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性激素与尖锐湿疣人乳头痛病毒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为了探讨砂锐湿疣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性激素性的关系,采用斑点杂交、免疫组化和放免测定等技术,检测了重庆地区47例女性尖锐湿疣(CA)患者病变组织中HPV DNA、雌激素受体(ER)以及血清中雌二醇(E2)、孕酮(P)和睾酮(T)。结果提示:妊娠期HPV DNA含量、ER表达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其余各组(P〈0.001),健康组中无ER表达;HPVDNA含量与ER表达量之间呈正相关(P〈0.001),与  相似文献   

2.
尖锐湿疣患者阴毛人乳头瘤病毒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尖锐湿疣患者阴毛HPV DNA。采用HPV通用型、HPV6型、HPV11型引物,对阴毛标本进行PCR扩增,产物在紫外线透射分析仪下观察、分析。结果:16例尖锐湿疣患者有4例HPV DNA阳性,占25%,其中HPV6型3例,占18.75%,13例无尖锐湿疣病史者均阴性。尖锐湿疣患者阴毛中有HPV存在,可能是尖锐湿疣复发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302例尖锐湿疣(CA)患者人乳头瘤病毒(HPV)的基因型的感染情况.方法:采用核酸分子快速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对302例尖锐湿疣患者皮损组织进行HPV感染分型检测.结果:在302例病例标本中,本芯片所能检测的是21种HPV亚型,实际检测出20种,未发现HPV43型.302份CA组织标本中HPV阳性292例,检出率是96.68%,单一型别阳性率是61.59%(186/302),多重型别阳性率是35.10%(106/302);各型别检出率由高到低依次是HPV11(36.42%)、HPV6(28.81%)、HPV16(11.92%)、HPV52(11.92%)、HPV58(9.27%)、HPV68(8.28%)、HPV66(7.62%)、HPV-CP8304(4.30%),HPV18(3.64%)、HPV33(3.64%)、HPV44(3.64%)、HPV39(2.32%).结论:本研究中尖锐湿疣以低危型HPV11、HPV6为主,感染高峰年龄为20~29岁.  相似文献   

4.
尖锐湿疣与人乳头瘤病毒DNA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5.
间接免疫荧光技术检测尖锐湿疣中的人乳头瘤病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间接免疫荧光技术在临床与基础研究中的应用较为广泛,但却极少有人用于尖锐湿疣的检测,我们旨在验证该方法是否可行,并将之与PCR方法相比较,以了解其准确性和敏感性。材料和方法:60例临床确诊的尖锐湿疣疣体标本均取自性病门诊。采取疣体印片,用小鼠抗人的HPV6型作为Ⅰ抗,FTTC标记的山羊抗鼠IgG作为Ⅱ抗,在荧光显微镜下检查。剩余标本消化后做PCR,证实有无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的DNA,并用RFLP方法进行分型。结果:在34例尖锐湿疣标本中检测到特异性荧光,阳性率为56.67%,而用PCR方法共检测到58例阳性,阳性率为96.67%。用X~2检验比较二者的阳性率,P<0.01。主要感染类型为6和11型,占98.28%。结论:间接免疫荧光技术针对的是乳头瘤HPV的衣壳蛋白,能检测有完整衣壳的成熟HPV,操作简便,有望用于宫颈涂片的常规检查,以筛查带HPV者,对预防宫颈癌提供帮助。但敏感性不及PCR技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测定尖锐湿疣(CA)疣体表面细胞中人类乳头瘤病毒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及其在尖锐湿疣早期诊断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收集CA标本52例,对照组50例,分别用刮片法(刮取疣体表面细胞法)及涂片法(切除疣体涂片)取材,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所有标本均进行醋酸白试验、组织病理诊断和PCR法检测。结果 刮片法取材CA组和对照组阳性率分别为51.92%和0。涂片法取材分别为76.92%和0。提示在CA的检测中用刮片法取材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51.92%和100%;涂片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6.92%和100%。刮片法的敏感性低于涂片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CR法检测示CA中HPV-6阳性率53.85%和HPV-11型为42.31%。结论 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HPV时用表面刮取细胞法取材的敏感性不高,但特异性强,可以作为诊断CA的辅助手段,可提高人类乳头瘤病毒的早期检出率。PCR法检测提示HPV-6和11型为最常见。  相似文献   

7.
人乳头瘤病毒 (HPV)引起的尖锐湿疣是最常见的性传播疾病之一 ,容易复发 ;HPV与宫颈癌密切相关。因此研究开发HPV疫苗 ,意义重大。近年来随着免疫学、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 ,HPV治疗性疫苗的研究取得了喜人的进展 ,部分疫苗已进入I/II期临床试验。研究表明治疗性疫苗能够诱导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 ,控制病变发展 ,清除已有的损害 ,甚至是恶性肿瘤。1 载体疫苗可分为两类 :(1 )病毒载体 :如腺病毒 (AdV)和痘苗病毒 (Vv)。 (2 )细菌载体 :如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和沙门氏菌。  AdV宿主范围广 ,能插入较大的基因 ,获得高产量…  相似文献   

8.
原位杂交法检测尖锐湿疣中人乳头瘤病毒DNA型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非放射性地高辛配基标记人乳头瘤病毒(HPV)6b、11、16、18型探针,用原位杂交法检测了重庆地区50例经临床病理学诊断为尖锐湿疣的石蜡组织切片中HPVDNA型别,杂交条件分别采用严格条件(Tm-12℃)和非严格条件(Tm-35℃)进行。结果:尖锐湿疣中HPVDNA阳性率为82%,其中HPV6b、11、16型分别为62%、24%、10%,HPV18型未检出。杂交信号主要分布于表皮浅中层,且许多分布于空泡细胞内,但并非所有杂交信号均在空泡细胞内。  相似文献   

9.
尖锐湿疣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分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人乳头瘤病毒6,11型感染皮损的移植模型,为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相关疾病的进一步体内研究提供实验方法。方法:将感染人乳头瘤病毒6,11型的人新鲜疣组织移植于裸小鼠皮下,采用组织病理学及反转录聚合酶链方法验证移植疣组织的组织学及分子生物学特性,鉴定所建模型的可靠性。结果:以我们所设计的实验方案,大部分裸小鼠的移植皮损组织块在8周内存活,在5周内组织病理学呈显著的尖锐湿疣组织增生及挖空细胞改变,并且从移植疣组织RNA模板中能得到预期大小的人乳头瘤病毒PCR产物,表明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状态的持续存在。结论:我们所建人乳头瘤病毒6,11型感染皮损裸小鼠移植模型具备该病毒感染的病理学及分子生物学特征,有望用于相关疾病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尖锐湿疣皮损内人乳头瘤病毒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朱文元 Crai.  L 《中华皮肤科杂志》1994,27(3):131-133,T002
13个皮损组织取自13例尖锐湿疣(CA)患者,13例基底细胞上皮瘤(BCC)组织作为对照,用溴化钠液分离表真皮,从组织中提出的 DNA和溴化钠液分别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 HPV DNA。11例CA表皮中检出 HPV DNA,HPV6有7例,HPV11有4例。3例CA真皮中发现有HPV DNA,HPV6有2例,HPV11有1例。2例标本因溴化钠液被HPV污染未作统计。在BCC组织中未发现有HPV DNA。在某些CA真皮内含有 HPV DNA可以解释散发病例的复发性。  相似文献   

12.
温州地区尖锐湿疣组织人乳头瘤病毒检测及型别分析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用人乳头瘤病毒(HPV)通用引物(GP)及型特异性引物(SP)6、11、16、18对42例尖锐湿疣(CA)组织和48例对照组进行多聚酶链反应(PCR)检测。结果:CA组织五组引物扩增阳性率分别为85.7%(36/42)、73.8%(31/42)、19.1%(8/42)、2.4%(1/42)、4.8%(2/42),多重型别阳性率为11.9%(5/42);对照组HPV阳性率为6.3%(3/48)。表明本地区CA以HPV6型感染为主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尖锐湿疣高危人群分泌物人乳头瘤病毒(HPV)基因分型检测结果及临床特点。方法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对尖锐湿疣高危人群分泌物标本进行HPV—DNA分型检测。结果436例分泌物中,总阳性率35.1%。其中6/11型101例次,16型52例次,18型43例次。尖锐湿疣治疗后3~6个月复查,男、女阳性率分别44.7%和46.8%。性伴或配偶患尖锐湿疣,受检男、女阳性率为30.8%和46.3%。非尖锐湿疣性病患者男、女阳性率分别为27.9%和29.1%。自检男、女阳性率分别为19.0%和38.0%。可疑CA男、女阳性率分别为13.3%和39.5%。结论分泌物检测中HPV6/11型最多。非尖锐湿疣性病患者、性伴或配偶患尖锐湿疣、可疑尖锐湿疣和要求自检患者均可发生HPV感染,尖锐湿疣治疗后3~6个月仍有HPV残留,因这些患者均属于尖锐湿疣高危人群,应进行HPV检测。  相似文献   

14.
本文应用ABC法对30例尖锐湿疣(CA)和30例宫颈癌(CCU)进行原位观察,分析对比两者浸润单一核细胞(MNC)的亚群组成、分布及活化状态。结果提示,两者局部免疫均受抑制,而以宫颈癌为甚。依此本文对不同类型HPV相关疾病的局部免疫反应状态及宿主对不同型别HPV感染的免疫反应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尖锐湿疣组织中人乳头瘤病毒(HPV)基因型的感染情况.方法 采用核酸分子快速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对300例尖锐湿疣患者皮损组织进行HPV感染分型的检测.结果 300份尖锐湿疣组织标本中HPV阳性265例,检出率是88.34%;其中单一感染阳性率达到68.68%(182/265),多重感染达到31.32%(83/265).265份尖锐湿疣组织标本中检测出21种HPV亚型,各型别检出率由高到低前6位依次是HPV6(128例,48.31%)、HPV11(90例,33.97%)、HPV16(33例,12.46%)、HPV18(22例,8.31%)、HPV52(22例,8.31%)和HPV58(22例,8.31%).结论 尖锐湿疣以低危型HPV6,HPV11感染和高危型HPV16,HPV18感染为主,高危型HPV感染多以混合感染的形式存在.  相似文献   

16.
COX-2和Ki-67在尖锐湿疣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尖锐湿疣(CA)组织中环氧化酶-2(COX-2)和增殖指标K i-67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COX-2蛋白和K i-67蛋白在38例CA组织和15例正常上皮组织中的表达。结果COX-2蛋白在CA组和正常皮肤组的阳性率分别为68.4%(26/38)和0,表达强度分别为3.921±0.254和0.883±0.088,二者在阳性率及表达强度上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1);K i-67蛋白在CA组和正常皮肤组的阳性率分别为84.2%(32/38)和60.0%(9/15),表达强度分别为0.234±0.021和0.05±0.006,二者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表达强度差异有显著性(P<0.05);COX-2蛋白和K i-67蛋白之间的阳性表达呈正相关(r=0.497,P<0.01)。结论COX-2在CA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与细胞的增殖有关。  相似文献   

17.
尖锐湿疣组织HPV基因芯片分型及型别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尖锐湿疣(CA)组织中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病毒亚型分布,CA患者中高危型HPV感染的情况。方法采用基因芯片检测和分型方法,对武汉市302例CA患者的皮损组织进行HPV检测及分型。结果302份CA组织标本中HPV阳性286例,检出率为94.7%,单一型别阳性率为73.8%,多重型别阳性率为20.7%,低危型别(HPV6,11,42,43,44)阳性率为80.5%,高危型别(HPV16,18,31,33,35,39,45,51,52,53,56,58,59,66,68,73,83,MM4)阳性率为14.2%,对照组阳性率为16.7%。结论本地区尖锐湿疣以单一型别及低危型别HPV感染为主,高危型HPV感染阳性率为14.2%。  相似文献   

18.
更昔洛韦静脉滴注治疗尖锐湿疣54例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目的 观察更昔洛韦治疗尖锐湿疣 (CA)后的复发率降低情况。方法 CA患者祛除疣体后静脉滴注更昔洛韦 0 .2 5g ,1次 /d ,共 6天。观察 3个月内CA的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CA 3个月的复发率为 2 4.1% ,比对照组显著性降低 (P <0 .0 1)。结论 更昔洛韦安全、有效 ,能降低CA的复发 ,有较好的抗HPV作用。  相似文献   

19.
尖锐湿疣人乳头瘤病毒的基因分型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目的:检测尖锐湿疣中人乳头瘤病毒(HPV)的基因型别。方法:用通用引物进行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尖锐湿疣中HPV DNA,用生物素标记的特异性基因分型探针,对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后的HPV DNA进行斑点杂交,结果:50例尖锐湿疣标本经PCR扩增后48例HPV DNA阳性,阳性标本中HPV6,11,16,18型的检出率分别为16.7%(8/48),37.5%(18/48%),14.6%(7/48),4.2%(2/48),多重型别检出率为22.9%(11/48),结论 HPV11型感染是尖锐湿疣发病的首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CO2激光包皮环切术是否能降低伴包皮过长的尖锐湿疣(CA)患者的复发率。方法:将门诊70例伴有包皮过长CA患者随机分为CO2激光包皮环切手术组与常规治疗对照组各35例,比较其近期及远期复发率。结果:两组治愈后近期复发率手术组为11.4%,对照组为28.6%;远期复发率手术组为14.3%,对照组为42.9%。手术组近期及远期复发率均明显低于治疗组(P<0.05)。结论:CO2激光包皮环切术能有效降低伴有包皮过长CA患者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