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探讨功能性鼻内镜术(Functional Endoscopic Sinus Surgery, FESS)治疗非侵袭型霉菌性上颌窦炎(fungal non-invasive maxillary sinusitis, FNIMS)及相关因素.方法 对1996-2007年我科64例非侵袭型霉菌性上颌窦炎行FESS治疗.对手术径路及使用抗真菌药物氟康唑的疗效进行了分析.结果 64例在术后不同时间内均获治愈.复合术式(经上颌窦前壁开孔加上颌窦自然开口)的术后愈合期(3.56±1.87)周;经上颌窦自然窦口术式愈合期为(8.25±2.42)周,两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两种术式术后各分为两组,分别使用氟康唑和(或)0.9%生理盐水冲洗术腔,氟康唑Ⅰ组愈合所需时间为(8.40±3.76)周;对照Ⅰ组愈合时间为(8.33±3.88)周.氟康唑Ⅱ组所需时间为(4.26±2.56)周;对照Ⅱ组愈合所需时间为(4.18±2.26)周.两种冲洗方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上颌窦前壁开孔加上颌窦自然窦口复合术式的疗效比单一经上颌窦自然窦口术式好;用抗真菌药物氟康唑冲洗术腔对疗效无影响;术后坚持在鼻窦内镜下换药,换药时间不少于6周.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鼻内镜下行上颌窦窦口扩大清除窦内真菌球并辅以生理盐水加压冲洗窦腔治疗上颌窦真菌球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自1998年以来在鼻内镜下鼻窦手术治疗的14例上颌窦真菌球病。其中女性9人,男性5人,年龄在28—57岁。术后病检证实为曲霉菌。对其疗效进行评估。结果:14例均为单侧孤立鼻窦病变,未见双侧上颌窦或单侧多鼻窦病变。术中扩大上颌窦开口,清除肉眼可见的真菌团块并辅以生理盐水反复冲洗窦腔。经随访1—2年,临床症状消除,上颌窦黏膜光滑,无需术后抗真菌治疗。结论:鼻内镜下行上颌窦开口扩大术,取出窦内肉眼可见的真菌团块并辅以生理盐水加压冲洗窦腔治疗上颌窦真菌球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3.
鼻内镜下改良上颌窦根治术治疗真菌球上颌窦炎2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改良上颌窦根治术治疗真菌球上颌窦炎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8年3月经治的25例真菌球上颌窦炎的临床治疗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 25例真菌球上颌窦炎患者,其中男9例,女16例,年龄26~45岁.临床表现为鼻塞、流涕,有时伴有少量脓血涕、失嗅或头痛.CT检查25例均表现为单侧上颌窦高密度影,其中16例有斑点状或条块状钙化影,有9例表现为絮状影,上颌窦内侧壁骨质破坏9例.25例均采用鼻内镜下改良上颌窦根治术,打开上颌窭前壁,在内镜下清理窦腔内棕色泥沙样及团块状物,保留窦腔的黏膜.在内镜下切除钩突,清理中鼻道病变组织,打开并扩大上颌窦自然孔.术后随访3~12个月,症状均消失,术腔黏膜恢复好,无1例复发.结论 鼻内镜下改良上颌窦根治术是治疗真菌球上颌窦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双径路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8例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施行鼻内镜下中、下鼻道联合开窗术,术中彻底清除病变,术后定期复查、术腔冲洗。结果术后均随访6个月以上,全部患者均治愈,无不良并发症发生。结论鼻内镜中、下鼻道双径路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具有手术彻底、创伤小、疗效满意等优点,是目前治疗该病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上颌窦真菌球鼻窦炎的临床特点以及鼻内镜手术治疗上颌窦真菌球性鼻窦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7例上颌窦真菌球性鼻窦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行中鼻道上颌窦开窗术29例;行中、下鼻道上颌窦开窗术21例;行中鼻道、犬齿窝上颌窦开窗术17例。56例术中行生理盐水冲洗。结果:通过上述手术治疗,随访时间为14~46个月不等,平均为26个月,63例(94%)患者术后症状全部消失,CT检查正常,4例复发,再次手术,至今无复发。结论:鼻内镜手术治疗上颌窦真菌球性鼻窦炎安全、有效,是最佳的治疗方法,无需应用抗真菌药。  相似文献   

6.
双径路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1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双径路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的诊治要点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非侵袭性真菌上颌窦炎患者的病例资料,全部施行双径路鼻内镜手术,术后定期随访.结果 术后随访3~24个月(平均12个月),疗效满意,无复发.结论 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发病、转归与鼻道窦口复合体解剖结构异常有密切的关系,而充分解除鼻道窦口复合体病变,彻底清除窦腔内真菌团块,恢复鼻腔鼻窦通气引流是本病治疗的原则和关键;双径路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疗效好,复发率低,可作为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7.
胡兆荣  李国华 《四川医学》2006,27(4):424-425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非侵袭型曲菌性上颌窦炎的治疗及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分析对比鼻内镜手术治疗的非侵袭型曲菌性上颌窦炎52例的手术路径及抗真菌药的使用对疗效转归的影响。结果两种双径路术式的术后愈合期为4.6周及4.4周,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抗真菌药及不使用抗真菌药冲洗术腔愈合期为4.6周及4.8周,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手术治疗是治疗非侵袭型曲菌性上颌窦炎的有效方法,是否使用抗真菌药冲洗术腔对疗效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8.
真菌球性上颌窦炎在慢性鼻窦炎中所占比例逐年升高,是单侧上颌窦病变中最常见的病变之一。早期诊断、及早手术治疗后,真菌球性上颌窦炎的复发率较低。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的研究存在不同的学说,手术治疗方案也存在多种入路。该文主要就真菌球性上颌窦炎的发生发展机制、不同的诊断方法以及治疗方案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双径路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24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双径路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的诊治要点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4例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患者,全部施行双径路鼻内镜手术,术后定期随访.结果 术后随访3~24个月(平均12个月),疗效满意,无复发.结论 ①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发病、转归与鼻道窦口复合体(OMC)解剖结构异常有密切的关系,而充分解除OMC病变,彻底清除窦腔内真菌团块,恢复鼻腔鼻窦通气引流是本病治疗的原则和关键;②双径路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疗效好,复发率低,是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10.
双径路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双径路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的诊治要点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患者,全部施行双径路鼻内镜手术,术后定期随访。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24个月(平均12个月),疗效满意,无复发。结论①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发病、转归与鼻道窦口复合体(OMC)解剖结构异常有密切的关系,而充分解除OMC病变,彻底清除窦腔内真菌团块,恢复鼻腔鼻窦通气引流是本病治疗的原则和关键;②双径路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疗效好,复发率低,是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Sorbaglon藻酸钙纤维及普米克令舒在鼻内镜术后填塞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80例慢性鼻窦炎的患者,其中Ⅱ型1期27例,Ⅱ型2期34例,Ⅱ型3期19例,采用双侧鼻腔自身对照,随机选取一侧鼻腔作为藻酸钙纤维填塞组(对照组),另一侧鼻腔作为藻酸钙纤维和普米克令舒填塞组(治疗组),观察术后患者术腔粘膜的转归过程。结果普米克令舒治疗组,术后鼻腔粘膜肿胀反应轻,肉芽、瘢痕粘连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术腔上皮化的平均时间经t检验,P〈0.05,可以认为上皮化的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从疗效分析,治疗组治愈48例,好转23例,治疗有效率88.75%;对照组治愈45例,好转22例,治疗有效率83.75%,经2χ检验,P〉0.05,不能认为两组疗效不同。结论慢性鼻窦炎术后使用藻酸钙纤维联合普米克令舒填塞鼻腔能进一步减轻术腔的术后反应,促进粘膜上皮化进程和粘膜的顺利转归。  相似文献   

12.
伯克纳在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后应用的疗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伯克纳在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后的疗效。方法 :随机将 82例患者分组 ,对比应用伯克纳及未应用伯克纳的疗效。结果 :两组在术腔清洁时间 ,术后黏膜病变出现早晚等无明显差异 ,但应用伯克纳组术腔黏膜完全上皮化的时间明显早于未应用组。结论 :伯克纳难以缩短术腔清洁时间 ,也不能阻止或延缓息肉、囊泡、肉芽、黏连等病变的出现 ,但能促进黏膜上皮化 ,促进创面愈合 ,预防复发。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旨在分析研究异种(牛)脱细胞真皮基质联合自体骨粉植入应用于开放式乳突根治术中,对患者术后快速干耳、上皮化、自体骨粉成活及降低术后感染机率的影响。  方法  收集自2016年9月至 2020年9月间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喉Ⅰ科就诊并行手术治疗的中耳炎患者,将其根据本研究实验要求分为以下3组:(1)中耳炎患者中行开放式乳突根治术+异种(牛)脱细胞真皮基质联合自体骨粉植入的患者(实验组);(2)中耳炎行开放式乳突根治术+筋膜联合自体骨粉植入的患者(实验对照组);(3)中耳炎行开放式乳突根治术+筋膜置入(空白对照组);分别于术后2周、4周、6周、8周详细记录3组患者:(1)干耳;(2)上皮化;(3)骨粉是否成活;(4)是否感染4个方面。  结果  对术后2周、4周、6周3组间干耳发生率及术后4周、6周3组间上皮化发生率进行比较,术后2周、4周、6周实验组干耳发生率及术后4周、6周实验组上皮化发生率高于空白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P < 0.05);而空白对照组与实验对照组比较无差异;3组间术后2周、4周、6周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对术后8周3组间干耳发生率、上皮化发生率、感染率进行比较,结果均为P > 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异种(牛)脱细胞真皮基质联合自体骨粉植入应用于开放式乳突根治术中,术后能显著快速有效地缩短干耳时间,快速上皮化,于术后4~6周内能达到干耳、上皮化,确切保证植入的自体骨粉成活,从而有效降低了术后感染机率,最终提高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胃肠道手术腹腔冲洗温度对术后麻醉苏醒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34例急诊胃肠道手术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6例,关腹前用室温生理盐水冲洗腹腔;实验组18例用37℃生理盐水冲洗腹腔,比较两组麻醉复苏、术中体温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1.术中两组体温呈持续下降趋势(p〈0.01),对照组术毕体温低于实验组(p〈0.05);2.实验组术后复苏拔除气管导管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3.实验组术后1h寒颤发生率、烦躁躁动率、肠通气时间小于对照组(p〈0.01,p〈0.05),两组VAS疼痛评分无差异(p〉0.05)。结论:加温盐水冲洗腹腔有利于麻醉和肠蠕动恢复,对体温降低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有一定改善。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鼻内镜术后主观症状,了解其变化规律。方法:对施行鼻内镜手术的318例患者进行术后主观症状调查,时间分别为术后2 w、4 w、8 w、12 w、16 w、20 w和24 w。结果:318例患者中,有症状者233例(73.3%),无症状者85例(26.7%),其中主诉头痛者35例(11.0%),鼻塞53例(16.7%),脓涕79例(24.8%),其它症状者66例(20.8%)。结论:头痛、鼻塞、脓涕仍然是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鼻内镜术后的三大主要症状,术后2~4 w是这些症状存在的高峰期,术后8 w明显下降,至术后24 w,上述症状基本消失。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鼻-鼻窦炎患者功能性鼻窦内镜手术(FESS)后应用普米克令舒鼻雾化吸入的疗效。方法 60例老年慢性鼻-鼻窦炎患者,均行FESS治疗,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治疗组术后第2天应用普米克令舒鼻雾化吸入治疗,每日1次,每次2 mL,由空气压缩雾化吸入机(PARI,德国百瑞公司)从鼻腔喷入,连续3周;对照组采用雷诺考特喷鼻,每日2次,每次2喷,两组其他的围术期常规治疗均相同。结果根据视觉模拟量表(VAS)和Kennedy鼻内镜评分,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是96.7%和80.0%,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普米克令舒配合PARI鼻雾化吸入机用于老年慢性鼻-鼻窦炎术后,安全性高,明显减轻黏膜的水肿,促进术腔上皮化,缩短术后恢复时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改构体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aFGF)对帕金森病大鼠模型行为学的影响.方法 采用SD雄性大鼠7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PD模型组,PD模型加生理盐水组(PD+NS组),PD模型加改构体aFGF组(PD+aFGF组),每组18只.通过脑内立体定向术,将6-OHDA注入后3组大鼠左侧黑质致密部(substantia nigra pars compacta,SNC)和中脑被盖腹侧区(ventral tegmeatal area,VTA)以建立帕金森病模型,PD+Ns组于术后第1天起每隔2d于右侧侧脑室注射10μl Ns,PD+aFGF组于术后第1天起每隔2d于右侧侧脑室注射10μl改构体aFGF(0.2μg/μl),假手术组只进行假手术处理,分别于术后4d,1,2,3,4周用阿扑吗啡(apomorphine,APO)给大鼠腹腔注射(0.5mg/kg),观察并记录大鼠行为学变化情况.结果 假手术组均未出现旋转行为,PD模型组和PD+Ns组大鼠旋转启动时间逐渐缩短,持续时间逐渐延长,旋转速度逐渐加快,至术后2周旋转行为趋于稳定;在术后2周,PD+aFGF组旋转启动时间[(5.50±1.18)min],较PD模型组[(3.60±1.17)min,P<0.05]和PD+Ns组[(3.10±1.02)min,P<0.05]明显延长;PD+aFGF组旋转持续时间[(25.90±8.80)min],较PD模型组[(55.40±10.14)min,P<0.05]和PD+Ns组[(53.90±12.27)min,P<0.05]明显缩短;PD+aFGF组旋转平均速度[(6.52±1.34)r/min],较PD模型组[(12.90±2.21)r/min,P<0.05]和PD+Ns组[(11.80±3.65)r/min,P<0.05]明显减慢.术后3周、4周,大鼠旋转行为各项指标统计学分析结果 与术后2周相同.结论 PD模型大鼠具有明显得行为学改变,改构体aFGF能明显改善大鼠的旋转行为.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导管修复猫动眼神经缺损时,局部应用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能否促进神经再生.方法家猫22只随机分为生理盐水(NS)组、CNTF组,对照组.右侧动眼神经制成4mm缺损,NS组、CNTF组分别用PLGA导管 NS、PLGA导管 CNTF修复神经缺损;对照组不修复.比较三组猫动眼神经再生情况.结果术后14周时,NS组有7/9只猫、CNTF组有8/9只猫的动眼神经功能有一定程度的恢复,大体标本、光镜及电镜显示动眼神经再生成功;CNTF组平均轴突直径较大、轴突通过率较高,与NS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PLGA导管(明胶海绵、纤维蛋白胶)能有效修复猫颅内段动眼神经缺损;PLGA导管内局部应用CNTF能促进动眼神经再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应用康复新液治疗肝脓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行肝脓肿穿刺引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25例,冲洗液为"甲硝唑+生理盐水+康复新液";对照组15例,冲洗液为"甲硝唑+生理盐水",观察术后引流液情况,2周后复查CT,比较两组疗效。结果实验组22例患者痊愈,3例未愈;对照组8例患者痊愈,7例未愈。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4.32,P=0.038)。结论康复新液结合抗生素及生理盐水冲洗肝脏脓腔,对肝脓肿治疗有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检测鼻息肉患者血清抗Epstain-Barr病毒(EBV)潜伏膜蛋白1(LMP1)抗体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行功能性鼻内镜手术治疗的鼻息肉患者20例为实验组,健康自愿者20例为对照组。以谷胱甘肽-EBV-LMP1胞外区融合蛋白(GST-LMP1)为检测抗原,ELISA和Western blot检测健康自愿者和鼻息肉患者手术治疗前、治疗后第15、30、90、180天血清抗EBV-LMP1抗体。结果:ELISA检测鼻息肉患者和健康自愿者血清抗EBV-LMP1抗体水平分别为0.976±0.131、0.400±0.102,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鼻息肉患者术前和术后第15、30、90、180天血清抗EBV-LMP1抗体水平分别为:0.976±0.131、0.921±0.138、0.899±0.168、0.576±0.144、0.521±0.117,术后第90、180天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是术后第15、30天与术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Western blot检测鼻息肉患者术前血清抗体水平与术后第15、30天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但是与术后第90、180天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