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1H-MRS波谱技术联合线性拟合模型(LCmodel)软件在帕金森病(PD)伴认知障碍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PD患者35例(PD组)和健康体检者22名(对照组),并根据是否伴有认知功能障碍,将PD组分为PDN亚组和PDMCI亚组。采用1H-MRS波谱技术联合LCmodel软件获取PD组与对照组后扣带回(PCG)区域的波谱及代谢物的绝对浓度。比较2组各代谢物绝对浓度,并分析各代谢物绝对浓度与认知功能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PDN亚组各代谢物绝对浓度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PDMCI亚组总肌酸(tCr)、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肌醇(mI)和胆碱复合物(tCho)的绝对浓度均较对照组降低(P均<0.05);PDMCI亚组tCr绝对浓度较PDN亚组降低(P<0.05)。tCr(r=0.444,P=0.01)、谷胱甘肽(GSH;r=0.393,P=0.024)绝对浓度与MMSE评分存在相关性;tCr(r=0.367,P=0.035)、GSH(r=0.376,P=0.031)及tCho(r=0.375,P=0.031)绝对浓度与MoCA评分存在相关性。结论 1H-MRS技术联合LCmodel软件可定量分析PCG区域代谢物变化,有助于评估PD伴认知障碍。  相似文献   

2.
目的 联合运用1H-MRS和DTI技术检测和评估2型糖尿病(T2DM)患者后扣带回(PCC)脑微结构损伤及脑代谢物异常改变,探讨其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方法 对43例T2DM患者[21例伴认知功能障碍(T2DM+CD组)、22例不伴认知功能障碍(T2DM组)]和23名健康志愿者(HC组)PCC进行单体素MRS及DTI检查,计算各代谢物波峰曲线下面积比值及各向异性分数(FA)、平均弥散率(MD),并与认知功能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T2DM+CD组PCC脑区肌醇/肌酸(mI/Cr)值高于T2DM和HC组,谷氨酸复合物/肌酸(Glx/Cr)低于T2DM和HC组(P均<0.05);Glx/Cr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呈正相关(r=0.59,P<0.01)。T2DM+CD组全脑及PCC脑区FA值低于T2DM和HC组,MD值高于T2DM和HC组(P均<0.05);FA值与MoCA评分呈正相关(r=0.57,P=0.01)。结论 以PCC为兴趣区联合采用1H-MRS与DTI技术可定量反映T2DM引起认知功能损伤的神经病理学基础,有望成为早期预警的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心理性勃起功能障碍(ED)患者前扣带回代谢的改变,探讨心理性ED可能存在的潜在病因和病理生理机制.方法运用磁共振波谱(MRS)研究18例心理性ED患者和18例年龄匹配的健康志愿者双侧前扣带回的多体素氢质子(1H-MRS)波谱特点,测定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肌酸(Cr)、胆碱(Cho)代谢物浓度.结果 NAA在心理性ED组两侧前扣带回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两侧Cho,Cr均无明显差异.结论前扣带回参与了心理性ED的病理生理过程;前扣带回的结构和/或功能的异常可能是心理性ED潜在的病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创伤与创伤后的应激障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丁薇  郑涌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18):145-148
背景:创伤事件影响着个体情感、认知和身体等很多方面,很多的创伤个体会进一步的发展为创伤后应激障碍,从而造成个体在社会和职业机能上的损伤。 目的:简明介绍创伤和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概念,分类,诊断标准,测量和症状,并分析创伤和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关系。 资料来源:利用计算机检索1990-01/2005-12与创伤和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症状、心理反应、影响因素相关的文献,中文文献来源于中国全文期刊数据库,检索的关键词包括“创伤,创伤后应激障碍”。 英文文献来源于ProQuest数据库,检索的关键词包括“trauma,PTSD,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纳入详细阐述了创伤和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症状、心理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的文献。筛除与之无明显联系的文章。排除①器质性损伤和运动损伤的部分。②个案研究的文献。③重复性的研究。资料提炼:共收集到58篇文献,选择与本文密切相关的15篇进行综述。 资料综合:创伤后应激障碍是目前第4个最常见的精神疾病,分为急性、慢性、延迟发生创伤后应激障碍3种亚型。美国精神病学协会提出6个症状标准用来进行诊断。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核心特征就是表现出与超出平常经验的、确切的创伤性事件相联系的明确的症状特征。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实证研究主要包括应激源、影响因素及创伤和创伤后应激障碍导致的心理反应。 结论:研究创伤后的各种心理反应及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症状对于临床创伤患者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创伤和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研究进行回顾有利于临床医务人员的工作和创伤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5.
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der,PTSD)又称延迟性心因性反应,是指在遭受强烈的或灾难性精神创伤事件之后,数月至0.5a内出现的精神障碍,是对创伤等严重应激因素的一种重度精神反应。如创伤性体验反复出现、面临类似灾难境遇可感到痛苦和对创伤性经历的选择性遗忘。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患者的海马体积和代谢物水平变化,并建立PTSD损伤严重程度的多因素评估模型。方法按照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原则,采用磁共振成像和频谱技术对PTSD患者及对照者各11例进行海马在体研究。结果 PTSD组的血清皮质醇水平、左侧海马体积、左、右侧海马NAA/Cr比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3.13、2.24、5.30、3.83,P均<0.05);PTSD临床医生使用量表总分与左侧海马体积及NAA/Cr显著负相关(r分别=-0.63、-0.94,P均<0.05),而与右侧海马Cho/Cr显著正相关(r=0.63,P<0.05);反复体验因子分与左侧海马NAA/Cr显著负相关(r=-0.83,P<0.05),而与右侧海马Cho/Cr显著正相关(r=0.61,P<0.05);回避因子分、警觉增高因子分与左侧海马NAA/Cr显著负相关(r分别=-0.74、-0.64,P均<0.05)。结论 PTSD患者可出现海马损害。两侧海马对创伤性事件的损害作用具有不同的易感性。对右利手受试来说,左侧海马对个体后期的创伤性经历的易感性可能更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吸烟与创伤暴露及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s,PTSD)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1056名参加汶川抗震救灾的一线救援军人PTSD的患病率及吸烟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创伤暴露后,吸烟人数和吸烟量未有明显改变.PTSD组中吸烟率为76.8%,显著高于非PTSD组(60%).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服役满意度低、创伤暴露后患PTSD、军龄长是地震现场救援军人创伤暴露后吸烟行为增加的危险因素.结论 创伤暴露对吸烟无明显影响,吸烟主要与PTSD有关,吸烟会增加创伤暴露后患PTSD的危险,而患PTSD后又会增加吸烟的危险.  相似文献   

8.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生物心理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旨在描述心理评估机制和应对过程可能通过影响神经内分泌系统来决定创伤的愈后。 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89-01/2005-06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生物心理学特征相关的文献,检索词包括“Posttraumatic sffess disorder,Coping,Appraisal,Stress,Trauma”等,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手动检索获得相关资料。 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纳入标准为: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机制及其相关的治疗方面的文献,排除标准:重复性研究。 资料提炼:共收集34篇相关的文献,排除重复研究的文献,选择了与主题最为相近的19篇文献用于综述。 资料综合:创伤后应激障碍是一种有明确心理社会应激源病因的精神状态。在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中,有大脑结构和功能变化、神经内分泌失调和心理生理先天性畸形者,创伤后应激障碍也可加重躯体症状和疾病。心理评估和应对在适应创伤的心理和生物反应中很重要。人类对不同类型的应激情况有不同的应对策略。寻求社会支持是另一种积极应对策略,应对方式的个体差异也可能影响创伤后从应激不良到功能障碍的转化。 结论:对创伤生物心理学和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研究,将提高对适应应激源的认识,帮助联合治疗创伤的心理和生物学后遗症。  相似文献   

9.
背景:创伤事件影响着个体情感、认知和身体等很多方面,很多的创伤个体会进一步的发展为创伤后应激障碍,从而造成个体在社会和职业机能上的损伤。目的:简明介绍创伤和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概念,分类,诊断标准,测量和症状,并分析创伤和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关系。资料来源:利用计算机检索1990-01/2005-12与创伤和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症状、心理反应、影响因素相关的文献,中文文献来源于中国全文期刊数据库,检索的关键词包括“创伤,创伤后应激障碍”。英文文献来源于ProQuest数据库,检索的关键词包括“trauma,PTSD,Post-traumaticStressDisorder”。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纳入详细阐述了创伤和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症状、心理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的文献。筛除与之无明显联系的文章。排除①器质性损伤和运动损伤的部分。②个案研究的文献。③重复性的研究。资料提炼:共收集到58篇文献,选择与本文密切相关的15篇进行综述。资料综合:创伤后应激障碍是目前第4个最常见的精神疾病,分为急性、慢性、延迟发生创伤后应激障碍3种亚型。美国精神病学协会提出6个症状标准用来进行诊断。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核心特征就是表现出与超出平常经验的、确切的创伤性事件相联系的明确的症状特征。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实证研究主要包括应激源、影响因素及创伤和创伤后应激障碍导致的心理反应。结论:研究创伤后的各种心理反应及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症状对于临床创伤患者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创伤和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研究进行回顾有利于临床医务人员的工作和创伤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0.
陈欣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14):156-157
目的 创伤后应激障碍是具有明确病源的精神障碍,并具有独特临床特征,在应激领域引起较大关注,文章对当前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热点研究作了简要介绍。方法 主要选择被Medline收录的外文文献和在国内核心杂志上发表的有关文献,就其内容进行分析、分类、归纳及总结。结果 应激不一定并发创伤后应激障碍,预测因素研究为揭示创伤后应激障碍提供了可能的解释,创伤后应激障碍与个体特征、应激方式、创伤事件类型、社会支持等因素密切相关。结论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预测因素、创伤概念的标准化、持续创伤暴露的不良后果和创伤后应激障碍预防机制是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1H-MRS评价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价值。方法 收集经临床确诊的足月HIE患儿30例(HIE组)和无神经系统异常新生儿16例(对照组)。于出生后22天内行头颅1H-MRS扫描,分别计算胆碱/肌酸(Cho/Cr)、N-乙酰天门冬氨酸/肌酸(NAA/Cr)、N-乙酰天门冬氨酸/胆碱(NAA/Cho)、乳酸/肌酸(Lac/Cr)比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HIE组Lac/Cr升高(P<0.05),NAA/Cr,NAA/Cho均降低(P均<0.05),Cho/C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示NAA/Cr、Lac/Cr是HIE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 1H-MRS可客观反映HIE患儿缺氧缺血后代谢变化,更好地评价脑损伤的严重程度,有助于HIE的早期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大鼠局灶性创伤性脑损伤(TBI)早期创伤灶周围区的DTI和1H-MRS参数随时间的变化。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创伤组16只、对照组8只。创伤组制作大鼠液压冲击脑皮质损伤动物模型,于两组模型制作后1、3、5 h行DTI和1H-MRS扫描,分别测量伤侧病灶周围区及健侧半球对应部位的DTI参数ADC值、FA值和1H-MRS参数N-乙酰天门冬氨(NAA)/肌酸(Cr)、胆碱类化合物(Cho)/Cr和乳酸(Lac)/Cr,对照组测量双侧大脑半球相应部位各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创伤组伤后1、3、5h创伤侧病灶周围区与健侧对应部位比较,ADC值均降低、FA值均升高(P均<0.05);NAA/Cr均降低、Lac/Cr均升高(P均<0.05),Cho/C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创伤灶周围区伤后3h较1h的ADC值降低(P<0.001)、FA值升高(P=0.002),伤后5 h较3 h的ADC值升高(P=0.005)、FA值降低(P=0.012)。对照组双侧大脑半球各时间点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大鼠脑皮质局灶性损伤后1~5h创伤灶周围区存在微观结构及代谢变化,创伤灶周围区的继发性脑损伤于伤后1h已发生,而伤后3h可能有所加重。  相似文献   

13.
肾脏3.0T单体素1H-MRS定量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肾脏3.0T 1H-MRS特点,探讨肾脏1H-MRS代谢物峰值的变化及其应用.方法 利用3.0T磁共振仪对50名正常志愿者及15例肾癌患者进行单体素1H-MRS成像,所用技术为定点分辨选择波谱技术.结果 15例肾癌患者共13例获得满意谱线,50名正常志愿者共48名获得满意MRS谱线.1H-MRS能够检测出肾脏中四组主要共振峰:胆固醇和不饱和脂肪酸的混合峰(Chol+Unsat)、水峰(Water)、胆碱峰(Cho)以及脂质峰(Lip)等.肾癌组Chol+Unsat/Lip峰高比约为正常组的1/5,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764,P=0.04).结论 1H-MRS能够检测出肾脏中多种代谢物,并可以定量测量、研究其谱峰变化,对肾癌的诊断可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前额叶和丘脑质子波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前额叶、丘脑的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的特点.方法 以26例7 d内未使用抗精神病药物及影响脑内乙酰胆碱神经递质药物的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组,以28名正常人为对照组.在入组24 h内两组采用多体素1H-MRS检测前额叶和丘脑生化代谢物N-乙酰基天门冬氨酸(NAA)、胆碱复合物(Cho)与肌酸复合物(Cr),完成NAA/Cr值、Cho/Cr值和NAA/(Cho+Cr)值的计算.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左侧前额叶及左、右侧丘脑NAA/Cr值(分别为1.40±0.34、1.45±0.31和1.51±0.32)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69±0.31、1.69±0.23和1.70±0.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ho/Cr值和NAA/(Cho+Cr)值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1H-MRS与正常人存在差异,左侧前额叶及丘脑同时存在神经元的功能和(或)结构异常.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应用MR动态增强成像(DCE-MRI)与联合应用1 H-MRS及DCE-MRI对乳腺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乳腺肿瘤患者的1 H-MRS及DCE-MRI表现,包括恶性肿瘤33例,良性肿瘤17例,并与病理及临床随诊结果进行对比。对所有患者分别行常规扫描、1 H-MRS扫描及注射对比剂后动态增强扫描,分析时间-信号曲线(TIC)类型和胆碱(Cho)峰的显示情况。结果以TIC类型判断肿瘤的良恶性,诊断的敏感度为100%(33/33),特异度为58.82%(10/17),准确率为66.00%(33/50);应用1 H-MRS联合DCE-MRI诊断的敏感度为100%(33/33),特异度为88.24%(15/17),准确率为96.00%(48/50),与单纯DCE-MRI诊断的特异度和准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2)。结论 DCE-MRI诊断乳腺肿瘤的特异度和准确率较低。1 H-MRS与DCE-MRI联合应用可提高对乳腺肿瘤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利用MRS评价轻微型肝性脑病(MHE)病人扣带回是否出现同基底节相似的代谢物改变,评价其代谢物比值与临床神经心理学测试及静脉血氨值之间的关系。方法 24例MHE病人和30例正常对照者均完成3项临床神经心理学测试,包括数字连接试验-A(NCT-A)、数字符号试验(DST)及符号数字试验(SDT)。进行了扣带回和右侧基底节的单体素点分辨自旋回波波谱序列扫描。分别计算各代谢物,包括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肌酐(Cr),胆碱(Cho),肌醇(mI),谷氨酰胺复合物(Glx)的峰下面积,计算NAA/Cr、Cho/Cr、mI/Cr、Glx/Cr及Cho+mI/NAA比值。21例在MR检查前后一周内进行了静脉血氨水平测定。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MHE组扣带回的Cho/Cr、mI/Cr及Cho+mI/NAA降低,Glx/Cr比值升高,右侧基底节的Cho/Cr、mI/Cr及Cho+mI/NAA比值降低,Glx/Cr和NAA/Cr无改变。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扣带回的Cho/Cr比值与SDT,mI/Cr及Cho+mI/NAA与NCT-A、DST及SDT之间,Glx/Cr与NCT-A及SDT存在相关关系,其中以mI/Cr与3种神经心理学测试结果之间的相关性最显著。右侧基底节仅Cho/Cr和mI/Cr与各神经心理学测试结果之间存在相关关系。扣带回的Cho+mI/NAA与静脉血氨值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r=-0.552,P=0.009)。结论 MHE病人扣带回出现代谢物的异常改变,扣带回的mI/Cr比值与神经心理学测试之间存在更明显的相关关系,提示可能能够更好地预测MHE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脑膜瘤术后的1H-MRS表现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52例脑膜瘤病例,于术后7天、30天、3个月行增强MRI和1H-MRS检查,分析各种代谢物的变化.结果在术后反应性强化组中,各代谢物与正常组织相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在残留和复发的脑膜瘤中,各种代谢物术后不同时间、不同区域与正常组织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1H-MRS与增强MRI结合能提高对脑膜瘤术后反应性损伤与残留及复发鉴别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8.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局灶性脑炎1H-MRS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1H-MRS对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局灶性脑炎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方法 对确诊的23例AIDS局灶性脑炎患者进行MR检查,以1H-MRS分析32个病灶,测量代谢物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胆碱化合物(Cho)、肌酸(Cr)、肌醇(mI)峰下面积均值,观察乳酸(Lac)、脂质(Lip)峰出现的频数,计算NAA/Cr、Cho/Cr、mI/Cr、NAA/Cho、(Cho+mI)/NAA值。比较AIDS局灶性脑炎实性区、坏死区、水肿区及与相邻正常脑组织代谢物差异。 结果 AIDS局灶性脑炎病变各区均出现NAA、Cho、Cr、mI峰。与相邻正常脑组织比较,NAA峰在病变各区均降低,Cho、mI峰在实性区略升高,在坏死及水肿区降低。Lac、Lip峰在病变各区均出现,在实性及坏死区出现频数明显高于水肿区,且Lip峰出现频数较Lac峰高。病变各区之间NAA/Cr、NAA/Cho、Cho/Cr、(Cho+mI)/NAA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相邻正常脑组织比较,病变各区Cho/Cr、(Cho+mI)/NAA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结论 1H-MRS能够发现AIDS局灶性脑炎的特征性物质及能量代谢变化,为定性、定量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