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对老年性痴呆与正常老年人的脑电图(EEG)、脑电地形图(BEAM)进行分析,探讨老年性痴呆患者的大脑功能损害程度其机制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EEG、BEAM对老年性痴呆与正常老年人进行检查并进行比较研究。结果26例AD患者EEG异常21例(80.8%)弥漫性异常19例,BEAM异常24例(92.41%)弥漫性异常21例。正常老年人的EEG异常4例(22.23%)弥漫性异常3例、BEAM异常7例(38.9%)弥漫性异常5例。发现AD患者EEG、BEAM的异常率明显高于正常老年人的(P<0.005)。结论EEG、BEAM检查可作为评价脑功能的一项客观的参考指标之一。特别在AD患者中能及时反映脑功能损害程度,对掌握病情进展和判断预后起着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Alzheimer病(AD)、老年期精神分裂症(SS)、健康老年人(NC)的脑电图(EEG)、脑电地形图(BEAM)变化特点,为,临床诊断提供帮助、方法对58例Alzheimer病患者、60例老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50例健康老年人进行脑电图、脑电地形图检查,并对比、分析:结果AD组EEG异常率明显高于老年期精神分裂症及健康老年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68,P〈0.05);AD组主要部位BEAM的改变与SS组、NC组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12.70、11.79、13.65、11.16、12.55、12.78、11.18、11.47,P均〈0.05):结论EEG、BEAM检查对Alzheimer病、老年期精神分裂症的早期鉴别诊断及评价老年人健康状况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老年痴呆(Alzheimer's disease,AD)与老年抑郁症患脑电图(EEG)、脑电地形图(BEAM)变化特点。方法 针对AD(n=51),老年抑郁症(n=53)患和健康老人(n=35)进行EEG、BEAM检查比较。结果 AD组EEG、BEAM改变,特别是慢波、慢波相对功率谱(饼形图)变化均明显于老年抑郁症组和健康老人组,统计处理呈显差异(P<0.001),老年抑郁症与健康老人组间EEG、BEAM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 EEG、BEAM检查有助于AD与老年抑郁症早期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4.
酒精所致的神经生理毒性改变,同时也会引起脑电功能的损害。已有研究表明长期嗜酒脑电图的异常率高达61.4%。作对48例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进行脑电图(EEG)和脑电地形图(BEAM)检测,旨在比较这两种检测方法对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脑电功能损害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5.
脑电图、脑电地形图在老年期痴呆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索脑电图、脑电地形图对老年期痴呆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对65例阿尔茨海默病和18例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脑电图、脑电地形图进行对比分析。结果:AD组患者痴呆程度较VD组严重,EEG、BEAM异常与痴呆严重度有关,BEAM检查阳性率随痴呆严重度评分降低而升高,而EEG检查阳性率则欠规律性。结论:EEG、BEAM检查可作为AD和VD的鉴别参考,对掌握病情进展和判断预后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探讨脑电图(EEG)十脑电地形图(BEAM)对脑外伤的诊断及临床意义。方法:对有脑外伤病史的200例患者进行EEG BEAM检测。结果:EEG BEAM检测异常阳性率均较高,两者对比无显著差异,BEAM能客观准确反映大脑损伤的范围、程度、直观醒目、定位准确。讨论:EEG BEAM检测更有利于脑外伤病因诊断,进一步明确病变范围、程度,弥补丁单纯做EEG、CT检查的不足。  相似文献   

7.
王顺华 《中国临床康复》2003,7(25):3411-3411
收集:1997-06/2002-12共116例高血压各期患的脑功能性检查和CT的对比观察,结果发现高血压早期脑功能性检查出现异常,而CT正常。经颅多普勒在(TCD)高血压各期患的异常均显,特别高血压Ⅰ期。在发病的早期就已经引起了脑功能性和脑血管动力学的改变。这些改变以及变化的程度均可以通过TCD、脑电图(EEG)、脑电地形图(BEAM)等脑功能性检查手段来测定。高血压各期的脑功能性检查均有不同程度的特点,这些检查方式都不能被CT等形态学方法代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脑电地形图(BEAM)检查对判断由肺炎支原体(MP)感染所致神经损害的程度、范围及恢复期变化的意义。方法对38例MP感染患儿的临床症状、辅助检查、X线胸片报告对照BEAM初查、复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BEAM中-重度异常均以中抠神经系统表现为主,且多合并2个以上脏器损害,表明BEAM异常程度与多脏器损害及临床表现有一定平行关系;出院时BEAM正常率不到25%,表明出院时脑神经表现大都未完全康复。结论BEAM检查对MP感染所致神经损害的程度、范围、预后判断及指导治疗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对嗜酒所致精神障碍患者40例脑电地形图(BEAM)进行检查,并与40例无脑部疾病、无酗酒史的正常人进行比较,结果,患者组脑电地形图异常率为25%,伴随脑电图(EEG)轻度异常率22.5%。为研究酒精中毒患者大脑损害程度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正常老人与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脑电图(EEG)变化特点。方法:选择正常老人20名,阿尔茨海默病患者20例,进行EEG,对所获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正常组EEG示:α节律变慢,调节变差,α指数减少;δ、θ波随着年龄增大,有明显增加趋势。AD组EEG示:α节律变但和α指数减少;弥漫性δ、θ波进一步增加。两组间比较,呈显著性差异(P<0.001)。AD组EEG改变,特别是侵波较正常组明显增加。结论:EEG检查,对于AD早期诊断、客观评价老年人健康状况,都有重要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脑电图(EEG)与脑电地形图(BEAM)对儿童病毒性脑炎(病脑)的诊断及其定位的价值。方法:对临床确诊为病脑60例患儿作EEG、BEAM检查,并与同期头颅X线计算机断层扫描。(CT)、脑脊液(CSF)等对比分析。结果:EEG、BEAM、CT、CSF的阳性率分别为100%、100%、80%、35%;其定位率分别为70%、70%、48%、35%。结论:EEG、BEAM对儿童病脑的早期诊断及其定位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鄂西山区散发性病毒性脑炎脑电图头颅CT与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克梅 《中国康复》2002,17(2):96-97
目的:对鄂西山区散发性病毒性脑炎的脑电图(EEG),头颅CT与临床进行分析,以提高诊断率,方法:60例临床确诊为散发性病毒性脑炎患者同时采用EEG及头颅CT检查。结果:首次EEG异常51例(85.0%),正常9例(15.0%);首次头颅CT异常15例(25.0%),正常45例(75.0%)。经治疗3-4周后EEG异常的患者中33例再次复查,均有明显改善;CT异常的患者中2例重症脑炎再次复查,无明显改善。结论:头颅CT对散发性病毒性脑炎的诊断率不高,而EEG则与病情有较好的平行关系,建议在诊断散发性病毒性脑炎及判断其疗效时应首选EEG检查。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TCD、EEG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中的监护价值。方法采用TCD对CEA患侧大脑中动脉(MCA)的脑血流动力学变化进行连续监测,同时利用EEG对CEA患者脑功能状态进行动态监测。结果(1)颈总动脉(CCA)和颈内动脉(ICA)夹闭后:9例TCD示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VMCA)减慢,其中2例血流速度下降40%以上,在术中采用了内分流管。12例EEG呈轻度异常,5例EEG呈中重度异常。1例EEG正常。其中3例EEG波幅下降一半以上,采用了内分流术。9例VMCA减低的病人中,7例同时伴有EEG变化,其中3例EEG呈中重度异常的患者中,有1例VMCA无明显减低;(2)CCA和ICA重新开放后:13例TCD示VMCA增快,11例EEG慢波减少,波幅增高,5例EEG无明显变化。结论在CEA术中进行TCD、EEG监测对于评价脑血流动力学变化、脑功能状态、选择手术方式、避免术后脑缺血性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海洛因对大脑损害及康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家宝  张凤玉 《现代康复》1999,3(4):497-497
据400例吸毒脑地形图分析,轻度异常168例占42%,中度异常103例占26%.重度异常81例占20%.总异常率合计占88%.轻度脑损害:a波不规则.不稳定调节不佳.两半球散在中幅20-50WQ波或4~7c/sQ活动弥漫性阵发出现。中度脑损害:a节律不规则一侧性或局限性碱少或消失.Q节律弥漫出现各导联,杂有3~3.5c/s系活动。重度脑损害:a波基本消失弥漫性高波幅慢活动异常波.呈节律出现或高波幅癫痫波爆发出现。脑损害随着吸毒时间延长,吸毒剂量越大脑损害越重,脑损害以额、颞、中央区为主.海洛因成瘾在戒毒半年后复查,都有不同程度好转。  相似文献   

15.
李飞  李燕君 《现代康复》2001,5(9):74-75
目的:研究帕金林病(Parkinson disease,PD)患脑功能与脑血流量及其相关性。方法:检测90例PD患和60例正常人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及脑血流量(CBF,^133Xe吸入法),并采用PD统一评分量表(UPDRS)评分。结果:PD患BAEP和CBF异常率分别为43.3%和46.7%,高于对照组17.5%和27.5%,UPDRS评分愈高则异常率愈高,BAEP异常PD患平均CBF明显低于BAEP正常患,(P<0.05-0.01),结论:BAEP是初步评价PD患脑功能和脑血流量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老年痴呆(Alzheimer'sdisease,AD)与老年抑郁症患者脑电图(EEG)、脑电地形图(BEAM)变化特点。方法针对AD(n=51),老年抑郁症(n=53)患者和健康老人(n=35)进行EEG、BEAM检查比较。结果AD组EEG、BEAM改变,特别是慢波、慢波相对功率谱(饼形图)变化均明显于老年抑郁症组和健康老人组,统计处理呈显著差异(P<0.001),老年抑郁症与健康老人组间EEG、BEAM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EEG、BEAM检查有助于AD与老年抑郁症早期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尼莫同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脑血流动力学和脑电图(EEG)的影响。方法 60例发病24h内蛛网膜下腔出血患,随机分为尼莫同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予以止血、降颅压等治疗,尼莫同组加用尼莫同注射液50mL,iv drip,Qd,两组疗程均14d。治疗前和治疗后1mo患均进行经颅三维多普勒(TCD)和EEG。结果 治疗前TCD异常率尼莫同组96.7%,脑血管痉挛(CVS)53.3%,EEG异常率100%,对照组90%、50%和100%;治疗1mo后,尼莫同组TCD异常率和CVS为36.7%和13.3%,对照组73.3%和33.3%,两组比较,P<0.05、0.01;两组EEG改善率83.3%和43.3%,尼莫同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尼莫地平能有效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防治脑血管痉挛、改善脑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比较帕金森病(PD)患痴呆组与非痴呆组的脑电图特点,探讨PD患痴呆与脑电活动的关系。方法:将经临床确诊的PD患分为痴呆组和非痴呆组,分别作脑电图(EEG)描记,结果:痴呆组EEG异常率明显高于非痴呆组(P<0.01);痴呆程度与EEG异常程度有关,痴呆组EEGα波低波幅,低波率,低指数及有泛化均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痴呆组异常EEG快波(β)与慢波(θ,δ)出现率均高于对照组,但以θ,δ波为(P<0.01或P<0.05)。结论:EEG可用以帮助判断PD痴呆的严重程度,并可作为评价PD智能状况的一个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9.
脑电图(electroence phalogmm,EEG)/脑电地形图(Blainelectrical ectivith mapping,BEAM)检查是招飞体检中筛查癫痫的有效工具,也是鉴定脑功能正常与否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必不可少的检查项目。2004-2006年,我们在招飞体检中对137人做了(EEG/BEAM)检查。都是在人员和时间集中的情况下,在短时间(1~2d)之内,完成了几十人次的检测任务,达到了体检单位的要求。由于这项检查较之其他项目繁杂,并要有一段时间的保证,又是在人员和时间集中的情况下进行,因此周密的组织,专人交待注意事项,检查的有序进行,专业知识的熟练应用,是在有限时间内顺利完成多人次EEG/BEAM检测的几个重要环节。现将我们的经验和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脑电图在小儿病毒性脑炎诊断及预后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电图(EEG)在小儿病毒性脑炎诊断、病情评估及预后判断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18例小儿病毒性脑炎患儿的EEG资料。结果:异常率为89.9%。EEG的异常率与临床病情轻重呈正相关。轻症组、普通组脑电图以中、高波幅弥漫性慢波为主,预后较好;重症组脑电图以局限性异常、低波幅慢波、痫样放电为主,预后较差,易遗留不同程度的后遗症。结论:EEG检查是脑细胞功能的最直接反应,不仅对小儿病毒性脑炎的诊断和病情评估有重要意义,而且对预后判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