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丙型病毒性肝炎实验性疫苗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丙型肝炎病毒(HCV)是肠道外非甲非乙肝炎的主要致病因子,呈世界范围性,其致病常引起持续感染,并且HCV的慢性感染和慢性肝脏疾病、肝硬化及肝癌明显相关。因此,运用疫苗保护免受HCV感染很有必要[1]。本文作者就有关HCV疫苗的实验研究作一综述。一、重... 相似文献
2.
丙型病毒性肝炎治疗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世界约有4千万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丙肝)患者。虽然丙肝进展缓慢,但在美国,每年仍有800~1200名患者由丙肝、肝硬化进展成肝细胞肝癌而至死亡,且比例呈上升趋势。丙肝的治疗已有十余年的历史,90年代初,单独用干扰素(interferon,IFN)治疗,仅有不到10%的丙肝患者获得持续性肝功能改善和病毒阴转,远期疗效不佳。近来,丙肝治疗的进展主要是IFN加口服利巴韦林(病毒唑),这两种药物合用6~12个月,持续病毒应答率可达30%~40%。目前食品及药物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推荐长效pegylatedIFN与利巴韦林联合应用,可将丙肝患者持续性病毒应答率提高至50%以上。 相似文献
3.
丙型肝炎病毒(HCV)可引起人类丙型病毒性肝炎,主要通过血液和血制品传播.目前全世界HCV感染者约2亿人,80%的成年感染者转变为慢性持续性肝炎.相对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更容易慢性化,导致肝硬化和肝细胞肝癌(HCC),治疗更困难,且尚无疫苗可以预防,对人类危害甚大.在日本和欧美等国家,慢性HCV感染是慢性肝脏疾病、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的最常见原因.2010年5月于美国新奥尔良举办的美国消化疾病周(DDW)会议上,慢性丙型肝炎(CHC)的诊治仍是讨论的一个热点,报告了丙肝治疗方面的新发现以及多中心临床试验的结果,展望了新型抗HCV药物的应用前景,提出了一些抗病毒治疗的挑战等.本文对此简要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丙型肝炎病毒 (HCV)感染病程决定于机体的免疫反应 ,机体对病毒表位的免疫反应又取决于抗原递呈细胞加工和递呈抗原表位的能力 ,以及免疫细胞识别这些抗原表位的能力 ,且这些功能是由遗传决定的 ,推测人类白细胞抗原 (HLA)类型可决定HCV感染结果[1] 。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MHC)是编码HLA的基因群 ,称为HLA复合体 ,为目前已知的最复杂的人类基因复合体 ,在人体生理、病理机制中起重大作用 ,在移植排斥、免疫应答的遗传控制和调节、免疫细胞的相互识别和限制等方面有重要意义。越来越多的资料显示 ,HLA可影响HCV感染后的不同… 相似文献
5.
近10来国内外临床研究表明α干扰素(IFN-α)仍是目前慢性丙型肝炎(简称丙肝)的标准治疗。本文把干扰素治疗丙型肝炎现状作一总结。1 治疗指征干扰素治疗丙肝的指征如下:①血清 HCV RNA 阳性和/或抗-HCV 阳性。②血清 ALT 升高(除外其他原因),或肝穿刺检查证实为慢性肝炎。具备上述两项指征即可进行IFN-α治疗。急性丙型肝炎早期应用 IFN-α治疗,可减少慢性化。国外 Jaeckel 等对44例急性丙型肝炎以 IFN-α5MU/d 治疗。4周后改为每周3次继用20周,停药后随访6个月。结果除1例3周后因不良反应停药外,其余患者中有74%于治疗2周后病毒负荷量有明显下降,12周后全部消除。25例完成随访者均保持 ALT 正常,HCV RNA 阴性。结论是急性丙型肝炎早期单用干扰素治疗效果确切,能防止慢性化发生。 相似文献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传染病信息》2015,(1)
<正>(2014-07-03发布2014-12-15实施)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分类、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筛查及管理。本标准适用于全国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在执业场所内对丙型病毒性肝炎的筛查及管理。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 相似文献
7.
丙型病毒性肝炎与肝细胞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多年前,人们就开始注意非甲非乙型肝炎(NANBH)与肝细胞癌(HCC)的关系。1989年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克隆成功及其检测方法建立以后,HCV与HCC关系的研究愈来愈受到各国的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8.
目前,世界范围内1.7亿人感染丙型肝炎病毒(HCV),发达国家一般人群中的感染率约为3%,如日本为1.2%,美国为1.8%;自愿无偿献血员中的感染率低于1%。但是,在部分国家或某些国家的特定地区,感染率超过10%,埃及的感染率为10%~30%,日本、意大利、美国的部分地区仍有较高的感染率。HCV 感染所导致的终末期肝病已经成为发达国家肝移植的首位原因,所以,改善丙型肝炎的预防和治疗仍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关于丙型肝炎研究进展主要与以上两方面有关,与预防和治疗相关的病原学研究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1 病原学诊断的进展抗-HCV 抗体的发展和不断改进,使抗-HCV 检测经历了第1代到第3代,对感染者诊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都有了显著的提高,但是,不同人群(高危人群或低危人群)对第 相似文献
9.
自 198 9年Choo发现了丙型肝炎病毒 (HCV)以来 ,对丙型肝炎的认识有了逐步深入的了解。全球HCV流行率平均约为 3% (0 1% - 5 % ) [1] ,我国流行率平均为 3 2 %。男性高于女性 (约 2∶1)。丙型肝炎的自然病程多变 ,约 15 %的患者会自然痊愈 ;2 5 %的患者无症状且转氨酶始终正常 ;约 2 0 % -30 %的慢性丙肝患者在 10 - 2 0年内可发展为肝硬化。5 % - 10 %发展为原发性肝癌[2 ] 。积极的抗病毒治疗有助于防止病情的进展 ,降低肝癌的发生率。本文就目前有关丙型肝炎治疗的一些进展综述如下 :丙型肝炎的治疗应答是指治疗结束 (endoftreatment… 相似文献
10.
树突状细胞(DC)是目前已知体内功能最强的抗原递呈细胞,在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患者,DC功能减弱可促进病毒的持续感染,造成疾病的慢性化。目前DC成为HCV疫苗的研究重点,可能成为治疗慢性丙型肝炎(CHC)的有效免疫学方法,本文就DC与丙型肝炎的关系及其在治疗中的应用前景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0 引言丙型肝炎是由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引起的一种重要的传染病,约70-85%的感染者发展为慢性肝炎,其中约10-20%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可发展成肝硬化, 1-5%可发展成肝细胞性肝癌等终末期肝病,危害极大.目前,全球HCV感染者近2亿,在我国也有3 000- 4 000万左右的HCV感染者,HCV感染引起的慢性丙型肝炎已经成为重大的世界卫生问题. 当前,慢性丙肝的治疗依然以干扰素作为标准治 相似文献
12.
13.
丙型病毒性肝炎干扰素治疗现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丙型病毒性肝炎干扰素治疗现状唐振亚郝连杰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同济医院临床免疫研究室湖北省武汉市430030主题词肝炎,丙型/治疗干扰素类/治疗应用SubjectheadingshepatitisC/therapyinterferons/therap... 相似文献
14.
用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法对16例急性丙肝患者、24例慢性丙肝患者的自然杀伤细胞(NK)活性进行研究,21例健康献血员作为对照。结果发现,慢性丙肝患者NK细胞活性明显低于急性丙肝患者,统计学分析有明显差异(P<0.05),与正常人相比NK活性也明显降低。并且,NK细胞活性在血清HCV RNA持续感染和间歇感染者也比HCV RNA转阴者有所降低。提示:NK细胞在丙肝发病及病程中可能发生一定变化,在慢性丙肝患者NK细胞活性降低,导致免疫监视功能下降.可能是HCV感染容易慢性化的一个因素。 相似文献
15.
丙型病毒性肝炎(HC)在日本病毒性肝炎中占第一位,并是肝硬化最常见的原因.现就作者赴日学习期间整理的资料较完整的152例HC病例分析如下,并就临床特点及传播途径等作讨论. 相似文献
16.
陶惠荣 《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1992,(1)
本文作者报道用抗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检测调查 HCV 家庭内传播。采集1980年4月至1989年12月间慢性非甲非乙型肝病患者107例,男性69例,女性38例,平均年龄55.3岁。均由组织学和血清学诊断为非甲非乙型慢性肝病(慢性肝炎43例,肝硬化26例,肝 相似文献
17.
李干英 《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1992,(1)
丙型肝炎病毒(HCv)主要由血接触感染,因此医务人员不但有接触乙型肝炎的危险,也有接触丙型肝炎的危险。为估计丙型肝炎的危险性,作者对一批医务人员作观察。 相似文献
18.
丙型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技术改进后,对其临床表现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丙型肝炎的肝外表现主要有混合型冷球蛋白血症、迟发性皮肤型肝性血卟啉病、膜性增殖型肾小球肾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等。了解丙型肝炎的肝外表现,对其诊断和选择适合干扰素治疗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沈镭 《国外医学:消化系疾病分册》1997,17(3):165-167
丙型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技术改进后,对其临床表现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丙型肝炎的肝外表现主要有混合型冷球蛋白血症、迟发性皮肤型肝脏血卟啉病、膜性增殖型肾上球肾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等。了解丙型肝炎的肝外表现,对其诊断和选择适合干扰素治疗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丙型病毒性肝炎的分型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丙型病毒性肝炎的分型及防治田庚善一、分型(一)基因分型越来越多的资料证明,丙型肝炎病毒(HCV)的基因分型对预示干扰素治疗的疗效等方面具有一定意义。但目前基因分型的命名比较混乱,极易造成混淆,例如:有的学者报告Ⅱ型对于干扰素的疗效较差,有的学者则报告...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