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通过开展目标性监测,针对影响因素采取干预措施,探讨降低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的有效方法。方法对我院颅脑外科重症监护病房内2009年1—4月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了可能引起的因素并采取了相应的干预措施;并于2009年5月起进行目标性监测和干预,对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率进行前瞻性调查。结果2009年1—14月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为33.33%;2009年5月至2010年5月感染率为16.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52,P〈0.05)。结论开展目标性监测、建立监测系统、规范操作,并开展系列教育项目和现场干预,可以明显降低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吸痰用具对气管切开患者继发呼吸道感染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09年5月气管切开患者34例(下称第一阶段)与2009年6月至2010年5月气管切开患者30例(下称第二阶段)的资料,比较两阶段患者呼吸道感染致病菌及继发肺炎的差异。结果两阶段第1周感染多重耐药菌株(鲍曼不动杆菌、表皮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阶段第2周感染多重耐药菌株(鲍曼不动杆菌、表皮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阶段肺炎并发率明显低于第一阶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做好吸痰用具消毒隔离是降低气管切开患者肺部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重要环节之一。  相似文献   

3.
丁霞云  李玉娟 《护理研究》2009,23(9):2502-2504
心内直视术病人气管插管机械通气(MV)期间,由于内源性和外源性原因,常常导致呼吸道感染甚至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不但增加病人在ICU的停留时间,增加医疗费用,也增加病人发生院内感染的几率。随着心脏外科的发展,危重病人的增多,MV时间逐步延长,VAP的病人也相应增加。2007年1月-2008年6月对154例心内直视术后病人气管插管MV期间病原菌进行分析,并探讨其护理对策。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患者肺炎克雷伯菌(KP)肺部感染影响因素与耐药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22年5月我院神经外科100例气管切开术后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是否发生KP肺部感染对患者临床资料差异性进行比较,探讨患者KP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 气管切开时间,降钙素原(PCT),白蛋白水平,GCS评分,手术创伤,使用呼吸机对气管切开患者KP肺部感染有一定影响(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气管切开时间、白蛋白水平,GCS评分是气管切开患者KP肺部感染独立影响因素(P<0.05);KP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耐药率高,分别为100.00%、58.00%,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阿米卡星耐药率较低,分别为12.00%、14.00%、14.00%。结论 神经外科气管切开病人KP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有多种,临床应根据影响因素及药敏结果制定相应防治措施,以降低KP肺部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气管切开术是抢救危重病人的一种急救手术,上呼吸道梗阻和需要长期机械通气是危重病人施行气管切开术的经典临床指征[1],但易发生各种并发症,肺部感染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相似文献   

6.
孟新贺  韩美玲  张淑琴 《全科护理》2009,7(24):2197-2197
[目的]探讨固定气管插管的方法,避免气管插管意外脱管。[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法,将2007年1月-2007年6月共68例病人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固定方法固定气管插管,将2008年1月-2008年6共75例作为观察组,采用寸带加固气管插管,观察两组病人气管插管脱管例数。[结果]寸带加固气管插管方法使气管插管意外脱管率明显降低,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寸带加固气管插管方法优于常规固定方法,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护理对气管切开术后反复肺部感染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10月~2011年10月我科收治气管切开术后反复肺部感染患者23例作为观察组,选择2007年1月~2009年9月收治同类型患者21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综合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以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痰液量及肺啰音明显减少、消失时间,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时间以及痰菌培养转阴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气管切开术后反复肺部感染的患者实施综合康复护理可以保证有效排痰,保持气道通畅,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循证护理在脑卒中患者肺部感染预防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脑卒中肺部感染预防中的作用.方法:将2006年1月~2007年6月收治的18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07年7月~2009年1月收治的183例脑卒中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进行循证护理干预,包括有效翻身、呼吸道管理、加强营养等.比较两组肺部感染发生例数.结果:观察组肺部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脑卒中患者预防肺部感染中应用循证护理干预,能有效地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提高肺部感染的愈好率,改善脑卒中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9.
两种呼吸道湿化法对气管切开患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气管切开患者呼吸道内间断湿化法与输液泵持续湿化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11月至2009年5月某院行气管切开的患者50例,按住院病例单双号分为两组。实验组25例患者采用输液泵持续湿化,对照组25例患者采用呼吸道内间断湿化。比较两组患者痰痂形成、发生刺激性咳嗽、呼吸道黏膜出血及肺部感染情况。结果实验组痰痂形成、发生刺激性咳嗽、呼吸道黏膜出血的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肺部感染发生率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输液泵持续呼吸道湿化可以明显减少痰痂形成、刺激性咳嗽、呼吸道黏膜出血及肺部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杨磊 《全科护理》2013,11(9):805-806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室危重病人气管切开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和护理措施。[方法]对我院重症监护室2011年7月—2012年7月收治的50例气管切开肺部感染危重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50例气管切开肺部感染的危重病人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和护理,48例病人病情得到了好转,而后痊愈出院;2例病人病情恶化而死亡。[结论]用科学合理、有针对性的措施对重症监护室气管切开肺部感染危重病人进行治疗和护理对病人的康复痊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麻醉机全麻手术后患者肺部感染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麻醉机细菌污染与术后患者肺部感染情况。方法分析我院2006年10月至2009年10月间不同消毒处理后的麻醉机及其配件致病菌污染与使用其进行气管插管全麻术后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应用环氧乙烷消毒后的麻醉机及其配件进行全麻手术后的患者肺部感染率亦明显低于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方法。结论彻底对麻醉机及其配件进行规范消毒处理,对降低应用麻醉机全麻术后患者肺部感染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在食管癌手术病人中应用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将2010年1月-6月行食管癌手术的33例病人作为观察组,采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不留置胃肠减压管并早期肠内营养。将2009年5月-12月行食管癌手术的37例病人作为对照组,按传统方法术中放置胃肠减压管直至经口进食。比较两组病例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咽喉疼痛、恶心呕吐、切口感染、肺部感染、吻合口瘘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首次排气、排便时间提前,咽喉疼痛、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减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切口感染、肺部感染、吻合口瘘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癌手术后不留置胃肠减压管并早期肠内营养是安全可行的,有利于病人的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13.
吕晓  刘蓉  孙群 《中国临床研究》2014,(8):1016-1017
目的探讨新型气管切开防护罩在微量持续气道湿化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8年8月至2013年6月手术后合并肺部感染或ARDS引起肺功能不全造成气管切开患者5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23例和对照组27例。实验组患者采取气管切开防护罩微量持续湿化气道的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套管外口敷料覆盖并间断湿化方法。比较两组患者在痰痂形成、刺激性咳嗽、肺部感染及吸痰后5 min SpO2<95%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在痰痂形成、刺激性咳嗽、肺部感染及吸痰后5 min SpO2<95%的发生率均低于传统湿化(P均<0.05)。结论气管切开防护罩在微量持续气道湿化中有良好的湿化效果,能够有效防止异物进入气道、减少肺部及气管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丁霞云  李玉娟 《护理研究》2009,23(27):2502-2504
心内直视术病人气管插管机械通气(MV)期间,由于内源性和外源性原因,常常导致呼吸道感染甚至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不但增加病人在ICU的停留时间,增加医疗费用,也增加病人发生院内感染的几率.随着心脏外科的发展,危重病人的增多,MV时间逐步延长,VAP的病人也相应增加.2007年1月-2008年6月对154例心内直视术后病人气管插管MV期间病原菌进行分析,并探讨其护理对策.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中药雾化吸入联合护理干预在气管切开术后患者预防肺部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本院在2016年1月—2018年10月收治的64例气管切开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中药雾化吸入联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肺部感染发生率、气管拔管时间、肺部感染指数评分。结果观察组的肺部感染发生率为3.13%,低于对照组的25.00%(P0.05);观察组的气管拔管时间较对照组早,CPI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气管切开术后患者采用中药雾化吸入联合护理干预,可减少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缩短气管拔管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固定气管插管的方法,避免气管插管意外脱管.[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法,将2007年1月-2007年6月共68例病人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固定方法固定气管插管,将2008年1月-2008年6共75例作为观察组,采用寸带加固气管插管,观察两组病人气管插管脱管例教.[结果]寸带加固气管插管方法使气管插管意外脱管率明显降低,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寸带加固气管插管方法优于常规固定方法,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气囊上滞留物持续引流及定期冲洗对医院获得性肺炎(HAP)发病的影响。方法选我院重症监护室(ICU)2005年1月至2008年6月气管切开危重病人83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A组:气囊上滞留物持续引流组42例;B组:气囊上滞留物定期冲洗组41例。分别记录气管切开气道开放时间、发生HAP的时间、ICU住院天数,定期对口咽部气囊上滞留物和下呼吸道分泌物进行细菌学检测,记录患者每日吸痰量,气囊上滞留物的引流量和发生HAP的病例数。结果B组HAP发生率(34.0%)低于A组(60.0%),气囊上滞留物与下呼吸道病原体有一致性和相似的构成比。结论气囊上滞留物引流定期冲洗可以降低ICU气管切开危重病人院内感染肺炎发生率,减少气道开放时间,相应地也减少ICU的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8.
气管切开术后预防肺部感染的护理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管切开术是抢救危重患者的一种有效方法,上呼吸道梗阻和需要长期机械通气是施行气管切开术的经典临床指征。但气管切开术后易发生多种并发症,肺部感染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有文献报道其发生率为64.06%,病死率为28.13%。为了减少肺部感染并发症的发生,近年来,广大的护理同仁对气管切开术后患者护理措施进行了研究与改进。现将气管切开术后防止肺部感染的护理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危重病人的机械通气护理管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我科收治的126例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26例患者治愈好转118例,死亡8例.结论:早期建立人工气道,加强气管插管、呼吸机管理,保持呼吸道通畅,重视基础护理,控制外源性感染等有助于提高危重病人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赵俊环 《护理研究》2004,18(1):48-49
有机磷中毒合并急性呼吸衰竭病人 ,均给予紧急气管插管 ,应用呼吸机辅助呼吸。而病人由于病情危重 ,咳嗽反射能力下降 ,排痰无力 ,分泌物易坠积肺底 ,另外气管插管破坏了气道正常的防御功能 ,和各种侵入性操作造成的气道污染等 ,这些综合因素使肺部的感染发生率增加。文献报道重症病房气管插管的肺部感染率高达 85 .7% [1] 。为了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和降低气管插管病人肺部感染的发生率 ,对本科收治的 3 6例急性有机磷中毒后气管插管的病人 ,在全身应用抗生素的基础上 ,常规气道内局部应用抗菌、消炎药物 ,观察对防治肺部感染的效果 ,现报告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