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了解天河区孕产妇梅毒感染状况,为梅毒防治决策提供依据。方法对2006—2008年在本院产科门诊产检的孕妇10754例,采用TRUST作梅毒抗体初筛试验,采用TPPA作梅毒抗体确认试验。结果广州市天河区孕妇梅毒感染率逐年上升,其中2006年3012例孕妇梅毒感染率为1.39%,2007年3727例孕妇梅毒感染率为2.20%,2008年4015例孕妇梅毒感染率为2.81%。不同年龄组孕产妇梅毒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415,P〉0.05);不同职业的孕产妇梅毒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453,P〈0.05);不同文化程度的孕产妇梅毒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52,P〈0.05)。结论对孕妇进行梅毒血清学检测及规范治疗是杜绝先天梅毒、切断母婴垂直传播的有效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2.
孕产妇一些传染性疾病不断增加,我们检测了我院近两年来产妇门诊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e抗原、抗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淋球菌培养、梅毒初筛、梅毒特异性试验、史滋病病毒抗体等六项指标,并进行了回顾性统计分析。产妇2845例,孕周15~26w周。结果2845例产妇中HBsAg阳性241例,阳性率8.47%.HBeAg阳性15例,阳性率0.53%.抗HCV阳性16例,阳性率0.56%,梅毒TRUST初筛试验阳性21例,假阳性5例,阳性率0.56%.梅毒特异1PPA试验阳性24例,阳性率0.84%,淋球菌培养阳性4例,阳性率0.14%,抗HIV均为阴性。  相似文献   

3.
人博卡病毒母婴感染的临床前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本地区人博卡病毒母婴感染情况。方法用ELISA检测母婴血清人博卡病毒IgG抗体及用荧光定量PCR检测母婴血清人博卡病毒DNA。结果316例母婴配对标本中,孕妇血清人博卡病毒I蜘抗体阳性的有127例,阳性率为40.20%(127/316);新生儿脐带血人博卡病毒IgG抗体阳性有93例,阳性率为29.43%(93/316)。新生儿人博卡病毒IgG抗体阳性占母亲人博卡病毒IgG抗体阳性的百分比为73.23%(93/127)。母婴同时人博卡病毒IgG抗体阳性为93例。316例母婴配对标本人博卡病毒DNA均为阴性。结论人博卡病毒IgG抗体可从孕妇经胎盘传给新生儿,但是否存在人博卡病毒母婴垂直传播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本地区孕产妇人群中梅毒、艾滋病及乙型肝炎病毒等传染性疾病的感染情况,了解本地区的发病率,为本地区实施梅毒、艾滋病和乙型肝炎病毒母婴阻断垂直传播提供依据。方法对801例来我院就诊的本地区孕产妇进行静脉采血,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和抗-HIV抗体,用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检测梅毒,并对检测结果进行评价。结果 801例孕产妇血清标本中,乙型肝炎病毒检出阳性92例,阳性率11.48%,梅毒检测出阳性5例,阳性率0.62%,而抗-HIV抗体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出2例阳性标本,但经过市疾控中心采用确诊试验验证后被排除阳性,未检测出阳性标本。结论通过对801例孕产妇传染性疾病的筛查,针对阳性结果的孕产妇,通过定期随访、诊治和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可以大大减少母婴之间的垂直传播,所以针对孕产妇进行梅毒、艾滋病和乙型肝炎病毒等传染性疾病的产前检查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5.
采用多聚酶链式反应(PCR)技术,随机抽样检测了3418名孕产妇外周血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结果发现阳性标本89例,阳性率为2.604%(89/3418),随后,随机对其中35名母血IBV-DNA阳性的新生儿脐血进行了检测,发现阳性标本5例,阳性率为14.29%(5/35)。  相似文献   

6.
采用多聚酶链式反应(PCR)技术,随机抽样检测了3418名孕产妇外周血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结果发现阳性标本89例,阳性率为2.604%(89/3418),随后,随机对其中35名母血HBV-DNA阳性的新生儿脐血进行了检测,发现阳性标本5例,阳性率为14.29%(5/35)。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粤东地区2005—2007年妊娠期妇女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情况,探讨孕妇合并梅毒感染的危险性,为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应用梅毒非特异性抗体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TRUST)对6409例产妇进行梅毒初筛检测,阳性标本再进行梅毒螺旋体乳胶凝集试验(TPPA)确证。结果6409例孕妇检出合并梅毒感染23例,感染率为0.35%。且有逐年增长的趋势。10名孕晚期梅毒孕妇所娩下的新生儿中有7例梅毒阳性,梅毒胎传率高达70%以上。结论粤东地区妊娠期妇女梅毒感染率逐年增长。宫内感染危害性很大,应加强产前梅毒筛检。及早发现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8.
母婴NUC感染与不良妊娠结局研究   总被引:11,自引:7,他引:4  
目的:为了解母婴淋病瑟菌(Ng)、解脲脲原体(Uu)、沙眼衣原体(Ct)[以下简称NUC]的感染状况,并探讨其与异常妊娠和不良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应用套式PCR检测了210例母婴的宫颈脱落细胞、羊水、新生儿咽拭子3种标本中NUC特异性DNA。结果:1.210例母婴标本NUC联检单项阳性为35.2%、2项阳性为10.0%、3项阳性为1.00%,NUC总阳性率46.2%;2.由胎儿宫内生长迟缓、胎膜早破、早产、死胎、畸胎所构成的115例异常妊娠组NUC阳性率达66.1%,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的22.1%(P<0.01);3.新生儿NUC阳性者平均出生体重和Apger评分明显低于阴性者(P均<0.05)。我国母婴NUC感染率较高。NUC感染与胎儿宫内生长迟缓、胎膜早破、早产、死胎、畸胎相关联并致不良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梅毒孕妇的病毒性肝炎艾滋病感染状况进行调查。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68例梅毒孕妇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抗体(抗-HCV)和艾滋病抗体(抗-HIV)进行检测。结果68例被检对象中,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为32.35%,丙型肝炎抗体(抗-HCV)阳性率为11.76%,艾滋病抗体(抗-HIV)阳性率为1.47%。结论梅毒孕妇患HBV,HCV,HIV感染率高于普通孕妇人群。  相似文献   

10.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两步法在HIV抗体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丽嫦 《医学信息》2009,22(6):948-949
目的探讨酶联免疫吸咐试验(ELISA)双抗原夹心一步法和二步法检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的不同效果。方法采集2005年10月-2008年10月本市中心血站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48463例,用双抗原夹心ELISA一步法和二步法试剂检测,初筛阳性标本,采用免疫印迹法进行确证。结果检测48463份标本,一步法初筛阳性87例,确证阳性4例,假阳性率0.17%;二步法初筛阳性24例,确讧阳性4侧,假阳性率0.05%,两法的假阳性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酶联免疫吸咐试验二步法检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的效果优于一步法,更适合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检测的初筛试验。  相似文献   

11.
评价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梅毒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和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在无偿献血者梅毒筛查中的应用价值,选择适用于血站血液筛查梅毒的检测方法.选择无偿献血者20200份血液,采用RPR和TP-ELISA方法检测梅毒抗体,经初筛、复检阳性标本再以TPPA法确认.结果表明:R...  相似文献   

12.
ELISA检测梅毒IgM抗体在早期梅毒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探讨ELISA法检测梅毒螺旋体IgM抗体(Tp-IgM)在早期梅毒诊断中的意义。本文对确诊的67例早期梅毒、3例早期神经梅毒,3例不定期潜伏梅毒患者与26名非梅毒对照。采用ELISA方法,进行血清/脑脊液的梅毒螺旋体IgM抗体检测,同时作RPR及TPPA检测,结果表明,ELISA,RPR及TPPA的特异性分别为100%、88.5%和100%;ELISA法对于早期梅毒的敏感性(95.5%)高于RPR和TPPA(均为83.6%),而在3例不定期潜伏梅毒血清和3例早期神经梅毒脑脊液中,ELISA各检出2例阳性,提示ELISA法检测Tp-IgM对早期梅毒的诊断价值优于RPR和TPPA,对早期神经梅毒和不定期潜伏梅毒的诊断不具优势。  相似文献   

13.
某高校大学生无偿献血人群梅毒感染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梅毒在大学生无偿献血群体中的感染现状和感染高危因素,为梅毒的预防和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2003年1月至2008年12月东莞市某高校大学生无偿献血人群共3451份血液标本进行梅毒血清学检测,阳性结果均通过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确诊试验予以确诊。同时随访分析不同专业、性别、学龄大学生的梅毒感染高危因素和性传播疾病(STD)知晓率。结果3451份无偿献血标本中共筛查出11个阳性血样,人群携带率为3.19‰。随访分析结果:医疗卫生专业的大学生对STD知晓率更高,感染率也低于其他专业的大学生;男性大学生在对无保护性性行为、婚前性行为等方面态度上更开放,感染风险高,学龄越大,对STD知晓率越高。结论梅毒在大学生无偿献血群体中呈低感染状态流行,流行强度低于其他人群,但是发病率逐年提高:不同专业、性别和学龄的大学生的STD知晓率有差别。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化学发光法检测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法检测12503例住院患者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并同ELISA、TPPA、RPR方法进行比较.结果 12503例住院患者化学发光法检出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阳性308例,同ELISA方法比较,阳性符合率99.08%,阴性符合率99.98%,总符合率99.93%.二者检测结果高度一致.同TPPA比较,阳性符合率98.7%.结论 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梅毒特异性抗体具有特异性好、灵敏度高、结果易判断、便于自动化等优点,适合于梅毒的筛查.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昆山市无偿献血者中梅毒检测ELISA法和TPPA法的结果,提高血液安全.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进行梅毒血清学筛查,和采用梅毒螺旋抗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检测法(TPPA)进行梅毒螺旋抗体的阳性确认.结果 昆山市无偿献血者梅毒检出率逐年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和不同职业的无偿献血者,梅毒检出率均存在明显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为了避免血源的浪费和提高血液安全,应对献血者的血浆样本进行严格筛选筛查,加强实验室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和胶体金(Colloidal Gold,TPAb)检测血清梅毒抗体的比较,探讨胶体金法和TPPA法检测血清梅毒螺旋体抗体结果之间的关系.方法 通过对本院首次用TPPA法检测阳性后的血清标本,再用TPAb法复查,共616例,以及急诊术前和腔镜检查前用TPAb法筛查出阳性的血清标本,再用TPPA法复查,共88例,并对7份两种方法共同阳性梅毒抗体血清用阴性血清进行倍比稀释,对稀释后的同一份血清分别用TPPA法和TPAb法进行定性检测,以比较两种方法灵敏度.结果 TPPA法检出616例阳性,用TPAb法复查612例阳,符合度99.35%;TPAb法共检测出88例阳性,用TPPA法复查77例阳性,符合度87.5%.结论 稀释实验表明TPAb法灵敏度比TPPA法更高,能检测出更低的下限.  相似文献   

17.
陶春妃 《医学信息》2019,(23):164-166
目的 通过对TP-光激化学发光、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的临床应用进行评价,为临床医生在不同情况下选择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方法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9年4月1日~7月31日我院11619例住院患者、2458例门诊患者及2983例健康体检者进行TP-光激化学发光和TRUST检测,将TP-光激化学发光检测阳性或TRUST检测阳性的标本进行TPPA法检测,比较TP-光激化学发光及TRUST检测结果,TP-光激化学发光、TRUST检测及TPPA法检测结果及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的诊断价值,TP-光激化学发光、TRUST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的诊断价值及TP-光激化学发光法S/CO值与TPPA结果。结果 TP-光激化学发光检测门诊阳性率为6.18%,住院阳性率为3.46%,体检阳性率为0.67%;TRUST检测门诊阳性率为3.42%,住院阳性率为1.11%,体检阳性率0.27%。对557例TP-光激化学发光阳性和222例TRUST检测阳性的标本同时进行TPPA法检测,TPPA法阳性率为79.73%,TP-光激化学发光阳性率为98.30%,TRUST阳性率为37.82%,三种方法检测结果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RUST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的敏感度低于TP-光激化学发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TPPA结果为标准,通过对TP-光激化学发光结果的S/CO值分段分析,结果显示S/CO值越高,与TPPA的阳性符合率越高。结论 TP-光激化学发光灵敏度高,适用于梅毒的感染筛查及辅助诊断;TPPA法检测适用于梅毒感染的确诊,能有效排除TP-光激化学发光和TRUST假阳性的问题;TRUST检测灵敏度较低,对梅毒螺旋体的筛查结果准确性不及TP-光激化学发光和TPPA法检测,不适合用于梅毒感染的筛查,可联和使用TP-光激化学发光以提高诊断梅毒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无偿献血者梅毒感染状况,确定梅毒感染低危人群,为安全输血提供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选择广州地区2005—2009年无偿献血者梅毒筛查数据进行分析。梅毒血清学筛查试验采用ELISA试验,梅毒血清学筛查阳性标本采用TPPA试验确认。结果1226507例无偿献血者中梅毒阳性率为0.45%。其中单位员工、大专院校学生、流动人员和其他献血人员(包括无偿机采成分献血者)梅毒抗体阳性率分别为0.44%、0.14%、0.69%、0.29%;年龄在20~39岁梅毒抗体阳性献血者5126例,占梅毒抗体阳性者的93.4%;梅毒阳性率不同年龄和职业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年份无偿献血者中梅毒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广州地区2005—2009年无偿献血人群梅毒感染率保持相对稳定水平,无明显上升趋势。大专院校学生和单位员工为梅毒感染低危人群,可作为主要献血人群,发展献血者队伍。采供血部门应加强对流动人员的无偿献血筛查工作,以保证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