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建立兔不同部位单核/巨噬细胞(Mφ)的分离、培养和鉴定的方法,并在体外培养情况下研究其形态、生长特性及生理功能的差异.方法:6只健康新西兰兔以Fi-coil-Hypaque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MO),以灌洗法分离肺泡巨噬细胞(AM)和腹腔巨噬细胞(PM),以酶消化法十Percoll密度梯度法分离肝脏枯否氏细胞(KC).在光镜和透射电镜下观察形态学及微观结构的差异,采用墨汁吞噬试验及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分别测定吞噬功能和表型的表达情况.结果:同一个体来源的4个部位贴壁细胞具有单核/巨噬细胞的形态学特征及免疫表型,有较强的吞噬能力,且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墨汁吞噬功能:AM > PM,KC > Mo,MAC387表达:KC > AM > PM > Mo.结论:同一个体不同部位兔单核/巨噬细胞的功能及表型存在异质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胶原样结构巨噬细胞受体(MARCO)在细菌脂蛋白(BLP)耐受巨噬细胞吞噬能力增强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分离、分化和培养骨髓来源的巨噬细胞(BMDMs),并制备BLP耐受细胞;利用流式细胞术和荧光显微镜检测并比较BLP耐受与非耐受细胞吞噬细菌的能力,同时用流式细胞术和qPCR检测BLP耐受对MARCO蛋白及mRNA表达的影响;进一步利用小干扰RNA下调MARCO表达,通过流式细胞术及荧光技术探讨MARCO对BLP耐受巨噬细胞吞噬能力的影响。结果:BLP耐受巨噬细胞吞噬细菌的量较非耐受巨噬细胞明显增加(P0.05);同时BLP耐受巨噬细胞膜表面MARCO蛋白表达水平较非耐受细胞明显升高,并且在细菌刺激后进一步增加,MARCO的mRNA水平变化与蛋白水平变化一致;下调MARCO表达后,BLP耐受巨噬细胞对细菌的吞噬能力明显下降,提示BLP耐受巨噬细胞吞噬能力增强与巨噬细胞膜表面MARCO蛋白的表达上调有关。结论:BLP耐受通过上调巨噬细胞膜表面MARCO蛋白的表达,增强其对细菌的吞噬能力。  相似文献   

3.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对巨噬细胞吞噬能力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近期台湾地区食品及饮料中添加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的安全问题受到广泛关注,已有研究证实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能影响人类生殖系统发育,但其对人体免疫系统影响尚不清楚。本文研究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对巨噬细胞吞噬能力的影响,以期揭示其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方法:使用不同浓度邻苯二甲酸二丁酯体外处理小鼠腹腔巨噬细胞24小时,然后进行巨噬细胞对细菌E.coli以及诱导凋亡的小鼠胸腺细胞的吞噬实验,并检测其吞噬率和吞噬指数,从而评价其对巨噬细胞吞噬能力的影响。用流式细胞仪检测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对巨噬细胞表面吞噬相关分子CD11b、CD54、CD36、TLR4和CD64的影响;利用siRNA技术对吞噬相关受体CD36进行表达干扰,验证其在邻苯二甲酸二丁酯抑制巨噬细胞吞噬能力中的作用。结果:经过24小时体外处理,不同浓度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对巨噬细胞吞噬能力均有抑制作用,并且具有剂量依赖性。此外,邻苯二甲酸二丁酯能显著降低巨噬细胞清道夫受体CD36的表达。结论:研究结果证实邻苯二甲酸二丁酯通过降低细胞膜表面CD36表达从而抑制巨噬细胞吞噬能力。  相似文献   

4.
透明质酸 (hyaluronan ,HA)是一种主要的细胞外基质成分 ,炎症及肿瘤等病理情况下含量明显增多。HA一方面通过其粘弹性作用在细胞周围形成网状屏障 ,从而限制巨噬细胞的吞噬活动 ;而另一方面当HA与巨噬细胞表面HA结合受体CD4 4和RHAMM结合时 ,可引起巨噬细胞内细胞骨架的重组并激活细胞内一系列信号转导过程 ,从而促进巨噬细胞对凋亡细胞等的吞噬。  相似文献   

5.
肝脏非实质细胞(NPC)是近年来肝脏疾病研究中比较活跃的领域之一。国际上已先后召开了3次有关NPC的座谈会。大量的研究表明Kupffer氏细胞(KC)是NPC的重要成员,它组成了体内最大的巨噬细胞(Mφ)群,在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但是有关KC与肝癌的关系,我们尚未见国内外系统报道。为了进一步研究肝癌发生过程中KC的改变,我们采用印度墨汁吞噬法,在光镜和电镜下观察了二乙基亚硝胺(DEN)  相似文献   

6.
目的 :单核细胞粘附血管内膜 ,向内膜下迁移、分化成为巨噬细胞 ,巨噬细胞吞噬大量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 (ox -LDL)形成泡沫细胞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步骤。CD36属于B族清道夫受体 (classBscavengerreceptor) ,是一种功能多样的细胞表面受体 ,ox -LDL孵育单核细胞系U937细胞形成泡沫化细胞过程中有CD36和p5 3基因表达增高 ,巨噬细胞对ox -LDL的吞噬有 4 0 %是由CD36介导。研究单核细胞向巨噬细胞分化和CD36的表达调控机制 ,对于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 :①U937细胞培养及同步化处理 :人髓系白…  相似文献   

7.
小鼠腹腔巨噬细胞Fc受体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不同免疫水平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作了 EA-花环试验。发现Fc受体功能在昆明杂交系小鼠比近交系C_(57)BL 的同年龄小鼠活跃,而在C_(57)BL系小鼠中,年青动物的Fc受体功能又较老年鼠强,从而证明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Fc受体功能状态可随机体的免疫水平变化而发生改变,因此,对巨噬细胞 Fc受体的观察可作为衡量机体免疫水平的实验指标之一。 当小鼠腹腔巨噬细胞被厌氧棒状杆菌菌苗激活后,发现其 EA-花环形成百分率明显上升,而且吞噬活性也明显增强,尤其是在抗体调理吞噬反应中,还表现出单位细胞吞噬能力的显著提高,这说明菌苗激活的巨噬细胞可促进其表面 Fc 受体的功能,进而使巨噬细胞在调理吞噬反应中变得更为活跃。由此可见,提高巨噬细胞 Fc 受体的功能,对其功能的发挥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研究小鼠小肠派伊尔结巨噬细胞吸附乳杆菌及其与乳杆菌免疫调节作用之间的关系,可以为免疫调节性乳杆菌或活菌疫苗载体的筛选提供理论依据。提取了小鼠小肠派伊尔结(PP)巨噬细胞,研究其吸附9株乳杆菌的性能。结果发现,PP巨噬细胞吸附不同乳杆菌的能力差别很大,其中PP巨噬细胞对植物乳杆菌Lp6(L.plantarumLp6)有最强的吸附性能。用中性红吞噬法测定了不同乳杆菌对PP巨噬细胞吞噬活性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乳杆菌对巨噬细胞吞噬活性的增强作用与PP巨噬细胞吸附它们的能力有正相关关系。9株乳杆菌的细胞表面物理化学性质和其巨噬细胞吸附性之间没有直接关系,植物乳杆菌Lp6细胞表面的甘露糖特异性凝集素参与了PP巨噬细胞吸附该细菌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生长抑素(SS)和血管活性肠肽(VIP)是两种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神经肽,在胃肠道内含量丰富,近年来研究发现,在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的表面有SS和VIP的特异性受体,它们对免疫的调节作用日益受到重视。本实验的目的是观察SS和VIP对体外培养的腹腔巨噬细胞吞噬能力的影响和对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调节作用。方法:1巨噬细胞吞噬中性红后,溶解细胞,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光密度,反映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2巨噬细胞与45Ca共同培养后,用液体闪烁计数测定其放射性,来反映巨噬细胞内Ca2+的浓度;3Fluo-3/AM作为荧光探针,应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巨噬细…  相似文献   

10.
目的克隆小鼠信号调节蛋白α(SIRPα)胞外段基因(mSIRPα)并构建其原核表达载体,实现蛋白的可溶性表达后,研究mSIRPα~(ext)在肿瘤免疫调节中的作用。方法利用小鼠淋巴结来源的cDNA扩增mSIRPαext基因,并进一步构建pET32a-SIRPα~(ext)原核表达载体。在实现含有硫氧还蛋白(Trx)标签的重组Trx-mSIRPα~(ext)融合蛋白可溶性表达后,培养小鼠骨髓来源单核细胞并诱导其向巨噬细胞分化,接着将巨噬细胞与羟基荧光素二醋酸盐琥珀酰亚胺脂(CFSE)标记的L1210白血病细胞共培养,在共培养体系中添加Trx-mSIRPα~(ext)蛋白及Trx对照蛋白,通过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和共聚焦显微镜观察重组蛋白在巨噬细胞吞噬肿瘤细胞中的作用。结果获得纯化的可溶性Trx-mSIRPα~(ext)蛋白,利用体外吞噬实验证明该蛋白可增强巨噬细胞对小鼠L1210白血病细胞的吞噬作用。结论原核表达的Trx-mSIRPα~(ext)蛋白可有效提高巨噬细胞对白血病细胞的吞噬作用,从而发挥抗肿瘤免疫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调衡方多糖对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探讨其多糖对巨噬细胞吞噬作用的免疫调节机制。方法依照中药多糖的制备方法从调衡方中提取粗多糖;从小鼠腹腔分离提取并培养巨噬细胞;(500、200、10)μg/m L调衡方多糖处理巨噬细胞48 h,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活细胞的形态,墨汁吞噬实验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吞噬实验观察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酶细胞化学染色观察巨噬细胞胞内酸性磷酸酶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500、200、10)μg/m L调衡方多糖处理巨噬细胞后,巨噬细胞体积显著增大,对墨汁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吞噬能力均显著提高,酸性磷酸酶的活性也明显增强,并与多糖浓度呈正相关。结论调衡方多糖能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并提高细胞内酸性磷酸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ESC)来源的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对骨髓巨噬细胞的增殖、吞噬及分泌细胞因子的影响,为探讨NSCs 免疫调节及在重大疾病中的应用做铺垫。方法:培养骨髓巨噬细胞,收集胚胎干细胞来源NSCs(ESC-NSCs)的上清液处理巨噬细胞,然后利用磺酰罗丹明B(Sulforhodamine B,SRB)法检测增殖情况;利用红荧光beads 检测吞噬能力;ELISA 法检各组TNF 和IL-1 表达情况。结果:成功从ESC 获得具有NSCs 特征的细胞。对照组、NSC 组巨噬细胞增殖率分别为100%、(126.29±5.41)%,beads 吞噬率分别为(70.23±2.57)%、(90.32±8.49)%。相比对照组,NSC 组巨噬细胞TNF 和IL-1茁含量下降(P<0.05)。结论:ESC 来源的NSCs 具有促进骨髓巨噬细胞增殖及增强其吞噬能力,并抑制其炎性因子分泌,为NSCs 免疫调节作用提供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内脏利什曼原虫主要寄生在巨噬细胞系统的单核吞噬细胞内,在一般情况下其无鞭毛期能抵抗巨噬细胞的杀灭作用。 为了观察经杜氏利什曼原虫免疫后的小鼠其巨噬细胞的作用,我们采用了CFW纯系小鼠,经不同免疫方法于免疫后不同时间观察了体外培养中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实验采用的巨噬细胞与杜氏利什曼原虫前鞭毛期的比例为1:4。从每24小时吞噬功能的结果表明,经利什曼鞭毛体纯抗原免疫及福氏佐剂加利什曼抗原免疫的两组小鼠,均以免疫后3周的吞噬率最高,分别为72%及96%;两组吞噬指数的均值±SD(4.46±1.72,6.99±4.36)亦较正常组小鼠(1.68±1.25,1.72±1.15)为高,并具有显著差异(P<0.05)。提示了特异性抗原以及与佐剂合并具有对吞噬功能的激活作用。实验并观察了巨噬细胞内利什曼原虫无鞭毛期的活力作用,从吞噬原虫后20小时开始至 144小时,正常小鼠巨噬细胞内的无鞭毛期再经三恩氏培养基培养后均能恢复为前鞭毛期,而经免疫小鼠巨噬细胞内的利什曼原虫无鞭毛期在72小时后即消失活力。 另外,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利什曼原虫的动态亦作了仔细观察。 实验结果说明了经过免疫的小鼠,由于被淋巴细胞激活后的巨噬细胞能杀死利什曼原虫,巨噬细胞在宿主对感染应答中是一个重要部分,对于探索黑热病的免疫机理具有一  相似文献   

14.
巨噬细胞,作为机体的专职高效吞噬细胞,在凋亡细胞的清除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进而对凋亡细胞诱导的免疫反应也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机体产生的自身抗原由巨噬细胞吞噬后向抗原特异性T细胞的提呈在免疫应答或维持自身免疫耐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相反,凋亡细胞的吞噬通路异常则有可能导致系统性或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本文综述了巨噬细胞吞噬凋亡细胞之后对机体免疫调节的影响,特别是凋亡细胞被吞噬之后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与免疫耐受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硒肽Se-Zn Cu-65P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能力与NO和H2O2分泌水平的影响。方法以不同剂量的具有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双抗氧化酶活性的硒肽Se-Zn Cu-65P作用于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培养24 h,采用MTT法检测巨噬细胞的相对活力,中性红摄入法检测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硝酸还原酶法测定NO分泌水平,钼酸铵比色法测定H2O2分泌水平。结果 Se-Zn Cu-65P单独作用于巨噬细胞时,可增强细胞的相对活力,却不影响细胞的吞噬能力;能降低巨噬细胞分泌H2O2的水平,而不能抑制NO的分泌。而LPS诱导的巨噬细胞吞噬能力增强,同时NO和H2O2的水平也显著上升。当Se-Zn Cu-65P作用于LPS诱导的巨噬细胞时,细胞的吞噬能力进一步增强,细胞NO和H2O2的水平却显著降低。结论 Se-Zn Cu-65P能有效提高LPS诱导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相对活力,增强细胞的吞噬能力,降低NO和H2O2的分泌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活细胞标记和流式细胞术的联合应用,建立一种方法研究体外巨噬细胞的吞噬活性。方法:研究采用活细胞示踪染料CFSE标记对照组巨噬细胞,对未标记CFSE的细胞使用免疫刺激剂LPS处理,两组细胞混匀后与预先超声处理过的Alexa594标记的大肠杆菌孵育,在一个体系中完成吞噬过程,流式细胞术检测双荧光信号来评价对照组细胞和LPS处理后细胞的吞噬活性。结果:对照组和LPS处理组巨噬细胞的吞噬率分别为48.6%和62.3%,LPS处理后巨噬细胞的吞噬活性明显升高,与文献报道一致。实验表明,通过活细胞标记区分,在同一体系中完成LPS处理和未处理细胞的吞噬活性检测是非常可行的。也正因为待比较吞噬活性的两组细胞处在同一个吞噬环境中,吞噬率反映的吞噬活性更为准确。结论:本研究应用活细胞标记和流式细胞术,成功建立了一种实现体外处理的巨噬细胞吞噬活性的检测方法,简便、准确、可信度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气道上皮细胞对巨噬细胞表型和吞噬活性的影响及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作用。方法:将不同浓度(0、100、200、400和800μmol/L)氯化钴(CoCl_2)处理或转染HIF-1αsi RNA的人支气管上皮(HBE)细胞与12-肉豆蔻酸13-乙酸佛波酯(PMA)诱导人单核细胞系THP-1分化的巨噬细胞共培养,RT-qPCR检测HBE细胞HIF-1α的m RNA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巨噬细胞表面标志物的表达及对大肠杆菌的吞噬率。结果:CoCl_2浓度依赖性增加HBE细胞HIF-1α的m RNA表达,8 h为峰值,同时CoCl_2处理的HBE细胞也增加共培养的巨噬细胞CCL3、CD163、CD206和CCL18荧光强度比率,800μmol/L处理的HBE细胞作用最强;共培养8 h和12 h的巨噬细胞CCL3荧光强度比率增加最明显,而共培养24 h的巨噬细胞CD163、CD206和CCL18荧光强度比率上升更明显。转染HIF-1α-Homo-488 si RNA的HBE细胞对巨噬细胞CCL3、CD163、CD206和CCL18的刺激作用明显减弱。与不同浓度CoCl_2处理的HBE细胞共培养24 h的巨噬细胞对大肠杆菌的吞噬率最初(60 min以前)均呈不同的上升趋势,其后吞噬率均降低。相对于正常HBE细胞共培养组,400和800μmol/L刺激组在各时点的吞噬率均降低,其中800μmol/L刺激组降低最明显。结论:低氧环境下气道上皮细胞早期增强巨噬细胞向M1优势转化,而长期低氧作用的气道上皮细胞抑制巨噬细胞吞噬作用并向M2优势转化,HIF-1α可能是这些过程的重要介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本课题组酶解制备的主要含3-7聚合度壳寡糖(COS)对机体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利用本课题组分离的高活性壳聚糖酶通过酶水解法制备壳寡糖,HPLC法对壳寡糖的成分进行鉴定,并用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将壳寡糖进行荧光标记得到FITC-COS,研究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对壳寡糖的吞噬作用及其与Toll样受体4(TLR4)的关系,进一步研究了不同浓度壳寡糖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增殖,吞噬中性红能力及分泌TNF-α能力的影响,并对小鼠灌胃不同剂量的壳寡糖,研究了壳寡糖对小鼠血清IgG和IgM含量及小鼠胸腺、脾脏指数的影响。结果:HPLC分析结果显示壳聚糖酶水解法制备的COS主要为3-7单糖聚合度的寡糖。将FITC-COS作用于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不同时间后,荧光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巨噬细胞能够吞噬COS,随着时间的延长吞噬COS的量增加,TLR4单克隆抗体预处理巨噬细胞1小时后再加入FITC-COS,巨噬细胞对COS的吞噬作用几乎完全被抑制。COS被巨噬细胞吞噬后可显著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刺激巨噬细胞分泌TNF-α。体内研究结果表明小鼠灌胃COS能够显著增加小鼠的脾脏指数,增加血清中IgG的含量,对胸腺指数和血清中IgM的含量没有显著影响。结论:壳寡糖(3-7聚合度)能够被巨噬细胞吞噬,进而激活巨噬细胞,具有较好的体外、体内免疫调节功能,壳寡糖对巨噬细胞的激活是通过细胞表面TLR4受体介导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5种沙眼衣原体分泌蛋白在体外对小鼠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方法原核表达蛋白GST-CT311、GST-GIgA、GST-cHtrA、GST-OmcBc和GST-Pgp3中,同时表达了衣原体膜蛋白GST-IncA作为对照,经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GST)磁珠纯化、PreScission蛋白酶切除GST标签后得到蛋白CT311、GIgA、cHtrA、OmcBc、Pgp3以及IncA。取C3H/HeJ小鼠骨髓细胞制备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分别用100μg/ml和500μg/ml的蛋白质预处理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4h后加入荧光珠,1h后固定细胞,直接免疫荧光法计数每100个细胞吞噬荧光珠的平均数量(吞噬量)及每100个细胞中吞噬的细胞百分比(吞噬率)。结果高、低浓度蛋白质组对巨噬细胞及树突状细胞的吞噬率均无明显影响;与无处理组相比,LPS以及低浓度(100μg/ml)的各蛋白组对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的吞噬量无明显影响;高浓度组(500μg/ml)的Pgp3、cHtrA及CT311预处理的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吞噬量明显升高,GIgA、OmcBc以及IncA对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的吞噬量无明显影响。结论在体外,沙眼衣原体分泌蛋白Pgp3、cHtrA及CT311可以促进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的吞噬功能,这可能有助于沙眼衣原体在宿主体内的播散感染。  相似文献   

20.
为了比较健康者与SLE患者巨噬细胞表型和吞噬功能的不同,收集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对照者及SLE患者外周血,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单个核细胞,磁珠分选CD14+单核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诱导7d,分化为成熟巨噬细胞。FACS检测巨噬细胞表面CD163表达。取健康人CD4+T细胞标记CFSE,在抗CD3、CD28抗体刺激下,以5∶1比例分别与SLE和HC巨噬细胞共培养4d,FACS检测CD4+T细胞增殖比例。紫外辐照Jurkat T细胞株诱导人来源凋亡细胞,将pHrodo Green标记的凋亡细胞(5∶1)与SLE和HC巨噬细胞共培养2h,FACS检测pHrodo+CD14+巨噬细胞的百分率。结果显示,与HC相比,SLE巨噬细胞CD163表达量显著下降;SLE巨噬细胞对CD4+T细胞增殖抑制能力显著降低;SLE巨噬细胞对凋亡细胞的吞噬功能显著下降。这些结果提示SLE患者巨噬细胞表型、免疫调节能力和吞噬功能存在异常,可能参与其发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