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吕庆 《中外医疗》2008,27(13):139-139
目的 探讨术后肠梗阻的特点和诊断治疗原则.方法 对36例术后肠梗阻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36例病人均治愈出院.结论 术后出现肠梗阻,诊断主要依靠病史,体征及腹部X线.CT检查,早期炎性肠梗阻应采用保守治疗,肠绞窄或怀疑有肠绞窄应及时手术治疗,反复发作的粘连性肠梗阻应积极手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超声与腹部X线平片、CT3种影像检查在肠梗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9月至2008年9月经手术证实为肠梗阻且术前行腹部X线平片、B超及CT3种检查的31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诊断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超声、腹部X线平片、CT对肠梗阻的诊断符合率分别是83.12%、91.40%、94.90%;对梗阻部位判断的正确率分别是44.90%、47.13%、79.62%;对梗阻原因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36.62%、32.80%、65.92%;对梗阻是否发生绞窄的准确率分别为75.36%、15.94%、79.71%。B超、CT对绞窄性肠梗阻的诊断有意义,明显优于X线(P〈0.05)。结论:临床拟诊肠梗阻的患者应常规进行B超检查;腹部X线平片联合超声检查对于粪石、肿瘤、结石导致的肠梗阻及绞窄性肠梗阻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部X片对粘连性肠梗阻病情评估及手术指征掌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收治的96例急性粘连性肠梗阻及反复发作的21例病人常规作腹部立、卧位X片。回顾分析其各种X线征象表现及治疗过程、效果,总结腹部X线片对粘连性肠梗阻的指导意义。结果出现孤立扩张肠袢的手术率为100%、绞窄率66.6%,未出现孤立扩张肠袢的手术率为10.7%,绞窄率为0。卧位片结肠未充气手术率为28.3%,结肠充气手术率13.7%。复发粘连性肠梗阻发作期及缓解期的腹部X片出现同部位局限性扩张和同形态肠曲的手术率为87.5%,未出现的手术率为7.7%。结论腹部X片对粘连性肠梗阻的病情评估及手术指征掌握有指导意义。X片中出现孤立扩张肠袢应当及时手术探查。卧位X片中结肠未充气手术率较高,保守治疗12小时无效者应当及时手术治疗。对复发性粘连性肠梗阻发作期及缓解期均出现同部位局限性肠扩张和同形态肠曲的病人,症状反复发作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的应当考虑适时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人粘连性肠梗阻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04例老年人粘连性肠梗阻病例手术及非手术治疗。结果104例患者均发生于腹腔手术后,主要症状是腹痛、腹胀、肛门停止排气、排便。行腹部X线平片检查104例均确诊,其中不完全性肠梗阻68例,完全性肠梗阻36例。行非手术治疗29例,手术治疗75例。结论老年人粘连性肠梗阻的主要原因是腹部手术,依靠病史、体征及腹部X线摄片检查来诊断。粘连性不全性肠梗阻非手术治疗成功率较高,而完全性肠梗阻或出现绞窄性肠梗阻时应积极手术,掌握手术时机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5.
徐根强 《右江医学》2005,33(2):161-162
粘连性肠梗阻在腹部外科急腹症中较为常见,如不能及时就诊和治疗可能转变为绞窄型肠梗阻。我院自1990年1月~2004年1月共手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432例,其中绞窄型肠梗阻42例,占粘连性肠梗阻的9.7%。现对其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就其早期诊断和手术治疗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术后肠梗阻的特点和诊断、处理原则。方法对我院2002年1月—2009年1月收治的66例术后肠梗阻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6例患者均治愈,未发生肠外瘘等严重并发症,无死亡病例。结论腹腔术后可出现肠梗阻,诊断主要靠病史、体征及腹部X线、CT检查。治疗方法的选择及手术时机的掌握是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应采用保守治疗,肠绞窄或有肠绞窄趋势应及时手术,反复发作的粘连性肠梗阻应积极手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机械性小肠梗阻的X线特点,尤其是绞窄性小肠梗阻的影像特征,进一步提高X线诊断正确率。方法 腹部站立位透视,站立位腹部正位片,仰卧位腹部正位片,腹部患侧在上水平侧位,硫酸钡灌肠,经保守或手术治疗证实。结果 空肠梗阻17例,回肠梗阻3l例,不完全性小肠梗阻10例。单纯性完全性小肠梗阻14例,其中粘连性小肠梗阻9例,蛔虫团阻塞所致小肠梗阻3例,胆石阻塞所致小肠梗阻2例。绞窄性小肠梗阻24例,其中小肠扭转8例,肠套叠10例,绞窄性闭孔疝,2例,箝闭性腹股沟疝1例,粘连带所致内疝3例。结论 绞窄性小肠梗阻的可靠征象是“咖啡豆”征、假肿瘤征、空回肠换位。小肠梗阻的部位,性质能及早明确诊断,直接关系到临床医生处理方法及选择,关系到患者的预后,因此X线诊断医师必须掌握小肠梗阻的影像特征,力争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16排CT和腹部X线平片在肠梗阻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86例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分别使用16排CT和腹部X线平片进行诊断,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检查诊断符合率的差异。结果:在确定肠梗阻有无、发病原因、发生部位和绞窄性梗阻等方面,16排CT诊断符合率均显著高于腹部X线平片(P0.05)。结论:在诊断肠梗阻中,16排CT敏感,对诊断肠梗阻部位、病因和有否绞窄等方面较腹部X线平片检查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9.
我院1985~1997年共收治粘连性肠梗阻339例,治疗体会如下。1临床资料339例中男220例,女119例。年龄16d~79岁。手术治疗114例,死亡16例,其中非绞窄性肠梗阻2例,绞窄性肠梗阻14例;非手术治疗225例,死亡9例。总病死率7.4%。60岁以上患者死亡15例,占总病死人数的60.0%。有各种腹部手术史218例,占64.3%。2讨论2.l绞窄性肠梗阻的确诊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绞窄与否,直接影响治疗效果。绞窄性肠梗阻必须手术治疗,而且应尽可能早期施行。因此对粘连性肠梗阻确定有无绞窄至关重要。凡有下例情况者,应警惕绞窄之可能:①腹痛由阵发性绞…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CT和X线对绞窄性肠梗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2月京东中美医院收治的肠梗阻患者7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CT和X线进行影像学检查,对肠梗阻类型、位置、病因做出判断,以手术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检查方法诊断绞窄性肠梗阻的准确性。结果 70例肠梗阻患者中,肠梗阻位置的诊断:手术结果显示,小肠梗阻49例,结肠梗阻21例;CT诊断小肠梗阻48例,结肠梗阻22例;X线诊断小肠梗阻52例,结肠梗阻18例。肠梗阻病因的诊断:手术结果显示,肠粘连45例,肠套叠25例;CT诊断肠粘连47例,肠套叠23例;X线诊断肠粘连40例,肠套叠30例。手术结果显示,绞窄性肠梗阻22例,单纯性肠梗阻48例;CT诊断绞窄性肠梗阻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91%、93.75%、92.86%、86.96%、70.00%,均高于X线。结论 CT诊断绞窄性肠梗阻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人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方法。方法对268例老年人粘连性肠梗阻病例行手术及非手术治疗,并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本组268例均发生于腹腔手术后,主要症状是腹痛、腹胀、肛门停止排气、排便。行腹部X线平片或腹腔穿刺确诊,其中不完全性肠梗阻177例,完全性肠梗阻91例。行非手术治疗79例,手术治疗189例。结论老年人粘连性肠梗阻的主要原因是腹部手术,依靠病史、体征及腹部X线摄片、腹腔穿刺来诊断。粘连性不全肠梗阻非手术治疗成功率较高,而完全性肠梗阻或出现绞窄性肠梗阻时应积极手术,掌握手术时机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2.
王曼玲  孙兴龙 《西部医学》2012,24(9):1785-1786,1789
目的探讨腹部X线平片、CT检查在肠梗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临床证实,并行腹部X线平片及CT检查的5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57例肠梗阻中,肠肿瘤21例,肠粘连20例,麻痹性12例,肠套叠2例,粪石性1例,结核性腹膜炎1例。腹部X线平片诊断40例(70.1%),CT诊断52例(91.2%)。CT显示扩张肠袢和萎陷肠段间移行区为梗阻可靠征象,CT对绞窄性肠梗阻的诊断优于X线平片(P〈0.05)。结论 CT在诊断价肠梗阻方面较腹部X线平片有更高的准确率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吴发庆  徐波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2):2966-2967
目的:探讨老年人粘连性肠梗阻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416例老年人粘连性肠梗阻病例手术及非手术治疗。结果:本组416例均发生于腹腔手术后,均有腹痛、腹胀、停止排气、排便。腹部X线平片检查后确诊,不完全性肠梗阻274例,完全性肠梗阻142例。非手术治疗108例,手术治疗298例。结论:老年人粘连性肠梗阻均有腹部手术史,依据病史、体征及腹部X线摄片检查诊断。粘连性不全性肠梗阻非手术治疗成功率较高,而完全性肠梗阻或绞窄性肠梗阻应积极手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腹部X线平片和螺旋CT对肠梗阻诊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证实的肠梗阻患者26例患者的腹部X线平片和螺旋CT的表现,比较2种方法诊断肠梗阻的准确性.结果 腹部X线平片和CT诊断肠梗阻的准确率分别为73.1%(19/26),96.2%(25/26);梗阻部位判断准确率分别为57.6%,91.7%.结论 腹部X线平片和CT扫描均能对肠梗阻做出明确诊断,但CT对诊断肠梗阻部位、病因、有否绞窄方面明显优于腹部X线平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人粘连性肠梗阻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8例老年人粘连性肠梗阻手术及非手术治疗临床资料.结果:208例均发生于腹腔手术后,主要症状是腹痛、腹胀、肛门停止排气、排便.行腹部X线平片检查208例,208例均确诊,其中不完全性肠梗阻137例,完全性肠梗阻71例.行非手术治疗59例,手术治疗149例.结论:老年人粘连性肠梗阻的主要原因是腹部手术,依靠病史、体征及腹部X线摄片检查来诊断.粘连性不全性肠梗阻非手术治疗成功率较高,而完全性肠梗阻或出现绞窄性肠梗阻时应积极手术,掌握手术时机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原则.方法 对2005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30例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29例经保守治疗痊愈,用时4~20 d,平均12 d;1例通过二次手术治愈.结论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史、体征及腹部X线、CT检查.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可表现为典型的肠梗阻体征,多由小肠无菌性炎症致广泛肠粘连引起,多数病例采用保守治疗,手术应慎重,肠绞窄或有肠绞窄趋势应及时手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粘连绞窄性肠梗阻的早期诊断及有效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经手术治疗28例粘连绞窄性肠梗阻的临床资料.结果 28例患者均诊断为粘连绞窄性肠梗阻而行手术探查,术中发现肠坏死行肠切除13例(46.4%),其余15例(53.6%)单纯粘连松解、粘连松解+扭转复位、部分小肠外排列术.本组患者均治愈.结论 CT、B超对粘连绞窄性肠梗阻的早期诊断有重要临床意义.及时的手术治疗、术后对感染中毒性休克、多脏器功能衰竭及严重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治疗的重视、营养的支持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粘连性肠梗阻治疗方法及预防对策。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6年12月~2010年6月143例粘连性肠梗阻病例手术及非手术治疗。结果本组143例均发生于腹腔手术后,主要症状是腹痛、腹胀、肛门停止排气、排便。行腹部X线平片检查143例均确诊,其中不完全性肠梗阻96例,完全性肠梗阻47例。行非手术治疗35例,手术治疗108例。结论粘连性肠梗阻的主要原因是腹部手术史,结合腹部体征、腹部x线摄片检查来诊断。粘连性肠梗阻极易出现绞窄性肠梗阻,因而掌握手术时机十分重要,同时围手术期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是预防再次出现粘连性肠梗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110例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运生 《医学文选》2004,23(5):605-606
目的探讨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时机和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10例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粘连性肠梗阻继发于腹部手术者105例占95.5%。单纯性粘连性肠梗阻阻85例占77.3%,绞窄性肠梗阻25例占22.7%。行绞窄性肠梗阻肠切除吻合术16例,松解复位术9例,单纯性粘连性肠梗阻行粘连松解或粘连带切断术48例,肠切除吻合术10例,短路术16例,小肠折叠排列术11例。本组病例均治愈,疗效较好。结论决定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时机的重要依据是有无肠绞窄。正确选择手术方法,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术后肠梗阻的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16例术后肠梗阻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6例病人均治愈,未发生肠外瘘等严重并发症,无死亡.结论:腹腔术后可出现肠梗阻,诊断主要依靠病史、体征及腹部X线、CT检查.治疗方法的选择及手术时机的掌握是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术后早期炎性梗阻应采用保守治疗,肠绞窄或有肠绞窄趋势应及时手术,麻痹性肠梗阻出现腹腔高压严重影响心、肺、肾等器官功能时应手术治疗,反复发作的粘连性肠梗阻应积极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