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调查了解6个月~6岁住院患儿合并贫血状况.方法取近1年6个月~6岁683例住院患儿血常规进行分析,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合并贫血209例.其年龄分布6~12个月74例,1~2岁66例,2~3岁34例,3~4岁21例,4~5岁6例,5~6岁8例.贫血主要为轻度贫血.各年龄段发病率分别为50.68%、33.20%、16.66%、22.34%、12.00%及2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年龄段贫血分类单纯小细胞性贫血分别占77.03%、62.12%、50.00%、66.67%、16.67%及73.53%,与年龄关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女比例为1.7∶1,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汉族及壮族贫血发病率分别为28.42%和4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市区、郊区及外地贫血发病率分别为25.59%、39.07%和46.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当今社会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贫血患儿仍不少见,特别是小年龄段的婴幼儿,应引起社会关注.贫血主要为单纯小细胞性贫血,其原因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临床资料:本文11例白血病,男8例,女3例,年龄8个月至13岁.误诊时间5天至6个月.误诊为营养性贫血5例:其中1例男,8个月,5例中血色素分别在70~90g/L.白血病典型的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贫血表现,基层医院医师对小儿时期的恶性肿瘤(白血病)认识不足,误诊为营养性贫血,基层医师在未作辅助检查的情况下,误诊误治,延误病情.随着病情进展,转到本院时,误诊时间长的已达6个月,短则10余日.经骨髓检查而很快确诊.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发病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治疗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提供有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8例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患儿,分别从年龄、地区、并发症、贫血严重程度、喂养方式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在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儿中,以7个月-1岁的患儿所占比例最高,与其他年龄阶段的患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地区因素,农村患儿的比较显著高于城市患儿,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阶段患儿贫血严重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喂养方式与贫血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并发症情况,以肺炎和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最高,与其他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好发于7个月至1岁的患儿,加强健康教育和科学喂养知识,给予喂养指导,预防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泪道探通术治疗新生儿泪囊炎的临床效果,探讨最佳治疗时机.方法 新生儿泪囊炎425例,年龄为生后4个月~2岁,其中4~5个月112例,6~8个月256例,9~11个月51例,1~2岁6例,采用泪道探通术治疗,观察术后效果.结果以不同次数治愈在不同年龄中的构成分析疗效:泪道探通术一次治愈共378例,主要系4~5个月患儿98.2%(110/112)及6~8个月患儿,占90.6%(232/256);二次治愈共38例,主要系1~2岁患儿,占33.3%(2/6)及9~11个月息儿,占19.6%(10/51);三次治愈共7例,均为9个月以上患儿;未治愈2例,均为1-2岁患儿.合计治愈423例,治愈率99.5%.结论 泪道探通术治疗新生儿泪囊炎的效果与探通时的年龄有关,年龄越小,1次探通治愈率越高,治疗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致急性迟缓性麻痹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8例手足口病伴急性迟缓性麻痹患儿进行临床观察,行病原学检查、颅脑和脊髓磁共振检查及脑脊液检查,行心肌酶、神经-肌电图检查。给予免疫球蛋白、地塞米松、鼠神经生长因子、弥可保等治疗。随访2个月观察预后。结果手足口病所致急性迟缓性麻痹多见于2岁以下儿童(22/28);麻痹前期均有典型手足口病的皮疹。81.5%(20/28)的患儿合并病毒性脑炎。81.5%(20/28)的患儿脑脊液压力或常规异常。咽拭子EVPCR和血清免疫学检查均显示有9例患儿肠道病毒71型(EV71)阳性。患儿瘫痪肢体1周后开始恢复,75.0%(21/28)患儿急性期(2周)后肌力基本恢复。随访2个月89.3%(25/28)患儿肌力基本恢复。结论手足口病易合并中枢系统病变,EV71是引起急性迟缓性麻痹的主要肠道病毒,其对脊髓前角细胞具有一定嗜组织性。经积极治疗后患儿肌力恢复迅速,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48例地中海贫血的分析资料。其中44例为β地中海贫血,4例为α地中海贫血。本组患儿中,男31例,女17例。在两岁以内初诊者占54%。有完整记录的37例中,28例于6个月以内,14例于7个月到两岁发现贫血症状。HbF定量检查,44例β地中海贫血患儿都有不同程度的HbF增高。HbF含量的多少与贫血程度不完全成比例。HbA_2增高主要见于HbF所占百分比较低的患儿。4例α地中海贫血是根据Hb电泳出现  相似文献   

7.
重型地中海贫血 (地贫 )是一组以骨髓无效造血为临床特征的遗传性溶血性贫血病 ,骨髓移植是本病最有效的治疗手段[1] 。Thomas等首次报道异基因骨髓移植治疗地中海贫血 ,2 0年来的临床实践已发现地中海贫血患者易发生植入失败 ,发生率为 7%~ 2 2 % [2 ] 。对第一次移植失败患者实施第二次造血干细胞移植 ,是一种补救措施 ,本院成功护理 1例 ,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患儿 ,女 ,2 5岁 ,体重 12kg,体表面积 0 5 2m2 。患儿出生后 6个月时诊断 β-地中海贫血 (重型 ) ,当患儿 11个月大时 ,于外院行异基因骨髓移植 ,供者为其胞兄 …  相似文献   

8.
余灵琪  卢勇  陈蕾 《陕西医学杂志》2003,32(1):F003-F003
我院血液科于 1 994年 6月至 2 0 0 1年 1 0月共诊治尼曼 -匹克病 1 1例。根据病史资料 ,对其临床表现和体征及实验室检查进行分析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 一般资料  1 1例患儿 ,其中男 6例 ,女 5例 ,年龄最小的 8个月 ,最大的 1岁 8个月 ,平均年龄 1岁 3个月。其中≤ 1岁 5例 ,1~ 2岁 6例。2 临床症状与体征  1 1例患儿均以肝、脾肿大为首发症状 ,并伴有反复腹泻 ,轻至中度贫血 ,发热及生长发育迟滞 ,智力减退的临床表现。体征 :面色苍白示轻至中度贫血者 1 0例 ,淋巴结肿大 9例 ,1 1例患儿肝脾均肿大。肝肋下 3~5 cm2例 ,肋下 8~ …  相似文献   

9.
我们采用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 APBSCT )治疗了 2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 APL )患儿 ,疗效较为满意 ,现报告如下。1 病例摘要2例患儿男女各 1,年龄分别为 8岁和 13岁 ,体重2 2 kg和 4 0 kg。确诊 A PL至移植时的时间分别为 7个月和 8个月 ,完全缓解 ( CR)时间 6个月和 6 .5个月 ,均经骨髓、免疫标记及染色体 [有 t( 15,17) ]检查确诊。采用全反式维甲酸 (分别服用 35d和 39d)加用柔红霉素(连用 2~ 3d)诱导缓解 ,随后予化疗巩固治疗 5~ 6个疗程 ,三联鞘内注射 3~ 4次。移植前均处于缓解状态 ,染色体检查未发现异常核型 ,骨…  相似文献   

10.
张碧涛 《吉林医学》2011,(19):3983-3984
目的:根据发病年龄、病史及治疗后随访,探讨对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患儿进行明确诊断。方法:对2006年3月~2009年12月收治108例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患儿的病史、年龄特点、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08例患儿中56例缺铁性贫血,32例地中海贫血,15例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余5例为其他少见类型贫血。缺铁性贫血及地中海贫血多见于2岁以下儿童,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则多见于2岁以上,尤其3岁以上儿童。通过出院后随访,避免了6例患儿出现误诊、漏诊。结论:不同类别贫血有其一定的发病年龄、病史特点,临床上需注意,避免漏诊、误诊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李惠丽  刘日阳 《吉林医学》2014,(20):4431-4433
目的:探讨去铁胺(DFO)对重型β-地中海贫血患儿持续性个体化祛铁治疗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持续性个体化祛铁治疗的重型β-地中海贫血患儿的临床资料,比较患者治疗前后血清铁蛋白(SF)、尿铁排泄率(UIE)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6个月、9个月及12个月SF明显低于治疗前,UIE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00%(8/50)。结论:去铁胺对重型β-地中海贫血患儿持续性个体化祛铁治疗疗效可靠,安全性相对较高,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及普及。  相似文献   

12.
1 临床资料本组 5例 ,男 4例 ,女 1例 ;年龄 2 7~ 73岁 ,平均 5 2 .5岁。全部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体温升高 ,4例有明显腹胀、腹痛及右下腹固定包块 ,无肠梗阻及腹水征。 3例有 1年以上的结肠炎史 ,无贫血、消瘦。病程 16~ 18个月 ,平均 9.5个月。实验室检查 :5例WBC均升高 (10× 10 9/L~ 15 .2× 10 9/L) ,分类正常。 2例C反应蛋白明显升高 (3例术前未做此项检查 )。CEA均 (- ) ,便潜血试验阴性。影像学检查。本组 4例X线钡灌肠提示 :回盲部受压 ,钡剂可通过 ,但肠腔狭窄 ;回肠末段及结肠黏膜无破坏。 2例纤维结肠镜显示 :肿物…  相似文献   

13.
脑内神经鞘膜瘤非常罕见。1966年Gibson氏首先报告一例6岁患儿,在颞叶内有一较大的神经鞘膜瘤。New氏1972年报告一例8岁患儿,在顶叶有一如鸭蛋大的神经鞘膜瘤。但在小脑内神经鞘膜瘤国内外文献目前尚未见报告。我院曾见一例现报告如下。病历摘要:女,32岁,农民,泰安郊区人。因头痛3年余加重伴眩晕4个月,行走不稳1月,于1991年1月10日入院。检查:T36℃,P80次/分,BP16.34/10.25kPa。心肺(一),腹部(一)。神经系统:双眼底视乳头边界不清,生理凹陷消失,可  相似文献   

14.
目的回顾性分析儿童二尖瓣成形术后并发严重溶血性贫血的机制及再手术治疗策略。方法2006年8月-2013年6月,该科行二尖瓣成形术患儿224例,年龄4个月~14岁,平均(7.8±5.3)岁,其中6例患儿(2.7%)术后出现难治性的严重血管内溶血性贫血,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提示:二尖瓣中大量返流(均为高速、喷射样返流束)。6例患儿均再次接受二尖瓣手术治疗。结果 5例再次行二尖瓣成形术,1例行二尖瓣机械瓣膜置换术。全组患儿无死亡,体外循环时间55~167 min,主动脉阻闭时间27~78 min,术后住院时间7~21 d。所有患儿术后血红蛋白尿症状消失,贫血很快纠正,肝肾功能恢复正常。术后随访3~36个月,平均17.5个月,纽约心功能NYHA分级:I~II级,无溶血性贫血复发,复查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二尖瓣返流0.5~3.0ml。结论溶血性贫血多发生在二尖瓣成形术后早期,呈进行性加重趋势,导致患者病情恶化,通过及时的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有助于诊断及了解血液动力学改变。具有高剪切应力的二尖瓣残余返流以及受血流冲击的人工材料是导致溶血的重要因素。尽早明确诊断,再次行二尖瓣修复手术是最佳选择,可有效缓解病情,避免换瓣手术。  相似文献   

15.
许春玲 《吉林医学》2012,33(20):4334-4336
目的:了解4个月~3岁哈族与汉族婴幼儿缺铁性贫血发生情况,对比分析影响因素,探讨干预及治疗措施。方法:对儿科门诊就诊及住院哈族、汉族婴幼儿做血常规检测。结果:4个月~3岁哈族与汉族患儿在发病因素上:哈族与汉族孕妇贫血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在男、女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单纯喂养上,两者比较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而人工喂养及混合喂养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与其他疾病是否有关系方面两者比较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在发病严重程度上,哈族与汉族患儿缺铁性贫血比较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果上,给予铁剂治疗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4个月~3岁哈族患儿母亲孕期贫血,居住在农村,哈族患儿饮食单一是导致哈族患儿缺铁性贫血的重要因素,发病率比汉族患儿缺铁性贫血高,发病轻,中及重上均比汉族患儿贫血严重,注重哈族婴幼儿缺铁性贫血保健知识宣传,从育龄产妇做起,合理饮食,及时给哈族婴幼儿添加辅食,定期查血红蛋白,早期干预是降低哈族患儿缺铁性贫血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6.
儿童莱特氏综合征1例保定第二中心医院严士杰,薛亚辉关键词儿童,莱特氏综合征患儿男,l2岁,主因小腿、关节痛1个月余,发热半个月,眼部不适,尿痛7天入院。患儿于入院前1月开始腹泻,有里急后重,便内无脓血或粘液,第4天因夜间未闭窗子受凉,第5天即觉小腿痛...  相似文献   

17.
马淑云  赵勤 《新疆医学》1996,26(3):180-181
我院自1979年以来收治7例符合诊断标准的勒-雪氏综合征.现作一回顾性报告。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7例中男性5例,女性2例。年龄7个月~1 2/(12)岁。汉族4例,回族1例,哈萨克族1例,满族1例。就诊时病程20天~3个月。二、主要临床表现及实验检查:见附表。 1.7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贫血、高热及肝脾肿大。2例有淋巴结肿大。7例均有皮疹,主要分布在头皮、颈后及躯干部。皮疹大小不等,形态多样,分布不均,常为高出皮肤的红色、暗红色出血样或呈湿疹样、粟粒样斑丘疹,有结痂和脱屑.伴瘙痒,皮疹消退后留  相似文献   

18.
患儿,女,4岁,因腹部进行性肿大3年9个月于1985年8月17日入院。一岁时腹大,检查发现肝脾肿大,以后尤为明显,随年龄增长,逐渐肿大,以致行走困难活动不便。2岁3个月时突然鼻衄1次,断续出血达2天。柏油样大便,继发贫血,经输血后好转。入院前3个月常午后低热,自汗盗汗明显,双下肢浮肿。有多饮多尿习惯,发病以来无黄疸及皮肤出血点,精神、食欲尚可。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儿系  相似文献   

19.
川崎病 (KD)是一种病因未明的全身性血管炎 ,其中有 2 0 %~ 40 %的患儿发生冠状动脉损害[1 ,2 ] 。我科采用大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IVIG) 2g .kg- 1 .d- 1 (简称丙球冲击疗法 )治疗 30例川崎病患儿较传统的单用阿司匹林(ASP)及IVIG常规疗法 ( 0 4g.kg- 1 .d- 1 × 5 )疗效显著 ,现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43例KD患儿均为 1 994年 1月至 2 0 0 1年 1 0月在我院住院的患儿 ,其中男 2 8例 ,女 1 5例 ,男女比 1 87∶1。年龄 4个月至 1 2岁 ,4岁以下占 83 7%。全部病例均符合国际上公认的日本川崎病研…  相似文献   

20.
小儿化脓性心包炎在小儿时期并不太少见,病情较凶险,常因早期体征不典型,或为原发疾病的症状及体征掩盖而误诊。故如何提高早期确诊率及治愈率,仍为需待探讨的问题。本文分析广东省人民医院小儿科自1953-1963年住院确诊的化脓性心包炎13例,提出诊疗过程中的点滴体会。临床资料(一)年龄与性别:本组年龄最小10个月,最大13岁。其中1岁以下者2例,1-5岁2例,6-10岁4例,11-13岁5例。此与胡氏报告以6月-3岁居多及Cayler氏报导以2岁以下多见者不符。性别:男7例,女6例。(二)发病数:广东省人民医院儿科1953-196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