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Tsang、陶义训证明用高浓度尿素提取的血吸虫卵水不溶物是一种高敏感性和特异性的抗原。对血吸虫成虫的水不溶性蛋白成分的提取尚未见报道。作者等采用一种不需特殊设备从废弃的虫渣中提取尿素溶解性抗原的简易方法,获得分子量较为均一的另一类大分子抗原(urea soluble schistosomajaponicum adult worm antigen,简称 JWU),并用于血吸虫病皮内反应试验,取得较满意的结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告采用一种不需特殊设备,从废弃的日本血吸虫水不溶性沉渣中提取尿素溶解性抗原的简易方法,获得尿素溶解性虫卵抗原(JEU)和尿素溶解性成虫抗原(JWU),并应用于血吸虫皮内试验(ICT),以及 JEU 在间接血疑试验(IHA)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现场应用结果。日本血吸虫卵和成虫按常规方法提取水溶性抗原(SEA 或 AWA)后的沉渣分别用8MpH8.0尿素缓冲溶液,通过研磨、超声、反复冻融浸提,然后以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三峡库区肺吸虫病与血吸虫病免疫反应的交叉反应率。方法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标准条件下进行严格质量控制后,采用ELISA方法分别用肺吸虫成虫抗原检测血吸虫病人阳性血清,用血吸虫虫卵抗原检测肺吸虫病人阳性血清.观察二者间的交叉反应率。结果在质控条件下ELISA的检测结果显示,80例三峡库区肺吸虫患者血清经血吸虫虫卵ELISA检测阳性19例,交叉反应率为23.75%。30例血吸虫患者血清经肺吸虫成虫抗原检测阳性11例,交叉反应率为36.67%。二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35,P〉0.05)。结论三峡库区肺吸虫病与血吸虫病ELISA检测有较高的交叉反应率,需建立肺吸虫和血吸虫病的特异性免疫学检测方法,减少交叉反应。对三峡库区上下游的血吸虫病流行区传入库区的血吸虫病作出特异诊断、早期预防,以达到控制血吸虫病在库区流行、扩散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正> 陶义训等用高浓度尿素从血吸虫卵水溶性抗原(SEA)的废弃物中提取出尿素可溶性抗原(JEU),并证实其抗原活性和特异性均优于水溶性抗原。我们参照陶义训等黎世涛等方法加以改进。用高 度尿素提取出肺吸虫可溶性抗原(PSAWU),用于皮内试验和ELISA检测肺吸虫病人抗体,同时作平行对照试验。现报道于后。  相似文献   

5.
日本血吸虫成虫及虫卵可溶性抗原的早期诊断分子筛选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为获取有效的日本血吸虫病早期诊断靶抗原分子。以感染前和感染后2周、4周、6周兔混合血清以及急性、慢性日本血吸虫病人和正常人血清,用Westernblot对日本血吸虫成虫可溶性抗原(AWA)和虫卵可溶性抗原(SEA)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与筛选。SEA140kDa和AWA54kDa、21kDa、20kDa分子出现最早,能被感染后2周兔血清所识别;SEA69kDa、50kDa、45kDa、38kDa和AWA72kDa、45kDa、34kDa、15kDa相继能被感染后4周兔血清所识别;其中SEA140kDa、50kDa、45kDa、38kDa和AWA34kDa、21kDa、54kDa、15kDa与病人血清反应同6周兔血清反应效果相仿,均为免疫反应主带,且在SDS-PAGE上有对应的蛋白主带,具有潜在的早期诊断价值。进一步对SEA进行抗体类型的分析,发现SEA能刺激机体产生IgG、IgM和IgA反应,其中SEA50kDa、45kDa、38kDa三个抗原分子均能被IgG、IgM、IgA三种抗体所识别,且均为反应主带;SEA140kDa以IgM反应带最深;SEA100kDa反应带仅出现于病人血清,以IgM反应最强,且其与IgM反应带在急性病人血清明显深于慢性病人血清,表明针对IgM的SEA100kDa分子也具有一定的早期诊断和区分病程的价值。SEA140kDa、50kDa、45kDa、38kDa和AWA34kDa、21kDa、54kDa、15kDa和针对IgM的SEA100kDa分子是具有潜在早期诊断价值的优势靶抗原分子。  相似文献   

6.
胡海涛  钱宝珍 《现代免疫学》2004,24(2):108-108,112
日本血吸虫抗原系统相对比较复杂,汤益等对先天性感染日本血吸虫仔兔于出生后第55天攻击感染,以ELISA法检测仔兔血清特异性针对可溶性虫卵抗原(SEA)抗体,结果仔兔对攻击性感染呈低反应状态。本研究采用ELISA法检测先天性感染仔兔攻击感染后血清针对日本血吸虫抗原(AWA)IgC、IgM抗体并观察其动态变化,同时重复SEA-ELISA法检测结果,进一步探讨日本血吸虫病先天性感染仔兔的体液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7.
胡海涛  钱宝珍 《免疫学杂志》2004,20(2):110-112,116
目的 观察仔兔血清抗体动态变化 ,探讨家兔日本血吸虫病垂直传播的体液免疫反应规律。方法  5只怀孕晚期母兔分别人工感染 5 0 0条日本血吸虫尾蚴 只 ,仔兔出生后 4 3d起每隔 2周采血收集血清 ,至仔兔发育成熟 (约出生后113d)。分别运用日本血吸虫成虫抗原 (AWA)和可溶性虫卵抗原 (SEA) ,ELISA法检测血清中特异性IgG、IgM抗体 ,观察动态变化。结果 仔兔先天性感染率为 6 0 % (12 2 0 ) ,其中 5只双性感染 ,7只单性感染。 2 0只仔兔 ,抗AWA IgG、抗AWA IgM抗体检测始终呈阴性 ;抗SEA IgG检测 ,5只双性感染仔兔有 4只于出生后 5 7d起陆续呈阳性 ,其余 16只始终为阴性 ;2 0只仔兔抗SEA IgM也始终呈阴性。结论 先天性感染日本血吸虫病的仔兔呈低免疫应答状态 ,可能存在免疫耐受  相似文献   

8.
<正> 血吸虫流行区常伴有肺吸虫流行,由于二者具有共同抗原,因此用免疫法诊断血吸虫病时,常由于患肺吸虫病而出现假阳性。已报道的交叉反应率为3~8.8形不等。近几年出现的EITB法具有敏感、特异性强的优点,国外有学者用此法分析曼氏血吸虫抗原,认为曼氏血吸虫抗原中31Kd的  相似文献   

9.
<正> 用血吸虫成虫冰冻切片为抗原,以血吸虫病人血清为抗体作间接免疫荧光实验(IFAT),诊断血吸虫病和循环抗原定位,显示出敏感性特异性均高。为适应血吸虫病流行疫区普遍推广使用,作者用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血吸虫成虫和血吸虫病兔肝脏切片为抗原,以血吸虫患者血清为抗体作IFAT,获得较满意结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日本血吸虫成虫67kDa分子抗原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检测日本血吸虫成虫67kDa分子抗原(sjAWA67)对血吸虫病的诊断价值。本研究通过SDS-PAGE和电渗方法,从日本血吸虫成虫抗原中分离纯化出67kDa分子抗原,并用该抗原包被酶标反应板微孔。进行常规ELISA检测。结果对急,慢性血吸虫病患血清的检出率分别为100%和95%,与正常人血清,肝吸虫病和肺吸虫病患血清均未出现明显的变叉反应,44例血吸虫病患治疗后3、6和12个月后的阴转率分别达45.7%,75.0%和90.09%。表明SjAWA67蛋白具有较好的疗效考核价值和现场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感染小鼠淋巴结 B细胞与小鼠骨髓瘤 SP 2/0株融合,所获单克隆抗体 ⅢD10能与血吸虫抗原形成免疫沉淀,具有属特异性,免疫荧光定位于成虫肠管。免疫电泳提示,ⅢD10为抗循环阴极抗原单抗。应用于竞争 ELISA试验,显示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检测 120例烘检阳性慢性血吸虫病患者,100%阳性,204例正常人仅1例在1:10时出现阳性,与6例肺吸虫病人无交叉反应。感染动物试验,感染前30只家兔均阴性,感染后4周全部出现阳性;治疗后8周抑制滴度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rSj26-Sj32-Immunogold-Dipstick试剂对慢性日本血吸虫病的诊断价值。方法用rSj26-Sj32融合蛋白和日本血吸虫成虫抗原(SjAWA)Immunogold-Dipstick法检测慢性日本血吸虫病患者血清,同时以华支睾吸虫病、卫氏并殖吸虫病、泡型棘球蚴病、囊性棘球蚴病、乙型肝炎、肺结核患者和健康人血清作为对照,比较两种抗原检测抗体效果的差异。结果该法检测慢性日本血吸虫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2.50%和97.67%,诊断该病的阳性预告值、阴性预告值及诊断效率分别为97.37%、93.33%和95.18%,并且与其他疾病患者血清均无交叉反应。结论 rSj26-Sj32-Immunogold-Dipstick试剂可用于慢性日本血吸虫病的免疫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rSj26-Sj32-Immunogold-IgG-Dot-ELISA用于急性日本血吸虫病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利用纯化的rSj26-Sj32融合蛋白和日本血吸虫成虫抗原(SjAWA)建立Immunogold-IgG-Dot-ELISA方法检测急性日本血吸虫病患者血清,并以华支睾吸虫病、卫氏并殖吸虫病、棘球蚴病、乙型肝炎、肺结核病患者和健康人血清作对照,比较检测结果。结果 rSj26-Sj32和SjAWA检测急性日本血吸虫病患者的阳性检出率均为100%,特异性分别为97.67%和95.35%;SjAWA与华支睾吸虫病和卫氏并殖吸虫病血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交叉反应。结论纯化的rSj26-Sj32融合蛋白是一种较好的免疫诊断抗原。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一种检测抗血吸虫抗体的免疫荧光技术。用氯化钙溶液处理日本血吸虫成虫,使其皮层脱落。暴露出的血吸虫皮层下体表抗原即可与抗血吸虫抗体发生反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显示。用本法测定血吸虫病人、病兔的血清可见到脱皮血吸虫体表出现特异的荧光,正常人和正常兔血清的试验均为阴性。本文还报道了血吸虫脱皮前后的电子显微镜扫描图象。  相似文献   

15.
将抗日本血吸虫SEA纳米抗体固定于镀金的石墨烯薄膜上,制备一种新型的阻抗型免疫传感器检测日本血吸虫循环抗原。使用扫描电镜、原子力显微镜和拉曼光谱对石墨烯薄膜及石墨烯/金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并对制备的免疫传感器的特异性和灵敏度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所制备的免疫传感器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和灵敏度,与曼氏裂头蚴、刚地弓形虫、颚口线虫、简单异尖线虫、华支睾吸虫和卫氏并殖吸虫抗原没有交叉反应,检测日本血吸虫可溶性虫卵抗原达到0.01 ng/m L水平;血吸虫病患者血清的阳性检出率为66.7%,优于现有试剂盒ELISA法56.7%的检出率,与ELISA的符合率为90%。该免疫传感器检测日本血吸虫循环抗原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制作方法简便、快速等优点,具有较好的应用潜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rSj26-Sj32融合蛋白用于慢性日本血吸虫病的诊断价值.方法:用rSj26-Sj32融合蛋白和日本血吸虫成虫粗抗原(SjAWA)作为包被抗原建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Dot-ELISA)和dipstick三种方法检测慢性日本血吸虫病患者血清特异性IgG抗体,同时以华支睾吸虫病、卫氏并殖吸虫病、泡型棘球蚴病和囊型棘球蚴病患者以及健康人血清作为对照.结果:rSj26-Sj32融合蛋白通过三种方法检测慢性日本血吸虫病的敏感性分别为95.00%、92.50%和92.50%;特异性分别为97.67%、95.35%和97.67%.结论:rSj26-Sj32融合蛋白可用于慢性日本血吸虫病的免疫诊断.  相似文献   

17.
从血吸虫成虫体外培养与重感染家兔血清中(感染后30天)提取循环抗原;将成虫经冻干、脱脂、反复冻融处理,20,000 rpm离心提取的成虫抗原;分别经人工免疫家兔获得相应抗体,纯化后致敏醛化血球,检测血吸虫病的感染与考核疗效。初步证明日本血吸虫循环抗原为耐热、耐酸、耐硷、分子量大于45,000,沉降系数S=2.27的多糖体。抗体为IgG成分。  相似文献   

18.
<正> 共价结合的日本血吸虫卵胶乳抗原用于诊断血吸虫病已获得较为满意的结果,阳性率89.5~93.8%,检查234例健康献血员未发现假阳性反应。在此基础上我们又通过动物实验和现场观察进一步对胶乳试验的敏  相似文献   

19.
<正> 1982年我们用差速离心法从日本血吸虫成虫中分离得到的微粒体粗抗原(JAMAC)用于ELISA表明其抗原活力远比成虫可溶性抗原(JSAA)为高。根据中美医药卫生科技合作协议,同年10月美国疾病控制中心曾凯(V.Tsang)来我所共同对JAMAC做进一步提取和分离,得到了尿素溶解部分(JMC)和提纯的微粒体抗原(JAMA)。用ELISA对血吸虫抗体进行检测时,JAMAC、JMC和JAMA三种抗原均呈现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由于JAMAC的制备方法较简便,无需柱层分离步骤,我们采用这一抗原对  相似文献   

20.
<正> 在我国血吸虫流行地区常伴有肺吸虫共同流行。由于这两种吸虫的生物学特性非常相似,因此,在采用可溶性抗原进行免疫方法诊断血吸虫病时,往往由于肺吸虫感染者血清中抗体的干扰而出现假阳性反应。曾报道二者出现交叉反应的范围在3~8.8%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