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金属类矿物药应用历史悠久, 是我国传统中医药极具特色的组成部分。笔者对金属类矿物药所含成分、性味归经、临床应用、药理研究以及炮制加工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和概述, 以期为金属矿物药的进一步开发利用、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建立中药免疫数据库,并以数据库为基础分析中药免疫规律。数据库所收录的中药全部来自《中国药典》2000年版的植物药,检索自1980年以来的有关这些药物的免疫研究的原始文献。对中药的生物学分类、入药部位、性味、归经、功效和免疫功能作用等进行标引,并建立中药免疫信息数据库。以中药免疫信息数据库为统计源,根据检索的结果统计不同类别的中药的数量和其中具有免疫作用的中药味数,用Excel处理数据并用统计软件SPSS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的结论证实了中医药理论的科学性。中药的功能分类、性味、归经等药性理论能够为中药药理研究提供理论指导,应该得到尊重与重视。  相似文献   

3.
宋金元时期,中药药理方面已重视从病理的角度来论述药物的性味、功效、主治、配伍、分类和炮制等,提出了脏腑用药理论和归经、升降浮沉等学说,在辨证用药的形成过程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明清时期,随着病理学说的发展和实践经验的丰富,药理学说臻于成熟,主要表现为对归经、性味等理论的融汇贯通及补充,辨证用药普遍实行和辨证析药的细密化,使药理学与病理学说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了辨证论治的理论体系。中医药理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中药理论应紧密结合中医基本理论和临床辨证论治来进行。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人们在药理科学领域的研究也逐渐深入,但对于现代药学与中药性味之间的联系,目前仍处于一个刚刚起步的阶段,仍需进一步学习和研究。本文就现代药学与中药性味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分析,并阐述一些看法,旨在促进药理科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根据急性脑梗死的临床不同证型,对临床中治疗急性脑梗死常用的中药注射剂进行辨证分析。强调活血化瘀法应体现在急性脑梗死的整个治疗过程中,治疗时还应注意中药注射液的性味归经,根据中医药传统理论辨证使用,达到药证相符。  相似文献   

6.
中药性味的研究与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就中药性味的传统认识,现代研究状况及存在的问题加以论述,由此提出对中药性味的研究,应从疾病寒热的内涵入手,从药理方面探索寒热药性特点;从药味明显的中药着手,找出药理作用与药味的相关联系,从而形成现代的性味理论。  相似文献   

7.
对417种植物类药与其中101种降压中药药性的比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植物类中药与所含降压中药药性的比较分析。方法:从《中国药典》所载417种性味、归经记载齐全的植物类中药中选取具有降低血压药理作用的中药101种,对其四气、五味、归经和主要功能与417种中药作药性的比率分析。结果:四气、五味对比无显著性差异,归经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植物类降低血压中药以性辛者多、味苦者多,多归肝胆经,提示可依此类药的化学成分在植物中筛选有效的植化成分、药理活性。  相似文献   

8.
中药配方颗粒是传统中药饮片剂型改革重要成果及课题,经过较长时间的应用与研究已逐步稳定成熟。中药配方颗粒是近年来对传统中药饮片应用形式的突破,它是以优质中药饮片为原料,经现代工业提取、真空低温浓缩、瞬间干燥、干法制粒等多道工序精制而成单味中药系列产品,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其性味、归经、主治、功效、成份与原饮片的性味、归经、功效、成份基本保持一致,因此,它可以替代原饮片用于中医临床配方,既满足了临床辩证论治,随症加减的需要,又具有免除煎煮、便于服用、便于携带、作用迅速、成份完全、疗效确切、安全卫生的优点,[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通过查阅古代本草和近现代文献,从名称、品种、产地生境、药用部位、采收与炮制、性味归经与功能主治等方面对中药壁虎进行了系统的本草考证,以期为壁虎药材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回顾中药归经理论研究的现状,剖析其停滞不前的症结所在,提出建立中药药理数据库和中药性能数据库来研究中药归经与药理作用之间的关系,利用计算机进行统计分析。认为用中药药理作为工具研究以归经为核心的中药性能具有广阔的前景和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如何发扬中医特色的中药药理研究,从原则上讲,应研究中药的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等。但中医对各个药物这方面的具体内容,不同书籍记载也相当混乱,研究工作难度颇大,能否突破,值得商讨。现有中药药理书籍,其药理作用与应用,往往相互脱离;不能指导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中药药理的研究,笔者认为应在动物药理试验、临床疗效观察和中药化学制剂三方面密切结合、相互认识了解的前提下进行。(一)实验室动物研究与临床观察结合。首先选择疗效确实,指标明确的病人,辨证和辨  相似文献   

12.
30年来中医脾胃学说研究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总结30多年来中医脾胃学说研究的成果:(1)证实脾虚证患者的唾液淀粉酶活性比值和D-木糖排泄率与正常人比较有不同改变;(2)中医的辨证论治体现在中药药理学上就是复方药理思路;(3)以上结果在分子细胞水平上的研究得到进一步证实,认为中医证候是有其物质基础的;中药的药理机制也是有其物质基础的;中药的药理机制也是中药复方对证候的调整作用。提出中医药的研究要依靠中医理论指导,并要联系实际,与临床相结合。  相似文献   

13.
中药归经理论的实验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药归经理论是中医药理论的特色之一,因此研究归经理论有较大的现实意义.目前,中药归经理论的实验研究主要有药物有效成分代谢分布测定法、微量元素分析法、药效分析法、环核苷酸测定法及相关受体分析法.这些方法各有利弊,但都不能充分解释归经的本质.笔者认为,归经本质的研究应与中药作用机制研究同步进行,方能更深刻地揭示归经本质.  相似文献   

14.
网络药理学已成为中医药药理基础与作用机制研究的热门工具,广泛应用于中药活性成分筛选、药物重定位、中药配伍机制探索及中医药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机制阐释等。回顾网络药理学的发展历程,整理现阶段网络药理学相关的中医药数据库、疾病数据库、功能注释数据库,对网络药理学在中医药现代化研究中的应用进行简要综述,并指出研究中面临的问题及挑战,进而展望中医药网络药理学研究的发展方向,以期为规范、合理使用网络药理学进行中医药研究提供指导,同时也为引领中医药原创研究的发展以及中药新药研发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5.
中药归经理论研究与中药现代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析目前中药研究存在的问题及中药归经研究的现状,提出中药现代化即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用现代科学方法来研究中药,将传统中医药的优势、特色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中药归经理论作为中医药理论的特色之一,其实质亦即药物的作用机制,研究归经即搞清中药通过何种途径对脏腑发挥作用.因此,中药归经理论的研究,是中药规范化、标准化研究的重要内容,是实现中药现代化的前提之一.  相似文献   

16.
中药系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使用,其性味归经、功能主治记载全面的药物。饮片,最初是指为制备汤剂,经切制而成的片状药物;现泛指经炮制后的、符合标准的、可直接用于临床的任何形状的药物。它的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中药处方、制剂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而它的质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中药治疗肺癌的用药规律,为肺癌的临床选方用药及中医药规范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检索1989~2008年国内发表的中医药治疗肺癌的临床文献,进行中药类别、单味药频次、中药性味归经分析。结果:治疗肺癌最常用的药物为补气药、补阴药、清热解毒药、化痰药、利水消肿药、止咳平喘药、清热凉血药、补血药、理气药和破血消癥药。常用的补气药有黄芪、白术、党参、甘草等;补阴药有北沙参、麦冬、天冬、百合等;清热解毒药有白花蛇舌草、重楼、鱼腥草、山慈菇等;化痰药有浙贝母、瓜蒌、半夏等。其中最常用的26味药性味分别为甘、苦、辛、寒、温、平性,归经为肺、脾经。结论:治疗肺癌多扶正与祛邪并用,补气药、补阴药为主,配合清热解毒、利水消肿药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有关文献中中药的消化系统毒性的报告及其与四气、五味、归经、有效成分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文献研究方法 ,对 12 2种具有消化系统毒性的中药进行统计归类分析研究。结果 :中药四气、五味、归经及其有效成分与消化系统毒性有一定的相关性。消化系统的毒性主要集中在四气属性中寒、热两类药物 ;五味属性中苦、甘、辛三类药物 ;归经属性中归肝、脾、肺、胃四经的药和有效成分中含生物碱类及甙类成分的药物方面。结论 :中药药性理论及有效成份与其消化系统毒性之间有一定关系 ,应用文献统计归类分析的方法 ,分析研究已有资料中中药毒性是确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中药的药理研究是以中医药基本理论和临床实践为指导,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来研究中药药理作用的。其目的是进一步了解中药防病治病的原理,探求中医组方用药的药理规律,提高中药的临床疗效,促进中医药学的发展。中药药理的研究方法是实验研究的方法。中药药理研究的开展,把中医应用中药治疗疾病从综合分析、归纳推理、抽象思维推进到实验验证和科学发展的阶段。  相似文献   

20.
药理学是医学院校的一门基础学科,主要针对西药药理进行讲述,是一门实验性课程,中药药理学主要在中医药院校开设,是在中药基本理论指导下,结合中医临床疗效,运用现代科学知识、技术和方法,研究中药和机体相互作用规律及其作用机制的科学。药理学实验教学中开设中药药理实验有利于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中医药,发扬祖国医药学,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适合中国医药市场的专业人才,提高学生对药理学的学习兴趣,提高授课效率。验证性、综合性、设计性和开放性实验的方式均可用于药理学实验教学中中药药理实验的开设。但将中药药理实验引入药理实验教学,需要注意主要以单味药为研究对象,不可脱离大纲,以及注意提醒学生中西医的区别,在中药药理研究中不要完全照搬西医研究模式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