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豚鼠内淋巴囊Na—K—ATP酶亚基异构体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豚鼠内淋巴囊组织中Na,K-ATP酶α、 β亚基各个异构体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分别采用免疫组化汉和原位杂交法观察豚鼠内淋巴囊组织 Na,K-ATP酶α和β亚基异构体的分布。结果 Na,K-ATP酶不同的亚基异构体在豚鼠内淋巴囊上皮细胞和上皮下组织的表达有差异。内淋巴囊上皮细胞的胞膜主要表达α1、β1和β2异构体,且β2表达较β1表达更强,上皮下组织细胞的胞膜则主要表达α1和α2异构体,且α1表达较α2表达强,而上皮细胞和上皮下组织中均未见有α3 异构体表达。结论 内淋巴囊组织的Na,K-ATP酶由不同亚基异构体组成,它们协同作用参与保持内耳内环境的稳定。  相似文献   

2.
豚鼠内耳Na,K-ATP酶α亚基异构体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 研究豚鼠内耳组织中Na,K-ATP酶α亚基三种异构体αl、α2、α3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用小鼠抗大鼠Na,K-ATP酶α亚基异构体特异性单克隆抗体,采用免疫组化SP法观察豚鼠耳蜗、半规管、椭圆囊及球囊组织中Na,K—ATP酶α亚基三种异构体的表达模式。结果 αl亚基异构体广泛分布于内耳组织的各个部位,特别是上皮细胞和螺旋神经节细胞中,α2和α3亚基异构体则主要分布于螺旋神经节细胞、Corti器及血管纹。结论 Na,K—ATP酶亚基异构体在内耳不同部位的表达差异表明不同的内耳细胞转运Na^ 和K^ 的能力不同,它们共同作用参与保持内耳内环境的稳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刺激性G蛋白(GS)和抑制性G蛋白(Gi)在内淋巴囊上皮的表达,为深入研究G蛋白的功能奠定基础。方法:查阅Gs和Gi的基因序列,自行设计并委托Gibco公司合成引物,应用RT-PCR和原位杂交法检测Gas和Gai mRNA在内淋巴囊上皮细胞的表达。结果:扩增的Gas和Gai片段长度分别为340bp和431bp;正常内淋巴囊上皮细胞内可见Gs和Gi的阳性颗粒。结论:正常豚鼠内淋巴囊上皮细胞存在Gas和Gai mRNA的表达;G蛋白在内淋巴囊的信号转导和离子通道调节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豚鼠耳蜗和内淋巴囊水通道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豚鼠耳蜗和内淋巴囊组织中水通道蛋白(aquaporin,AQP)不同亚型的定位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用兔抗大鼠AQP1、AQP2、AQP3、AQP4的多克隆抗体,采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相应AQP蛋白亚型在豚鼠耳蜗和内淋巴囊组织中的表达模式。结果 在耳蜗组织中,AQP1、4广泛分布于耳蜗的各个区域,如血管纹、螺旋韧带、Corti器、螺旋缘、螺旋神经节等,AQP3除了在血管纹表达呈弱阳性外,其余区域的表达与AQP1和AQP4相似,AQP2则仅表达于Reissner膜。在内淋巴囊组织中,AQP1、AQP3和AQP4在内淋巴囊上皮细胞和上皮下纤维组织均呈强阳性表达,只是AQP3的表达强度稍弱于AQP1和AQP4,而AQP2在内淋巴囊上皮细胞和上皮下组织均呈阴性表达。结论 水通道蛋白1、3、4以相似的方式广泛分布于豚鼠耳蜗和内淋巴囊组织中,而AQP2则仅表达于Reissner膜,提示不同亚型的AQP可能在不同区域协同作用参与内淋巴的调节,从而保持内耳内环境的稳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豚鼠耳蜗和内淋巴囊组织中上皮钠通道(epithelial sodium channel,ENaC)α、β、γ亚基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用兔抗大鼠ENaC α、β和γ亚基的多克隆抗体,采用免疫组化SP法观察豚鼠耳蜗和内淋巴囊组织中α、β、γ-ENaC的表达模式.另用α-ENaC cDNA质粒合成探针,原位杂交法检测豚鼠耳蜗和内淋巴囊组织中α-ENaC mRNA的表达.结果 免疫组化显示,在豚鼠耳蜗中,α-ENaC蛋白强烈表达于螺旋缘,而螺旋韧带、Corti器、Reissner膜等处的表达较弱;β-ENaC蛋白在螺旋韧带、螺旋缘和螺旋神经节、Corti器、Reissner膜等处的表达均呈弱阳性;γ-ENaC蛋白则在螺旋韧带的上半部、螺旋缘和螺旋神经节等处的表达呈强阳性,Corti器、Reissner膜等处也有阳性表达.三个亚基在血管纹中均呈阴性表达.在内淋巴囊中,α、β和γ亚基均较明显地表达于上皮细胞和上皮下纤维组织.原位杂交显示,α-ENaC mRNA除了表达于螺旋缘、螺旋韧带下部外,还表达于血管纹,而在内淋巴囊的上皮细胞和上皮下纤维组织也均呈阳性表达.结论 ENaC的各个亚基以不同的模式分布于豚鼠耳蜗和内淋巴囊的各个区域,形成功能性通道参与内淋巴的调节,从而保持内耳内环境的稳定.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进一步研究同肉淋巴囊上皮细胞Na^+,K^+-ATP酶不同β亚基的表达。方法 采用豚鼠内淋巴囊冰冻切片、原位杂交的方法检测Na^+,K^+-ATP酶不同β亚基mRNA在淋巴囊上皮细胞中的表达。结果 在内淋巴囊上皮细胞胞浆内可见Na^+,K^-ATP酶不同β亚基的阳性颗粒,β1亚基表达较弱,β2亚基表达较强。结论 结合其他报道,内淋巴囊上皮细胞具有多种亚基异构体组成的Na^+,K^+-ATP酶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建立豚鼠内淋巴囊快速取材方法,为了解其对内耳功能的影响提供活性良好的组织材料。方法将健康成年豚鼠在显微镜下经颅内进行活组织解剖,并用摄像系统记录解剖过程及结果,组织学验证结果。结果在豚鼠颅骨标本上准确定位内淋巴囊位置,并在显微镜下成功解剖出豚鼠内淋巴囊,组织学证实解剖位置为内淋巴囊。结论经颅内解剖豚鼠内淋巴囊是简单易行、准确可靠的快速取材方法。  相似文献   

9.
牟忠林  刘兆华陈剑 《耳鼻咽喉》2003,10(3):173-175,T001
目的:检测刺激性G蛋白(Gs)和抑制性G蛋白(Gi)在内淋巴囊上皮的表达,为深入研究G蛋白的功能奠定基础。方法:查阅Gs和Gi的基因序列,自行设计并委托Gibco公司合成引物,应用RT—PCR和原位杂交法检测Gas和GαimRNA在内淋巴囊上皮细胞的表达。结果:扩增的Gas和Gai片段长度分别为340bp和431bp;正常内淋巴囊上皮细胞内可见Gs和Gi的阳性颗粒。结论:正常豚鼠内淋巴囊上皮细胞存在Gas和GaimRNA的表达;G蛋白在内淋巴囊的信号转导和离子通道调节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了阐明内淋巴囊(EndolymphaticSac,ES)的缺血病变,本文将16只豚鼠ES供血动脉阻断,并在不同缺血时相对其病理损伤作光镜观察。结果:缺血早期ES上皮细胞混浊肿胀,气球样变,部分细胞崩解坏死,上皮下组织水肿出血;缺血中期上皮细胞萎缩变性,中间部皱褶带消失;缺血晚期上皮坏死区出现新生结缔组织及新骨,囊周缺血病变与Meniere病囊周病理改变相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豚鼠内淋巴管和内淋巴囊的表面超微结构特点。方法 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正常豚鼠内淋巴管和内淋巴囊的表面超微结构。结果 内淋巴管的管腔面光滑、平整,上皮细胞表面的微绒毛少且短。细胞间隐窝小而少。内淋巴囊近端部上皮细胞表面的微绒毛明显增多、变长,细胞间隐窝明显.偶尔可见细胞顶部的胞饮小泡。内淋巴囊的中间部腔面上皮突起,复合折叠形成褶皱,细胞间隐窝多而大,突向囊腔的细胞多,囊腔内充满细胞和细胞碎片。根据电子密度上皮细胞可分为亮细胞和暗细胞两型,其中暗细胞较多,两型细胞表面均有大量长的微绒毛。细胞顶部可见到较多的胞饮小泡。内淋巴囊远端部的结构与内淋巴管近似,腔面光滑,上皮褶皱小,无细胞间隐窝,上皮细胞以亮细胞为主,表面微绒毛少而短,几乎没有胞饮小泡。结论 内淋巴管及内淋巴囊各部分的结构存在明显的不同,各有特点,这种结构特点可能与其在内淋巴代谢中的不同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2.
本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探索了中间丝和S-100蛋白在豚鼠内淋巴囊上皮细胞的表达,结果表明:囊上皮细胞不仅具有上皮细胞特异的中间丝角蛋白阳性反应,还具有间胚叶组织特异的中间丝波形蛋白强阳性反应。两特性的共存可能与该上皮具有吸收和分泌双重功能有关。S-100蛋白强阳性反应表明此上皮细胞富含钙结合蛋白,可能与其调钙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3.
14.
为研究内淋巴管及内淋巴囊微血管分布模式,通过墨汁血管灌流技术和图像分析方法对10只豚鼠的颞骨(20侧)内淋巴管和内淋巴囊做全面观察分析。结果:①20侧颞骨中有17侧(85%)内淋巴管、内淋巴囊有脑膜后动脉和前庭后动脉两条供血来源,其余3侧(15%)则发现前庭后动脉缺如;②脑膜后动脉在内淋巴囊的分布频率明显高于前庭后动脉(P<0.01),但两者在内淋巴管的分布频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内淋巴管、内淋巴囊的血供来源及微血管分布模式存在一定的解剖差异,脑膜后动脉是内淋巴囊血管网的主体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进一步研究内淋巴囊上皮细胞Na ,K -ATP酶不同 β亚基的表达。方法 采用豚鼠内淋巴囊冰冻切片、原位杂交的方法检测Na ,K -ATP酶不同 β亚基mRNA在内淋巴囊上皮细胞中的表达。结果 在内淋巴囊上皮细胞胞浆内可见Na ,K -ATP酶不同 β亚基的阳性颗粒 ,β1亚基表达较弱 ,β2 亚基表达较强。结论 结合其他报道 ,内淋巴囊上皮细胞具有多种亚基异构体组成的Na ,K -ATP酶的表达 ,而结肠上皮、肾小管上皮的Na ,K -ATP酶几乎仅有α1β1型 ,提示其离子转运过程可能不同。  相似文献   

16.
豚鼠内淋巴管与内淋巴囊微血管模式及解剖差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内淋巴管及内淋巴囊微血管分布模式,通过墨汁血管灌流技术和图像分析方法对10只豚鼠的颞骨(20侧)内淋巴管和内淋巴囊做全面观察分析。结果:①20侧颞骨中有17侧(85%)内淋巴管、内淋巴囊有脑膜后动脉和前庭后动脉两条供血来源,其余3例(15%)则发现前庭后动脉缺如;②脑膜后动脉在内淋巴囊的分布频率明显高于前庭后动脉(P〈0.01),但两者在内淋巴管的分布频率无显著性(P〉0.05)。结论:内淋  相似文献   

17.
内淋巴积水与肉淋巴囊免疫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淋巴积水的发病机理不清。近些年业,许多学注意与内淋巴囊的局部免疫反应具有十分密切关系。本就有关资料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8.
水通道蛋白-1,3在豚鼠耳蜗及内淋巴囊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检测水通道蛋白(AQP)-1,3在豚鼠耳蜗及内淋巴囊中的表达情况。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及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豚鼠耳蜗及内淋巴囊中AQP-1,3的表达。结果:AQP-1主要表达于耳蜗螺旋韧带基底部、Corti器基底膜及鼓阶内侧上皮面及内淋巴囊上皮细胞下的基质组织中;AQP-3主要表达于血管纹、螺旋韧带、Corti器、螺旋神经节细胞及内淋巴囊的上皮细胞及其下的基质成分中。结论:AQP-1,3在豚鼠耳蜗及内淋巴囊中存在广泛表达,但其功能仍未明确。  相似文献   

19.
应用酶细胞化学技术和计算机图像分析,对豚鼠连续肌注庆大霉素(100mg·kg-1/d)2~15d后内淋巴囊上皮细胞和血管纹边缘细胞的Na+-K+-ATP酶活性变化进行了定量观察。结果发现,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用药2d后两类细胞的Na+-K+-ATP酶活性反应产物没有明显变化,但连续用药5d后二者的产物均明显减少,10d和15d仍呈继续轻微减少趋势。表明庆大霉素既可抑制血管纹边缘细胞Na+-K+-ATP酶活性,降低其分泌功能;同时也能抑制内淋巴囊上皮细胞的该酶活性,减弱其液体重吸收功能。  相似文献   

20.
豚鼠内淋巴囊碳酸酐酶组化分布测定和超微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组织化学、细胞化学结合图象分析,观察了豚鼠内淋巴囊(ES)碳酸酐酶(CAH)的分布和超微定位。结果发现:在ES的近侧部仅少数上皮细胞有阳性反应,中间部和远侧部的大多数上皮细胞着色;中间部和远侧部CAH阳性产物灰度值明显高于近侧部(P<0.01)。在ES上皮细胞的阳性产物主要位于内淋巴腔面细胞膜、微绒毛、细胞浆、侧膜皱褶和基侧膜皱褶处;表明CAH在调节内淋巴的容量、离子转运及内环境稳定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