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糖尿病患者应用糖皮质激素时的血糖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翁雪燕  王庆开  叶苗苗 《海南医学》2007,18(1):60-60,110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应用糖皮质激素时如何更好地控制血糖.方法 15例2型糖尿病合并湿疹、过敏性皮炎及药疹患者在严格控制血糖平稳下短时间应用糖皮质激素.结果 15例病人的合并症均得到很好控制,且血糖控制平稳,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虽然糖皮质激素对糖代谢的影响很大,但只要合理应用,血糖亦能得到很好的控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不同类型糖皮质激素治疗后的血糖升高特点,探讨调整控制血糖时胰岛素的用法,为2型糖尿病患者出现的高血糖进行早期监测和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来我院内分泌科、血液病科、皮肤科、风湿免疫科就诊的糖尿病患者共60例,按随机分组原则将入选患者分为甲强龙治疗组(DM1组)、地塞米松治疗组(DM2组)和强的松治疗组(DM3组),每组各20例.所有入选患者均采用雷兰动态血糖监测系统(DGMS)进行连续血糖监测,第2天上午8:00开始给药,其中DM1组静滴甲强龙40 mg,DM2组静滴地塞米松10 mg,DM3组一次口服强的松30 mg.比较三组患者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前后的血糖波动特点,即餐后3 h血糖水平、餐后血糖峰值及餐后曲线下面积(AUC)增值.结果 治疗前,三组患者的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三组患者餐后3 h的血糖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且在治疗的第2 d升高程度更为显著,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DM2组患者的血糖升高最为明显,其次为DM3组,最后为DM1组,且三组患者的血糖升高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后,三组患者中餐、晚餐的血糖峰值及餐后AUC增值均明显高于早餐,增高程度依次为DM2组>DM3组>DM1组,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患者在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后其血糖变化有着自身的特点,大部分患者在中、晚餐后表现出高血糖,而甲强龙对血糖的影响最小,但仍需合理的给予降糖处理以控制血糖.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不同类型糖皮质激素治疗后的24 h血糖波动特点,为2型糖尿病患者出现的高血糖进行早期监测和进一步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来我院皮肤科、内分泌科、风湿免疫科、血液病科就诊的糖尿病患者共60例,所有入选患者均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三组,每组各20例.其中DM1组静滴甲强龙40 mg,DM2组静滴地塞米松10 mg,DM3组一次口服强的松30 mg;所有患者均连续治疗6 d.对三组患者分别行3 d动态血糖监测,比较其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MODD)、日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全天血糖标准差(SDBG)、平均餐后血糖波动幅度(MPPGE)等动态血糖参数的变化.同时在患者行3 d动态血糖监测的第2天清晨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监测其血清中糖化血红蛋白(HbA1c).同时,比较三组患者的血糖漂移情况,包括低血糖时间比率、高血糖时间比率、血糖波动系数.结果 DM2组患者的HbA1c、MAGE、SDBG、MPPGE水平均高于DM3组和DM1组,而DM3组的HbA1c、MAGE、SDBG、MPPGE水平均高于DM1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但三组患者的MOD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M1组患者的高血糖时间比率为(17.35±4.27)%,血糖波动系数为(2.52±1.22);DM2组患者的高血糖时间比率为(26.30±6.30)%,血糖波动系数为(3.98±1.57);DM3组患者的高血糖时间比率(20.29±4.03)%、血糖波动系数(3.31±1.17);由此可知DM2组患者的高血糖时间比率、血糖波动系数显著高于DM1组及DM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M1组、DM2组、DM3组三组患者的低血糖时间比率分别为(2.60±1.42)%、(6.61±2.07)%、(3.87±1.92)%,故低血糖时间比率由低到高依次为DM1组、DM3组、DM2组,其中DM2组患者的低血糖时间比率最高,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糖尿病患者除全程常规监测HbA1c外,还应动态监测血糖,以便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相似文献   

5.
目前,全世界糖尿病患病率都在增加,增长特别快的是从穷到富的发展中国家,我国正处于这样一个阶段,据统计,目前全国糖尿病患者达4000万人以上,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继心血管疾病及肿瘤之后的第三大疾病.因此,要努力降低糖尿病发病率,遵循糖尿病治疗的五项原则,即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国际糖尿病联盟(IDF)提出的"五驾马车".它包括1.糖尿病的教育及心理疗法;2.饮食疗法;3.药物疗法;4.体育疗法;5.糖尿病监测.本文结合个人临床经验就"五驾马车"在防治糖尿病方面的应用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风湿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使用糖皮质激素前后的血糖变化特征。方法将42例风湿病合并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顿服组(21例)和分餐组(21例)。所有患者在口服糖皮质激素前后均每天监测8次血糖(测早、中、晚三餐前后+睡前21:00+次日凌晨3点)。然后分别给两组患者口服糖皮质激素7 d,顿服组在每日上午7:00口服,分餐组分三餐(7:00,11:00,18:00)口服。对患者在口服糖皮质激素前、顿服组、分餐组血糖变化的特征进行分析。结果风湿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应用糖皮质激素前血糖以早餐后升高为主,顿服组血糖以下午和晚上升高为主,分餐组血糖以中餐后升高为主。结论分次使用糖皮质激素能使糖尿病患者血糖更容易控制且较平稳。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掌握武警部队干部中糖尿病的发病情况及影响因素,为预防和早期治疗糖尿病提供依据。方法:在受试者隔夜禁食12—14小时后于晨起按约定时间摄入100g馒头一个,于餐后2小时用美国强生公司one touch Ⅱ血糖仪检测指尖毛细血管全血血糖。初查血糖≥6.7retool/L(120rag/dl)者,则检测其空腹及服糖(葡萄糖粉83g溶于300ml水)后2小时血浆血糖。结果:该群体糖尿病患病率为6,3%,糖耐量低减为4.8%。二者均有随着年龄而增高的趋势。年龄≥65岁组达高峰,35岁以后急剧上升。结论:驻乌武警部队干部糖尿病患病率在35岁以后明显上升,糖尿病和糖耐量低减患病与体质指数呈正相关,体力劳动低者糖尿病患病率较高,文化程度高者糖尿病患病率较低。新诊断者所占比重低于乌市,提示部队完整的医疗保健和每年干部体检制度是达到对糖尿病等慢性病早发现、早治疗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3种糖尿病前期人群血清抵抗素水平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分别测定单纯空腹血糖受损(IFG)、单纯糖耐量减低(IGT)、IGT合并IFG及血糖正常者(NBG)共4组(ni=50)的空腹血清抵抗素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相关因素。结果:IGT、IFG和IGT+IFG组血清抵抗素水平均高于NBG组(P0.01),IFG组与IGT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GT+IFG组均高于IGT组和IFG组(P0.01和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体质量指数、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和腹围是血清抵抗素升高的影响因素。结论:3种类型糖尿病前期人群血清抵抗素水平均高于血糖正常人群且升高影响因素为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体质量指数及腹围。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有效使用胰岛素的方法。方法:将40例已确诊为2型糖尿病需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胰岛素泵输注组(CSII组)及胰岛素多次皮下注射组(MSII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两组糖尿病患者应用糖皮质激素时血糖以午后至睡前升高为主,空腹血糖正常。两组控制血糖均良好,低血糖发生情况无差异(P〉0.05)。但CSII组靶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均低于MSII组(P〈0.05)。结论:对于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泵输注法可快速控制高血糖,胰岛素用量少,还可缩短血糖达标时间,患者痛苦少。  相似文献   

10.
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在糖尿病和糖耐量低减人群的聚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世红  王柳宁 《广西医学》1998,20(6):1016-1019
对柳州市1929例做了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的调查人群,截取其中年龄在30 ̄64岁者,分为糖尿病(DM)组、糖耐量低减(IGT)组和糖耐量正常组进行统计分析,以探讨DM和IGT与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DM组的平均血压、总胆固醇(TC)、体重指数(BMI)、腰臂比(WHR)和尿微量白蛋白(MAlb)水平,均高于正常人组(P〈0.01),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则低于  相似文献   

11.
费扬  何勇  孙丽琴  陈金云  楼琴华  包莲芳  查军 《浙江医学》2015,37(3):200-204,215
目的 调查了解富阳市糖尿病患病率和相关危险因素等流行病学特点。方法 从2012 年8 至10 月对富阳市25个乡镇(街道)18 岁以上的户籍人口以乡镇(街道)为单位分层进行随机抽样,开展横断面调查。总共调查了4 131 人,除已确诊为糖尿病的患者外,所有受试者均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并检测空腹及餐后2h 静脉血糖。已确诊的糖尿病患者均采用自行报告的形式。结果 标准化后的糖尿病患病率8.10%,其中男性8.45%,女性8.16%;糖尿病前期患病率11.33%,其中男性患病率11.21%,女性11.08%。单纯糖耐量受损(IGT)患病率10.51%,其中男性10.64%,女性10.13%。糖尿病患病率在城乡人群分别是14.30%和13.00%,糖尿病前期患病率在城乡人群分别是19.10%和15.60%,城乡间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 或0.05)。糖尿病的总体治疗率为46.02%,其中男性35.80%,女性45.64%,治疗率随年龄升高而降低。年龄、糖尿病家族史、肥胖、高TG以及LDL-C 均是糖尿病的危险因素(P<0.01 或0.05)。结论 富阳市糖尿病患病率低于全国水平,但高于全省水平,而糖尿病前期患病率却高于全国水平,提示富阳市糖尿病患病率正处于上升阶段。  相似文献   

12.
马艳  刘雅  欧阳凌云  黄小波  易延静 《四川医学》2011,32(10):1508-1509
目的了解成都地区中老年人群糖尿病前期的患病率,分析糖尿病前期的危险因素,及早做好糖尿病的预防工作。方法利用2008年成都地区慢病流行病学调查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成都地区糖尿病前期患病率为25.13%,其中空腹血糖受损占10.44%,糖耐量异常占7.03%,糖调节受损占7.67%。年龄、工作强度较小、超重/肥胖、腹型肥胖、高三酰甘油血症及高尿酸为糖尿病前期的危险因素,而较高的教育水平为其保护因素。结论成都地区糖尿病前期患病率高,应引起充分重视并早期干预以有效预防糖尿病及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14.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由于气短、呼吸困难进行性加重,一般治疗症状难以缓解,且易于反复,往往导致病人误信小报广告邮寄“特效哮喘灵”(多标有祖传秘方等字样)等假药,因大部分病人开始服用时往往有不同程度的症状改善,遂长期服用,患者逐渐出现肥胖,反复严重感染等表现,病情日渐加重而就诊。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糖尿病前期(prediabetes,PD)发病率近年来逐渐升高,探讨虎门地区中老年人群糖尿病前期(PD)的患病率及筛选其危险因素,可为制定PD防治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随机分层抽样方法抽取2016年1-12月在东莞市虎门镇10个社区健康体检的1 050人,按血糖水平分为正常糖耐量(normal glucose tolerance,NGT)组、糖尿病前期(PD)组和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组,应用调查量表收集研究对象的人口学和体查资料,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空腹血糖、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血清尿酸(SUA)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指标。用率统计PD和DM的患病率以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筛选PD危险因素。 结果 共有1 002人完成调查,合格率为95.43%,PD和DM的患病率分别为23.95%和7.88%,PD患者HbA1c升高患病率为55.00%。PD患者的SUA、TG、LDL和HbA1c高于NGT人群(均P<0.05)。Logistic分析显示年龄、家庭收入、既往病史、体重指数(BMI)、腰围、TG、LDL和SUA为PD的危险因素,教育程度和体育锻炼为PD保护因素。 结论 虎门地区中老年人群PD患病率较高,可根据PD的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尽早制定PD防治方案以阻断糖尿病发生。   相似文献   

16.
雷霆  卢智会  孙勇  杨成彬 《广西医学》2021,43(17):2074-2078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糖皮质激素对糖尿病合并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的作用。方法选取150例糖尿病合并结核性胸膜炎患者,随机分成小剂量组、常规剂量组和对照组,各50例。小剂量组给予抗结核+泼尼松0.25 mg/(kg·d)治疗,常规剂量组给予抗结核+泼尼松0.75 mg/(kg·d)治疗,对照组仅给予抗结核治疗。前2组泼尼松使用4周后逐渐减量至停用。比较各组入组前有发热及胸痛患者开始治疗后发热和胸痛的持续时间;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8周、24周的胸腔积液吸收指数;记录治疗8周内3组患者中血糖异常需调整胰岛素者比例及胃肠道反应、感染等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小剂量组、常规剂量组的发热与胸痛持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均P<0.05);采用小剂量激素治疗及常规激素治疗的患者出现发热超过1周的可能性分别为不采用激素治疗患者的18.7%和21.6%,治疗前血沉及胸膜厚度每增加1个单位,可使发热超过1周的风险性分别增加1.025倍和1.185倍(P<0.05)。治疗后4周,小剂量组和常规剂量组患者的胸腔积液吸收指数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8周内,小剂量组和对照组血糖异常需调...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我院自2010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88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将其分为护理组和常规组,各44例,给予常规组患者常规护理方式,并在此基础上给予护理组患者系统的护理干预,对2组患者的危险事件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护理组患者的危险事件发生次数明显多于常规组,(P〈0.05),护理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给予老年糖尿病患者系统的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护理安全性,降低危险事件的发生几率,同时还能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有助于改善护患关系,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DM)发病率正在逐年升高,1994年全球约有1.20亿患者,1997年上升至1.35亿;2000年则达到1.75亿。在中国,1980年患病率约0.5%,1994年约为2.25%,1996年约为3.0%,目前约有3千万2型糖尿病患者,另外还有糖耐量减低患者约3-4千万。因此,DM已经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尤其是大血管并发症)为DM的首要致死、致残原因。1991年,有人提出“心血管事件链”观点,强调一系列危险因素(如糖尿病、高血压、血脂紊乱、吸烟等)都可使病人经历动脉粥样硬化,并逐渐发展为一系列心血管事件。  相似文献   

19.
吴雪  许琳  陈卫红 《安徽医学》2022,43(2):137-140
目的 研究孕妇妊娠期糖尿病(GDM)发生的危险因素,为GDM的筛查及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8年1~10月在马鞍山市人民医院及马鞍山市妇幼保健院进行产前检查的539例单活胎孕妇的临床资料.根据产次分为初产妇组(n=319)与二胎孕妇组(n =220),初产妇组分为正常组(n=93)与GDM组(n=226),二胎孕...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