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含铋剂新四联方案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慢性胃炎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经胃镜检查确诊为慢性胃炎并存在HP阳性感染的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采用埃索美拉唑、胶体果胶铋胶囊、阿莫西林胶囊、呋喃唑酮四联方案治疗)与对照组(采用埃索美拉唑、胶体果胶铋胶囊、阿莫西林胶囊、克拉霉素四联方案治疗),每组4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HP根除率、复发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8周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1.11%)略高于对照组(86.67%),但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疗程结束后随访1年,观察组患者HP根除率(91.11%)显著高于对照组(7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埃索美拉唑、胶体果胶铋胶囊、阿莫西林、联合呋喃唑酮胶囊四联方案治疗HP阳性慢性胃炎患者的疗效较好,HP清除率较高,治疗安全性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奥美拉唑+左氧氟沙星+甲硝唑铋剂四联方案在治疗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 pylori)感染的有效性和经济性。方法收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2015年1月至2017年5月行H. pylori根除治疗且治疗后行13C呼气试验复查的患者共622例,其中左氧氟沙星+甲硝唑铋剂四联组442例,阿莫西林+克拉霉素铋剂四联组11例,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铋剂四联组21例,阿莫西林+甲硝唑铋剂四联组11例,左氧氟沙星三联组137例,比较各组方案的H. pylori根除率及成本-效益比。结果 5个治疗组的根除率分别为91. 18%、72. 73%、76. 19%、90. 91%、81. 02%,左氧氟沙星+甲硝唑铋剂四联方案根除率优于其他多数铋剂四联方案,且明显优于左氧氟沙星三联方案。在几个方案的成本-效益比比较中,左氧氟沙星+甲硝唑铋剂四联方案成本-效益比较低(2. 33)。结论左氧氟沙星+甲硝唑铋剂四联方案在H. pylori初治患者中可达到满意的根除率,且成本-效益比低,是经济、有效的新抗生素组合。  相似文献   

3.
铋剂四联方案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含铋剂的不同抗生素的四联方案根除幽门螺杆菌(Hp)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将120例Hp感染初次治疗患者随机均分为4组,分别接受了下述7天含铋剂的四联方案:LBAC组:兰索拉唑(15 mg)+果胶铋(0.1 g)+阿莫西林(1 g)+克拉霉素(0.5 g)bid.LBAM组:兰索拉唑(15 mg)+果胶铋(0.1 g)+阿莫西林(1.0g)+甲硝唑(0.4 g)bid.LBCM组:兰索拉唑(15 mg)+果胶铋(0.1 g)+克拉霉素(0.5 g)+甲硝唑(0.4 g)bid.LBLG组:兰索拉唑(15 mg)+果胶铋(0.1 g)+左旋氧氟沙星(0.2 g)+庆大霉素(40 mg)bid.4周后通过14C尿素酶呼吸试验判断根除成功与否.结果 LBAC组22例根除成功,7例发生不良反应.LBAM组18例根除成功,3例发生不良反应.LBCM组14例根除成功,13例发生不良反应.LBLG组21例根除成功,2例发生不良反应.结论 含克拉霉素、阿莫西林的铋剂方案与含左氧氟沙星、庆大霉素的铋剂方案根除Hp疗效相同,含克拉霉素、甲硝唑的四联方案根除率低,应予以放弃.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雷贝拉唑联合克拉霉素、奥硝唑、胶体果胶铋四联方案根除幽门螺杆菌(HP)的最佳疗程。方法将284例HP阳性的消化性溃疡和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A组95例、B组95例、C组94例,均予雷贝拉唑、克拉霉素、奥硝唑、胶体果胶铋四联方案,疗程分别为7、9、14 d。疗程结束后分别观察HP根除率、症状缓解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三组症状缓解率均较高,组间无显著差异;B、C组根除率均明显高于A组(P均〈0.05),B、C组比较无显著差异;三组均出现轻微不良反应,但均能耐受并完成治疗,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A、B组(P均〈0.05),A、B组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雷贝拉唑、克拉霉素、奥硝唑、胶体果胶铋四联方案根除HP的最佳疗程为9 d,其具有HP根除率及症状缓解率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等优点,且可减少治疗成本。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四联疗法与序贯疗法对首次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根除失败患者的补救治疗的疗效。方法将79例首次H.pylori根除失败患者随机分成2组,A组39例,用序贯方案(前5 d:泮托拉唑+左氧氟沙星,后5 d:泮托拉唑+克拉霉素+替硝唑),B组40例,用四联方案(泮托拉唑+胶体果胶铋+阿莫西林+克拉霉素),A、B两组疗程均为10 d。停药4周后复查14C-尿素呼气试验判断H.pylori根除情况。结果 79例患者中,共75例完成抗根除H.pylori治疗周期及随访。按意向性分析(ITT分析),两组H.pylori感染根除率分别为66.67%、70.00%;按符合方案集分析(PP分析),两组H.pylori感染根除率分别为70.27%、73.6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5.4%、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药品成本低于B组药品成本。结论四联疗法(10 d)及含左氧氟沙星的序贯疗法(10 d)均能有效补救首次根除治疗失败的H.pylori感染,而不良反应均不明显,但从药物经济学角度讲,序贯疗法药品成本优于四联疗法药品成本,10 d序贯疗法更适合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含左氧氟沙星的四联方案补救治疗幽门螺杆菌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 评价含左氧氟沙星的四联方案补救治疗幽门螺杆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33例幽门螺杆菌初次根除失败的消化性溃疡或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接受了下述10天含左氧氟沙星的四联方案:质子泵抑制剂(标准剂量)+枸橼酸铋钾(0.22g)+左旋氧氟沙星(0.2g)+阿莫西林(1.0g)b.d,4周后通过^13C-尿素酶呼吸试验判断根除成功与否。结果 2例失访,余31例完成治疗及随访,其中26例补救根除成功,5例补救治疗失败,6例(18.18%)患者发生轻微不良反应,根据意向处理分析(ITT)和完成治疗分析(PP),根除率分别为78.79%和83.87%。结论 含左氧氟沙星的四联方案为安全有效的幽门螺杆菌补救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对两种不同方法 治疗幽门螺杆菌(Hp)感染患者的疗效进行观察,寻找根除Hp感染的最佳方案.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内科门诊就诊的120例Hp感染患者的资料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60例使用传统四联疗法(雷贝拉唑+克拉霉素+甲硝唑+胶体次枸橼酸铋)治疗7 d;观察组60例给予四联疗法(雷贝拉唑+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胶体次枸橼酸铋)治疗7 d.两组4周后均做13C尿素酶呼气试验,并做比较.结果 对照组Hp根除率为70.9%,观察组Hp根除率为92.9%,两组Hp根除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四联疗法(雷贝拉唑+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胶体次枸橼酸铋)能更有效地根除Hp.  相似文献   

8.
《内科》2017,(2)
目的探讨不同含铋剂四联方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伴幽门螺杆菌(HP)感染患者的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CAG伴HP感染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给予雷贝拉唑、克拉霉素、甲硝唑和胶体果胶铋四联治疗,观察组给予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雷贝拉唑、复方铝酸铋颗粒四联治疗。治疗20 d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HP根除率、临床疗效、免疫功能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HP根除率(89.80%)显著高于对照组(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3.88%)显著高于对照组(79.59%),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D3~+、CD4~+、CD4~+/CD8~+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CD8+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雷贝拉唑、复方铝酸铋颗粒四联方案治疗CAG伴HP感染患者,可有效改善其免疫功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3种含铋剂四联方案作为标准方案初治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失败的补救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并对成本-效果进行分析。方法以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四川省人民医院门诊经标准方案初治失败的Hp阳性慢性胃炎伴消化不良患者180例,将其随机分入A、B、C 3组。A组:雷贝拉唑10 mg+果胶铋200 mg+四环素750 mg+呋喃唑酮100 mg,每日2次,疗程14 d;B组:雷贝拉唑10 mg+果胶铋200 mg+阿莫西林1000 mg,每日2次,联合左氧氟沙星500 mg,每日1次,疗程14 d;C组:雷贝拉唑10 mg+果胶铋200 mg+阿莫西林1000 mg+呋喃唑酮100 mg,每日2次,疗程14 d。治疗结束至少停药4周后行14C尿素呼气试验确定Hp根除情况。对Hp根除率进行意向性分析(intention-to-test,ITT)和符合方案分析(per-protocol,PP)。分析3组方案的疗效、安全性及成本-效果。结果 A、B、C组Hp根除率分别为:ITT 83.33%(50/60)、PP 89.29%(50/56),ITT 85.0%(51/60)、PP 87.93%(51/58),ITT 80.0%(48/60)、PP 87.27%(48/55);3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14%(4/56)、5.17%(3/58)、7.27%(4/55);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成本及成本-效果比值显示A组C组B组。结论四环素或阿莫西林联合呋喃唑酮以及左氧氟沙星联合阿莫西林的含铋剂四联疗法可以作为标准方案初治Hp失败的有效安全的补救方案。其中四环素+呋喃唑酮的四联方案更具经济学优势,更为理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雷贝拉唑、果胶铋、左氧氟沙星、呋喃唑酮组成的四联10d疗法与传统三联疗法根除复发性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疗效.方法 将经电子胃镜检查确诊为伴胃黏膜萎缩、糜烂的慢性胃炎患者98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A组,50例)方案为雷贝拉唑+果胶秘+左氧氟沙星+呋喃唑酮,疗程10d;对照组(B组,48例),三联疗法为奥美...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质子泵抑制剂(PPI)+铋剂+呋喃唑酮+左氧氟沙星四联方案在治疗幽门螺杆菌(Hp)相关胃十二指肠疾病中的Hp根除率及安全性。方法将临床确诊的142例Hp相关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2例)和对照组(70例),治疗组予四联方案治疗,对照组予标准三联方案(PPI+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治疗。疗程10 d。完成疗程1个月后复查Hp。结果 Hp根除率治疗组(91.67%)显著优于对照组(71.43%)(P0.05)。结论 PPI+铋剂+呋喃唑酮+左氧氟沙星四联方案治疗Hp相关性胃十二指肠疾病,Hp根除率明显高于标准三联组,且副作用较小,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2种四联方案联合中药对胃癌前病变患者合并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根除及逆转疗效。[方法]入选胃镜及病理检查诊断为胃癌前病变且13 C-尿素呼气试验证实Hp阳性的患者共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和观察组(B组)。A组患者给予标准四联治疗方法,即雷贝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胶体果胶铋,共服用14d。B组采用雷贝拉唑+胶体果胶铋服用14d,同时阿莫西林+呋喃唑酮服用10d。根除治疗后停药4周以上再次复查13 C-尿素呼气试验。Hp治疗结束后2组患者立即行中药治疗,服用6个月后再次行胃镜及病理检查。[结果]Hp根除率:A组Hp根除率为79.0%,B组Hp根除率为9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A组发生不良反应为23.0%,B组药物不良反应为17.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肠化、不典型增生病理积分均低于A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萎缩的病理积分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含呋喃唑酮的四联方案在不增高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基础上,根除Hp疗效优于克拉霉素的四联方案,且胃癌前病变逆转疗效更好,提示含呋喃唑酮的四联方案联合中药对于干预胃癌前病变的进一步发展及预防胃癌的发生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艾普拉唑或埃索美拉唑联合铋剂10天四联方案治疗幽门螺杆菌( HP)感染慢性胃炎的效果。方法120例经胃镜、快速尿素酶素实验确诊的HP感染慢性胃炎初治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A、B组,各60例,分别接受埃索美拉唑或艾普拉唑+枸橼酸铋钾+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左氧氟沙星的10天四联疗法。疗程结束后4~6周行14 C尿素呼气实验检测HP根除情况,并观察临床症状改善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A组58例、B组52例共110例完成随访。 A、B组HP根除率差异症状缓解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埃索美拉唑或艾普拉唑联合铋剂10天四联方案治疗HP感染慢性胃炎患者效果确切,且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旨在比较两种14 d含铋剂四联疗法在辽宁地区作为一线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简称HP)根除方案的根除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依从性。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10月就诊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符合条件的222例HP感染者,行以下任一根除方案:(1)EBLA组:艾司奥美拉唑(20 mg,每日2次),果胶铋(200 mg,每日2次),左氧氟沙星(200 mg,每日2次),阿莫西林(1 g,每日2次),共111例;(2)EBCA组:艾司奥美拉唑(20 mg,每日2次),果胶铋(200 mg,每日2次),克拉霉素(500 mg,每日2次),阿莫西林(1 g,每日2次),共111例。两组病例均服药14 d,停药4周后复查~(13)C呼气试验。结果 EBLA组及EBCA组HP根除率分别为87.34%(95%CI 80.9%~93.9%)及83.33%(95%CI 76%~90.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13)。EBLA组及EBCA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0.8%及26.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EBLA组及EBCA组患者依从性分别为99.10%及98.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61)。结论 EBLA组和EBCA组在辽宁地区均可达到较好的根除率及依从性,EBLA组较EBC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为更优选的一线HP根除方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铋剂四联组、10 d改良序贯组、14 d改良序贯组补救根除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的效果差异.方法:将首次铋剂四联疗法根除H.pylori失败的195例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铋剂四联组、10 d改良序贯组、14 d改良序贯组,每组65例.A组(铋剂四联组)给予雷贝拉唑、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胶体果胶铋;B组(10 d改良序贯组)前5 d予雷贝拉唑、阿莫西林,后5 d予雷贝拉唑、左氧氟沙星、呋喃唑酮;C组(14 d改良序贯组)前7 d予雷贝拉唑、阿莫西林,后7 d予雷贝拉唑、左氧氟沙星、呋喃唑酮.所有患者在疗程结束停药4 wk后行~(14)C尿素呼气试验.记录3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结果:A、B、C组根除率分别为75.4%、89.2%、95.4%,同A组相比,B组根除率(χ~2=0.039,P0.05)和C组根除率(χ~2=0.001,P0.05)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高于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88,P0.05).A组不良反应率为27.7%、B组不良反应率26.2%、C组不良反应率29.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H.pylori补救治疗,改良序贯疗法疗效更好,且不良反应低,推荐14 d改良序贯疗法作为首选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两种四联方案应用在幽门螺杆菌根除失败的患者中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进行幽门螺杆菌根除失败患者102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以四环素为主的四联方法补救治疗,观察组采取以莫西沙星为主的四联方案补救治疗,记录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6.27%,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4.71%,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114,P0.05)。观察组治疗后白细胞介素-6(13.18±1.33)mg/L,白细胞介素-10(23.86±5.16)mg/L;对照组治疗后白细胞介素-6(23.16±2.47)mg/L,白细胞介素-10(14.15±4.09)mg/L,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4059、10.5315,P0.05)。观察组幽门螺杆菌清除率78.43%,高于对照组幽门螺杆菌清除率56.86%,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203,P0.05)。2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435,P0.05)。[结论]莫西沙星、雷贝拉唑、阿莫西林联合胶体果胶铋的四联方案应用在幽门螺杆菌根除失败患者中是一种有效的补救治疗方法,能够改善患者炎症状态,效果可靠,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采用荆花胃康胶丸联合铋剂四联治疗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Hp)阳性慢性胃炎初治患者,观察Hp根除率、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以及用药安全性,探讨中西药联合对Hp感染的根除率以及Hp阳性慢性胃炎的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对象为4个中心经胃镜检查确诊为慢性胃炎并伴有Hp感染的初治患者,采用分层区组随机化分为4个治疗组:A组,艾司奥美拉唑20mg+胶体果胶铋200mg+阿莫西林1 000mg+呋喃唑酮100mg,疗程10d;B组,荆花胃康胶丸240mg+艾司奥美拉唑20mg+胶体果胶铋200mg+阿莫西林1 000mg+呋喃唑酮100mg,疗程10d;C1组:荆花胃康胶丸240mg,前14d;艾司奥美拉唑20mg+胶体果胶铋200mg+阿莫西林1 000mg+呋喃唑酮100mg,后10d,总疗程24d;C2组:艾司奥美拉唑20mg+胶体果胶铋200mg+阿莫西林1 000mg+呋喃唑酮100mg,前10d;荆花胃康胶丸240mg,后14d,总疗程24d;各组服药均为2次/d。治疗结束后评估4组患者Hp根除率、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结束停药至少28d后以13/14 C-尿素呼气试验结果判断Hp是否根除。[结果]共纳入471例患者,A、B、C1、C2组分别入组124、114、114、119例。4组Hp根除率ITT分析结果分别为82.3%(102/124)、86.0%(98/114)、78.9%(90/114)、79.8%(95/119),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18);PP分析结果分别为87.9%(102/116)、90.7%(98/108)、86.5%(90/104)、85.6%(95/111),B组根除率高于其他治疗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77)。各组根除Hp治疗后症状均获明显改善(P0.01),其中B组症状改善明显优于A组(P=0.007)。共有32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其中A组10例(8.1%),B组7例(6.1%),C1组6例(5.3%),C2组9例(7.6%),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19)。[结论]荆花胃康胶丸联合铋剂四联同时服用Hp根除率较高,且症状改善明显优于铋剂四联。中西药联合治疗Hp阳性慢性胃炎具有一定优势,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含莫西沙星四联疗法在幽门螺杆菌(Hp)感染根除初次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120例Hp感染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均为60例。A组给予口服莫西沙星(400mg/次,1次/d)+阿莫西林(1g/次,2次/d)+埃索美啦唑(20mg/次,2次/d)+胶体果胶铋(200mg/次,2次/d);B组给予克拉霉素(500mg/次,2次/d)+阿莫西林(1g/次,2次/d)+埃索美啦唑(20 mg/次,2次/d)+胶体果胶铋(200 mg/次,2次/d)。2组均治疗10d,2组停服药物4周后行13 C-BUT试验检测Hp感染是否根除。[结果]按意向治疗分析(ITT)A组、B组的Hp根除率分别为85.00%、80.00%,按符合方案分析(PP)A组、B组的Hp根除率分别为91.07%、87.27%,2组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71、P=0.519)。A组、B组的不良反应率分别为11.7%、8.3%,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43)。[结论]含莫西沙星的四联疗法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根除Hp感染的方案,可以作为初次治疗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含左氧氟沙星序贯疗法和含铋剂四联疗法治疗根除失败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的疗效以及发生的不良反应.方法:将98例经传统标准三联疗法(7 d)根除幽门螺杆菌失败的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序贯疗法)方案为前5d雷贝拉唑+左氧氟沙星,后5d雷贝拉唑+克拉霉素+呋喃唑酮,疗程l0d.对照组(四联疗法)方案为...  相似文献   

20.
张莉  吴琦玮 《山东医药》2009,49(37):74-75
目的评价三联、四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疗效及效价比。方法将139例Hp感染患者分为三联组、四联组,三联组中的A1组用奥美拉唑+克拉霉索+甲硝唑,A2组用奥美拉唑+克拉霉索+阿莫西林;四联组中的B1组用奥美拉唑+克拉霉素+甲硝唑+枸橼酸铋钾,B2组用奥美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枸橼酸铋钾,各组疗程均为1周。疗程结束后4周行快速尿素酶试验或”。尿素酶呼气试验,判断Hp根除情况,进行疗效及成本-效价比分析。结果与三联组比较,四联组Hp根除率高,药品费用低(P均〈0.05),各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四联疗法作为一线方案治疗Hp感染,其疗效高于三联疗法,且效价比较高,应作为初治首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