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观察方丝弓正畸技术治疗儿童颌骨骨折及牙槽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19例儿童颌骨骨折及牙槽突骨折患者,运用方丝弓矫正技术及其原理进行牵引复位固定治疗,观察疗效。结果2003~2007年我科运用此方法,对临床19例儿童颌骨骨折及牙槽突骨折的病例进行治疗,术后1月随访咬合关系良好,3月随访牙齿无松动,6月随访骨折线消失,效果均满意。结论儿童颌骨骨折错位不明显及牙槽突骨折可以用方丝弓正畸技术进行牵引复位固定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诊时应用直丝弓技术治疗儿童颌骨骨折的可靠性和临床效果。方法:儿童单纯性颌骨骨折、无明显错位患者50例,男28例,女22例,平均年龄10.5岁。其中23例急诊时应用直丝弓技术,6例应用可吸收夹板作坚固内固定,21例作传统牙弓夹板固定,对3种方法的骨折愈合情况、张口度、骨折区牙齿咬合状况等进行疗效观察和对比,并对儿童单纯髁状突骨折疗效及治疗疼痛和口腔卫生做对比评价。结果:直丝弓组所有骨折均一期愈合,无感染、无错位愈合,咬合关系恢复正常。随访1个月至2年,无明显张口受限或继发畸形。内固定组2例出现咬合关系紊乱,传统牙弓夹板组4例出现感染,2例咬合不良,1例张口受限。在儿童单纯髁状突骨折病例中,固定正畸组咬合及咀嚼功能良好,治疗时口腔卫生及疼痛好于对照组。结论:急诊应用直丝弓技术治疗儿童颌骨骨折,疗效可靠,舒适度好,较内固定和传统牙弓夹板都具有明显的优点,可作为治疗儿童单纯性颌骨骨折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口腔正畸对错(牙合)畸形伴牙列缺损患者咬合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三明市第一医院于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收治的80例错(牙合)畸形伴牙列缺损患者作为对象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n=40),观察组(n=40),对照组进行口腔修复治疗,观察组接受口腔正畸联合修复治疗,对比咬合功能、口腔健康生活质量评价指数(Oral health quality of life evaluation index,GOHAI)以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前,两组咬合功能、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咬合力不对称指数下降,咬合力、咬合接触面积提升,具有显著性差异(P <0.05);治疗前,两组GOHAI评分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 0.05),治疗后,观察组GOHAI评分低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对于错(牙合)畸形伴牙列缺损患者实施口腔正畸治疗,改善患者咬合功能,对口腔健康生活质量及治疗效果的提升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闭合性颌骨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我院2002年11月~2008年3月收治的36例闭合性颌骨骨折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27例采用切开复位加坚强内固定术,均一期愈合,骨折断端对位愈合好,咬合功能佳,面部畸形改善,切口对面部美观影响不明显.9例采取保守治疗,其中2例颧弓骨折及1例下颌体部骨折6个月后摄X线片示骨折复位欠佳,骨折断端错位愈合,但无明显面部畸形及功能障碍;余病例X线片示骨折愈合良好,对位尚可,咬合功能正常. 结论根据闭合性颌骨骨折的具体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可以达到经济实用和美观可靠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坚固内固定术治疗颌骨骨折4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秀昌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9):4746-4746
目的探讨坚固内固定术在颌骨骨折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采用微型或小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术对41例上、下颌骨骨折患者行复位固定。结果本组36例骨折段顺利愈合,咬合关系恢复;2例发生再移位和变形,改颌间结扎后恢复咬合关系;1例创口裂开,重新缝合后愈合;2例存在轻度咬合障碍,调合。结论采用坚固内固定技术行上下颌骨骨折复位固定,操作简单,加速愈合,缩短固定时间,是目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本文复习了256例下颌骨骨折病例,对各种类型骨折的诊治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强调在下颌骨粉碎性骨折一期清创术中,不但要保留有软组织附丽的骨块,而且应尽量保留完全游离的骨块,以免造成术后下颌骨的骨质缺损、牙弓缩窄、面部畸形和严重的咬合紊乱。有骨缺损的骨折,应尽量修复骨缺损,才能维持内固定的稳定性,加快骨愈合,获得良好、稳定的咬合关系。颌间牵引固定作为一种辅助手段,在颌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中,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应用小钛板治疗颌骨骨折的临床应用.方法 对28例颌骨骨折采用口内切口小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术,术后随访1~3个月复诊摄X线片,观察骨折线对位愈合情况与咬合关系.结果 28例患者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全部病例咬合关系正常.结论 小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是治疗颌骨骨折及恢复正常咬合关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颌骨骨折术后并发症的特点并分析一期治疗失败的原因。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在外院一期治疗失败的颌骨骨折48例的临床资料,分析一期治疗失败的原因。结果本组一期治疗后发生术后感染18例,咬合关系紊乱13例,开口受限11例,颜面畸形6例,神经损伤6例。分析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1首诊医师非颌面外科医师,术前评估不足,手术操作不当,复位不准确;2固定材料、方法及位置选择不当,不适当的应力集中;3忽视术后颌间牵引;4患者依从性差;5术后感染,护理不当。结论临床应掌握颌面部骨折的治疗原则及正确方法,选择内固定材料、方法及部位要得当,不可过分依赖内固定而忽视必要的颌间牵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儿童咬合紊乱的预防和早期治疗的必要性。方法在2008年6月-2009年12月间于我科就诊的189例咬合紊乱患者中,根据不同病因及不同临床表现,对其进行分类,分别采用活动矫治器固定矫治器进行矫治。结果189例患儿中乳牙早失为98例,反合为55例,牙列拥挤为36例。采用活动矫治器、固定矫治器使得咬合紊乱得到矫治,面型及咬合关系良好。结论儿童早期咬合紊乱中乳牙早失最常见,咬合紊乱早期矫治效果良好,利于恒牙合的建立。  相似文献   

10.
固定正畸技术治疗牙颌外伤的疗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固定正畸技术治疗牙颌外伤的价值。方法 :利用方丝弓矫正器和牙弓夹板对牙颌外伤 4 9例患者进行牵引、复位、固定 ,观察比较其疗效。结果 :方丝弓矫正器治疗牙颌外伤 ,牙及颌骨复位精确 ,咬牙合关系恢复佳 ,并发症少。结论 :固定正畸技术治疗牙颌外伤 ,可获得良好的疗效 ,技术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口腔正畸联合修复治疗成人错颌畸形的临床效果及满意度。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40例成人错颌畸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20,口腔正畸治疗)与研究组(n=20,口腔正畸联合修复治疗)。比较两组的牙齿功能评分、舒适度与协调美观评分、修复效果、治疗满意度与治疗时间。结果治疗后,两组的语言功能、咀嚼功能、舒适度、协调美观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修复总有效率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治疗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治疗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口腔正畸联合修复治疗成人错颌畸形患者的效果显著,可提高治疗满意度,缩短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12.
背景:儿童锁骨骨折一般均不主张切开复位,因为厚韧的骨膜仍然完整,并由韧带附着。临床上常用双圈固定法和单纯悬吊法外固定,至于采用何种方法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目前尚无可靠的依据。 目的:比较单纯悬吊法与双圈固定法治疗儿童锁骨骨折的稳定性。 方法:2008年6月至2012年12月采用单纯悬吊法与双圈固定法治疗儿童锁骨骨折,17例采用单纯悬吊法,22例采用双圈固定法,定期行X射线检查,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及肩部功能。 结果与结论:单纯悬吊法17例患儿配合良好,骨折愈合良好;3例患儿骨折处断端1周后检查有分离,再次悬吊提高高度后1例恢复骨折处的接触,2例仍有分离,改为双圈固定法固定后,断端接触。双圈固定组22例患者均骨折愈合;5例患儿固定后,有骨折侧上肢神经血管受压的表现,松解后,3例缓解,2例改为单纯悬吊固定后,断端接触;腋下发红6例;早期睡眠困难4例;2例骨折处断端1周后检查有分离,再次调整松紧后,2例恢复骨折处的接触。结果显示2种疗法均不会造成外观畸形,骨折均愈合。单纯悬吊固定,操作简单,疗效可靠,儿童舒适易于接受,可早期功能锻炼,对组织损伤小,不会影响血运;双圈固定法外固定易压迫两侧腋下动脉及神经,出现双上肢肿胀、麻痛、皮肤发红,夜间睡眠不适,患儿舒适度差,不易接受。但是不管采用何种方法,1周后的复查以及远近端对线、骨折断端的接触很重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关节镜联合经皮微创锁定钢板固定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方法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手术治疗的74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治疗方法分组,其中行MIPPO术式者42例为MIPPO组(A组),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术式32例为普通切开复位组(B组)。结果A组较B组在切口长度、住院时间、愈合时间明显缩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虽然有所缩短,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1、2、3个月膝关节功能优良率明显高于B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时优良率A组高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有2例患者术后发生局部感染,换药治疗后痊愈,1例患者畸形愈合。A组患者术中及术后未发生明显并发症。结论关节镜联合经皮微创锁定钢板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手术创伤小、手术及住院时间短,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好,效果较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4.
背景: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手术治疗方式主要包括钢板内固定和外固定架,但2种治疗方法各有优缺点,哪种治疗更有利于患者的康复目前仍存在较大争议。 目的:通过Meta分析系统评价钢板内固定与外固定架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计算机和手工检索相关数据库和杂志,收集对比钢板内固定与外固定架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随机对照试验,提取文献数据及质量评价后,用RevMan5.2软件进行系统评价,比较2组治疗后握力、DASH评分、总的并发症、感染率、畸形愈合率、尺骨变异率等结局指标。 结果与结论:纳入9篇文献,患者共524例,内固定组286例,外固定组238例。钢板内固定与外固定支架相比,握力方面2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钢板内固定治疗后3个月及1年DASH评分较优,总的并发症较少,感染率较低,畸形愈合率较低,尺骨变异率较低。说明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疗效优于外固定架,以上结论需要更多大样本、双盲、高质量的随机对照研究加以论证。  相似文献   

15.
背景:三维测量技术有助于正畸医师更直观逼真、快捷、简便地对颌面畸形进行正确诊断、治疗设计、疗效预测及评价。目的:对各种三维测量技术在口腔正畸学中的应用进行综述。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CNKI和Medline数据库中1997/2010-01关于三维测量技术的文章,在标题和摘要中以三维测量技术;口腔正畸学;错畸形;颌面畸形或Three dimensional measurement technique;Orthodontic;Malocclusion;Facial defomity为检索词进行检索。选择文章内容与三维测量技术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相关,同一领域文献则选择近期发表或发表在权威杂志文章。初检得到145篇文献,根据纳入标准选择22篇文章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口腔正畸临床上对各种三维测量技术的关注和应用越来越多,三维测量技术在飞速发展并已在口腔正畸领域内有一定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
背景:Schazker Ⅴ、Ⅵ型骨折常造成交叉韧带、侧副韧带及半月板等部位的损伤,且塌陷移位严重,若仅采用一侧锁定钢板,则较难支撑及满意复位。目的:比较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与膝前正中切口锁定钢板内固定修复Schatzker 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后的效果及稳定性评价。方法:纳入76例Schazker 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分别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n=38)和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n=38)进行治疗,通过X射线正、侧位片评估骨折复位及愈合情况,并对胫骨平台内翻角、胫骨平台内侧后倾角进行生物力学测试。结果与结论: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组住院时间、内固定后开始负重时间显著少于锁定钢板内固定组(P〈0.05),但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0.05);关节强直、骨折延迟愈合、针道感染、骨折延迟愈合、膝内翻畸形多项并发症比较,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组显著少于锁定钢板内固定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0.05)。两组内固定松动断裂、膝关节不稳、切口感染、皮肤坏死、骨坏死及骨不愈合多项并发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0.05);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组内固定后Rasmussen分级明显优于锁定钢板内固定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说明治疗Schatzker 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的临床疗效优于膝前正中切口锁定钢板内固定,更具有生物力学上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闭合复位弹性髓内钉固定和经皮克氏针撬拨复位固定对儿童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桡骨颈骨折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克氏针组(n=40)和髓内钉组(n=42),比较2组围术期指标和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2组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髓内钉组手术时间为(33.69±4.45)min,长于克氏针组的(29.36±4.56)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骨折愈合优良率、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以及屈、伸、旋前、旋后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闭合复位弹性髓内钉固定和经皮克氏针撬拨复位固定治疗儿童桡骨颈骨折的疗效显著,均可改善患儿术后肘关节功能,但经皮克氏针撬拨复位固定治疗的手术时间较短。  相似文献   

18.
背景:转子间骨折主要有两种固定方式,一是髓外固定的钉板系统,以动力髋螺钉为代表;另一种是髓内固定的髓内钉系统,以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为代表。目的:比较动力髋螺钉与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01/2010-12山西省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58例。分别采用动力髋螺钉及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两种内固定方式置入治疗。结果与结论:动力髋螺钉组平均随访13个月,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组平均随访11个月。随访期内两组均达骨性愈合。置入内固定治疗后动力髋螺钉组完全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较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组延长(P〈0.05);末次随访时Parker-Palmer评分两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动力髋螺钉组主钉松动退出1例,钢板断裂1例;所有患者无伤口感染、内固定物切割、髋内翻等并发症出现,最终骨折愈合。提示两种内固定治疗转子间骨折均可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比动力髋螺钉内固定可更早负重,骨折愈合时间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颌面骨骨折钛板坚固内固定术后并发症类型、原因和防治措施。方法收集2003—2007年颌面骨骨折钛板坚固内固定24例术后并发症,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并发症主要表现为局部感染、错袷、皮肤黏膜压疮性破溃、神经损伤、钛板外露、牙损伤。结论掌握手术适应症,术前、术后适时辅以颏间结扎或辅以弹袷绷带固定,重视操作技术是防治颌面骨骨折钛板坚固内固定并发症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可调式外固定支具治疗第5掌骨颈骨折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54例第5掌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27例。A组行闭合复位交叉克氏针固定,B组行手法整复可调式外固定支具固定,比较两组末次随访第5掌指关节活动度和主观满意度。结果:随访4~10个月,两组患者第5掌指关节活动度(ROM)值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主观满意度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整复可调式外固定支具固定可为第5掌骨颈骨折提供可靠、有效的固定,有助于患者的早期功能恢复,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