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陈英 《广西医学》1999,21(2):213-215
检测72例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心室晚电位并测量同期心电图QT间期离散率,结果显示,VLP阳性组QTd显著高于VLP阴性组,提示QTd与VLP呈正相关,与心功能呈负相关,QTd与VLP结合可增加老年CAD心电不稳定预测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2.
心肌梗死(MI)伴复杂室性心律失常,尤其是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与心脏性猝死密切相关,本文分析了我院1993~1998年住院及门诊就医的52例MI的资料,探讨MI患者心室晚电位(VLP)与QT间期离散度(QTd)的相关性及与心律失常、心功能的关系。1...  相似文献   

3.
心室晚电位(VLP)对冠心病患者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预测价值已众所周知。12导联心电图QT离散度(QTd)及QTc离散度(QTcd)增大在冠心病患者是预测室性心律失常事件的有用指标。本文旨在探讨冠心病患者VLP与QTd、QTcd的关系。1 资料和方法1.1 病例选择 50例均系1996年4月~1999年4月在我院住院的冠心病患者,其中男42例,女8例,年龄52~84岁,平均(68±13)岁。按VLP结果分为VLP阳性组和VLP阴性组,每组各25例,除外有电解质紊乱、左束支或右束支传导阻滞、心房颤动、房扑和正在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患者。1.2 方法 VLP的检测,采用ER…  相似文献   

4.
检测72例老年冠心病(CAD)患者的心室晚电位(VLP)并测量同期心电图QT间期离散度(QTd),结果显示,VLP阳性组QTd显著高于VLP阴性组,提示QTd与VLP呈正相关,与心功能呈负相关,QTd与VLP结合可增加老年CAD心电不稳定预测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5.
24 h动态三导联同步记录并分析测定30例急性心肌梗塞(AMI)后7±4 d的Holter心室晚电位(HVLP)、心率变异性(HHRV)、R-R间期均值的标准差(SDNN)、QTc离散度(HQTcd)和室性心律失常(VA)、结果表明:HVLP阳性与阴性组的HQTcd差异有显著性(P<0.05)、SDNN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恶性室性心律失常(MVA)检出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HVLP与SDNN间无相关性、与HQTcd密切相关(r=0.68),HQTcd与SDNN间无相关性。提示:HVLP能提高对AMI后VLP阳性检出率,同时监测上述指标可提高对AMI后高危患者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6.
7.
8.
扩张型心肌病(DCM)是由心肌退行性、坏死性和纤维化病变引起心脏明显扩大,并累及传导系统,临床表现为以收缩功能障碍为主的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各种心律失常,易出现室性心律失常 (VA)及猝死。心室晚电位(VLP)和校正QT离散度(QTcd)是2种无创伤、简便可重复的检查手段,虽然二者概念和发生机理不同,却都有预测DCM出现VA及猝死的临床意义。本文对 106例DCM患者进行了治疗前后VLP、QTcd检查,通过分组对比分析,探讨在同一观察对象和同一段时间内二者的临床意义。1 资料与方法1. 1 病例选择 1997年 3月~2004年 5月先后在我院住院的D…  相似文献   

9.
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与QT间期离散度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较高 ,且为心源性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的研究表明 ,体表心电图 (ECG) QT间期离散度 (Q T dispersion,QTd)的增加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室速、室颤的发生有很高的预测价值 [1 ] 。本文对 5 0例冠心病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监测和常规心电图的 QTd测定分析 ,探讨其室性心律失常发生与 QTd的关系。1 资料与方法1 .1 对象 :1 997年 2月至 1 999年 2月在我院住院的冠心病患者 5 0例 ,男 31例 ,女 1 9例 ,平均年龄 (5 6 .2± 1 1 .0 )岁 ,符合 1 979年 WHO冠心病诊断标准。其中陈旧性心肌梗死 1 4例 ,不稳定型心绞…  相似文献   

10.
QT间期离散度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各种类型的心脏病均可发生心律失常,一旦出现恶性室性快速型心律失常,如治疗不及时或不得法,很易导致患猝死。因此,全世界各国的心脏病学都在致力于研究恶性室性快速型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并寻找有效的预防和治疗办法,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预测已成为心律失常学的一个重要课题。早在30a前就有许多实验研究显示室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QT离散度与室性心律失常(VA)及心室肥厚的关系。方法:运用同步十二导联心电图机检测114例有或无心室肥厚患的QT离散度及校正值(QTd、QTcd)。结果:VA检出率为28.95%;VA的QTd、QTcd与无心律失常有显性差异(P〈0.05);室上性心律失常的QTd、QTcd与无心律失常无显性差异(P〉0.05);114例中,心室肥厚或扩大患的QTd、QTcd与心室正常有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急性心肌梗塞 (AMI)后QT离散度 (QTd)的演变及其对快速室性心律失常的预测价值。方法 测量 34例AMI后患者不同时期和伴室性心律失常时的QTd ,并与健康对照组 (90名 )相比。结果 AMI后患者的QTd在急性期 (72± 18ms)明显大于亚急性期 (5 8± 17ms,P <0 .0 1) ,亚急性期大于陈旧期 (49± 2 1ms,P <0 .0 1) ,均明显大于对照组 (36± 10ms,P <0 .0 1)。陈旧期内心功能Ⅰ级、Ⅱ级者的QTd(36± 14ms,41± 15ms)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Ⅲ~Ⅳ级者的QTd(6 6± 2 0ms)明显延长 (P <0 .0 1)。 9例AMI伴室速 /室颤 (VT/VF)者的QTd(91± 18ms)显著长于急性期不伴VT/VF者 (70± 14ms,P <0 .0 1)。结论 AMI后 0~ 3天QTd显著延长 ,随梗塞愈合渐趋正常 ,QTd显著延长是预示危重室性心律失常的不良之兆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胺碘酮对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疗效及QT离散度的影响。方法:观察68例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服用胺碘酮的疗效及治疗前后QT离散度(QTd)的变化。结果:应用胺碘酮治疗后,室性心律失常明显减少,有效率88.86%;与治疗前比较,QTd显著性缩小(P〈0.01)。结论:胺碘酮能有效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并使患者QTd缩小,从而预防室颤和心源性猝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镁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QT离散度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高血压病患者左心室重量与QT离散度的相关关系。方法 根据超声心动图标准 ,将高血压病患者分为伴左心室肥厚与不伴左心室肥厚 2个亚组 ,分析其标准 1 2导联心电图 ,计算QT离散度 ,对比两个亚组的QT离散度 ,对左心室重量与QT离散度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QT离散度与左心室重量呈线性相关 (r =0 .3 ,P <0 .0 0 1 )。高血压病伴左心室肥厚组与不伴左心室肥厚组比较 ,前者QT离散度明显增大。高血压病患者左心室越重 ,QT离散度越大。结论 QT离散度与左心室重量存在线性相关 ,左心室肥厚 ,而不是高血压 ,导致QT离散度增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高原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LVH)与QT离散度(QTd)的关系。方法 采用12导联心电图同步描记及心脏超声检查等方法对31例高颞高血压并发LVH,22例高原高血压无LVH者及20例正常健康人的QTd、左室重量指数(LVMI)检测,并对高原高血压患者QTd与LVMI进行直线相关回归分析,各组间QTd进行t检验。结果 LVH组和非LVH组、正常对照组相比QTd显著增加,而非LVH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高原高血压患者QTd与LVMI呈正相关(r=0.7756,P〈0.01)。结论 高原高血压病患者QTd随着LVMI的增加而增加,而影响因素是LVH而不是血压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探讨QT离散度(QTd)在正常人及高血压病患者的意义。方法:观察120例正常人和81例高血压病人的QTd及相关指标并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正常人的QTd(39.94±12.13毫秒)小于高血压病组(44.05±16.66毫秒),结论:QTd是一项准确、无创评价心室复极状态的指标。高血压病病人的QTd的增大与心室负荷过重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体表心电图的QTd与接受 2 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检出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 :采用 12导同步心电图分析计算出QTmax、QTd、QTCmax、QTcd ,同时应用心电图仪记录室性心律失常发作情况。结果 :无室性早搏组、室早 <2 0 0次组 ,室早≥ 2 0 0次组病人的QTd、QTcd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QTd、QTcd与 2 4小时动态心电图中的良性心律失常发生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早期QT离散度(QTd)及溶栓治疗前后QTd,QTcd的变化,探讨其在AMI时室性心律失常预测及溶栓疗疗评定中意义。方法:测量98例AMI患者常规12导联心电图QT间期及其中40例经溶栓治疗者溶栓前后QT间期,计算其QTd及校正后的QT离散度,并设正常对照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