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混合唾液中的游离氨基酸来自唾液腺的分泌、组织和口腔微生物以及血浆。牙周病时唾液腺和牙周组织内可有蛋白质代谢的改变,以及牙周膜血管通透性增加。  相似文献   

2.
唾液是人体最重要的体液之一,是口腔中由唾液腺分泌液、龈沟液以及混悬其中的食物碎片、微生物和口腔上皮脱落细胞等所构成的混合性液体。唾液是牙齿在口腔中的外环境,牙冠自艹盟出到口腔开始,唾液的质与量对维护牙体健康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唾液有抑制口腔中微生物的功能,通过对人类及动物唾液的测试表明分泌型免疫系统在某些方面参与抑制微生物的作用。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IgA)是这个系统中的主要成分,也是全唾液和大唾液腺分泌液中占优势的免疫球蛋白。除了这些大唾液腺外,在口腔的所有软组织中(除硬腭前部及牙龈)都  相似文献   

4.
由大唾液腺分泌唾液营养和保护着口腔软、硬组织并维持其完整性和功能。然而小唾液腺的功能也很重要,如唾液中三分之一以上的分泌型IgA就是由小唾液腺分泌的。本文对一种迅速、精确并可重复测量小唾液腺分泌量的方法作出了评价。材料与方法本实验测定了口腔状况良好的男女共14人,平均年龄37岁。在用柠檬酸刺激舌前后,小唾  相似文献   

5.
唾液是人体及其他哺乳动物一种重要且必需的体液,近年,成为除血浆、血清、尿液以外另一种检测人体生理、病理状态的有效工具[1-2].唾液主要由腮腺、舌下腺、下颌下腺三对大唾液腺和大量口腔黏膜下的小唾液腺分泌,并含有部分非唾液腺来源成分,主要包括龈沟液、口腔固有菌群及其产物、上呼吸道分泌物、口腔屏障渗透而来的血浆及血细胞、脱落的口腔上皮细胞以及食物残渣等[3].安静状态下唾液成分主要来源于舌下腺和颌下腺,而刺激状态下则主要由腮腺分泌的唾液组成[4-5],这种差异在实验设计时可作为唾液收集形式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唾液腺疾病     
唾液腺属于外分泌腺,主要功能为分泌唾液.人体有3对大唾液腺和口腔黏膜下小唾液腺.大唾液腺为腮腺、下颌下腺和舌下腺.小唾液腺根据其所在部位命名,如唇腺、磨牙后腺等.  相似文献   

7.
唾液腺属于外分泌腺,主要功能为分泌唾液。人体有3对大唾液腺和口腔黏膜下小唾液腺。大唾液腺为腮腺、下颌下腺和舌下腺。小唾液腺根据其所在部位命名,如唇腺、磨牙后腺等。  相似文献   

8.
唾液硝酸盐及亚硝酸盐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界硝酸盐进入体内后 ,其中 98%在胃和肠道上段被吸收 ,经血循环在唾液腺浓集后主动分泌到唾液中 ,而唾液中的硝酸盐在一定的条件下可被还原成亚硝酸盐 ,亚硝酸盐是合成亚硝基化合物的前体物质 ,已被认为是一种强致癌物。最新研究发现一氧化氮是一种人体血管舒张因子 ,使人们对与NO有密切关系的唾液硝酸盐、亚硝酸盐又有了新的认识[1] 。由于唾液中硝酸盐、亚硝酸盐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 ,我们就唾液硝酸盐、亚硝酸盐的来源、转归及对机体的影响综述如下。一、唾液硝酸盐、亚硝酸盐来源1 唾液硝酸盐来源 :饮食和新陈代谢产生的硝酸盐可从血液中被唾液腺主动摄取[2 ] 。Bos等[3 ] 在 1988年最早进行了硝酸盐体内动力学研究后发现 ,唾液中的硝酸盐含量变化最大。随后在 1991年Cortas和Wakid[4 ] 进行了更进一步研究发现唾液硝酸盐分泌是一个主动过程 ,推测这种主动分泌是为了保持硝酸盐在口腔一个较高的浓度 ,从而使口腔菌丛能利用硝酸盐产生亚硝酸盐。2 唾液亚硝酸盐来源 :唾液绝大多数亚硝酸盐是由唾液腺分泌到口腔的硝酸盐在口腔硝酸盐还原酶的作用下形成的。已测得硝酸盐还原酶是由口腔中某些硝酸盐还原菌产生的 ,此...  相似文献   

9.
<正>唾液是一种复合的外分泌液,由三对大涎腺包括腮腺、颌下腺、舌下腺及小涎腺的分泌物所组成,在口腔内恒定地浸泡并覆盖于软、硬组织表面。唾液中含有多种成分,发挥多种生理功能。唾液分泌分静态分泌和刺激分泌,静态分泌是指无刺激状态下涎腺的基础分泌,其中分布在唇、颊、腭、舌等部位的粘膜下小唾液腺分泌是主要来源,也是形成唾液薄膜重要部分。刺激分泌又叫动态分泌,指在味觉或咀嚼等刺激下涎腺的分泌,主要由三对大涎腺的分泌组成,主要反映涎腺的储备功能,对进食的吞咽等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唾液量的检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唾液分泌的研究是唾液腺功能的基础研究,也是涉及口腔生理、生化、微生物及临床等多学科的基础研究。我们对唾液的收集方法、生理状态及病理状态下唾液的分泌情况进行了综述。一、唾液的收集方法唾液收集分全唾液收集和单个腺体的唾液收集。收集应在早晨、空腹、安静房间...  相似文献   

11.
“口腔干燥症”(xerostomia)可由各种临床方法诊断,如口腔粘膜望诊、唾液量测定、唾液腺活组织检查及腮腺RI 扫描检查等。然而,目前尚无一种有效的生物化学诊断法。脱氧核糖核酸酶(DNase)已知是细胞溶酶体之一,并分布在人体各种组织中。作者曾研究证明人唾液中酸性DNA 酶作用随年龄增长而减少,唾液分泌量随年龄增长而减少。因此唾液中酸性DNA 酶活性可看作能反映唾液腺的细胞功能的指标。必须确定是否有其它类型的DNA 酶(如中性DNA酶)也能反映这些细胞功能。本文检查了人腮腺中的酸性和中性DNA 酶活性,并对英与唾液功能的关系进行讨论。材料和方法:选择32名健康人,20~83岁,17名男性,15名女性。所有唾液通过自发流涎收集,测定无刺激条件下10分钟的分泌率。腮腺通过酸糖果刺激,用杯状套管收  相似文献   

12.
口干情况下口腔黏膜湿度和唾液蛋白对维持口腔功能具有重要作用。已有报道指出正常受试者口腔黏膜湿度和残余唾液蛋白浓度之间呈负相关关系。本文对正常受试者和唾液量偏少患者残余唾液量和小唾液腺分泌物量及它们的蛋白浓度进行了测量,并且调查了唾液量偏少患者口干严  相似文献   

13.
唾液硝酸盐、亚硝酸盐代谢及其对人体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外源性硝酸盐经口腔进入胃内,经过胃肠循环进入血液,被唾液腺主动吸收,然后分泌到口腔.唾液硝酸盐在口腔内经硝酸盐还原菌还原成亚硝酸盐,亚硝酸盐对机体的影响具有两重性.  相似文献   

14.
唾液分泌过多症一般不包括-过性的和其它疾病继发的唾液分泌过多。系指副交感神经功能亢进所致的特发性唾液分泌过多。作者报告一例唾液分泌过多症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患者,男,26岁。77年10月初诊。主诉:唾液分泌过多。73年自觉唾液多,77年症状加重,说话和饮食时唾液分泌量显著增多,甚至影响说话和饮食。过多的唾液不易咽下,有时也妨碍呼吸。检查:营养中等,耳、鼻、口腔、咽部无异常改变。压迫左侧腮腺,腮腺导管开口有大量唾液流出。唾液腺不肿大,颅神经和精神状态无异常改变。无服药史,不吸烟,仅饮少量酒。化验:血、肝功、尿等无异常。唾液分泌检查:10分钟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生化方法、放射免疫测定法和原子吸收光谱法对全口义齿戴牙患者口腔内环境变化进行了观测,并注意到无牙颌口腔本身唾液分泌和组成份的变化,借以了解戴用全口义齿对口腔内环境的影响,有助于从基础方面研究戴牙患者口腔的健康状况结果表明:(1)全口牙缺失可导致唾液腺分泌功能降低,义齿修复一段时间后唾液腺分泌功能可出现适应性改变;(2)戴牙患者不同程度的消化功能碍障与唾液淀粉酶活性无关;(3)戴牙患者口腔局部防护功能降低并出现对慢性抗原刺激性的防御反应。  相似文献   

16.
信息动态     
唾液粘蛋白是唾液腺分泌的重要蛋白成分.多种粘蛋白构成一个家族,其分为两大类型,高分子重量粘蛋白型(MG1)及低分子重量粘蛋白型(MG2).MG1主要功能是粘附牙体及粘膜表面,参与获得膜形成,起到口腔组织屏障作用.MG2功能是凝集细菌,清除过量细菌.2型虽功能不同,但相互协调的参与维护口腔微环境的平衡.  相似文献   

17.
唾液腺是口腔内分泌唾液的腺体,具有润滑口腔、辅助吞咽、进食消化,以及保护口腔健康等功能。老年人由于唾液腺衰老而导致腺体功能减退,并随之带来的一系列如口干、口腔卫生环境差、味觉障碍、黏膜疼痛等问题有待解决。目前的治疗方法(如神经刺激类药物、唾液替代品)只能暂时缓解症状,而干细胞具有抑制炎症、调节免疫、促进修复和再生等功能,在唾液腺衰老相关疾病的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简述了唾液腺衰老的相关因素和治疗策略,并重点讨论了干细胞疗法在唾液腺衰老相关疾病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口腔粘膜溃疡坏死性病变,其蛋白水解酶活性过高,对粘膜的蛋白结构有损害作用,为使组织蛋白水解过多正常,利用蛋白水解酶抑制剂。作者用生物化学的方法,研究患者的混合唾液和溃疡灶渗出液,探讨用蛋白酶抑制剂Contrycal治疗口腔粘膜坏死性病变的理论根据。检查30例病人和20名健康人作对照,测定混合唾液的蛋白水解酶活性、溶菌酶活性和蛋白含量,研究不同浓度的Contrycal对混合唾液或溃疡渗出液蛋白水解酶活性的影响。研究结果:口腔粘膜溃疡坏死性病变患者的混合唾液中蛋白水解系统活性增高,蛋  相似文献   

19.
人体唾液腺分泌的富组氨酸阳离子多肽与口腔健康关系密切,从20世纪80年代初发现唾液富组氨酸阳离子多肽以来,学者们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研究结果证实唾液富组氨酸阳离子多肽对口腔真菌、龋病和牙周相关细菌都有广谱抗菌活性.本文就有关唾液富组氨酸阳离子多肽的种类和来源、生物学活性、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口腔粘膜溃疡是多种口腔疾病均可出现的一种基本病损。用金霉素甘油糊剂局部涂擦各种口腔粘膜溃疡有一定的疗效,但涂擦时疼痛较明显,唾液分泌增加,使药物不易在病损区充分发挥作用,且药物的有效存放时间较短,易产生沉淀,原材料短缺。作者研制成珍珠溃疡糊剂并应用于临床,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