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抗癫痫药物血药浓度监测中应注意的问题,以提高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方法:分析本院开展抗癫痫药物血药浓度监测以来的病例资料,同时复习有关文献资料.结果:影响血药浓度测定结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病例之间个体化差异较大.结论:对血药浓度监测结果的意义应坚持个体化原则,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2.
唐蕾  唐凯欣 《广东药学》2000,10(5):35-37
目的:分析抗癫痫药物血药浓度监测中应注意的问题,以提高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方法:分析本院开展抗癫痫药物血药浓度监测以来的病例资料,同时复习有关文献资料,结果:影响血药浓度测定结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病例之间个体化差异较大。结论:对血药浓度监测结果的意义应坚持个体化原则,结合分析。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抗癫痫药血药浓度监测结果,评价治疗药物监测(TDM)对临床抗癫痫治疗的指导作用.方法: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FPIA)检测该院2003-2009年治疗605例疼痛患者服用抗癫痫药血药浓度.结果:除2009年外,该院抗癫痫药监测例数逐年上升,丙戊酸钠血药浓度在50-100ug/ml内的监测例/次最多占54.43%,卡马西平血药浓度在4-12ug/ml内的监测例/次最多占75.63%,苯妥英钠血药浓度相似文献   

4.
对四种抗癫痫药物进行血药浓度监测的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4种抗癫痫药物646例次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分析,为临床提高本类药物的治疗水平作参考。方法运用荧光偏振免疫法测定血药浓度,对我院4种抗癫痫药物血药浓度监测结果进行分析、评价。结果共监测646例次,达到有效治疗浓度者为57.43%;低于有效治疗浓度者为30.80%;高于有效治疗浓度者11.77%。结论抗癫痫药物血药浓度监测对癫痫患者合理用药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血药浓度个体差异较大,临床用药时需个体化给药。癫痫患者应重视血药浓度监测,并结合其他因素调整用药方案,以达到安全、有效、合理应用抗癫痫药。  相似文献   

5.
我院2001~2006年抗癫痫药血药浓度监测数据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阐述治疗药物监测(TDM)对抗癫痫药合理应用的意义,关注临床科室对TDM的认识程度。方法:建立抗癫痫药Access数据库,对我院2001~2006年抗癫痫药TDM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我院抗癫痫药监测例数逐年上升;由监测结果计算的抗癫痫药有效浓度、高血药浓度、低血药浓度比例显示血药浓度监测极有必要,但患者的个体用药信息缺乏限制了抗癫痫药个体化用药的发展。结论:TDM虽应用日益广泛,但仍需医师、药师共同努力,以最大限度地保证抗癫痫药的个体化应用。  相似文献   

6.
194例小儿抗癫痫药物血药浓度监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彤 《中国药师》2004,7(1):43-44
目的:分析儿童抗癫痫药物的血药浓度监测结果,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以荧光偏振免疫法(FPIA)对194例癫痫患儿进行血药浓度监测.结果:达到有效血药浓度112例(57.73%),低于有效血药浓度63例(32.47%),高于有效血药浓度19例(9.79%).结论:血药浓度监测对抗癫痫药(AED)治疗癫痫的个体化用药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400例抗癫痫药物血药浓度分析及临床随访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国内目前主要用于抗癫痫的药物有卡马西平、丙戊酸、苯妥英钠、苯巴比妥等,这些药物经临床使用,疗效已基本确定.但是,它们的药物动力学过程存在着明显的个体差异,而且药物本身治疗窗较窄,容易发生不良反应.因此,进行血药浓度监测,提倡个体化给药显得十分必要.我院从1987年起就已经开展了抗癫痫药物血药浓度监测工作,采用方法为高效波相色谱法和气相色谱法.经过多年的实践,测定方法日趋成熟,测定结果为临床开展个体化给药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参考.现将1994年后我院400例用液相色谱监测抗癫痫药物血药浓度结果以及部分病人临床随访调查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治疗药物监测对临床治疗的指导作用。方法分析227例服用抗癫痫药物患者的血药浓度监测结果。结果共监测4种抗癫痫药物,其中卡马西平血药浓度在推荐浓度范围内的比例最高,苯妥英钠偏离推荐浓度的比例最高。结论抗癫痫药物血药浓度个体差异较大,影响因素较多,应结合其他临床指标综合分析监测结果。  相似文献   

9.
733例/次应用抗癫痫药患者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齐晓涟  王育琴 《中国药房》2004,15(2):101-103
目的 :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癫痫药。方法 :运用回顾性调查方法 ,对宣武医院2000年3月~2001年3月所监测的应用抗癫痫药治疗但疗效不佳或怀疑中毒的733例/次患者的血药浓度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血药浓度在正常治疗浓度范围内的患者占37 6 % ,高于正常治疗浓度范围的患者占6 4 % ,低于正常治疗浓度范围的患者占55 9 %。联合用药的患者中 ,血药浓度高于或低于正常治疗浓度的患者总数达79 1 %。另外 ,在服用中药的患者中 ,测出化学合成药物成分者占90 % ,其中血药浓度不正常者达86 %。结论 :在应用抗癫痫药时 ,不仅应注意血药浓度监测 ,还应尽量避免多种药物联合应用 ,注意中药中含有的化学合成药物成分 ,重视个体化给药。  相似文献   

10.
孙家跃  孟现奇 《安徽医药》2012,(9):1363-1364
目的通过分析该院抗癫痫药物血药浓度监测分析的结果,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丙戊酸钠、苯妥英钠、卡马西平、苯巴比妥在393例病人中的血药浓度进行测定,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丙戊酸钠(50~100 mg.L-1)、卡马西平(4~12 mg.L-1)、苯妥英钠(10~20 mg.L-1)、苯巴比妥(15~40 mg.L-1)在有效血药浓度范围内的例数分别为:111例(76.55%)9、3例(77.50%)、41例(73.21%)、52例(72.22%)。结论抗癫痫药物血药浓度监测结果显示,临床用药应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实施个体化给药方案,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抗癫痫药血药浓度监测结果,评价治疗药物监测(TDM)对临床抗癫痫治疗的指导作用。方法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FPIA)检测该院2003-2009年治疗605例疼痛患者服用抗癫痫药血药浓度。结果除2009年外,该院抗癫痫药监测例数逐年上升,丙戊酸钠血药浓度在50~100μg/ml内的监测例/次最多占54.43%,卡马西平血药浓度在4~12μg/ml内的监测例/次最多占75.63%,苯妥英钠血药浓度〈10μg/ml的监测例/次最多占50.62%。结论抗癫痫药血药浓度个体差异大,进行TDM对临床抗癫痫药个体化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应用多联抗癫痫药物治疗难治性抽搐过程中的给药方案,学习抗癫痫药物血药浓度检测值的解读。方法:以治疗药物监测和透析药物代谢动力学知识分析1例血液透析患者应用多联抗癫痫药物的治疗过程,并对患者用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监护。结果:合理解读血药浓度检测值,对于解释患者病情变化的原因、提高药物疗效和减少不良反应均有意义,通过药学专业知识的支持,难治性抽搐得到控制,并优化了给药方案。结论:对于血透患者的多联抗癫痫药物治疗,应当结合血药浓度监测,关注药物不良反应,运用血液透析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和药物相互作用进行合理解读,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评价治疗药物监测(TDM)对丙戊酸钠(VPA)治疗儿童癫痫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统计分析血药浓度与临床疗效、剂量、合用药物等因素的相关性。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1.5软件。结果:在2 002例次儿童癫痫患者的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监测结果中,血药浓度在50~100μg.mL-1范围内1 185例(59.19%),<50μg.mL-1 538例(26.87%),>100μg.mL-1 279例(13.94%);丙戊酸钠血药浓度与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年龄密切相关,其他抗癫痫药可能降低丙戊酸钠血药浓度而影响疗效。结论:丙戊酸血药浓度个体差异大,且受药物间相互作用等多种因素影响,临床为实现个体化用药,应常规监测血药浓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该院抗癫痫药物的使用情况,为开展血药浓度监测、提高药物管理水平以及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09-2011年该院使用抗癫痫药物的种类、数量、零售金额、年销售金额,统计分析这些药物的用药频度(DDDs)、限定日费用(DDC)和年均增长率(AARG)。结果 2009-2011年该院抗癫痫药物销售金额呈明显上升趋势,其中国产奥卡西平、丙戊酸镁缓释片的DDDs和AARG位居前列。结论该院抗癫痫药物的使用已经逐步转变为以国产新型抗癫痫药物为主,故在开展卡马西平、丙戊酸等常用抗癫痫药物血药浓度监测的同时,应开展新型抗癫痫药物的血药浓度监测,并根据每位患者自身的具体情况制订个体化给药方案。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美罗培南联用丙戊酸钠(VPA)导致癫痫加重的原因,探讨临床可行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方法:通过3例癫痫合并感染的患儿给予美罗培南联用VPA后的病情变化情况,进行病例分析和讨论。结果:持续使用美罗培南可显著降低癫痫患儿体内VPA血药浓度,使患儿处于癫痫发作的风险中,用药期间调整VPA剂量或剂型均未能提高VPA血药浓度。停用美罗培南后,VPA血药浓度也未能即刻恢复,血药浓度恢复存在个体差异性。结论: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应评估药物风险/获益,尽可能避免美罗培南和VPA联用,一旦联用需监测血药浓度;可考虑联合其他抗癫痫药物,制订个体化替代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6.
我院抗癫痫药血药浓度监测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璐  邹静  肖洪涛 《中国药房》2010,(2):137-138
目的:为临床合理应用抗癫痫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我院2007年499例抗癫痫药治疗患者服用苯妥英钠、苯巴比妥、卡马西平和丙戊酸钠的血药浓度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单一用药患者中,血药浓度在正常治疗范围内者206例/次,占61.49%。联合用药患者中,血药浓度在正常治疗范围内者仅45例/次,占44.12%;服用中药治疗的患者中检出含有以上4种药物者占59.68%,服用中药治疗的患者中血药浓度在正常治疗范围内者占3.23%。结论:在应用抗癫痫药时,通过监测血药浓度,能更好地控制治疗浓度,避免多药联用,实现个体化给药。中药中是否含有化学合成药物成分也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7.
2000~2004年我院4种抗癫痫药物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4种抗癫痫药血药浓度有效率和高于及低于有效浓度的百分率的统计分析,有针对性的指导临床,合理调整给药方案。方法:运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解放军总医院2000年1月~2004年12月所监测的4种抗癫痫药物的血药浓度结果进行分析。结果:4种药物的监测结果中,有效血药浓度范围内结果占年监测例次的百分率以卡马西平为最高,但总体上均较低;而低于有效浓度范围的结果在年监测例次中所占比例较大。结论:血药浓度监测结果是指导临床用药的依据之一,应综合分析患者的用药方案、用药史、实验室数据和临床疗效.真正做到个体化给药。  相似文献   

18.
回顾性分析357例次小儿抗癫痫药物血药浓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回顾性分析4种常用抗癫痫药在儿童癫痫治疗中的血药浓度监测情况,以利指导合理用药。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丙戊酸钠、卡马西平、苯巴比妥和苯妥英钠4种常用抗癫痫药物的血药浓度。结果:血药浓度在治疗窗内占47.1%,高于治疗窗占7.0%,低于治疗窗占45.9%。常规服药的患者有49.8%血药浓度在治疗窗内,联合用药致血药浓度偏离治疗窗达76.2%。结论:儿童使用抗癫痫药物监测血药浓度是指导临床用药的重要依据,特别是联合用药尤其应密切监测。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抗癫痫药物血药浓度监测结果的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以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我院185例癫痫患儿进行血中苯巴比妥、卡马西平浓度监测。结果在有效血药浓度范围内的血样苯巴比妥为61.19%,卡马西平为75.78%。结论我院抗癫痫药物使用基本合理,血药浓度监测对临床个体化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促进临床合理应用抗癫痫药物并提高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门诊或住院患者服用丙戊酸(VPA)、卡马西平(CBZ)、苯妥英钠(PHT)的487例癫痫患者的血药浓度监测结果。结果:487例监测中,248例(50.92%)在有效血药浓度范围内;177例(36.34%)低于有效血药浓度;51例(10.47%)高于有效血药浓度;11例(2.26%)未检出血药浓度。其中,在有效血药浓度范围内的3种药物比例分别是VPA(48.18%)、CBZ(74.29%)、PHT(10.87%)。结论:抗癫痫药物的血药浓度监测为临床设计个体化给药方案提供了依据,是保证安全、有效用药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