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先天性巨结肠是一种比较多见的小儿胃肠道发育畸形。其临床主要表现为顽固性便秘,灌肠后可好转,数日后又可出现便秘,腹胀,明显者可见肠型,少数病人可发生呕吐。近二年来我科对收治的先天性巨结肠病人实施手术疗法,经过我们的术前及术后护理,手术均获成功,并收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将我fll69护理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我科于1995年1月至]995年10月共收治先天性巨结肠7例,年龄9个月至7岁,平均3.9岁,其中男5例,女2例。我们均采取部分结肠切除,直肠后结肠拖出术(Duhamel)。术后患儿便秘、腹胀症状消失,均能正常排便。2典型病…  相似文献   

2.
微创根治乙状结肠冗长症患儿的手术配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包芳芳 《护理学报》2007,14(9):66-67
总结微创根治乙状结肠冗长症患儿的手术配合经验,更好地指导临床工作。术前做好患儿及家属的心理护理,术中加强患儿的保温,特殊体位的安置,严密监测患儿的生命体征,熟悉手术步骤,主动及时无误配合,以保证手术顺利进行。25例经肛门微创切除肠管20~52cm,平均切除结肠肠管25cm。手术经过顺利,均于术后2~3d开始进食,术后1个月随访,本组患儿每日排便6~8次,6个月随访每日排便1~3次,无大便失禁。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临床实验探究改良Swenson术和经肛门Soave术治疗4HL先天性巨结肠的临床效果。方法2010年至2011年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收治36例先天性巨结肠病的儿童,将所有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8例,分别采用改良Swenson术和经肛门Soave术对其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手术后的并发症及术后排便功能等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58.2±22.0)min、(191.2±27.6)min;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0.1%和36.0%,术后6—7个月排便优良率分别为94.4%和83.3%,两组患儿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6~7个月排便情况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改良Swenson术有创伤小、疗效佳、恢复迅速的特点,并且Swenson术比经肛门Soave术操作更加简单,术后并发症更少,排便优良率也更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先天性巨结肠经肛门Soave手术治疗后并发症的病因和诊治方法。方法对我院2001年至2007年收治的124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的疗效及并发症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近期并发症(1个月内):结肠扭转2例,住院期间行二次手术复位后痊愈;小肠结肠炎11例,鞘内感染4例,鞘内结肠假性梗阻8例,均行保守治疗痊愈。远期并发症:便秘12例,其中4例于术后6个月再次行根治手术治疗后痊愈;另8例行长期排便训练后排便功能恢复正常。大便失禁14例,行三阶段排便训练及生物反馈治疗后,8例排便控制好,无污粪,余6例临床症状有好转。结论正确认识和防治经肛门Soave手术后并发症,可提高该手术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先天性巨结肠经肛门Soave根治术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先天性巨结肠经肛门Soave根治术的护理经验。方法:对48例经肛门Soave根治术治疗的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儿术后随访时间1个月~3年,42例术后效果满意,6例术后仍有便秘,经扩肛3~6个月痊愈,本组患者无小肠结肠炎发生。结论:耐心细致的术前准备,完善的术中、术后护理对提高手术治愈率、减少术后并发症起着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改良式Duhamel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阜阳市人民医院2006年6月至2011年12月间收治的21例采用改良式Duhamel术治疗的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常见型巨结肠16例,长段型4例,短段型1例。结果改良式Duhamel术治疗的21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后发生盆腔积液4例,3例发生手术后大便次数增多,均经口服收敛剂治愈。随访3~24个月,无大便失禁、便秘及粪污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应用改良Duhamel术式能有效治疗先天性巨结肠,手术后并发症少,排便功能优良。  相似文献   

7.
护士长:今天护理查房讨论“先天性巨结肠”,首先请责任护士介绍病情及护理过程。责任护士:患儿,男,4岁,间断性便秘4年,患儿出生后即出现便秘,初始2~3天排便一次,一岁后10-15天解一次,均需使用开塞露、果导等才能解出少许大便。时有腹胀,无发热、咳嗽,营养中等,小便正常,于1988年4月1日在当地医院行钡灌肠,提示“先天性巨结肠”即来本院就诊。入院后即行常规检查及术前肠道准备,于4月15日在全麻下行Duha mel手术。术后生命体征平稳,腹部切口敷料保持清洁、干燥,肛门鸭嘴钳位置良好,小便正常。现已术后第七天,鸭嘴钳于今晨自然脱落,局部伤口愈合好,患儿已处于恢复阶段。现将我拟订的术前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汪小毛 《国际护理学杂志》2008,27(10):1045-1047
目的 探讨先天性巨结肠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 对2001年1月至2006年12月我院普外科收治的18例先天性巨结肠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8例患者均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无1例发生术后并发症.随访1~5个月,18例患者每日排便2~4次,无便秘及污便.结论 术前充分的肠道准备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术后严密观察、规范的护理和正确耐心的康复指导是促进伤口愈合、预防术后并发症发生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9.
【病例】男,9岁。因进行性腹胀、便秘7年余,于1996年《月1日以肝大腹水待诊收住儿科。患儿自出生后大便无规律,每天1~2次或2~3天1次,1岁半以后逐渐出现腹胀、便秘,大便4~6天1次。曾多次在当地区、县医院予抗炎、驱虫、导泻等治疗均无效,近2年来腹胀、便秘进行性加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经肛门结肠拖出加肛门内括约肌部分切除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术后的疗效.方法:采用经肛门结肠拖出加内括约肌部分切除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89例,对手术疗效、并发症及术后控便能力等进行评价.结果:所有患儿术程均顺利,手术时间(80±20)min;出血量11~20 mL;术中切除结肠5~55 cm(19 cm).无术中死亡病例.术后6个月时有回院随访的50例中大便控制优36例(72%),良7例(14%),差7例(14%).术后3~6 d发生红臀29例(33%);术后8 d发生结肠吻合口漏1例(1%);持续性便秘4例(8%);经常性污粪7例(14%);经常性腹泻2例(4%);术后3个月出现小肠结肠炎1例(2%);术后8个月巨结肠复发再手术1例(2%).生长发育良好41例(82%),偏瘦小9例(18%).结论:经肛门结肠拖出加肛门内括约肌部分切除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疗效尚可,但应重视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11.
经肛门Soave术根治小儿先天性巨结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经肛门Soave术根治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的手术方法、疗效及随访结果。方法:直肠齿状线上0.5cm前高后低环状切开直肠黏膜,向近端游离达腹膜返折后切开浆肌层入腹,经肛门游离结肠切除病变段,拖出结肠与肛门吻合。采用该术式根治新生儿、小婴儿先天性巨结肠9例,均经钡灌肠、病理切片确诊为短段型或常见型先天性巨结肠。结果:本组9例均成功手术。手术时间120—160min,平均135min(包括等待病理时间45min)。术中出血10-20mL,未输血。除一例并发肛周湿疹外,无其它并发症。平均术后住院时间8.2d,均痊愈出院。随访9个月至2年,每日排便1-3次,无腹胀、便秘,无肛周粪污、肛门失禁,无小肠结肠炎等并发症,肛指检查无直肠肌鞘及吻合口狭窄,排便良好,生长发育正常。结论:该手术全部操作均经肛门完成,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疗效满意,是治疗新生儿、婴幼儿短段型和常见型先天性巨结肠的新型微创术式。  相似文献   

12.
杨如美 《上海护理》2004,4(6):30-31
先天性巨结肠(HD)是婴幼儿较常见的胃肠道畸形,主要表现为便秘、腹胀、肠道感染、营养不良或脱水外貌。治疗上早期使用泻剂和灌肠等方法,排出积粪,减轻患儿腹胀和呕吐,待患儿长到10岁后再施行根治手术,但术后仍有部分患者无法恢复正常排便。近年来我科对12例巨结肠术后便秘患者行大肠水疗法,取得一定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先天性巨结肠手术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天性巨结肠是较常见的胃肠道发育畸形 ,主要是远端结肠和直肠因神经节细胞发育不全减少或缺如 ,导致肠管痉挛丧失蠕动功能 ,表现为低位不完全性肠梗阻的症状和体征 ,需手术切除痉挛的肠段 ,才能彻底去除病因 ,而手术前后的护理是治疗该病的重要环节 ,是提高治疗效果 ,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关键。1 临床资料1 991年至 1 999年我们手术治疗巨结肠 41例 ,男 2 6例 ,女 1 5例 ,3~2 8d 1 7例 ,2 9d~ 1岁 2 0例 ,2~ 1 2岁4例。患儿生后胎粪排出迟缓、量少 ,均表现为排便困难、腹胀、呕吐 ,其中 8例 3~ 7d排便 1次 ,1 4例依靠开塞露排便或清…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全结肠或结直肠切除后,回肠J袋直肠或肛管吻合术的效果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全结肠或结、直肠切除后回肠J袋直肠或肛管吻合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手术经过顺利,1例于术后第3天出现肺部感染,其余均顺利恢复,无手术死亡,肛门排便功能经3个月逐步改善;6个月后随访,大便多已成形,每天平均4、5次。结论 该手术能保持良好的排便功能,术后患者生活质量满意,是全结肠或结、直肠切除后的一种有效而理想的肠道重建方式。  相似文献   

15.
1992年3月以来,我们采用直肠肛管背侧纵切吻合法治疗先天性巨结肠21例,经与Duhamel改良术式比较,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采用直肠肛管背侧纵切吻合法治疗先天性巨结肠21例,均为男性,年龄4个月~9岁,平均1岁7个月。生后均有便秘、腹胀等典型先天性巨结肠症状和体征,经钡灌肠检查诊断,术后全部由病理切片证实。其中短段型2例,常见型14例,长段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25例中高位肛门闭锁患儿腹腔镜下行肛门成形术同期结肠造瘘还纳术的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2015年11月我科收治的25例腹腔镜肛门成形术同期结肠造瘘还纳患儿的资料,总结护理体会。结果本组患儿经积极治疗和良好的护理,住院16~24d,术后顺利出院,术后随访时间11个月~4年4个月,肛门自主排便者占88%。结论科学合理有效的护理对肛门成形同期结肠还纳的中高位肛门闭锁患儿治疗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扩肛在婴幼儿先天性巨结肠术后的应用及效果。方法2011年1月-2012年6月,对100例先天性巨结肠术后患儿规范使用扩肛器进行为期6个月的扩肛。结果5例吻合口狭窄患儿,给予加大型号延长扩肛3~6个月后好转;4例腹胀患儿,采取结肠灌洗1周和延长扩肛3个月后好转;3例小肠结肠炎者,经庆大霉素和甲硝唑结肠灌洗1周后好转。100例患儿扩肌前后其肛管静息压、直肠静息压、月T管最大收缩压、收缩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扩肛后肠蠕动增加,直肠肛管蠕动加强,压力增加。结论先天性臣结肠患儿术后规范使用扩肛器能减少术后腹胀、小肠结肠炎发生率,增加肠蠕动频率幅度。  相似文献   

18.
结肠J型贮袋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结肠J型贮袋肛管吻合术在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保肛功能效果。方法:采用上述方法行低位直肠癌根治30例,术后1个月,半年,1年分别通过问卷形式评估排便功能情况,观察项目包括每天大便次数,夜便,大便失禁,控便能力,排气排便识别能力和便秘等。结果:30例病人术后1个月均有1-3项不同程度的排便功能障碍情况,半年之后基本恢复,1年后除5例仍有便秘和3例排便不尽感外,其余症状全部消失,结论:结肠J型贮袋肛管吻合术在直肠保肛手术中确能起到预防术后排便功能不良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结肠冗长致顽固性便秘成人患者行结肠次全切逆蠕动盲直肠吻合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结肠冗长致顽固性便秘成人患者19例,均行结肠次全切逆蠕动盲直肠吻合术,随访观察手术效果。结果 19例均手术成功,术中出血量200~500mL,手术时间110~130min,术后3~5d首次排便,术后10~18d出院;术后发生腹腔出血1例,切口感染2例,胃瘫1例,小肠梗阻1例,腹泻1例,经对症支持治疗后好转;出院后随访3~18个月,1例失访,余患者术后控便能力均良好。结论对成人结肠冗长导致的顽固性便秘,采取结肠次全切逆蠕动盲直肠吻合术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先天性巨结肠Soave根治术的术后护理要点. 方法 回顾2006年7月一2008年5月收治的34例先天性巨结肠Soave根治术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Soave根治术术后的护理措施及排便功能训练方法. 结果 至随访末期所有患儿排便功能基本达到术后排便功能训练的目标,可以每日定时排便,且便前有明显便意,排便2~4次/d.年长患儿排便次数减少并基本接近正常,年幼患儿粪污情况较少. 结论 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的术后护理、出院指导及排便功能训练对巨结肠的手术治疗、预后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通过加强医护患配合,可以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