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随着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技术(PET)和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fMRI)的发展,不仅能够无创性观察活体内器官的情况,并且能够评价它们的功能。随着示踪剂的不断研发和图像融合技术的不断进步,PET和fMRI脑功能成像技术已经应用于帕金森病、颅内肿瘤、癫痫、外伤、痴呆、药物滥用成瘾及脑科学研究中,成为当代脑功能研究的热点。作者将PET和fMRI的原理及其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是脑功能成像技术中发展最迅速的新技术之一,目前已应用于神经科学的基础研究领域,并走向临床.特别是血氧水平依赖功能性磁共振成像(BOLD-fMRI)在神经、精神科学领域的研究进展迅速.本文综述了BOLD-fMRI的原理、应用及前景.  相似文献   

3.
吴仁华 《中华医学杂志》2008,88(23):1592-1593
脑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可无损伤地实时地揭示脑组织细胞的功能活性,探索各种复杂的人脑高级功能,在生物医学领域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1-2].fMRI与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比较,fMRI具有分辨率高和不必注射放射性物质的优点,为研究药物成瘾的神经生物学机制提供了一种非常有效的技术.  相似文献   

4.
李丹  赵衡  周宏  刘进才 《海南医学》2016,(4):597-600
2型糖尿病(T2DM)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病率远高于非糖尿病患者,通常表现为记忆和学习功能障碍,但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现有的大量研究指出T2DM大脑结构和功能性连接的改变促进了认知功能障碍的进展.目前通过神经影像学检查已可直接检测出T2DM患者脑结构和功能性连接的改变:弥散张量成像(DTI)发现其存在广泛的脑白质微结构异常;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发现其脑内功能性连接的改变等等.这些神经影像学研究有助于进一步阐明T2DM认知功能障碍的病理生理学机制.  相似文献   

5.
经皮神经电刺激合谷穴与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经皮神经电刺激合谷穴的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表现,为揭示针灸效应中枢机制提供可视性数据.方法:对8名健康右利手年轻被试者进行左手合谷穴经皮神经电刺激,同时进行全脑fMRI,对脑内活动区域进行定位.结果:经皮神经电刺激合谷穴激活的脑功能区主要以对侧为主的双侧枕叶视觉皮层(BA19),前扣带回、海马回、对侧...  相似文献   

6.
普通X线计算机断层显像(CT)和磁共振成像(MRI)主要为结构成像,因此在帕金森病(PD)的诊断中应用有限.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和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等功能影像,可显示神经递质、转运载体及其受体改变[1],近年来应用于PD的早期诊断、病情监测以及疗效评估等,并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就PD的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与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研究和应用进展简要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脊髓损伤(SCI)能引起大脑结构和功能可塑性变化,将影响到SCI后的预后评估和疗效评价。功能性磁共振成像(如fMRI,DTI)是评估SCI后脑结构和功能连接可塑性变化的无创性技术,本文旨在综述SCI后脑结构与功能可塑性变化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失眠患者(PI)在失眠时各脑区功能部位会有所改变,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是神经影像学一种新兴的方式,因其具有无创性、高分辨、直观、可对单个被试和病人进行重复的研究等优点,在大脑功能活动的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所以本文拟从分析PI患者各脑区功能部位的变化来探讨fMRI脑功能成像对治疗原发性失眠的诊断意义,为今后相关研究提供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9.
MEG和EEG在癫痫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电图(EEG)只能选择性地探测切线位的电源,而脑磁图(MEG)可以同时测量切线和径向的电活动,两者均可独立提供其他神经影像学方法所无法提供的神经生理学数据。当执行多导联的任务时,MEG检查时间远少于EEG所需,且精确性更佳,而EEG的优势在于长程视频监测。因此,MEG和EEG在癫痫检查中可互为补充,两者分析结果与侵入性电极获得的结果相比无明显差异。头皮EEG可提供丰富的信息,但考虑外形非规则和内容物导电率的不均一性,构建EEG头颅模型变得十分困难。因此在同样使用标准半球模型情况下,MEG信号偶极子定位方法要比EEG偶极子定位方法优越。然而,如果使用拟和度好的头颅模型并加强EEG信号的分析,EEG定位的精确性和MEG相比较并无明显区别。目前,研究的重点是联合使用全脑MEG和多导联EEG,并发展更佳的源模型技术。  相似文献   

10.
林兰英  林群  林财珠 《医学综述》2009,15(24):3795-3797
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是通过一定的刺激使大脑皮质各功能区在磁共振设备上成像的方法,可以反映大脑的神经活动水平,对大脑的神经活动能准确地进行功能检测,并在活体人脑定位各功能区。fMRI是一种全新的对人的认知功能进行评价的影像学手段。通过fMRI对术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脑功能区改变的研究,可为术后认知障碍的临床早期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客观和直观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谭燕  赵斌 《医学综述》2008,14(7):1059-1061
内脏痛是由内脏器官障碍所引起的,目前认为内脏痛过敏是引起内脏痛的最主要机制,但这种内脏痛过敏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存在很多假设,主要包括了外周敏感化机制和中枢敏感化机制,还有精神心理等因素的影响。目前研究主要集中于几种相关肽和介质,并且作用于相关神经递质的选择性药物已经获得,但要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对内脏痛过敏神经生理机制的研究,有助于临床寻找新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2.
Chronic visceral pain is the predominant symptom of 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 and chronic pancreatitis. Such pain can impair the patients' quality of life, and can also serve as one of the principal reasons for these patients to seek medical help. Nevertheless,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s of chronic visceral pain have remained unclear, and much of what we know about visceral pain has been derived from studies of somatic nociception. Current treatment of chronic visceral pain has continued to be unsatisfactory, because of unclear pathophysiology. However, recent progress in pain research has identified the important role of spinal microglia in the development of somatic nociception. For visceral pain, several animal studies have demonstrated that spinal cord microglia is activated during the development of visceral hyperalgesia, which can be induced by neonatal colorectal irritation, psychological stress, and trinitrobenzene sulfonic acid-induced pancreatitis. This visceral hyperalgesia is also associated with elevated phosphorylation of p38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Minocycline (a microglia inhibitor) reversed the hyperalgesia in rat models of chronic visceral pain, whereas fractalkine (FKN, a microglia activator) reproduced the visceral nociception in naïve rats. These preliminary results support the pronociceptive role of spinal microglia in mediating visceral hyperalgesia. Consequently, spinal microglia may serve as a promising target for controlling the chronic visceral pain.  相似文献   

13.
功能磁共振成像已经成为当前人脑功能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综述了抑郁症患者脑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研究的概况和进展,特别对利用血氧合水平依赖磁共振成像(BOLD—fMRI)的抑郁症患者大脑不同脑区的研究发现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4.
功能磁共振成像是脑功能成像技术中发展最迅速的新技术之一,目前已应用于神经科学的基础研究领域,并走向临床.特别是BOLD-fMRI在神经、精神学领域的研究进展迅速.本文综述了这些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5.
肠易激综合征内脏高敏感性研究现状和展望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以腹部不适和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的胃肠功能性疾病。用于评估IBS患者内脏高敏感性的研究方法包括:内脏感知、反射反应和中枢反应,作为评估胃-肠通路上的内脏感觉传导异常的依据。目前证明内脏敏感性增高是其特征性的病理生理基础。IBS内脏高敏感性确切的神经生物学机制尚不清楚,可能包括肠道局部机械性受体和神经末稍的超敏感,神经通路及中枢神经短暂或长期的功能异常。其中异常的中枢兴奋性和神经-肥大细胞联系是IBS患者内脏高敏感的重要解发点。总之,脑-肠轴上有多种机制单独或共同作用形成内脏感觉的异常。上述部分发病机制已在动物高敏感模型中得到证实,而近年来神经生物学的研究进展提示在脑-肠轴的各个层面有不同的神经介质发挥作用,为IBS内脏高敏感性形成的机制提供了新思路。相信今后多角度、多层面的深入研究,最终有助于我们认识IBS内脏高敏感性确切的发生机制,用以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6.
周霖 《医学综述》2013,19(5):851-853
内脏痛是指伤害性刺激激活内脏器官痛感受器而产生的疼痛。内脏痛每年消耗大量医疗费用,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对外周和中枢水平表达的主要神经肽和介质有了深入的研究,也说明了其在内脏痛过敏中所起的作用。针对内脏痛产生、传导、整合的各个环节,研制出了各种作用于外周信号转导和致敏、作用于中枢信号转导、作用于调节通路的药物。另外,尚有一些慢性内脏痛非药物治疗,在动物实验和临床上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相似文献   

17.
Although cutaneous leishmaniasis is occasionally seen in Australia in overseas travellers and migrants, visceral leishmaniasis has been reported rarely and only in people who were immunocompromised. We describe an 18-year-old immunocompetent man who presented with pancytopenia and a 2-week history of fever and lethargy a year after visiting the Greek Islands. Visceral leishmaniasis was diagnosed after a bone marrow biopsy showed protozoa, and the patient responded well to treatment with liposomal amphotericin. To our knowledge, this is the first case of visceral leishmaniasis in an immunocompetent patient in Australia.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种重要的生命早期刺激方式, 出生后至断乳前的母婴分离刺激已被证实在成年后能够模拟肠易激综合征胃肠道症状及精神症状。利用母婴分离建立的肠易激动物模型, 因其同时模拟了肠易激综合征中枢精神症状及外周胃肠道症状成为当前研究肠易激综合征生物学机制的一个常用模型。文章综合整理母婴分离对啮齿类动物神经发育及胃肠道发育的影响,对该模型运用于研究肠易激综合征机制的进展稍作总结,以表明母婴分离可以模拟大部分肠易激综合征的外周及中枢表现,证实了该模型模拟脑肠轴异常造成的肠易激综合征的可行性,为采用该模型进行肠易激综合征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