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县区设立献血屋或献血房车对无偿献血者招募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漯河市2016年6个县、区无偿献血招募情况进行统计,于2017年1月起陆续设立献血屋或献血房车,观察2017年以后无偿献血者招募情况,并分析献血屋或献血房车对无偿献血者招募的作用。结果:2016年县区无偿献血人数为25036人,初次无偿献血者9244人,2017年县区无偿献血人数为28158人,初次无偿献血者13888人,2017年初次无偿献血人数明显高于2016年;2017年各县区献血人次均多于2016年。结论:在县、区设立献血屋或献血房车有利于健全无偿献血机制,保障血液供应,引导人们积极加入到无偿献血者的行列,作为一项伟大的公益事业,需要社会的共同参与和支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阳江市无偿献血者献血认知及动机分析,为改善无偿献血管理策略,更好地服务于无偿献血招募工作,推广无偿献血工作全面良性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阳江市中心血站在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随机抽取24371例无偿献血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现场询问等多种方式,调查其对无偿献血的认知差异以及动机差异。结果:参加无偿献血的献血者以25~35岁年龄段(36.77%)的人为主,25~35岁年龄段的无偿献血者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无论单次献血还是多次献血的献血者主要目的均为献爱心,分别占比34.12%与53.68%;但多次献血者献爱心比例显著高于单次献血者,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次献血者其目的单纯(主要为奉献爱心以及有益健康),是较为稳定的献血队伍。多次献血者对献血知识了解人数比例显著高于单次献血者,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不少人对于献血可能造成身体影响认识有误,动机也多样化,认知、动机、态度会影响无偿献血的行为,加大对无偿献血安全知识的宣传与教育,深化无偿献血安全知识教育能对无偿献血产生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摘 要目的:调查顺德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特征及趋势变化,为献血者招募策略的调整、 制定提供数据基础,提高血液安全水平。 方法:选取 2014 年 1 月至 2020 年 12 月顺德地区 235416 例无偿献血人群血液标 本进行 HIV 筛查,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核酸检测技术进行检测,两种检测方法存在任何一项有反应性的血 液样本,均需送顺德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使用免疫印迹法进行确证实验。 结果:在 235416 例血液标本中,检出 HIV 确证 阳性标本 28 例,确证阳性率为 11.89/10 万。男性和女性分别有 27 例和 1 例,男性感染率(17.14/10 万)高于女性感染率 (1.28/10 万);首次献血者感染率(17.99/10 万)高于多次献血者感染率(8.19/10 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2014 年 1 月至 2020 年 12 月期间,同性(男男)传播途径比例整体呈上升趋势,总体比例为 46.43 %(13/28)。 结论:顺 德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中存在一定比例的 HIV 感染者,男性献血者、首次献血人群确证阳性率较高,为保障临床输血安全, 提倡血站在制定献血招募策略、无偿献血知识宣传时应结合当地情况,从低危人群中招募无偿献血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大连市无偿献血人群中HIV的感染情况及流行趋势,为安全输血和招募无偿献血者提供依据。方法:分别采用法国伯乐,厦门新创的两种试剂进行ELISA方法的检测,对1种或1种以上试剂呈阳性反应的标本做双孔复试,1孔及1孔以上呈阳性反应者送大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HIV中心实验室采用蛋白印迹方法进行确认。结果:2005—2010年共筛查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471999)份,初筛(548)例呈阳性,经确认阳性有(14)例。自2008年大连无偿献血人群中HIV感染呈上升趋势,并且主要集中在21-40岁的青壮年。结论:通过无偿献血的宣传和固定无偿献血志愿者的招募工作,建立固定的献血者队伍,实现临床用血主要来自固定无偿献血者的目标。加强实验室建设,提高血液检测水平,保证血液质量。减少HIV经血传播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无偿献血前后的信息咨询是献血者服务的一个重要方面,给献血者提供一个整洁、温馨的咨询氛围,有受过良好培训的专业人员、仪表端庄、语言文明、举止礼貌,是对献血者的人格尊重。一个血站的咨询招募人员,在某些环节失误或处理不当,就会损害血站的信誉,即造成献血事业的损失和机遇的丧失,更会失去献血者应有的信任,导致献血人群对血站的忠诚度的下降。无偿献血宣传导向模糊,公关策略不当,没有重点突出献血精英和广大献血者的示范作用,对科学、正确的献血观、健康观宣传、引导不力,致使社会上流传某些对献血的负面看法影响了血源的拓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分析5112名亲友互助献血者的心理需求.方法:对自愿到本中心参加互助献血的5112名亲友献血者进行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包括献血者的性别、年龄、职业等一般资料,以及互助献血者对献血的心理需求.结果:5112名被调查者中,男性多于女性(P<0.05),中老年多于青年或青壮年(P<0.01),农民工和大学生多于其它职业;在献血心理需求调查中,献血动机以亲情、友情和奉献爱心为主,显著多于其它原因(P<0.01),献血心理障碍是疼痛和恐惧感显著多于其它因素(P<0.01),献血者最希望得到的物品是公益物品和定制记念品(P<0.01),而献血者最重视的仍然是献血证或用血保证,其次是服务态度和耐心(P<0.01).结论:开展亲友互助献血有利于加强无偿献血知识宣传、招募更多的献血员、扩大无偿献血者队伍及建立起稳定的低危献血者人群,形成无偿献血管理的长效机制,有效缓解临床用血供需矛盾.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大连市无偿献血人群中HIv的感染情况及流行趋势,为安全输血和招募无偿献血者提供依据。方法分别采用法国伯乐,厦门新创的两种试剂进行ELISA方法的检测,对1种或1种以上试剂呈阳性反应的标本做双孔复试,1孔及1孔以上呈阳性反应者送大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HIV中心实验室采用蛋白印迹方法进行确认。结果2005—2010年共筛查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471999)份,初筛(548)例呈阳性,经确认阳性有(14)例。自2008年大连无偿献血人群HIV感染呈上升趋势,并且主要集中在21-40岁的青壮年。结论通过无偿献血的宣传和固定无偿献血志愿者的招募工作,建立固定的献血者队伍,实现临床用血主要来自固定无偿献血者的目标。加强实验室建设,提高血液检测水平,保证血液质量,减少HIV经血传播的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无偿献血者出现皮下淤血症状后再次献血的情况,研究有效护理措施给予临床干预,以提高再次献血率。方法:选取2011年06月-2014年06月无偿献血者8 100名。对所有献血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所有献血者中,共有50人次献血者表现出皮下淤血不良反应症状,不良反应发生概率为0.62%;未出现皮下淤血的8 050例献血者中,重复献血者2 599人次,所占百分比为32.29%;出现皮下淤血的50人次中,共包括9人次再次进行无偿献血,再次献血率为18.00%。在出现皮下淤血的50人次中,轻度皮下淤血进行再次献血比例为76.93%,中度以及重度皮下淤血再次献血比例为23.07%。结论:要求血站在实施人性化护理的过程中需要注重全面质量管理,针对献血者进行必要的个体化护理,对献血者进行必要的健康教育以及心理疏导,为献血者创建温馨舒适献血环境,针对表现出的不良反应进行有效处理,防止出现中度以及重度献血反应现象,并且做好献血后回访工作,有效保证献血者临床安全性,有效巩固志愿献血者队伍。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分析2556名亲友互助献血者的认知态度。方法:对自愿到本中心参加互助献血的2556名亲友献血者进行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包括献血者的性别、年龄、职业等一般资料,以及献血者对互助献血的认知态度。结果:2556名互助献血者中,男性显著多于女性(P0.05),中年人显著多于青壮年(P0.01),农民工、大学生显著多于公务员和城镇居民(P0.01);对献血的认知态度中,未参加过互助献血多的显著多于参加过互助献血的(P0.01),未接受过互助献血宣传的显著多于接受过互助献血宣传的(P0.05),不赞成互助献血的显著多于赞成互助献血的(P0.01),家人不赞成互助献血的显著少于赞成互助献血的(P0.05),认为献血耗材不安全者显著少于认为安全的(P0.01)。结论:我国无偿献血比例较低,主要与宣传教育不够、人口结构老化等因素有关,开展亲友互助献血有利于加强无偿献血知识宣传、招募更多的献血员、扩大无偿献血者队伍及建立起稳定的低危献血者人群,形成无偿献血管理的长效机制,有效缓解临床用血供需矛盾。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采取有效措施,减少血液报废。方法:统计2008年至2011年本市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不合格率。结果:不合格血液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阳性发生率最高,其次为梅毒螺旋抗体(抗-TP)、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人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结论:加强无偿献血前的健康征询,加强传染病预防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以提高人群的自我防范意识,降低人群的感染率,招募固定无偿献血队伍,提高检测水平,对献血者献血前进行ALT、HBsAg、TP快速筛查,合格后再献血。  相似文献   

11.
无偿献血工作是一项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公益性事业,是保证临床患者生命健康的一个主脉线。在献血招募工作中注重护理质量的提高可保证无偿献血护理质量,保留献血者和强化无偿献血应急保障的关键。提高护士的护理水平和能力,能够使献血者在舒适、安全的环境下完成满意的献血经历,也是巩固和发展无偿献血队伍的一项有力保障。近年来,作者对无偿献血的护理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同时参考相关文献资料,针对护理质量对无偿献血者招募工作的影响及有效的护理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为满足大学生群体无偿献血者奉献爱心给社会的心理要求,并在无偿献血工作掌握其心理特征,运用护理心理学知识为献血者提供全方位服务。提高无偿献血服务工作质量,减少献血反应,使献血满意度达到98%以上,使无偿献血事业呈现良好持续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颁布实施,献血模式已由有偿献血转化为无偿献血。在献血过程中,护理工作越来越显得重要,对献血者进行及时、正确的护理,不仅是对献血者精神上的安慰和体贴,也可减少或避免献血者不良反应的发生;同时,对于保留献血者,动员其再次献血及促进无偿献血事业工作的顺利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采血过程中“一针”成功率尤其重要,我院血站自2001年6月成立开始采供血工作以来,“一针”成功率达99%,笔者对“一针”失败进行了分析,现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昆山市无偿献血者的献血行为,为发展和建立固定的自愿无偿献血者提供决策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前来献血的1000名献血者进行调查。结果无偿献血中,流动人口552人,占65.1%,三次献血87人,占10.3%;流动人口献血者明显多于常住人口;83.5%的调查对象认为参加无偿献血是奉献爱心。结论根据调查结果,积极开展献血知识的宣传,加强与献血者的沟通和联系,以发展和建立一支的固定自愿无偿献血者队伍。  相似文献   

15.
随着《献血法》的实施,取缔了卖血制度,临床用血全部来自公民无偿献血,从根本上解决了医疗临床用血的质量和安全。如何转变观念,更好地为无偿献血者服务,是血站每个工作人员必须重视的问题。由于无偿献血人数的日益增多,初次献血者占绝大多数,他们当中有单位集体组织无偿献血者,也有自愿零散的无偿献血者。由于他们来自不同的工作岗位,文化素质也有明显的差异,对献血过程的认识存在不同的心理障碍,我们针对每位献血者不同的心理反应和存在的问题实施护理,以解除他们的心理障碍,维护他们的身心健康,使他们能够全心全意地、愉悦地、安全地完成献血任务,是推动无偿献血工作健康发展不可缺少的有效方法。随着我市无偿献血人数逐年快速地增长,笔者从2002年1月至2011年12月一直从事血液采集工作,现将近十年来在血液采集工作中,对初次献血者的接待和护理的经验,进行了如下总结。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无偿献血献血量、献血次数与献血反应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我市2013年3月~2015年5月10000例无偿献血者中出现献血反应的80例献血者作为观察对象,分析献血次数、献血量与献血反应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0000例无偿献血献血者中共有80例出现献血反应,发生率为0.80%;发生献血反应者中首次献血者占87.50%、重复献血者占1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52.50%献血反应者1次献血量为200~300mL者、47.50%献血反应者1次献血量为400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偿献血次数与献血反应呈负相关;而献血量与献血反应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无偿献血人群分布情况,探索适合于本地区无偿献血的宣传模式,为促进无偿献血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中心血站参加自愿无偿献血的献血者资料,进行献血人群结构分析。结果: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献血人群中男性多于女性;年龄在18~35岁和35~55岁两个年龄段无明显差异;民族分布特征以汉族为主;血型分布为O型A型B型AB型;职业分布以企事业职员为主;居住地以市区为主;文化程度无明显差异。结论:加强无偿献血的宣传工作,让更多人自愿加入到无偿献血队伍中,才能保证本地区的临床用血供应。  相似文献   

18.
无偿献血以来,每日前来献血者约100~120人次,工作量大,人员集中,由于献血者的个体差异和穿刺的顺利程度,献血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献血后静脉炎的发生约占0.8%,我站近年来采用赤小豆方患处湿敷,可迅速解除痛苦,效果良好,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无偿献血的现状进行分析,发现无偿献血团队招募的不足,并提出解决办法。方法:无偿献血委员会的建立和管理、实体会员单位的分情况管理、专业团队集体单位的建立与改善、对于社会管理义务人员的招募、时常开展联谊活动增进会员之间的情感、对于优秀管理人员进行评优评先。结果:通过各种形式的团队招募活动发现,血站医护人员采血技术及服务态度都较好,宣传不是很到位,人性化的关怀可以更好。结论:大学生当中开展献血教育的推广和知识普及,根据不同人群的血液需求,开展不同的个性化服务,充分在大学生中进行宣传。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无偿献血者发生不良反应原因及护理方案,以降低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方法:对2015年于东莞市中心血站某一辆献血车进行无偿献血8500例献血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献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其中初次献血人数4476人,重复献血人数4024人,发生献血不良反应人数共有42人,发生率0.49%。结论:应充分考虑不同原因造成的献血不良反应,积极应用相应护理措施,避免献血不良反应,推进献血工作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