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卓志平 《贵州医药》1999,23(3):182-183
随着电子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CT)及磁共振(MRI)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脊髓空洞症(SM)的诊断率明显提高,对病因、发病机理的认识亦渐深入,对临床表现认识更全面,对指导手术治疗及手术方式改进更具有意义。现就SM的诊断及手术方式作一报道。1临床资料本组病例共8例,男4例,女4例,年龄10-42岁,平均兀岁,病史半年-19年,平均9.6年。病程均缓慢发展,术前均行MRI检查证实。对伴有小脑扁桃体下迹畸形和扁平顿底的6例行后颅凹减压术,其中3例加中央管填塞术,有1例加空洞蛛网膜下腔分流术(SAS),对五例无颅底畸形及小脑扁桃…  相似文献   

2.
张本恕  刘俊杰 《天津医药》1991,19(3):131-133
本文分析了10例脊髓空洞症的 MRI 表现。其 MRI 表现为髓内空洞在 SE 序列上呈中心囊腔,T_1加权呈与脑脊液相同的低信号区,T_2加权呈与脑脊液相同的高信号强度区,同时 MRI也可以判断 Chiari 畸形。笔者认为 MRI 对脊髓空洞症有特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4.
脊髓空洞症是一种缓慢进展的脊髓的退行性病变,其病理特点为脊髓有空洞形成及胶质增生,临床主要症状是受损节段的分离性感觉障碍、下运动神经元障碍、长传导束功能障碍以及营养障碍,临床表现为痛、温觉丧失,但深感觉、轻触觉正常。MRI可明确诊断。1 临床资料 患者,男,78岁,20年前经MRI诊断为“脊髓空洞症”。入院时病员神志清楚,双下肢麻木、无力,膝关节强直,小便失禁,尿道口有脓液溢出,两侧髋部各有4×2×3cm褥疮,体温39℃,体重75kg。  相似文献   

5.
6.
脊髓空洞症(以下简称SM)至今病因不明,治疗方法亦无定论。我科近五年来通过近百例SM病人临床和MRI检查以及32例此类病人的手术治疗,认为SM和环枕畸形密切相关,并对其发病机理、诊断和治疗有了一些新的认识,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脊髓空洞症的发病机制和外科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3年1月~2002年12月本科手术治疗的46例脊髓空洞症,男31例,女15例,年龄16~56岁,平均37.2岁。术前均经MRI确诊,根据MRI结果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结果 术后6月根据症状、体征评定,明显改善27例,改善10例,无变化7例,恶化2例,总有效率80.4%。结论脊髓空洞症同ChiariI畸形关系密切,对内科治疗无效,病情进展的脊髓空洞症应尽早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主要由MRI结果决定。  相似文献   

8.
脊髓空洞症是一种病因尚不明确的脊髓病变,它的发生可能与各种畸形或肿瘤等致病因素导致的脑脊液循环不畅有关。人们针对其形成特点研发出各种治疗方法。其中外科手术治疗逐渐向微创方向发展,并获得了显著的效果。此外,在脊髓空洞症的发病机制上又有学者提出了新的论点——脑脊液回流障碍。这一论点会在该病的治疗上为人们指出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9.
脊髓空洞症是一种脊髓的缓慢进行的退行性病变。过去无论是应用放射,中医中药及手术治疗,效果都不理想。今年,我们应用脊髓空洞——蛛网膜下腔分流术(S-S分流术)治疗本病获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6例病人:男性4例,女性2例;年龄15-39岁。症状和体征:分离性感觉障碍4例,深感觉障碍2例,运动障碍6例,肌萎缩者6例,锥体束征者4例,有植物神经功能障碍者3例,所有病例术前均要经磁共振确诊。伴有后颅或颅颈交界处畸型者3例,髓内囊性  相似文献   

10.
脊髓空洞症(SM)是一种由先天性发育异常所引起的慢性进行性脊髓疾病,多在20-40岁之间发病,治疗效果不佳。近年来,由于核磁共振(MR)的普及应用,较准确地解决了此病的诊断定位及复查等难题,给外科治疗提供了方便。作者从1989年以来收治了3例(SM),均采用了改良式手术治疗,随访至今,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1 病历摘要 患者 郑××,男性,38岁。于1996年10月23日来院就诊,主诉右侧肢体麻木8年,左侧肢体麻木5个月。查体:T36.3℃,P82次/min,BP16/kPa。右侧肢体痛觉、温度常见减退,触觉、深感觉存在,右侧巴彬斯基氏征阳性,双上肢腱反射弱,双下肢腱反射亢进。颈椎CT报告:上颈段脊髓空洞症。诊断:脊髓空油症。经术前准备后患者于1996年10月31日在  相似文献   

12.
小儿脊髓空洞症2例050051河北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陈琍,骆金芝,赵同启,陈晓青例1,女,9岁。因右侧上下肢无力1年,加重半年人院。1年前曾患病毒性心肌炎。神清语利,走路被行,心界向左扩大,心律缓慢规则,心率46次,心尖部闻及I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两...  相似文献   

13.
脊髓空洞是神经科常见的疾病之一,晚期可出现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我院自90年11月-92年4月选用进口“T”形管对脊髓空洞进行空洞-腹腔分流,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人6例,男3例,女3例,年龄在27-54岁,平均年龄38岁。病史1-12年,平均6年。主要临床表现:6例均有分离型感觉丧失,疼痛4例,一侧或双侧上肢周围性瘫5例,一侧或双侧下肢上神经元瘫1例。全部病例均有进行性神经功能恶化,受累部位5例为颈胸髓型,1例为颈胸腰髓型;4例行颅颈交界X线检查,颅底陷入2例,全部行MlR检查;有轻度扁桃体下疝2例,下疝较重1例。病变节段脊髓有较明显的膨隆,其中1例呈阶段分隔状,所有病例均经内科药物治疗无效。  相似文献   

14.
张旗  刘军 《丹东医药》2002,(3):29-30
目的:提高脊髓空洞症的磁共振诊断水平;方法:对7例临床疑似脊髓空洞症而经磁共振检查证实的病例的MR图像进行观察与分析;结果:正中矢状位自旋回波T1加权像和T2加权像是观察脊髓空洞病变最理想的层面,同时,横轴位自旋回波T2加权像在诊断脊髓空洞病变最理想的层面,同时,横轴位自旋回波T2加权像在诊断脊髓空洞病变最理想的层面,同时,横轴位自旋回波T2加权像在诊断脊髓空洞症中亦起着重要作用;结论:磁共振检查对脊髓空洞症具有特异性与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司宪平  陈覃 《江苏医药》1998,24(5):348-348
我院自应用MRI以来,对40例脊髓空洞症(SvringomiyliaSM)选用了不同的手术方法治疗,经术后平均2.5年的随访,对不同的手术方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4O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ZI~50岁,平均358岁;病程4~18年。全组均经MRI扫描。空洞位于颈胸段25例,空洞累及脊髓全长3例。空洞散在分布互不相通的12例,合并Chiaril型畸形29例。二、临床表现:颈肩痛20例,双上肢麻木18例,节段性感觉分离30例,其中双侧者10例,伴有上肢肌肉萎缩者25例,下肢肌肉萎缩者4例,共济运动失调者20例,双侧霍夫曼征10例,双…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和总结12例脊髓空洞症患者手术后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采取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充分的术前准备,术后保持呼吸道通畅,加强饮食护理,观察病情变化等围手术期护理措施。结果 12例患者经过采取上述措施未发生术后并发症,预后良好。结论采取科学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保证护理质量,提高了治疗效果,促进了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及自理能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17.
脊髓空洞症的发病机理与手术治疗西安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710004)李旭东,朱利综述杨庆余审校1546年Estinene最先记述了SM(sy-ringomyelia),1827年Ouivier首先应用了SM的术语[1]。SM被描述为脊髓内存在的纵向...  相似文献   

18.
钱令涛  曾庆胜 《河北医药》2001,23(9):670-671
目的:探讨空洞-蛛网膜下腔分流术治疗脊髓空洞症。方法:总结1997年1月-1999年7月行脊髓空洞症采用单纯局部减压+空洞-蛛网膜下腔分流术15例。结果:显效8例,好转7例。术后MRI复查:空洞缩小6例,无改变9例。结论:手术治疗为脊髓空洞的主要手段,但还不够理想,目的在于排除空洞内液体,减轻对脊髓压迫。  相似文献   

19.
脊髓空洞症 (Syringomyelia)系脊髓缓慢进展性退行性病变。自 1 997年 2月以来 ,我院共收治 1 6例 ,均经MR检查确诊并行手术治疗。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男 7例 ,女 9例 ;年龄 2 2~ 56岁 ;病程 2~1 2年 ,平均 4 6年 ;随访时间 9~ 1 5个月 ,平均 1 2 5个月。1 2 临床表现 节段性分离性感觉障碍 1 0例 ,双侧感觉障碍 3例。肌肉萎缩 6例 ,不全单瘫 3例 ,不全偏瘫 2例。另有霍纳综合征 1例 ,烫伤 3例 ,大小便障碍 1例。1 3 影像学检查 所有病例均经MR确诊 ,其中颈段空洞1 0例 ,颈胸段空洞 6例。合…  相似文献   

20.
我科于 1995年 12月至 1998年 12月应用核磁共振 (MRI)诊断脊髓空洞症 (SM ) 2 7例 ,采用显微手术进行治疗 ,经长期随访和影像学复查证实效果满意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男性 16例 ,女性 11例 ;年龄 18~4 7岁 ,平均 32 0 8岁 ;病史 3个月~ 12年。1 2 临床表现 单或双侧节段性感觉障碍 11例 ,不全四肢瘫痪 8例 ,肌肉萎缩 6例 ,锥体束征 5例 ,共济失调 7例 ,不全上肢或下肢瘫痪 9例。1 3 影像学检查 所有病例均经MRI检查 ,其中10例合并Chiari畸形 ,病变发生部位 :颈及延髓 2例 ,颈段 4例 ,颈—上胸段 1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