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研究旨在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中ID4基因甲基化状态。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 S-PCR)对46例不同亚型、不同病期的AML患者骨髓细胞进行ID4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况检测,并以10例缺铁性贫血患者骨髓作为对照。结果表明,ID4基因在对照组患者骨髓中呈完全性非甲基化状态,在46例AML患者中有39例患者出现ID4基因甲基化(阳性率为84.8%),其中各AML亚型M1、M2、M3、M4、M5、M6患者ID4基因甲基化阳性率分别为4/4、9/12、8/8、7/9、9/11、2/2。初治,完全缓解的AML患者ID4基因甲基化阳性率分别为27/30、7/11,另有5例复发难治患者均检测出ID4基因甲基化,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与对照组患者相比,AML不同亚型、不同病期患者ID4基因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甲基化改变,这表明ID4基因甲基化可能是AML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早期分子事件。  相似文献   

2.
尽管治疗的进步极大地改善了急性白血病患者的预后和生存,但时至今日多数类型的急性白血病没有特异性的生物标记,因此对于多数白血病患者,影响生存的复发这一重要因素缺少有效的预警机制。删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广泛发生于各类型急性白血病。本研究在前期建立的甲基化定量PCR体系的基础上,用该方法检测患者骨髓样本,探讨ID4甲基化定量指标(percentageofmethylatedreference,PMR)的临床意义。采集我院门诊及住院确诊的初治、完全缓解、复发3个阶段的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样本及正常对照者骨髓样本。应用ID4甲基化定量PCR体系对样本进行检测。按初治、完全缓解、复发分组比较PMR值。比较相同病例不同疾病状态的PMR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初治组PMR最高,其次为复发组,而完全缓解组最低。初治组PMR与完全缓解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4例随访病例的PMR值波动与病情变化一致。在1例复发病例中,PMR升高早于骨髓细胞学检查确认复发1.7个月。结论:本研究通过1/94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定量检测的方法初步验证:甲基化水平的量化指标PMR值与急性白血病患者肿瘤细胞负荷关系密切。PMR动态监测波动与疾病变化一致,可能具有预测复发的作用,但IIM甲基化定量指标的临床价值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证据的支持。  相似文献   

3.
目的:定量研究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中BCL2L10基因启动子区异常甲基化状态,探讨其与AML的临床关系.方法:应用焦磷酸测序法,对62例原发AML患者的骨髓进行BCL2L10基因启动区甲基化水平的定量检测,并以10例缺铁性贫血和巨幼细胞性贫血的骨髓标本及10例健康人外周血标本作为对照.结果:62例AML中32例标本BCL2L10基因启动区高甲基化,阳性率为51.6%,而20例对照组中1例标本BCL2L10基因启动区高甲基化,阳性率为5.0%;BCL2L10基因在AML患者中的高甲基化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1);BCL2L10基因的甲基化状态与AML患者的年龄、性别及临床分型间均未出现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BCL2L10基因启动子区异常甲基化在AML中普遍存在,其可能是引起AML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ID4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发生率在急性白血病中极高,甲基化程度与急性白血病关系密切。因缺少合适的研究方法,其具体的甲基化量化水平与疾病的关系,人们一直缺乏认识。本研究旨在建立ID4甲基化定量PCR体系,同时验证该方法的特异性及敏感性,并初步尝试在初治急性白血病骨髓样本中评估ID4的甲基化水平。首先构建质粒并建立体系标准曲线,分别使用MSP和定量MSP对细胞系样本进行检测,以传统MSP的结果为对照,验证新方法的特异性;按不同比例将甲基化阴性和阳性细胞混合,用甲基化定量PCR扩增验证新方法敏感性。结果表明,本研究成功建立了符合绝对定量要求的标准曲线;通过细胞系验证,MSP结果与定量MSP结果完全一致;同时在甲基化阴性细胞背景下,定量MSP可以稳定的检测到1:10-5水平的ID4甲基化阳性细胞。在急性白血病骨髓样本检测中,定量MSP甲基化阳性检出率高于MSP。结论:本研究成功建立了完整的ID4基因甲基化定量PCR体系,该方法特异性好、敏感性高。  相似文献   

5.
抑癌基因失活包括基因内突变、染色体丢失和启动子甲基化。DNA甲基化是目前抑癌基因的研究热点之一,是肿瘤发生的早期事件。甲基化表型早于恶性表型的出现。并且每种肿瘤具有独特的甲基化谱,检测乳腺癌抑癌基因过甲基化有助于早期发现有癌变倾向的乳腺细胞,对早期诊断和逆转因甲基化失活的抑癌基因,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逆转具有恶性倾向的肿瘤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探讨血浆Runx3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检测对诊断早期乳腺癌的临床意义.方法 2009年10月~2010年10月收集经病理确诊的乳腺癌患者60例,采用DNA甲基化特异性PCR方法检测60例乳腺癌患者的癌组织、癌旁正常组织及血浆中Runx3基因启动子异常甲基化情况.GraphPad Prism 4统计软件对乳腺癌组织和血浆中Runx3基因甲基化行x2检验分析.结果 癌旁正常组织中Runx3异常甲基化为6.67%,癌组织中Runx3异常甲基化率为58.33%,血浆中为78.33%,血浆中甲基化改变与癌组织甲基化改变具有显著相关性.Runx3基因甲基化与乳腺癌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无相关性(x2分别为0.951,0.287,P>0.05),而与患者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x2=5.188,P=0.023),其中癌组织中Ⅰ期+Ⅱ期患者甲基化率与Ⅲ期+Ⅳ期患者甲基化率比较差异显著(x2=8.625,P=0.003).结论 血浆Runx3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检测对早期诊断乳腺癌有一定诊断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乳腺癌相关基因过甲基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抑癌基因失活包括基因内突变、染色体丢失和启动子甲基化。DNA甲基化是目前抑癌基因的研究热点之一,是肿瘤发生的早期事件。甲基化表型早于恶性表型的出现,并且每种肿瘤具有独特的甲基化谱,检测乳腺癌抑癌基因过甲基化有助于早期发现有癌变倾向的乳腺细胞,对早期诊断和逆转因甲基化失活的抑癌基因,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逆转具有恶性倾向的肿瘤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散发性乳腺癌是BRCA1基因异常甲基化状况及其与蛋白表达的关系,进而研究散发性乳腺癌中BRCA1基因异常的表遗传学作用。方法用甲基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PCR)和免疫组织化学(SP)法研究乳腺癌组织、癌旁正常组织中BRCA1基因扁动子甲基化状况及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在52例散发性乳腺癌中,BRCA1甲基化率为29%,BRCA1蛋白表达下降率为33%;15例BRCA1发生甲基化的癌组织标本中BRCA1的表达下降率为87%,而37例BRCA1未发生甲基化的癌组织中BRCA1蛋白表达下降率11%。在肿瘤分级中,T3分级患者的肿瘤组织中BRCA1甲基化率(45%)及表达下降率(60%)均分别高于T1+1、2分级患者肿瘤组织的BRCA1甲基化率(19%)和表达下降率(16%);有淋巴结转移患者的肿瘤组织中BRCA1甲基化牢(46%)及蛋白表达下降率(50%)均分别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甲基化率(14%)和表达下降率(18%)。结论BRCA1基因表遗传学改变是其蛋白表达下降乃至失活的重要原因,并且与散发性乳腺癌的恶性进程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散发性乳腺癌中BRCA l基因异常甲基化状况及其与蛋白表达的关系,进而研究散发性乳腺癌中BRCA l基因异常的表遗传学作用。方法用甲基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PCR)和免疫组织化学(SP)法研究乳腺癌组织、癌旁正常组织中BRCA l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况及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在52例散发性乳腺癌中,BRCA l甲基化率为29%,BRCA l蛋白表达下降率为33%;15例BRCA l发生甲基化的癌组织标本中BRCA l的表达下降率为87%,而37例BRCA l未发生甲基化的癌组织中BRCA l蛋白表达下降率11%。在肿瘤分级中,T3分级患者的肿瘤组织中BRCA l甲基化率(45%)及表达下降率(60%)均分别高于T1 T2分级患者肿瘤组织的BRCA l甲基化率(19%)和表达下降率(16%);有淋巴结转移患者的肿瘤组织中BRCA l甲基化率(46%)及蛋白表达下降率(50%)均分别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甲基化率(14%)和表达下降率(18%)。结论BRCA l基因表遗传学改变是其蛋白表达下降乃至失活的重要原因,并且与散发性乳腺癌的恶性进程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血浆DNA中APC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肺部实体瘤良、恶性的关系,确定血浆中APC基因甲基化检测对早期肺癌诊断的意义.方法 以92例CT检查发现肺部实体瘤(直径≤2 cm),并在CT引导下行肺部穿刺患者和23例健康人作为研究对象,收集血浆样本,利用磁珠法提取DNA,行亚硫酸氢盐化学修饰后,采用针对APC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引物和探针,以荧光定量MSP法(TaqMan探针)检测APC基因的甲基化.结果 92例肺部实体瘤患者经病理诊断,有58例确诊为肺癌、31例为肺部良性疾病、3例未明确诊断.58例肺癌患者中有11例(19%)测出APC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阳性,31例肺部良性疾病、3例未明确诊断和23例健康对照组均为阴性.结论 检测血浆DNA中APC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有助于早期肺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12.
肿瘤DNA甲基化的异常包括基因组整体甲基化水平降低或和某些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水平异常升高。前者可导致原癌基因活化及基因组不稳定等,而基因启动子区域发生异常高甲基化则可导致基因转录沉默,使重要基因如抑癌基因等低表达或不表达及增加点突变,并通过影响多条细胞信号转导通路来干预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等,从而影响肿瘤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和治疗。了解抑癌因子DNA高甲基化与肿瘤的研究现状,可望为揭示肿瘤发生机制提供新的思路,为肿瘤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标记物和靶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亚型乳腺癌组织中p16基因甲基化与蛋白表达及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PCR法检测55例乳腺浸润型导管癌组织中p16基因甲基化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p16蛋白表达情况,分析p16基因甲基化与蛋白表达及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55例标本中,共12例(21.82%)发生p16基因甲基化,21例(38.18%)p16蛋白表达阳性,其中基底样型基因甲基化发生率显著高于Luminal A型(P0.05),蛋白表达阳性率显著低于Luminal A型(P0.05)。发生基因甲基化的组织中p16蛋白阳性表达率为16.67%,未发生甲基化的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44.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分级Ⅱ~Ⅲ级、伴淋巴结转移及ER蛋白表达阴性的组织中甲基化发生率高于组织学Ⅰ级、无淋巴结转移及ER蛋白表达阳性的组织(P0.05)。结论 p16基因甲基化可能是基底样型乳腺癌的重要分子特征之一,且与乳腺癌的病情进展有关,可能成为预后评估及靶向治疗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4.
摘要:目的:研究宁夏地区回族女性散发性乳腺癌中BRCA1/BRCA2基因 (breast cancer susceptibility gene 1/2)的突变位点及携带情况。 方法:收集60例回族居民乳腺癌石蜡包埋组织标本及15例乳腺小叶增生或纤维腺瘤标本。PCR和DNA直接测序法检测BRCA1基因第2、11和20号外显子和BRCA2基因第11号部分外显子突变情况。 结果:60例乳腺癌BRCA1基因有10例突变,突变率为16.7%,突变位点均位于BRCA1基因。15例对照均未检出突变且淋巴结转移与未转移组间BRCA1基因突变率差异(30.8%与5.9%)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BRCA1基因突变可能与宁夏回族女性乳腺癌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15.
脂联素基因SNPs-11377C/G多态性与女性乳腺癌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脂联素基因SNPs-11377C/G多态性与女性乳腺癌发生的相关性。方法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内切酶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观察脂联素基因在不同人群中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其中包括乳腺癌组患者70人,健康对照组30人。结果 SNPs-11377C/G等位基因频率在乳腺癌和正常对照组间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患者组CG基因型分布频率高于GG型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组CC基因型CA153与CEA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脂联素基因启动子区SNPs-11377C/G基因多态性与乳腺癌疾病发生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胶质瘤患者RASSF1A基因转录表达和启动子区甲基化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 探讨RASSF1A(RAS association domain family 1A)基因mRNA表达水平和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程度及其与启动子甲基化的关系。方法 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28份胶质瘤组织和4份正常脑组织中RASSF1A基因mRNA相对表达水平;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方法研究胶质瘤组织、正常脑组织和U251细胞株中,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状态。结果 RASSF1A mRNA在4份正常脑组织中全部表达;在脑胶质瘤中表达缺失率为21.4%(6/28),且表达量低于正常脑组织,但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恶性程度间的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按病理学分类,胶质母细胞瘤与少突胶质肿瘤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1)。脑胶质瘤中RASSF1A基因启动子发生甲基化的频率为39.3%(11/28),正常脑组织和U251细胞株中,RASSF1A基因启动了未发生甲基化。11份启动子区甲基化的胶质瘤标本中,5份同时伴mRNA表达缺失(P=0.022)。结论 RASSF1A基因启动了在胶质瘤中发生异常甲基化。尽管RASSF1A mRNA在脑胶质瘤中表达缺失并不广泛,但其表达普遍下调。推测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可能是导致RASSF1A基因在胶质瘤中表达缺失或表达水平下调的一种机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MDM4rs4245739基因多态性与乳腺癌易感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在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和万方电子数据库中检索MDM4rs4245739基因多态性与乳腺癌易感性的相关文献。用比值比和95%置信区间来评估相关性的强度。采用Begg's漏斗图和Egger's线性回归检验来评价发表偏倚。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6项研究,包括9 814名乳腺癌患者和45 202名健康对照者。MDM4rs4245739在等位基因模型(C vs A: OR=0.84, 95%CI: 0.67-1.05, P=0.118)、显性基因模型(AC+CC vs AA: OR=0.86, 95% CI: 0.67-1.11, P=0.245)、隐性基因模型 (AC+AA vs CC: OR =0.90, 95%CI: 0.61-1.32, P=0.585)、杂合子模型 (AC vs AA: OR=0.88, 95%CI: 0.69-1.12, P=0.305)、纯合子模型(CC vs AA: OR =0.90, 95%CI: 0.59-1.39, P=0.649)中均提示其与乳腺癌易感性无相关性。同时,GEPIA数据库亦证实MDM4的表达水平与乳腺癌的肿瘤分期及预后无关。结论 MDM4rs4245739基因多态性和MDM4的表达水平与乳腺癌患者的易感性和预后均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