比例,需进一步加强临床多重耐药细菌的监测。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RKP)的检测及病例分析,了解CRKP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机制及感染现状,为临床抗感染治疗及院感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应用BD phoenixTM-100全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筛选耐亚胺培南或美罗培南的肺炎克雷伯菌,然后通过改良Hodge试验检测碳青霉烯酶表型,用PCR方法检测KPC、NDM-1和OXA-48碳青霉烯酶耐药基因。结果 71株CRKP改良Hodge试验阳性56株,阳性率为78.9%,PCR结果显示:71株CRKP中有53株检测出blaKPC-2基因、8株blaNDM-1基因、2株blaOXA-48基因;标本来源主要见于ICU、肾内科和神经内科等病房的痰液、尿液和引流液标本;药敏结果显示:所分离的71株CRKP除了对阿米卡星、替加环素和多粘菌素的耐药率较低外,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70%。结论 CRKP临床分布较为广泛,多药耐药严重,其耐药基因以产KPC-2型为主,但同时还出现了NDM-1和OXA-48基因型,应加强监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分析产KPC型碳青霉烯酶肠杆菌科细菌感染的临床和微生物学特点.方法 收集2011年1-12月武警总医院18株产KPC酶的肠杆菌科细菌,使用PCR和测序的方法对菌株进行鉴定,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并对产碳青霉烯酶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病例临床资料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2011年从临床送检的标本中,通过表型鉴定和PCR检测,共分离出产KPC型碳青霉烯酶细菌18株,其中肺炎克雷伯菌13株,大肠埃希菌4株,产气肠杆菌1株.90%患者在产KPC型碳青霉烯酶肠杆菌科细菌分离之前,使用过头孢菌素类(包括第二、三、四代头孢菌素)、头霉素、氨曲南和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70%患者使用过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所有菌株对头孢菌素类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对阿米卡星的敏感率为60.0%,对替加环素的敏感率为100%.经过治疗后,7例患者死亡,病死率43.8%.结论 产KPC型碳青霉烯酶肠杆菌科细菌的出现,提示临床上应严格控制抗生素的使用,加强医院感染控制措施,防止和减少此类耐药菌在医院内的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