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三七总皂苷(PNS)对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大鼠肾组织骨形成蛋白-7(BMP-7)及TGF-β1/Smads信号传导通路的影响。方法:将5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模型组、肾康注射液组(对照组)、PNS低剂量组(低剂量组)、PNS高剂量组(高剂量组),每组10只,除假手术组,其余各组用UUO法建立肾间质纤维化动物模型,术前1d起各组给予相应浓度和剂量的药物,术后第14天处死所有大鼠,检测大鼠血肌酐(Scr)和尿素氮(BUN)变化,梗阻侧肾组织行HE染色、PAS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变化并半定量计算肾小管损伤指数(TII),免疫组化法检测BMP-7、TGF-β1、Smad2、Smad7在肾组织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PNS和肾康注射液能明显降低UUO大鼠术后14dScr、BUN(P<0.05);对梗阻侧肾组织HE染色、PAS染色进行TII评分发现,2个试验组大鼠肾小管损伤指数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Masson染色观察发现,2个实验组大鼠肾小管间质病变明显轻于模型组;免疫组化法染色并对其灰度值测定发现,与模型组相比,2个试验组大鼠TGF-β1、Smad2在肾组织的表达下调(P<0.01),BMP-7、Smad7在肾脏组织的表达上调(P<0.01)。结论:PNS可能通过干预BMP-7/Smads/TGF-β1信号转导通路抑制了TGF-β1信号的细胞内转导,而起到抗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观察关木通相关肾小管间质肾病(GMT-TIN)肾小管间质内纤维化相关生长因子表达及细胞外基质(ECM)沉积的特点,探讨其纤维化病变发生与发展的有关环节。方法 22例GMT-TIN患者根据病理特点分为急性组8例、慢性轻型组8例和慢性重型组6例,对其纤维化程度进行半定量分析。应用免疫组化SP法观察肾活检组织标本中,肾小管间质内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纤连蛋白(FN)、IV型胶原、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和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β1)的表达情况。分析上述指标之间以及与纤维化病变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 (1)各组肾小管间质内均检测到高表达的α-SMA、FN和IV型胶原,随病变慢性化加重3者表达均明显增强,并与肾间质纤维化程度正相关(P<0.01)。(2)各组肾间质内均出现CTGF及TGF-β1表达,2者间显著正相关(r=O.771,P<0.0001),但在时相上存在一定差异。(3)肾间质内CTGF表达分别与FN及IV型胶原沉积正相关(r=0.6855和0.5964,P<0.01)、与纤维化病变程度正相关(r=0.4941,P<0.05)。结论(1)GMT-TIN肾间质内CTGF的高表达、CTGF与ECM沉积以及纤维化病变的相关性,提示其在GMT-TIN肾间质纤维化病变中起重要作用。(2)CTGF与TGF-β1的相关关系及2者表达时相的差异,进一步支持CTGF可能作为TGF-β1的下游效应因子在纤维化病变  相似文献   

3.
三七总苷对慢性肾衰竭大鼠肾损害防治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三七总苷(PNS)对慢性肾衰竭(CRF)大鼠肾损害的防治作用.方法:单侧肾切除加重复阿霉素注射的方法建立CRF大鼠模型,PNS对照组和PNS治疗组随即给予PNS 400 mg·kg-1·d-1灌胃,正常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每日给予生理盐水灌胃.4周后处死大鼠,采用日本岛津CL-72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Scr、BUN、SUA;采用瑞典AC100三分类血细胞分析仪检测Hb、RBC、HCT;肾组织HE染色后行光镜病理检查.结果:PNS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大鼠的一般情况、肾功能、贫血指标及肾组织病理均无统计学差异.模型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体重、生存率、RBC、Hb及HCT均显著降低(P<0.01),肾重量、24 h尿量、Scr、BUN及SUA均显著增高(P<0.01),肾小球及肾小管间质损害程度较重.PNS治疗组与模型对照组相比,生存率、RBC、Hb及HCT均显著提高(P<0.01),体重、肾重量及24 h尿量无统计学差异,Scr、BUN及SUA均显著降低(P<0.01),肾组织病理损害程度明显减轻.结论:PNS可减轻肾小球及肾小管间质损害,改善贫血,提高生存率,有望成为一种能够有效延缓慢性肾衰竭进展的中药.  相似文献   

4.
目的:初步探讨白细胞介素18(IL—18)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11例正常人及24例PNS患者血浆IL—18水平,同时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例正常肾组织和上述24例PNS患者肾组织IL—18的表达量。结果:PNS患者血浆IL—18水平与正常对照组IL较无统计学意义;而且各种病理类型间的差异也没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肾小球及肾小管—间质IL—18表达量却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不同病理类型PNS肾小球区IL—18表达量存在差异,以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PGN)表达量为最高,其次为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esPGN),而膜性肾病(MD)、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和轻微病变(MCD)的表达量则相对较低,并且肾小球区IL—18表达量与24h尿蛋白排泄量(24h UPQ)至正相关,与血浆白蛋白浓度(Alb)至负相关(r分别为0.669和-0.727,P均<0.01);肾小管—间质区IL—18表达量与小管—间质损害程度至正相关(r=0.484,P<0.05)。结论:肾组织IL—18高表达可能参与PNS的发病过程,而又可能以自分泌或/和旁分泌方式起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患者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的变化以及与病理类型、肾小管间质损伤程度、临床指标的关系. 方法 40例PNS患者按有无急性肾小管坏死(ATN)分急性肾损伤(AKI)组及非AKI组,按病理类型分微小病变型肾病(MCD)组、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sPGN)组、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组、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PGN)组、膜性肾病(MN)组;20例健康体检者及20例因肾肿瘤做肾切除术但远离肿瘤部位的正常肾组织作正常对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尿液NGAL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肾组织NGAL表达.结果 (1) AKI组患者血、尿NGAL水平及肾组织NGAL表达显著高于非AKI组及对照组(P<0.05).(2)MPGN组及FSGS组患者血、尿NGAL水平及肾组织NGAL表达显著高于其他病理类型组(P<0.05).(3)在肾小管间质发展至重度病变之前,随着肾小管间质损伤程度的加重,血、尿NGAL水平及肾组织NGAL表达逐渐升高;在肾小管间质发展至重度病变时,血NGAL水平及肾组织NGAL表达下降(P<0.05).(4)血、尿NGAL水平及肾组织NGAL表达与血肌酐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198、0.352、0.146,P值分别为0.048、0.000、0.028),与尿素氮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199、0.278、0.325,P值分别为0.043、0.000、0.019),与血白蛋白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384、-0.318、-0.259,P值分别为0.028、0.024、0.020),与尿渗透浓度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250、-0.256、-0.277,P值分别为0.012、0.027、0.002).结论 NGAL可作为预测PNS患者AKI的敏感指标,在一定程度下可用于评价肾小管间质病变程度及肾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中药肾疏宁对系膜增生性肾炎 (MsPGN )的肾小管间质损伤的影响。方法 :制作大鼠MsPGN模型。予肾疏宁治疗并以肾炎康复片为对照组 ,观察肾脏形态学及 2 4h尿蛋白定量。结果 :肾疏宁能明显减轻MsPGN大鼠的蛋白尿 ,减轻肾组织病理病变尤其是肾小管间质损伤 ,且对损伤的肾组织有修复作用。与模型组相比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与肾炎康复片组相比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与正常组相比 ,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肾疏宁能降低尿蛋白、保护肾功能、减轻MsPGN的肾小球病变及肾小管间质损伤。  相似文献   

7.
慢性马兜铃酸肾病患者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的研究   总被引:29,自引:3,他引:29  
目的探讨慢性马兜铃酸肾病。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与肾间质纤维化的关系。方法以慢性马兜铃酸肾病患者的肾组织为标本,作常规Masson染色化病理检查;用天狼星红组织化学(组化)染色检查胶原Ⅰ、Ⅲ表达;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查角蛋白(CK)、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波形蛋白(Vim)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对结果进行定量或半定量分析。结果 肾间质Masson染色纤维化面积及胶原Ⅰ、Ⅲ面积,与肾小管间质α-SMA及Vim阳性表达面积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肾小管CK阳性表达面积呈显著负相关(P<0.05);病变过程中健存肾小管TGF-β1表达明显增强。结论慢性马兜铃酸肾病患者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可转分化为肌成纤维细胞,参与肾间质纤维化,而这细胞转分化很可能与其自身高表达TGF-β1相关。  相似文献   

8.
载脂蛋白H在肾病综合征患儿肾组织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载脂蛋白H(ApoH)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患儿肾组织中的分布及表达变化,探讨其在PNS进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利用荧光定量RT-PCR和免疫组化检测78例不同病理类型的PNS患儿肾组织ApoH的mRNA及蛋白表达,并对肾组织中的肾小管损伤、间质炎症细胞浸润进行评分。肾活检前检测血白蛋白(Alb)、血脂、Scr、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尿蛋白定量。14例正常肾组织为对照。结果(1)正常和PNS患儿肾组织中均有ApoH蛋白表达,主要分布于皮质近肾小球的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正常及PNS患儿肾组织均有ApoHmRNA表达,且肾组织ApoH蛋白与mRNA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264,P<0.05,提示肾脏本身能够合成ApoH.(2)不同病理类型PNS患儿肾组织ApoHmRNA及蛋白表达存在差异,微小病变NS(MCNS)、膜性肾病(MN)组ApoH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4.95±0.40、4.73±0.60和12.06±2.04、12.35±0.61,与对照组(5.44±1.56和12.69±1.89)相比虽有减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sPGN)、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坏死(FSGS)组ApoH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3.30±0.28、2.82±0.36和10.13±3.09、10.12±1.02,明显低于MCNS、MN及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激素耐药组ApoHmRNA表达低于激素敏感组,分别为4.27±0.30、  相似文献   

9.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在肾活检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检测不同间质纤维化程度的肾活检组织中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CTGF)和α -平滑肌肌动蛋白(α -SMA)的表达 ,观察CTGF、α -SMA与肾间质纤维化程度和肾功能之间的关系 ,探讨CTGF在肾脏肌成纤维细胞形成中可能的作用。方法 :选取不同病因和类型的肾活检标本 4 5例 ,按常规进行染色 ,根据光镜下小管间质的病变分组。采用免疫组化方法 ,检测各组标本CTGF和α -SMA的表达 ,并将CTGF的表达、α -SMA的表达、间质纤维化程度和患者血肌酐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CTGF主要表达于肾小管上皮细胞和一些肾间质细胞胞浆 ,并且随间质病变的加重 ,表达量增加 ,范围增大 ;α-SMA在病变肾间质区域表达增强 ,一些管腔破坏和萎缩的肾小管上皮细胞也可见表达 ,阳性分布区域与CTGF相似。肾小管间质中CTGF、α -SMA表达量之间呈正相关 ,CTGF和α -SMA表达量与肾间质纤维化病变程度和患者血肌酐水平均呈正相关关系。结论 :CTGF可能通过促进间质中肌成纤维细胞的形成而参与肾间质纤维化的形成 ,CTGF的表达上调对肾脏疾病有预后价值  相似文献   

10.
肾小管上皮细胞表型转化与肾间质纤维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肾间质纤维化(renal interstitial fibrosis,RIF)几乎是所有各种肾脏疾病进展到终末期肾衰竭(end-stage renal distase,ESRD)的共同途径.近年来已经认识到无论是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或是肾血管及小管间质性疾病,肾功能的损害程度均与小管间质病变的程度密切相关,而与肾小球病理严重程度并不相关.肾小管间质病变程度是反映肾功能下降严重程度和判断预后最重要的指标.肾间质纤维化在人类肾脏疾病转归中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大鼠肾小管间质纤维化中肾小管上皮细胞表型转化的研究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0  
目的观察大鼠肾小管间质纤维化过程中,肾小管上皮细胞是否发生表型转化。方法以腺嘌呤150 mg·kg-1·d-1灌胃,连续17周,制作大鼠肾小管间质纤维化模型。采用光镜、透射电镜、偏振光显微镜及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观察病变肾组织的病理变化以及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表型转化情况。结果病变肾组织出现肾小管变性、萎缩和再生,肾间质淋巴和单核细胞浸润以及进行性肾间质纤维化等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典型的病变。偏振光显微镜观察发现,随着病变的进展,间质中以Ⅲ型和Ⅰ型胶原为主的大量胶原纤维增生,并逐渐加重。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损伤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处于萎缩和再生状态,随着病变的进展,小管上皮细胞内逐渐出现d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波形蛋白(vimentin)的阳性表达。透射电镜下可见肾小管上皮细胞内原纤维出现以及突破基底膜游离到肾间质中,并与肾间质中的间质细胞、胶原纤维相混合存在。结论在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发生过程中,受损并处于再生状态的肾小管上皮细胞有向肌成纤维细胞等间胚叶细胞转化并产生细胞外基质的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大鼠模型中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在肾小管间质中的表达部位、动态变化及其与肾小管问质损害的关系。方法 制备UUO大鼠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UUO术后第1、3、5、7、14天肾小管间质中TIMP-1、α-平滑肌肌动蛋白(SMA)、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单核巨噬细胞抗原(ED)-1的表达及其与输尿管梗阻后肾小管间质损害的关系。结果 UUO术后第1天肾间质可见少量TIMP-1表达细胞,第3~7天TIMP-1表达明显增加,主要表达于肾小管上皮细胞和肾间质。UUO术后第3天肾小管PCNA表达达高峰,随后下降,而肾间质PCNA水平于第7~14天仍较高。UUO术后第3天肾间质成纤维细胞及肾小管上皮细胞可检出α-SMA表达并随时间递增。α-SMA阳性面积与肾间质相对面积成正相关(r=0.924,p<0.01)。TIMP-1表达与间质相对面积(r=0.835,P<0.05)及α-SMA阳性面积(r=0.922,P<0.01)成正相关。结论 TIMP-1蛋白质于肾小管间质病变早期表达于肾小管间质,早于肾间质纤维化出现,其表达量与肾间质α-SMA表达及肾间质相对面积呈正相关并随病变进展逐渐增加。TIMP-1在肾小管上皮细胞和问质细胞的高表达及肾小管上皮细胞和间质细胞增殖可能参与介导UUO术后肾小管间质损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肾小球硬化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及间质成纤维细胞的表型转化情况及中药复方肾疏宁的作用。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模型组 +肾疏宁治疗组、模型组 +苯那普利治疗组。采用单侧肾切除并阿霉素尾静脉注射的方法建立大鼠肾小球硬化模型 ,8周末光镜及透射电镜观察肾组织病理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及间质成纤维细胞α -平滑肌肌动蛋白 (alphasmoothmuscleactin ,α -SMA)和转化生长因子 - β1(transforminggrowthfactorβ1,TGF - β1)表达情况 ,用计算机病理图像分析软件检测肾小管间质α -SMA和TGF - β1染色阳性相对面积 ,和肾间质纤维化相对面积。同时观察肾疏宁对肾小球硬化大鼠体重、尿蛋白、血总蛋白、白蛋白、尿素氮、肌酐的影响。结果 :假手术组大鼠肾小管间质α -SMA少量表达 ,TGF - β1微量表达 ,肾小球硬化模型组大鼠肾小管间质α-SMA明显阳性表达 (P <0 .0 1) ,TGF - β1显著阳性表达 (P <0 .0 1) ,肾小管间距加宽 ,肾间质纤维化和大量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 ,血白蛋白、总蛋白明显降低 (P <0 .0 1) ,尿蛋白、血尿素氮、肌酐明显升高(P <0 .0 1) ,肾疏宁治疗组和苯那普利治疗组 2 4h尿蛋白排泄量、血尿素氮、肌酐明显降低 (P <0 .0 1) ,肾小管间质  相似文献   

14.
保元健肾胶囊为主治疗慢性肾衰竭72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慢性肾衰竭 (CRF)是进行性进展的疾病 ,主要病理特征是肾小球硬化和肾间质纤维化。近年来研究发现 ,肾衰竭与肾小管间质病变的关系远较与肾小球病变的关系更为密切[1] 。因此 ,改善肾小管间质损害就可能起到延缓肾衰竭的作用。 1999年 1月~ 2 0 0 1年 12月 ,我们采用以保元健肾胶囊为主对 72例CRF患者进行了前瞻性治疗研究 ,观察肾功能 ,肾小管标志蛋白的改变 ,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 一般资料 所有患者均符合CRF诊断标准及分型[2 ] ,为住本院的CRF第 2期患者 ,即血肌酐 (Scr 186~4 4 2 μmol/L)。将 14 4例CRF…  相似文献   

15.
维甲酸抑制大鼠单侧输尿管梗阻模型肾间质纤维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维甲酸对大鼠单侧输尿管梗阻(UUO)模型肾间质纤维化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UUO模型前2d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每天给予10mg/kg全反式维甲酸或溶媒皮下注射。观察模型第3、7和12天肾小管损害百分比、肾间质纤维化程度、肾间质巨噬细胞数、肾间质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胶原Ⅲ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mRNA的表达。结果维甲酸显著减轻肾小管损害和肾间质纤维化(P<0.01)。治疗组肾间质巨噬细胞数和肾间质α-SMA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维甲酸显著抑制胶原Ⅲ和MCP-1mRNA表达(P<0.01)。结论维甲酸减少大鼠UUO模型肾间质巨噬细胞浸润、降低胶原Ⅲ和MCP-1mRNA表达、抑制α-SMA蛋白的表达,从而减轻肾间质纤维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狼疮性肾炎肾小管间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的表达特点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比较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微小病变型(MCD)和狼疮肾炎(LN)肾小管间质中TGF-β1和CTGF的表达及分布以及浸润细胞,α-平滑肌肌动蛋白(SMA)的表达特点。结果 TGF-β1及CTGF可不同程度地表达于LN的肾小球和肾小管间质,且较MCD的表达普遍增高,肾间质TGF-β1表达量与CTGF的表达量之间的相关系数r=0.5316,P=0.023。LN患者肾间质内CD3阳性细胞,CD68阳性细胞,PCNA阳性细胞以及α-SMA的表达明显高于MCD患者。α-SMA的表达程度与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程度存在正相关关系,r=0.436,P=0.032。结论 LN肾间质内TGF-β1和CTGF表达增高,可能与LN肾间质病变及炎性细胞的浸润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Wnt/β-catenin及其下游靶基因在IgA肾病中的表达,分析其与患者的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方法:根据肾小管间质病变程度分组,采用RT-PCR、Western blot和En Vision-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各组IgA肾病患者以及正常对照组患者肾活检组织中Wnt/β-catenin及其下游靶基因snail、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α-平滑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各组之间进行比较。结果:IgA肾病患者肾活检组织中β-catenin、snail、MMP-7、α-SMA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升高(P0.05)。β-catenin、snail在伴有轻度肾小管间质病变的IgA肾病患者肾活检组织中表达水平高于无肾小管间质病变的IgA肾病患者(P0.05),其后随着肾小管间质病变程度的加重逐渐下降。MMP-7、α-SMA在IgA肾病患者肾活检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肾小管间质病变的严重程度相一致。结论:Wnt/β-catenin及其下游靶基因在IgA肾病中表达异常,可能参与IgA肾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8.
核转录因子κB在肾间质纤维化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肾间质纤维化(renal interstitial fibrosis,RIF)是各种原因造成的肾小管及间质病变的最终结果,也是导致终末期肾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其进展过程中的主要病理特征是间质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细胞外基质(extra cellular matrix,ECM)的过度积聚.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 κB,NF-κB)作为具有多向性调节作用的核转录因子,调控一系列重要的免疫因子表达,参与肾组织损害及肾间质纤维化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19.
钠依赖二羧酸转运蛋白在IgA肾病患者肾组织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人钠依赖二羧酸转运蛋白(human Na~+/dicarboxylate cotransporter,NaDC)在IgA肾病患者肾组织内表达的变化,探讨其在IgA肾病进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34例IgA肾病肾活检标本依据病理改变程度分为5级,同时对肾小管间质病变进行半定量分析。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肾组织内NaDC1和NaDC3的表达变化,并与临床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随着IgA肾病病理改变程度的加重,肾小管间质病变亦加重。Ⅳ和Ⅴ级病变患者的24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和尿NAG酶均显著升高,尿渗透浓度显著下降(P<0.05)。NaDC1表达于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刷状缘上,与Ⅰ~Ⅲ级病例相比,Ⅳ和Ⅴ级病例中的NaDC1的表达减少,其中以Ⅴ级表达最少(P<0.05)。NaDC3表达于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基底侧膜上,与Ⅰ~Ⅱ级病例相比,Ⅱ~Ⅳ级病例中的NaDC3的表达增多,在Ⅴ级病例中,其表达显著减少(P<0.05)。肾小管NaDC1表达与尿NAG酶呈负相关(r=-0.627,P<0.05)。结论 钠依赖二羧酸转运蛋白的表达变化在IgA肾病进展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肾疏宁对肾小管间质损害大鼠FN、ColⅢ、PAI-1 mRNA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肾疏宁对肾小管间质损害大鼠FN、ColⅢ、PAI-1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在系膜增生性肾炎(MsPGN)模型基础上,延长造模时间至12~16周,使其自然发展成肾小管间质损害模型,观察肾疏宁对肾小管间质FN、ColⅢ、PAI-1mRNA表达的影响,并设苯那普利为阳性对照组。结果:第12~16周末,造模各组肾小管间质FN、ColⅢ、PAI-1mRNA表达量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肾疏宁组、苯那普利组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或P<0.01),第12周末,肾疏宁组与苯那普利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第16周末,肾疏宁组明显低于苯那普利组(P<0.01)。结论:肾疏宁能抑制细胞外基质的合成,促进其降解,从而保护肾小管间质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