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胆道引流术及胆道内支架植入联合动脉插管灌注或栓塞治疗胆道恶性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 胆道恶性梗阻19例均行胆道引流术及胆道内支架植入,术后对肿瘤病灶行动脉插管灌注或栓塞治疗.结果 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明显下降,肝功能明显改善,平均生存期13.5个月.结论 胆道引流术及胆道内支架植入联合动脉插管灌注或栓塞治疗胆道恶性梗阻,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姑息性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本课题旨在探讨恶性胆道梗阻患者应用经皮肝穿刺胆道支架置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先根据随机数字法对112例本院2015年2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恶性胆道梗阻患者进行分组,再对实验组56例患者采用经皮肝穿刺胆道支架置入治疗,对照组56例采用常规治疗,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生活质量与总有效率。结果实验组恶性胆道梗阻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恶性胆道梗阻患者的总有效率与生活质量可通过经皮肝穿刺胆道支架置入治疗显著提高,并发症发生率能够得到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胆道支架技术对治疗恶性胆道梗阻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3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行内镜下胆道支架治疗,并对其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结果23例恶性胆道梗阻患者一次性成功行内镜下胆道支架内引流术(ERBD)20例,操作成功率为86.9%。失败3例,1例改用合适长度的支架后引流成功,总成功率为91.3%;2例改用PTCD。结论内镜下胆道支架植入术是治疗恶性胆道梗阻性疾病的有效方法,创伤小、方便、经济、安全,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存时间,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胆道的恶性梗阻临床治疗较为棘手,随着介入技术发展,经皮穿肝胆道引流术及胆道金属支架置入术已经成为其治疗的首选方法,但此方法对肿瘤无治疗作用并再狭窄率较高,影响了治疗效果。目前临床研究证明胆道腔内放射治疗可以抑制局部肿瘤生长,延长支架开通时间,可以有效的提高恶性梗阻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内镜下胆道支架置入术在恶性胆道梗阻患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到2010年1月期间收治的65例恶性弹道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根据患者胆管梗阻情况(狭窄部位及程度),选择适宜的支架,在透视引导下置入胆道支架(塑料支架38例,金属支架27例),最后观察其临床应用效果.结果 内镜成功置管62例,成功率为95.38%,;其中术后观察有效59例,总有效率达95.16%.结论 通过行内镜下胆道支架置入术对恶性胆道梗阻患者进行治疗,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经皮经肝胆管置管引流术在胆道梗阻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恶性胆道梗阻行PTCD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对40例恶性胆道梗阻采用PTCD治疗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0例行PTCD术后,穿刺成功率100%,全部穿刺均进入预定的胆道。其中优29例,良10例,差1例。优良率为97.5%。术后大多数患者黄疸减轻,食欲改善,血的生化检查指标较术前明显下降。术后肝出血和胸腔积液各1例。结论PTCD对恶性胆道梗阻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MRI及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对恶性胆道梗阻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3例经临床、B超、CT诊断为胆道梗阻患者进行MRCP及MRI检查,结合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MRI和MRCP对恶性胆道梗阻的诊断准确率为95%。MRCP主要在整体上显示胆道,高位胆道梗阻的肝内胆管呈树枝样和腊肠样扩张,低位胆道梗阻的胆总管末端大多呈截断状、杯口状或锥状。结论 MRI及MRCP诊断恶性胆道梗阻准确率高,可以作为不能进行ERCP时的替代检查方法或筛选用。  相似文献   

8.
内镜下胆道支架置入2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内镜下胆道支架置入治疗恶性胆道梗阻的疗效。方法:对23例恶性胆道梗阻患者采用内镜下胆道支架置入治疗,置管24次,对其成轼率、支架堵塞时间、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首次置管成功率78.3%,总置管成功率87%,置管成功20例均达到降黄目的,临床症状缓解,带侧孔支架堵塞时间最短76d,圣诞树支架堵塞时间最短148d,最长312d。结论:内镜下胆道支架置入是恶性胆道梗阻有效的治疗方法,创伤小、方便、经济、安全,可有效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吕达  陈英慧  王洋 《吉林医学》2011,(7):1357-1358
目的:探讨支架置入治疗恶性胆道梗阻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7例不宜手术治疗的恶性胆道梗阻患者,通过内镜、经皮经肝两种方式行胆道支架置人术。回顾其支架通畅、胆红素下降、并发症发生等情况。结果:应用内镜治疗23例,经皮经肝穿刺4例。14例放置金属支架的患者中3例术后2个月支架阻塞,经过放置塑料支架后引流通畅,其他11例置入支架后平均通畅266 d。13例放置塑料支架的患者中2例术后4周内支架移位或梗阻,重新置入塑料支架,其他11例支架通畅平均110 d。治疗中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所有患者放置内支架1周后,血清总胆红素、AST、ALT均显著下降,临床症状明显改善。随访26个月,存活3个月以上18例。结论:胆道支架置入治疗恶性胆道梗阻疗效确切,适用于不宜手术的患者,对于恶性胆道梗阻性黄疸症状的缓解、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效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低磁场SSFSE-MRCP在恶性胆道梗阻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经手术病理及临床证实的恶性胆道梗阻性疾病患者的MPCP及MRI表现。MRCP采用0.2T永磁型MR机SSFSE序列。结果:低磁场SSFSE-MRCP对恶性胆道梗阻的定位诊断符合率为100%,定性诊断符合率为85%。结论:低磁场SSFSE-MRCP在恶性胆道梗阻性疾病诊断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及研究改良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治疗恶性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到2012年12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108例胆道梗阻患者的资料,对其行PTCD术放置胆道引流管,通过肝脏穿刺的次数、穿刺的时间、内引流及支架植入的例数、引流的有效时间等来观察通过改良PTCD与常规PTCD术治疗的患者在治疗前后血清胆红素及转氨酶的变化情况。结果:在治疗前后患者的血清总胆红素及谷丙转氨酶均有所下降,改良PTCD术优于常规PTCD术(x2=61.4876,P0.05)。结论:改良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治疗恶性胆道梗阻,简单、实用、安全,有效的改善了病人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胆道金属支架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恶性梗阻性疾病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而且病死率很高,预后较差.患者常需接受内镜治疗以达到减黄的目的,但在是否需要联合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金属支架与塑料支架的选择上尚有争议,本研究旨在探讨胆道金属支架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疽的预后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5月~2008年5月采取胆道金属支架治疗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临床资料,85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置放胆道支架后,选择性别、年龄、肿瘤类型、出现梗阻时间、梗阻水平、梗阻长度、是否结合化疗等14项因素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原发病类型(P=0.047)、术前总胆红素(P=0.027)、梗阻水平(P=0.036)、是否结合化疗(P=0.002)对预后有显著影响,多因素分析显示,原发病类型(P=0.017)、梗阻水平(P=0.049)、是否结合化疗(P=0.002)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结论:原发病类型、梗阻水平、是否结合化疗是影响胆道金属支架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在置入胆道支架后结合化疗可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13.
陈建  孙源源  邵建国  金燕  陈伍霞 《海南医学》2014,(21):3225-3227
目的观察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胆道非覆膜金属支架置入治疗老年恶性胆道梗阻疗效。方法 40例年龄大于60岁恶性胆道梗阻患者行ERCP胆道非覆膜金属支架置入术,观察并发症、术前术后肝功能比较及其生存期。结果患者术后总胆红素平均下降了156.3μmol/L,直接胆红素、肝脏酶学指标均出现明显下降(P〈0.01)。平均生存期6.8个月。结论 ERCP胆道非覆膜金属支架置入是治疗老年恶性胆道梗阻非常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低磁场SSFSE-MRCP在恶性胆道梗阻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经手术病理及临床证实的恶性胆道梗阻性疾病患者的MPCP及MRI表现。MRCP采用0.2T永磁型MR机SSFSE序列。结果:低磁场SSFSE-MRCP对恶性胆道梗阻的定位诊断符合率为100%,定性诊断符合率为85%。结论:低磁场SSFSE-MRCP在恶性胆道梗阻性疾病诊断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经内镜置胆道金属支架治疗恶性胆道梗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内镜置胆道金属支架治疗恶性胆道梗阻龚彪周岱云张凤梅胡冰我们对10例恶性胆道梗阻患者进行了经内镜置胆道金属支架(EMBE)。患者术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一、资料和方法1.资料:本组病例中,男6例,女4例。年龄为37~78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切开U管引流治疗恶性胆道梗阻.方法采用肝内胆管切开U管引流治疗13例肝门部恶性胆道梗阻,对手术效果及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13例病人无手术死亡,2~3周内黄疸减退,生存时间延长.结论肝内胆管切开U管引流治疗肝门部恶性胆道梗阻,手术效果良好,是一种简便、安全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MRI平扫加增强及联合磁共振胰胆管水超重T_2WI成像在高位胆道恶性梗阻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来杞县中医院肝胆外科、肿瘤科及内科等科室进行诊治的高位胆道恶性梗阻疾病患者23例,均采取MRI平扫加增强成像和磁共振胰胆管水超重T_2WI成像联合检查成像方式进行检查,分析在高位胆道恶性梗阻疾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结果23例患者经MRI平扫或增强检查方式和磁共振胰胆水超重T2W I成像方式相结合检查,胆道系统均能良好显示,左右肝管均能全部显示,胆囊部分显示,肝总管、胆总管均能良好显示。23例患者中,15例梗阻以上胆道重度度扩张,8例梗阻以上胆道轻度扩张。23例患者中,5例为肝门梗阻,其中左肝管梗阻2例,右肝管梗阻3例;13例为胆总管末端梗阻。高位胆道恶性梗阻疾病的临床诊断准确率为95%(22/23),其中1例胆管炎伴随小结石患者被误诊为壶腹癌。结论磁共振胰胆管重T2W I水成像检查提供的是胆道系统内部的病变,而M RI平扫及加增强检查则能够很好地提供患者胆道系统外的病变信息,两者联合使用能显著提高高位胆道恶性梗阻疾病的临床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微创姑息治疗不能切除的伴发MODS的恶性胆道梗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3种微创方法对不能切除的伴发MODS恶性胆道梗阻患者38例进行治疗,其中行经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及治疗术(治疗性ERCP术)27例、经皮胆道穿刺造影及置管引流术(PTCD术)6例、经皮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5例。结果术后1周功能不全器官恢复率58.4%,总胆红素下降减半者24例(63.2%),r-谷胺酰转肽酶下降减半者25例(65.8%);术后1月内无死亡病例,术后3月胆道梗阻复发率18.4%(7/38),随访6个月,死亡率13.1%(5/38),术后1年生存率71.1%(27/38)。结论微创治疗对不能切除的伴发MODS的恶性胆道梗阻是一种有效的姑息治疗方法;应根据不同梗阻部位,选取相应的微创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15):132-135
目的探讨总结纤维十二指肠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放置胆道内塑料支架姑息治疗晚期恶性胆道梗阻的临床研究及护理体会。方法选取58例2014年1~10月到我院就医的确诊为恶性胆道梗阻的患者,进行ERCP放置胆道内塑料支架姑息治疗。研究ERCP放置胆道内支架姑息治疗恶性胆道梗阻成功率、胆道再堵率,检测患者治疗前后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碱性磷酸酶、天冬氨酸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变化情况。随访患者生存时间,观察术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中护理和术后并发症护理。结果恶性胆道梗阻患者经ERCP放置胆道内塑料支架姑息治疗成功率高达93.1%,术后胆道再堵率为20.7%;术后患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碱性磷酸酶、天冬氨酸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等指标均显著下降(P0.05)。随访45例,平均生存时间(28.0±4.2)个月(4~38个月),1年生存率为55.6%(25/45),2年生存率为26.7%(12/4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6%,并发症经术后积极护理均得到缓解或消失。结论通过纤维十二指肠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放置胆道内塑料支架姑息治疗晚期恶性胆道梗阻是可行的,并发症较低;经有效护理治疗均可使并发症得到缓解或消失。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胆道支架置入术联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0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胆道支架置入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水平、术后3个月生存率及胆道再梗阻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直接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谷氨酰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内生存率高于对照组,胆道再梗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予胆道支架置入术联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临床效果较好,具有较大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