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闫雪生  付加雷  李岩  王飞 《中成药》2010,32(10):1705-1708
目的:以乙基纤维素为囊材,制备马钱子缓释微囊。方法:采用液中干燥法制备马钱子微囊,以包封率、载药量、微囊粒径为指标,设立总的评估指数,用L9(34)表进行正交实验优化制备工艺。结果:按照最终的优化方案,制备的微囊颗粒圆整,粒径分布均匀。结论:该工艺简便、稳定,以乙基纤维素为囊材,制备马钱子微囊,有望起到减毒增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中成药》2015,(7)
目的优化青蒿素微囊的制备工艺,并对制备的青蒿素微囊进行质量评价研究。方法以明胶为囊材,单凝聚法制备青蒿素微囊,通过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其制备工艺,并对包封率、载药量、微囊的粒径分布、体外溶出进行研究。结果明胶制备青蒿素微囊的最佳工艺条件的明胶质量分数为5.06%,囊心囊材质量比为1∶3,搅拌速度为751 r/min。此最佳工艺制备的青蒿素微囊包封率为89.31%,平均粒径69.91μm,载药量为22.25%,体外溶出度测定0.5 h为25.8%,12 h累积释放达到95%以上。结论以最佳工艺条件制备青蒿素微囊工艺稳定,包封率高,同时体外释放试验表明,该微囊具有较好的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提高胸腺肽的生物利用度,增强疗效,制备了胸腺肽乙基纤维素缓释微囊。方法用液中干燥法制备胸腺肽乙基纤维素微囊,正交设计法筛选其最佳制备工艺,Lowry法测定药物的含量,计算微囊的载药量、包封率及体外释药量。结果微囊粒径范围为30-80ym,平均粒径为52.64 tim,平均含药量为20.420h,平均包封率为81.64%,其体外释药符合Higuchi方程Q=5.15387+35. 350 59t1/2(r=0.997,n=9),f1/2-80min,稳定性考察实验结果表明其稳定性较好。结论本法制备的胸腺肽乙基纤维素微囊粒径分布集中,体外释药有明显的缓释作用,具有良好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芦丁微囊的制备及其质量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研究芦丁微囊的制备工艺,并对其进行质量评价。方法:以明胶为囊材,采用单凝聚法制备芦丁微囊,通过正交设计优化其制备工艺,并对包封率、载药量、微囊的粒径分布、体外释放进行研究。结果:用本方法制备芦丁微囊的最佳工艺是明胶质量浓度为3%,囊心囊材比为1︰2,成囊温度为60℃,搅拌速度为400 r·min-1。此工艺所制得芦丁微囊的平均包封率为75.24%,有76.40%的微囊粒径分布在20~35μm,平均载药量为32.04%,体外释放在0.5 h达到30.48%,12 h累积释放达到90%以上。结论:以最佳工艺条件制备的含药微囊,重复性好,工艺稳定,同时体外释放试验表明,该微囊具有较好的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白芷香豆素微囊的制备工艺,并考察其体外释药特性。方法:以包封率、载药量为指标,采用复凝聚法制备白芷香豆素微囊,用Doehlert设计法对白芷香豆素的制备工艺进行优化,用UV法测定微囊在20h内溶出的量并作释放度考察曲线,且采用电镜对其形态与粒径进行考察。结果:白芷香豆素微囊的囊材囊心比、搅拌速度及体系的pH值对微囊的包封率与载药量均有显著影响,当囊材囊心比为4.3∶1、搅拌速度为355 r·min-1、pH值5.0时,制得的白芷香豆素微囊圆整光滑,无粘连,粒径均匀,包封率可高达77.74%,载药量为23.03%,囊径在200μm以下,且有一定的缓释作用。结论:复凝聚法制备白芷香豆素微囊工艺简单、可靠,产品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6.
金莲花微囊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英丽  孙志国  崔明宇 《中成药》2008,30(3):368-371
目的:研究金莲花微囊的制备工艺.方法:以明胶为囊材,采用单凝聚法制备金莲花微囊,并通过均匀设计优化其制备工艺.结果:用本方法制备金莲花微囊的最佳工艺是:囊心物:囊材=1∶4.5,油水两相比=2.25∶1,转速为1 200r/min.结论:此工艺所制得金莲花微囊的平均包封率为55.02%,粒径分布及溶出度均符合要求.  相似文献   

7.
董自亮  卢君蓉  高飞  郑勇凤  胡慧玲  傅超美 《中草药》2013,44(13):1756-1760
目的 研究芍药苷微囊的制备工艺,并考察其体外释药特性.方法 以包封率、载药量为指标,采用复凝聚法制备芍药苷微囊,用Doehlert设计法对芍药苷的制备工艺进行优化,用HPLC法测定微囊在20 h内溶出的量并做释放度考察曲线,且采用电镜对其形态与粒径进行考察.结果 芍药苷微囊的囊材囊心比、搅拌速率及体系的pH值对微囊的包封率与载药量均有显著影响,当囊材囊心比为4.3∶1、搅拌速率为305 r/min、pH值为4.0时,制得的芍药苷微囊圆整光滑,无粘连,粒径均匀,包封率可高达83.81%,载药量为24.24%,囊径在200 μm以下,且有一定的缓释作用.结论 复凝聚法制备芍药苷微囊工艺简单、可靠,产品稳定性好;微囊作为一种新兴剂型,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8.
目的:制备甲硝唑明胶微囊以掩蔽其口服不良味道,降低其胃肠道的副反应。方法:以甲硝唑为模型药物,可生物降解的明肢为裁体材料,蓖麻油为油相,采用单因素初选,正交设计方法,优化选出稳定的甲硝唑明胶微囊的制备工艺,并对其形态、大小、分布、包封率及戢药量进行了研究。结果:制备的甲硝唑明胶微囊包封率大约为77.83oA,栽药量大约为36.95%,形态圆整、大小均匀、分布较窄,形成水包油型的微囊。结论:采用正交试验优化得出较好的生产工艺制备出甲硝唑明胶微囊粒径大多在5-250um之间,占总观测数的8701%。  相似文献   

9.
宋力  何盛江  平其能 《中国药学杂志》2012,47(23):1920-1924
 目的 探讨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微囊的制备工艺。方法 以乙基纤维素作为囊材,采用乳化-溶剂扩散法,应用均匀设计优化处方和制备工艺,并研究其体外释药特性。结果 在优化条件下制备的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微囊,外形圆整光滑,分布均匀,不粘连,平均粒径为80~90 μm,包封率达83.16%,18 h体外释放百分率为96.1%。结论 优化条件下可制备的缓释微囊外观较好、包封率高,在体外具有良好的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10.
蛇床子素缓释微囊的制备及体外释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制备蛇床子素缓释微囊并考察其体外释放规律。方法:以明胶、阿拉伯胶为囊材,采用复凝聚法制备微囊,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含量,均匀设计优化制备工艺。分别以150 mL人工胃液与磷酸盐缓冲液(pH 6.8)为溶出介质,温度(37±0.5)℃,转速100 r·min-1,测定其体外释放度。结果:最佳制备工艺为囊心囊材质量比1∶1.5,温度60℃,戊二醛用量0.8∶120(戊二醛用量/系统体积),制备的微囊圆整光滑,粒径均匀,平均粒径(51.6±4)μm,包封率85.0%,载药量47.2%,体外缓释时间为6 h,其释药特征符合一级动力学过程。结论:蛇床子素微囊制备工艺简单,成囊性和重复性好,微囊具有明显的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制备蒙药沙棘果油微囊的最佳工艺条件,将沙棘果油制成微囊,并进行质量评价。方法:采用复凝聚法制备沙棘果油微囊,以包封率和载药量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化微囊制备工艺,观察其外形形态、微囊的粒径及分布、热稳定性。结果:沙棘果油微囊的最佳制备工艺为:明胶、阿拉伯胶溶液浓度为5%,成囊时p H4.0,囊芯材比1:4,甲醛用量1.5m L,搅拌速度为200r.min-1,反应温度60℃,制得的沙棘果油微囊平均包封率68.27%,载药量为16.5%。  相似文献   

12.
姜黄素缓释微囊的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潘振华  刘焕龙  向柏  方瑜 《中成药》2007,29(9):1302-1304
目的:研究姜黄素缓释微囊的制备工艺。方法:以明胶和阿拉伯胶为囊材,采用复凝聚法制备姜黄素缓释微囊。以微囊粒径和包封率为评价指标,通过正交设计确定姜黄素缓释微囊的最佳制备工艺,并进行质量评价。结果:姜黄素微囊最佳制备工艺为胶药比5∶1,胶液浓度2.5%,搅拌速度为200 r/m in,pH值为3.8。结论:以最佳制备工艺条件制备含药微囊,重现性好,工艺稳定,同时体外释放实验表明,该微囊具有较好的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界面缩聚法制备当归补血汤微囊的优化工艺。方法:以癸二酰氯及1,6-己二胺为囊材,采用界面缩聚法制备当归补血汤微囊。运用正交设计,以微囊的载药量和包封率为指标,考察主要工艺参数对当归补血微囊制备的影响。结果:优选的制备工艺条件为:囊心比囊材为0.2∶1、乳化剂用量为1.4m L、搅拌时间为30min,优选工艺条件下评估指数均值为50.49%。结论:优选的制备工艺对利用界面缩聚法制备当归补血微囊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成药》2014,(8)
目的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盐酸千金藤碱微囊。方法以包封率为考察指标,对喷雾干燥工艺参数进行正交法设计,并考察Eudragit S100用量、微囊芯材比对微囊性能的影响。结果最佳工艺条件为Eudragit S100质量分数4%;芯材比1∶4;进风口温度140℃;进样体积流量6 mL/min;喷雾压强0.2 MPa;制得的微囊形态较好,包封率较高。结论喷雾干燥法制备盐酸千金藤碱微囊,工艺稳定可行,可连续操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一种制备壳状中空微囊的新方法,并考察致孔剂对微囊释药行为的影响。方法 在囊材聚乙烯醇(PVA中加入致孔剂聚乙二醇(PEG,采用悬浮界面交联法制备氟尿嘧啶(5-flurouracil,5-FU壳状中空微囊,通过考察其粒径、包封率、载药量优化处方工艺。通过考察体外释药性能,研究致孔剂对微囊释药行为的影响。结果 该新工艺制备的微囊为壳状中空结构,其平均粒径为22 μm,载药量、包封率分别为15.6%、84.8%。加入致孔剂的中空微囊,24 h体外累积释药量达93.2%。结论 悬浮界面交联法能够制备具有壳状结构的PVA中空微囊,可在壳膜层中加入致孔剂,增加物质传输能力。此法制备的微囊具有很好的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16.
芦丁铋二元配合物微囊制备工艺优选及其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制备芦丁铋二元配合物微囊,并对其进行质量评价.方法:利用自制的芦丁铋二元配合物为原料,采用复凝聚法制备芦丁铋二元配合物微囊,通过正交设计优选其制备工艺;通过包封率、验证性试验、粒径检查等对其进行质量评价.结果:芦丁铋二元配合物微囊最佳制备条件为囊材与囊心物的质量比6∶1,成囊pH 3.5,成囊温度60℃,固化时间1.5h.结论:应用优选工艺制备的微囊,其包封率>40%,重复性好,90%微囊粒径在15~85 μm.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制备包封率较高的氟尿嘧啶聚己内酯微球并研究不同粒径载药微球的性质。方法采用S/O/W乳化溶剂挥发法,考察了微球制备工艺中药物分散方法与油相溶剂的挥发速度对微球包封率的影响。将微球筛分后考察不同粒径微球的载药量及体外释药行为,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释药前后微球的表面形态。结果采用优化工艺条件,制得平均包封率为69.3%的微球;药物缓释达9d以上,释药前后微球表面形态无明显变化。结论S/O/W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得到包封率较高、具有缓释特性的氟尿嘧啶聚己内酯微球。  相似文献   

18.
目的:考察喷雾干燥工艺对乌药鞣质微囊防潮效果的影响,并研究了造成影响的机制。方法:喷雾干燥制成的乌药鞣质微囊置于一定温湿环境中12 h,绘制吸湿曲线以研究进风温度、供液速度、雾化气流速与微囊防潮效果间的规律;并从微囊溶剂残留量、成膜过程膜收缩行为和微囊粒径3个方面研究造成这些规律的机制。结果:微囊防潮效果随着进风温度的提高、供液速度的降低、雾化气流速的降低而增强;反之则减弱。造成这种影响是由于微囊中溶剂残留量、囊壁致密程度以及微囊粒径不同而造成的。结论:喷雾干燥制备微囊不同工艺参数制得的微囊的物理状态不同,其防潮效果也不同。  相似文献   

19.
磷酸苯丙哌啉微囊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制备磷酸苯丙哌啉微囊。方法:采用正交实验设计优选制备工艺,用液中干燥法制备磷酸苯丙哌啉微囊。以光学显微镜观察其形态及大小分布;以紫外分光光度法测载药量;体外溶出试验研究其缓释性。结果:所得微囊颗粒较均匀,圆整,粒径在200~800微米,载药量为29.85%,12h累积释放率为84%。结论:所制得微囊具有良好的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盐酸青藤碱微囊的制备工艺,并考察其体外释药特性。方法用复凝聚法制备盐酸青藤碱微囊,以包封率为指标,用正交试验设计法对盐酸青藤碱的制备工艺进行研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制备的微囊体外释药特性,并且对其形态、稳定性等进行研究。结果盐酸青藤碱微囊的囊心囊材比、搅拌速率及成囊温度对微囊的包封率均有显著影响,当囊心与囊材比为1∶3、搅拌速率为200 r/min、成囊温度为60℃时,制得的盐酸青藤碱微囊囊形圆整光滑,囊壁清晰,粒径均匀,平均包封率可高达85%,载药量平均为16.5%,囊径为4~12μm。结论复凝聚法制备盐酸青藤碱微囊工艺简单、可靠,产品稳定性好。微囊作为一种新兴剂型,具有一定的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