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超临界CO2流体萃取制首乌中卵磷脂成分的正交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白研  葛发欢 《中药材》2003,26(10):749-750
目的:通过正交试验,研究超临界CO2萃取制首乌中卵磷脂成分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以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解析釜Ⅰ压力、解析釜Ⅰ温度为考察因素,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试验条件下卵磷脂得率。结果:优选出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32MPa,萃取温度50℃,解析釜I压力为6MPa,解析釜Ⅰ温度55℃。结论:和传统提取工艺相比较,超临界CO2流体萃取工艺具有节约溶剂、工艺流程简单等优点,适用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2.
超临界C02流体萃取穿心莲有效成分的正交试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本文应用超临界CO_2萃取技术及正交试验法对穿心莲有效成分的提取工艺进行研究,所得萃取物有效成分富集,稳定性好,指标性成分脱水穿心莲内酯和穿心莲内酯含量较高。与传统醇提法比较,该方法流程短,节约溶剂,适用于工业化大生产。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釜压力为25MPa,温度为46℃。解析釜Ⅰ压力为6 MPa,温度为65℃;解析釜Ⅱ压力为6 MPa,温度为45℃。流量为40 kg/h。  相似文献   

3.
目的 以肠激一号方为研究对象,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提取处方中白术、防风、陈皮、枳壳4味药材粉末的挥发性成分,通过正交实验法确定最佳萃取工艺. 方法 以萃取物的重量为指标首先通过单因素考察,找出萃取温度、萃取压力、萃取时间3个因素的拐点,再设计正交实验方法,研究萃取温度、萃取压力、萃取时间对超临界CO2萃取挥发油的影响,并对萃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 超临界CO2萃取挥发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原料粒度20目,萃取压强25 MPa,萃取温度为55 ℃,萃取时间为3 h,CO2流量为25 L/h,解析釜Ⅰ压力8 MPa,解析釜Ⅱ压力6 MPa,解析釜Ⅰ,Ⅱ温度均为45℃,萃取物平均得率为2.75%.结论 优选得到的工艺具有较高的提取率,而且稳定性强,表明该工艺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4.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对贯叶连翘提取物的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证明,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27MPa、温度60℃;解析釜Ⅰ压力14MPa、温度64℃;解析釜Ⅱ压力6MPa、温度50℃;CO2流量25 kg/kg原料·h;萃取时间5 h;携带剂为酒精.在此条件下,提取物达到出口标准,收率较高.  相似文献   

5.
《中药材》2017,(5)
目的:研究从磨芋中提取磨芋脂溶性成分的超临界CO_2最优工艺及成分分析。方法:以磨芋脂溶性成分收率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设计试验法优化超临界CO_2萃取磨芋脂溶性提取物的工艺参数,并采用GC-MS对提取物进行成分分析。结果:超临界CO_2萃取磨芋脂溶性成分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28 MPa、萃取温度60℃,分离釜Ⅰ压力15 MPa、分离釜Ⅰ温度50℃,分离釜Ⅱ压力6 MPa、分离釜Ⅱ温度45℃,萃取时间1.5 h。磨芋脂溶性成分平均收率为1.086%。对磨芋脂溶性成分进行GC-MS分析,共鉴定了38种化合物,主要为脂肪酸成分。结论:与乙醇浸渍法相比,超临界CO_2萃取具有萃取收率高、萃取时间短、脂肪油比较澄明等优点,二者之间成分的种类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次对超临界CO2法萃取天门冬种籽油的工艺进行了研究,考察并确定了最优萃取条件及分离条件,采用GC-MS法分析天门冬种籽油的主要成分并对其进行质量评价.结果表明,最佳工艺参数为萃取压力30 MPa,萃取温度45 ℃,CO2流量20 kg/h,萃取时间90 min,分离釜Ⅰ压力8 MPa,分离釜Ⅰ温度40℃,分离釜Ⅱ压力6 MPa,分离釜Ⅱ温度40 ℃.用GC-MS法从超临界CO2萃取所得的天门冬种籽油中鉴定出16种成分,主要为油酸和亚油酸等.  相似文献   

7.
正交设计法优选蛇床子CO2超临界萃取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明春  梁东升  李晓 《中药材》2008,31(11):1753-1755
目的:优选蛇床子CO2超临界萃取最佳工艺条件。方法:以蛇床子素的含量和总萃取得率为考察指标,用正交设计法优选蛇床子CO2超临界萃取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萃取温度、萃取压力及分离釜Ⅰ温度等3种因素对综合评判值有极显著性影响(P<0.001),而分离釜Ⅱ温度无显著性影响(P>0.05),优选的萃取条件为A2B3C3D1。结论:蛇床子的CO2超临界萃取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温度50℃,萃取压力30MPa,分离釜Ⅰ温度65℃,分离釜Ⅱ温度40℃。  相似文献   

8.
超临界CO2萃取当归油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聂诗明  张桂芝  张鹏涛 《中药材》2005,28(3):226-227
目的:研究超临界CO2流体萃取当归油的生产工艺.方法:用正交试验等方法,研究药材粒度、萃取温度、萃取压力、萃取时间及解析分离条件对超临界CO2流体萃取当归油的影响.结果:超临界CO2流体萃取当归油的优选工艺为:药材粒度40目,萃取温度40℃、萃取压力25 Mpa、萃取时间2 h,CO2流量20L/h,分离釜Ⅰ压力8 Mpa,分离釜Ⅰ温度50℃;分离釜Ⅱ压力6 Mpa,分离釜Ⅱ温度50℃.结论:优选得到的工艺具有较高的提取率,该工艺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9.
超临界CO2萃取蛇床子有效成分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以蛇床子素等成分为指标,并结合药效学,对超临界CO2萃取蛇床子有效成分的工艺进行了研究,主要探讨了压力、温度、时间、CO2流量等因素对收率的影响,确定了最佳条件萃取压力和温度分别为24MPa和51℃;解析釜Ⅰ压力和温度为12MPa和65℃;解析釜Ⅱ压力和温度为6MPa和44℃;流速为11kg/kg@h原料;时间为3h.结果证明,SFE-CO2工艺比常规提取收率提高约1倍,生产周期大大缩短,质量可控,外观颜色大为改观,并保持了传统中医的用药效果.证明用SFE-CO2萃取蛇床子有效成分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超临界CO2流体技术萃取当归挥发油的工艺优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选超临界CO2流体萃取当归挥发油的工艺条件.方法:以藁本内酯含量和出油率的综合评分为指标,采用HPLC测定藁本内酯含量,通过L9(34)正交试验考察萃取压力、温度、时间对萃取效果的影响.结果:当归挥发油的最佳萃取工艺为萃取压力30 MPa,萃取温度50℃,萃取时间2h,CO2流量25 L·h-1,分离釜Ⅰ压力8 MPa,温度50℃,分离釜Ⅱ压力系统尾压,温度35℃.结论:萃取的当归挥发油得率高、质量好,优选的工艺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11.
正交设计法优选椒目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椒目油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以椒目中α?亚麻酸的含量和椒目油萃取得率为考察指标,用正交设计法优选椒目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萃取温度、萃取压力两因素对综合评价值有极显著影响(P〈0.01),而分离釜Ⅰ温度、分离釜Ⅱ温度无显著性影响(P〉0.05),优选的萃取条件为萃取温度45℃,萃取压力35MPa,分离釜Ⅰ温度35℃,分离釜Ⅱ温度30℃。结论:优化的萃取工艺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12.
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苦参总碱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肇进  余孝云 《中药材》2008,31(2):304-306
目的研究利用超临界CO2流体方法萃取苦参总碱.方法采用超临界CO2萃取装置进行小试、正交实验研究及工艺中试验证;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氧化苦参碱含量;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苦参总碱含量.结果提取苦参总碱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温度65℃,萃取压力35 MPa,解析Ⅰ温度65℃,解析Ⅰ压力9 MPa,解析Ⅱ温度55℃,解析Ⅱ压力6 MPa.结论本方法简便、重现性好,可以替代传统提取苦参总碱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筛选超临界CO2流体萃取荜澄茄挥发性成分的最佳工艺,并研究萃取物的药效.方法 采用正交实验设计,以萃取物得率为指标,考察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解析压力及解析温度4个因素的影响;采用体外抗菌实验、抗致敏豚鼠回肠肌过敏性收缩反应实验、醋酸扭体法实验、小鼠自主活动次数影响试验研究萃取物的主要药效.结果 最佳萃取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25MPa,萃取温度40℃,解析压力8 MPa,解析温度50℃;萃取物具有显著的抑菌、抗过敏、镇痛、镇静等药理作用.结论 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用于荜澄茄挥发性成分提取,方法简单可行,适用于工业化生产.荜澄茄超临界萃取物具有多方面的药理作用,研究开发价值较大.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蛇床子素等成分为指标,并结合药效学,对超临界CO_2萃取蛇床子有效成分的工艺进行了研究,主要探讨了压力、温度、时间、CO_2流量等因素对收率的影响,确定了最佳条件:萃取压力和温度分别为24MPa和51℃;解析釜Ⅰ压力和温度为12MPa和65℃;解析釜Ⅱ压力和温度为6MPa和44℃;流速为11kg/kg·h原料;时间为3h。结果证明,SFE-CO_2工艺比常规提取收率提高约1倍,生产周期大大缩短,质量可控,外观颜色大为改观,并保持了传统中医的用药效果。证明用SFE-CO_2萃取蛇床子有效成分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中药材》2010,(2)
采用正交试验研究了沙田柚果皮提取物的超临界CO2流体萃取工艺,确定了其最佳提取工艺为:萃取压力25MPa,萃取温度45℃;分离釜Ⅱ压力6MPa,温度40℃,萃取时间2h,得率为2.52%。测定了沙田柚果皮的超临界CO2提取物中的蛇床子素含量,分析了其挥发性成分,鉴定了其中33种成分。  相似文献   

16.
超临界CO_2萃取金银花叶中绿原酸及挥发油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金银花叶的超临界CO2萃取研究,并对挥发性成分进行研究,以期为金银花叶的资源利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超临界CO2萃取金银花叶,采用单因素实验法考查萃取条件对浸膏收率和绿原酸得率的影响,确定最佳萃取工艺;并对超临界萃取出来的挥发油进行GC-MS分析研究。结果:超临界CO2萃取金银花叶的最佳萃取条件是:萃取压力30MPa,萃取温度50℃,分离釜Ⅰ压力6MPa,分离釜Ⅰ温度50℃,分离釜Ⅱ压力6MPa,分离釜Ⅱ温度45℃;挥发油的GC-MS分析共鉴定出39种化学成分。结论: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可用于提取金银花叶中挥发油及绿原酸。  相似文献   

17.
《中药材》2017,(10)
目的:采用超临界CO_2萃取-分子蒸馏提取分离磨芋神经酰胺。方法:以神经酰胺收率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设计法优化超临界CO_2萃取磨芋神经酰胺的工艺参数;对影响分子蒸馏纯化磨芋神经酰胺的因素进行考察。结果:超临界CO_2萃取磨芋神经酰胺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釜压力35 MPa、温度70℃;分离釜Ⅰ压力15 MPa、温度50℃;分离釜Ⅱ压力6 MPa、温度45℃;萃取时间90 min。磨芋神经酰胺的平均收率为0.2113%。分子蒸馏纯化超临界磨芋神经酰胺萃取物的工艺参数为:蒸馏温度140℃,蒸馏真空度50 Pa,进料速度1 d/s,刮板转速250 r/min,冷却水温度4℃。结论:该研究工艺稳定、可靠,为磨芋神经酰胺的产业化与后续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超临界CO2流体萃取迷迭香中抗氧化活性成分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黄纪念  屠鹏飞  蔡同一 《中草药》2004,35(2):150-153
目的 考察影响超临界CO2流体萃取迷迭香中抗氧化物质的因素。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以两级萃取物中主要抗氧化活性成分鼠尾草酸含量作为考察指标,对影响超临界CO2流体萃取鼠尾草酸工艺的因素进行研究。结果 得到了萃取鼠尾草酸的最佳工艺条件。一级分离的最佳试验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40MPa、萃取温度55℃、分离压力5MPa、分离温度70℃;二级分离的最佳试验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20MPa、萃取温度75℃、分离压力15MPa、分离温度80℃。结论 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可用于迷迭香中抗氧化成分鼠尾草酸的提取。  相似文献   

19.
王岩  彭红英  周莉玲  陆颂规  林伟雄 《中药材》2008,31(10):1579-1581
目的:研究追风透骨胶囊中挥发性成分的超临界CO2萃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以GC测定桂皮醛的转移率为指标,优选超临界萃取条件。结果:超临界CO2萃取的最佳工艺为:萃取压力26 MPa,萃取温度40℃,解析压力6 MPa,解析温度30℃,萃取时间3 h,药材粉碎度为粗粉。结论:优选工艺稳定可行,能有效地提高有效成分桂皮醛的转移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紫茎泽兰叶中两种泽兰酮类物质euptox A及9-oxoageraphorone的超临界CO_2萃取工艺。方法:以两种泽兰酮类物质的收率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L_9(3~4)正交试验设计法研究萃取温度(A)、萃取压力(B)、分离釜Ⅰ温度(C)及分离釜Ⅰ压力(D)对目标物收率的影响,优选出最佳工艺。结果:两种泽兰酮类物质的超临界CO_2萃取最佳工艺为:萃取压力30 MPa、温度50℃,分离釜Ⅰ压力17 MPa、温度40℃,物料粒度80目,萃取时间2 h。在此工艺条件下,euptox A含量大于50%,9-oxoageraphorone含量大于6%;euptox A的收率达3.53%,9-oxoageraphorone的收率达0.39%。结论:超临界CO_2萃取紫茎泽兰叶中泽兰酮类物质具有较大优势,工艺简单易行,高效环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