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枫  徐志云  邹良建  梅举 《上海医学》2004,27(10):710-712
目的 比较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ABG)后应用双相正压气道通气 (BiPAP)模式和周期性同步强制式通气 (S IMV)模式对血流动力学和呼吸氧合参数的影响。方法  2 6例术前无其他合并症及手术顺利的CABG患者随机均分为先实施BiPAP模式组和先实施S IMV模式组 ,在术后早期镇静未醒情况下 ,分别在原有呼吸模式和改换相应呼吸模式的 1h后 ,以及再次更换回原有呼吸模式 1h后 ,监测血流动力学、血气分析及其他呼吸参数。结果 两组患者中 ,用BiPAP模式时气道吸气峰压均明显低于用S IMV模式 (P <0 .0 5 ) ,但血流动力学、血气分析及其他呼吸参数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与S IMV模式相比 ,BiPAP模式可显著降低气道吸气峰压 ,对血流动力学和血气无影响 ,这种模式在CABG术后应用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2.
双相正压通气模式在心脏术后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观察双相正压通气 (BIPAP)模式在心脏术后辅助呼吸患者中使用的安全性。方法 将 2 8例体外循环心脏术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 ,实施BIPAP模式组和周期性同步强制式通气 (SIMV)模式组 ,分别在原有呼吸模式和改换相应呼吸模式 1h后 ,以及再次更换回原来呼吸模式 1h后 ,监测血流动力学和气道参数指标。结果 BIPAP组气道吸气峰压 (Ppeak)明显低于SIMV组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其它参数指标之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BIPAP模式在心脏术后辅助呼吸的应用中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客观评价容积控制通气(VCV)辅用自动变流(Auto Flow)在冠脉旁路移植术后的应用价值. 方法:冠脉旁路移植术患者218例,术后早期予以机械通气,在清醒恢复自主呼吸后,给予VCV 中的同步间歇强制通气(SIMV) 压力支持(PS)模式,1 h后测定血气、呼吸力学及血流动力学参数;然后改为SIMV PS Auto Flow模式,1 h后重复测定血气、呼吸力学及血流动力学参数,比较上述两种模式下各参数的差异.结果:在SIMV PS模式基础上加用Auto Flow后, 能显著降低气道峰压和气道平均压 (P<0.01,P<0.05), 同时使气道阻力显著降低(P<0.05),肺顺应性显著增加(P<0.05);对分钟通气量无影响,对血气和血流动力学也无显著影响.结论:Auto Flow与VCV联合使用后, 在保证通气量的前提下不但能显著降低气道峰压和气道平均压, 还可以改善呼吸力学.  相似文献   

4.
双相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4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覃红梅  刘家朋  岳海斌 《广西医学》2007,29(12):1885-1886
目的 探讨双相气道正压通气(BIPAP)在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疗效.方法 对 40例ARDS采用BIPAP机械通气,观察治疗前后血气、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结果 治疗24 h后PaO2明显改善(P<0.05),心率减慢(P<0.05),血流动力学稳定.发生气压伤1例.29例(70.2%)治愈出院,11例死亡.结论 BIPAP不影响循环系统,肺损伤小,改善氧合,是治疗ARDS安全、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双相正压通气(biphasic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BIPAP)在心脏直视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心脏术后用面罩式BIPAP治疗患者30例,其中心源性肺水肿9例,过早拔管(8例)和意外拔管(4例)后气急并低氧血症12例,以及常规拔管后肺不张并低氧血症9例,设置吸气压力8~10 cmH2O(1 cmH2O=0.098 kPa),呼气压力5~8 cmH2O.9例心源性肺水肿患者在行BIPAP治疗的同时予以常规抗心衰治疗,治疗前后通过Swan-Ganz导管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并与常规抗心衰治疗组(9例)进行对比.结果:30例患者经治疗后2 h呼吸频率(RR)、心率(HR)显著减慢(P<0.05),呼吸困难缓解.血气提示PaO2、PaO2/FiO2和SatO2均显著提高(P<0.05),PaCO2显著降低(P<0.05),除2例意外拔管者和2例心源性肺水肿患者再次插管外,其余均经无创通气顺利过渡,免除了再次插管.9例心源性肺水肿患者治疗后心指数(CI)、每搏指数(SI)显著升高(P<0.05),体循环阻力(SVR)、肺动脉楔压(PAWP)显著降低(P<0.05),总有效率为9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33.3%(P<0.05).结论:在严格掌握应用指征的前提下,面罩式BIPAP用于心脏术后心源性肺水肿、肺不张并低氧血症的呼吸支持,以及撤除有创通气后的序贯通气是有效的和安全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双相气道正压通气在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随机将26例ARDS患者分为BIPAP组和IPPV组,分别行机械通气,BIPAP14例,IPPV12例,观察两组在治疗前、后24h、治疗1周后不同时段血气分析、呼吸力学、血流动力学变化及两组镇静剂用量和治疗情况的比较。结果:17例(65.4%)治愈出院,9例死亡。BIPAP组机械通气时间[(11±6.2)d对(19±8.5)d]和镇静剂用量显著低于IPPV组(P<0.05)。IPPV组RR、PIP均显著高于BIPAP组(P<0.05)。两组治疗24h后PaO2均比治疗前明显升高,BIPAP组改善更明显。两组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差异。结论:BIPAP人机协调好,肺损伤小,改善氧合,能有效、安全应用于治疗ARDS。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双相气道正压(BIPAP)通气模式与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疗效。方法:将26例ARDS患者随机分为BIPAP组和SIMV组行机械通气治疗,每组13例。每种模式通气6h,稳定后分别记录两组的呼吸力学指标(RR、Vte、PIP、Pmean、Crs)、氧动力学指标(PaCO2、PaO2、SaO2、PaO2/FiO2)和血流动力学指标(HR、CVP、ABPM)。结果:两组的呼吸力学指标:RR、PIP、PmeanBIPAP组低于SIMV组(P〈0.05),而CrsBIPAP组高于SIMV组(P〈0.05);氧动力学指标:PaO2、PaO2/FiO2BIPAP组高于SIMV组(P〈0.05);血流动力学指标:HR、CVP、ABPM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IPAP通气模式人机协同性好,肺损伤小,可改善氧合及呼吸力学效应,治疗ARDS优于SIMV。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与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模式联合气管内滴注凝血酶治疗新生儿肺出血的疗效。方法:将63例肺出血新生儿随机分为SIMV组(30例)和BIPAP组(33例),两组均同时采用气管内滴注注射血凝酶治疗,每种模式通气12 h,稳定后分别记录两组的呼吸力学指标RR、Vte、PIP(PEEPH)、Pmean、Crs、氧动力学指标Pa CO2、Pa O2、Sa O2、Pa O2/Fi O2;并比较两组患儿最终的病死率、肺出血停止平均时间、撤离呼吸机时间、镇静剂(咪达唑仑)使用总剂量(mg)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的呼吸力学指标:RR、PIP(PEEPH)和PmeanBIPAP组低于Sl MV组(P<0.05),而Crs BIPAP组高于SIMV组(P<0.05);氧动力学指标:Pa O2和Pa O2/Fi O2BIPAP组高于SIMV组(P<0.05);病死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出血停止平均时间、撤离呼吸机时间、镇静剂(咪达唑仑)使用总剂量BIPAP组均低于Sl MV组(P<0.05),BIPAP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Sl MV组(4.00%vs 31.82%,P<0.05)。结论:BIPAP通气模式人机协同性好;通过改善氧合及呼吸力学效应,有效防治肺出血,缩短病程,减少呼吸机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治疗新生儿肺出血优于SIMV。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定容模式下的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模式(SIMV)与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治疗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20年2月—2022年4月收治的8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机械通气不同模式分为SIMV组(n=37,SIMV模式)与BIPAP组(n=49,BIPAP模式)。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动脉血气指标、呼吸频率、心率、血压、生活质量及并发症。结果:治疗后,BIPAP组的总有效率为87.76%,明显高于SIMV组的70.27%(P<0.05)。两组治疗前后pH值、血压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PaCO2、呼吸频率、心率均较治疗前降低,PaO2较治疗前增高,且BIPAP组改善优于SIMV组(P<0.05)。两组治疗后呼吸症状、活动受限、疾病影响评分及SGRQ总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BIPAP组上述评分均明显低于SIMV组(P<0.05)。SIMV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0.81%,略高于BIPAP组的10.20%,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  相似文献   

10.
杨诚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2,18(12):1728-1730,1735
目的:探讨早期机械通气对急性中毒致呼吸衰竭患者呼吸力学和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2月~2012年5月于本院行早期机械通气治疗的24例患者为观察组,同期自主呼吸停止后进行机械通气治疗的24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2、12及24h的血气分析、呼吸力学和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2、12及24h的血气分析、呼吸力学和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善幅度均大于对照组,呈现持续改善的状态,且均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早期机械通气可显著改善急性中毒致呼吸衰竭患者的预后,有效改善患者呼吸力学和血流动力学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